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中药组:自拟清咽饮加贴耳穴法;西药组:生理盐水、利巴韦林、甲硝唑、扑尔敏;中西医药结合组:采用中药组和西药组的用药方法。结果:中药组:急性单纯性咽炎有效率90%,慢性单纯性咽炎有效率85%;西药组:急性单纯性咽炎有效率85%,慢性单纯性咽炎有效率75%;中西药结合组:急性单纯性咽炎有效率95%,慢性单纯性咽炎90%。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慢性单纯性咽炎比单用中药、西药治疗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60例)、活血化瘀方中药组(60例),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疗程2周至4周。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3.3%,西药组8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促、心悸、紫绀、水肿等症状优于西药组(P<0.05)。提示活血化瘀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材料取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诊疗的45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45例患者分为两组,22例作为西药治疗组,23例作为中药治疗组,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治疗后的副作用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和西药治疗急性痛风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的疼痛平均评分低于西药治疗组疼痛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副作用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治疗组副作用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与西药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中药治疗能够比西药治疗更加有效的降低患者痛苦,中药治疗急性痛风相较西药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在急性单纯性外阴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近三年来门诊接诊的急性单纯性外阴炎病人468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A组)228例用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B组)240例用西药治疗,比较其疗效和起效时间;结果:中西药治疗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中药治疗组起效快,作用迅速,症状改善快,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急性单纯性外阴炎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药加亚甲蓝封闭治疗慢性肛门湿疹80例福州市第二医院(350007)张金华本组采用中药熏洗加肛门部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慢性肛门湿疹患者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7例,女23例,年龄23~72岁。其中急性湿疹23例,慢性湿疹57例...  相似文献   

6.
笔者将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采用自拟中药复方加用西药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西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三联疗法组(治疗组)70例,西药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中药内服和直肠滴注加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结果治疗后两组PAI-1、GMP-140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明显,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t—P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明显上升,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起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利 《国医论坛》1994,9(2):48-48
1对象小儿夏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夏季感冒)与冬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的起因、病毒不同,病态和转归各异.因此两者必须分别讨论.现将1991年7月1日至31目一个月间的小儿患者按初诊顺序交互分成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去除其中不属上呼吸道感染及脱失的病例,最后得到中药组212例,西药组207例.对于冬季流行性感冒,按同样的方法将1992年2月1日至28日一个月间的小儿初诊患者分成两组,结果得到中药组386例,西药组397例.2治疗方法中药组辨证选用单方中药浸膏(0.15g/kg)或合方。西药组应用抗组胺药、镇咳药、解热药和抗…  相似文献   

9.
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寻常座疮204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耳穴贴压为主,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寻常座疮204例,同时设中药及西药对照组各80例对照观察。经一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46.1%,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疗效(P<0.05,P<0.001)。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西药、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2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西药组90例、中药组90例、中西医结合组90例。西药组甲硝唑和青霉素类(或环丙沙星)口服或静脉滴注;中药组中药口服加离子导入(或中药保留灌肠);中西医结合组同时用西药和中药治法。结果:^-R西药组=0.394,^-R中药组=0.510,^-中西医结合组0.596,U=22.04(P〈0.01),三组比较疗效不同,中西医结合组R值最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理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痰浊壅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与肺血管阻力影响。方法选择痰浊壅塞型AECOPD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预测值,FEV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FEV1/FVC)]进行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肺血管阻力和中医症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FEV1从(3.02±0.35)L升高到(3.17±0.31)L,FEV1%预测值从(65.31±8.11)%升高到(68.31±4.55)%,FEV1/FVC从(71.04±7.43)%升高到(74.66±6.29)%;观察组的FEV1从(3.06±0.34)L升高到(3.35±0.28)L,FEV1%预测值从(66.05±7.61)%升高到(72.38±4.38)%,FEV1/FVC从(72.11±6.47)%升高到(79.31±5.12)%,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2,-5.581,-4.965,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PaO2从(7.23±0.61)kPa升高到(8.31±0.51)kPa,PaCO2从(7.34±0.48)kPa降低到(5.96±0.53)kPa,SaO2从(85.12±4.35)%升高到(90.64±5.07)%;观察组的PaO2从(7.25±0.58)kPa升高到(9.43±0.64)kPa,PaCO2从(7.37±0.49)kPa降低到(5.07±0.61)kPa,SaO2从(86.16±5.01)%升高到(95.23±4.35)%,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52,9.538,-5.950,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肺血管阻力从(1435.61±298.35)dyn·s·cm^-5降低到(1110.37±287.84)dyn·s·cm^-5,"咳痰"评分从(4.35±1.07)分降低到(2.83±0.98)分,"喘息"评分从(4.43±0.85)分降低到(2.39±0.72)分,"哮鸣音"评分从(4.13±0.51)分降低到(3.02±0.32)分,观察组的肺血管阻力从(1478.61±302.57)dyn·s·cm^-5降低到(872.68±212.54)dyn·s·cm^-5,"咳痰"评分从(4.41±1.02)分降低到(1.57±0.71)分,"喘息"评分从(4.41±0.79)分降低到(1.44±0.67)分,"哮鸣音"评分从(4.17±0.57)分降低到(1.03±0.33)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753,9.017,8.365,37.492,P<0.05)。结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痰浊壅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指标,有效纠正缺氧状态,改善肺血管阻力,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红景天口服液对大鼠急性肺水肿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肺水肿试验,了解红景天口服液有无抗急性肺水肿、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方法:SD大鼠麻醉后,分离股动脉、颈动脉并分别插管,由示波器监测,记录正常血压、肺动脉压和造成急性肺水肿模型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红景天口服液急性肺水肿大鼠有明显的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含水量、维持大鼠正常血压、延长大鼠的生存时间等作用。结论:红景天口服液对急性肺水肿大鼠有明显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14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1·d-1),醋酸泼尼松组(0.56 mg·kg-1·d-1),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假手术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1天。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7,14,28天时测定肺纤维化大鼠的肺功能及肺组织羟脯氨酸(HYP)。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7,14,28 d时模型组大鼠吸气阻力(Ri)均明显升高(P<0.01),最大通气量(MVV)明显降低(P<0.01),第0.2秒用力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0.2/FVC)进行性升高,用力肺活量(FVC)均明显降低(P<0.01)。最大呼出量(PEF)均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HY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除Fev 0.2/FVC外,姜黄素高,中,低剂量均可减轻上述变化的趋势,其中以高、中剂量组较为显著(P<0.01,P<0.05)。结论:姜黄素可缓解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功能改变,并减少肺组织的胶原沉积。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咽异感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咽异感症疗效观察伍启刚,戴熙善,李全胜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咽后壁粘膜下注射治疗咽异感症33例,经对照观察,疗效满意。临床资料66例患者均有咽部异物感、浮球感或干燥感,病程3个月~4年,平均5.3个月。全部病例经过详细病史询问、耳鼻...  相似文献   

15.
应用肺阻抗血流图(IPR)、三尖瓣超声心动图右心时相和左心导管同步检测89例肺胀患者的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顺应性。并按中医辨证分4型进行比较,结果四组间cPAMP,ePAMR,iPAMP均呈递增性升高;Cpa呈递减性下降。提示肺胀各证型间肺循环血流动力学、肺动脉顺应性呈规律性改变。同时对IPR、TV-echoRVTI无创推算PAMP进行考核,结果证实对群体有一定价值,可作中医肺胀客观指  相似文献   

16.
中医综合疗法辅助肝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对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及造模组60只,正常对照组常压常氧SPF环境饲养;造模组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环境人工实验舱中饲养4周制备高原肺动脉高压模型。再随机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大花红景天组(1.78 mL·kg-1·d-1),肉苁蓉苯乙醇苷低中高剂量组(75 ,150,300 mg·kg-1·d-1),每组12只。第5周开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各治疗组按计量灌胃给药28 d,每日1次,给药体积10 mL·kg-1。主动脉插管法测定平均动脉压(MAP),直接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HI),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计算中膜厚度比(WT)和中膜面积比(WB)。结果:模型组肺动脉血管增厚度,炎性浸润,WT,WB,mPAP,RVSP,RVH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大花红景天及肉苁蓉苯乙醇苷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改善肺动脉血管增厚、炎性浸润,降低WT及 WB,mPAP,RVSP,MAP,RVHI(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肉苁蓉苯乙醇苷可以改善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程度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具有一定治疗高原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规范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14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动脉压及血气分析。结果对照组显效率为47%,治疗组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肺动脉压、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注射用血栓通能更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耿 《西部中医药》2012,25(4):62-6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佐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确诊为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或胃管鼻饲补阳还五汤,观察治疗后患者意识及血气指标变化,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排痰、无创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9%(P〈0.05),而且治疗组提高PaO2和降低PaCO2的效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COPO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酸碱失衡,提高PaO2,从而降低PaCO2,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心病患者不同缺氧程度时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同时取健康成人作对照,探讨缺氧对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肺心病患者为病例组,并选取3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以及病情缓解后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PAPS)、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RV)、右心室射血分数(EFRV)。结果治疗前,肺心病患者病情不同,缺氧程度不同,与健康成人比较,PAPS、RVAW、EDRV、EFRV均明显异常(P〈0.01)。治疗后,与健康成人比较,肺心病患者PAPS、RVAW、EDRV、EFRV均明显异常(P〈0.01)。缺氧程度不同的患者之间比较发现,PAPS、EDRV、EFRV等指标均有所异常(P〈0.05或P〈0.01)。结论缺氧对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力以及右心室结构与功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改善缺氧有利于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关风光  王涛  刘雪珍 《光明中医》2014,(6):1190-1192
目的:探讨“呬”字诀对稳定期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进行3个月“呬”字诀呼吸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待训练结束后,采用吸系统疾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 SGRQ)、医疗资源利用情况(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访问急诊次数)等指标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个月干预后,试验组SGRQ总分、活动领域、影响领域三者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住院次数、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呬”字诀简单易行,且能有效减少稳定期COPD患者住院次数、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社区康复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