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人工合成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第549~567位多肽序列HDS.方法应用固相多肽合成仪合成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上549~567位氨基酸序列HDS,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碎片结构分析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合成了19个氨基酸的多肽序列HDS,纯度达97%.结论成功合成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多肽片断为多肽防龋疫苗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葡糖基转移酶GTF第552—570位的多肽疫苗HDS的免疫原性。方法:将HDS与大分子裁体钥孔帽贝血蓝蛋白偶联后,在腮腺区皮下免疫大鼠,取鼠血清,Western blot法检测鼠血清抗GTT抗体。结果:硝酸纤维膜上43KD-66KD间出现强阳性条带,此条带位置与葡糖基转移酶经SDS-PAGE电泳后条带位置一致。结论:抗人工抗原HDS-KLH抗体能与葡糖基转移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抗HDS-SLH抗体具有识别葡糖基转移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动物体内研究葡糖基转移酶多肽疫苗HDS免疫原性和防龋效果。方法 构建大鼠人工龋模型,分别用人工抗原HDS-KLH,多肽抗原HDS,葡糖基转移酶(GTF)免疫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和唾液中抗HDS、GTF抗体;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磨牙龋坏情况,并用Keyes计分法计分。结果 HDS-KLH免疫组大鼠唾液、血清中抗HDS IgG和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S-KLH,HDS,GTF免疫组大鼠龋Keyes计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光滑面防龋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人工抗原HDS-KLH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GTF的保护性免疫,并减少实验大鼠龋齿发生。  相似文献   

4.
丁芸  凌均 《广东牙病防治》2001,9(2):153-154
变形链球菌是龋病主要的病原菌。变形链球菌定植至牙表面为产生龋齿关键的一步。这一过程由蔗糖依赖和蔗糖非依赖两种机制所介导 ,而后一机制与葡糖基转移酶(GTF)催化蔗糖合成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葡聚糖有关[1] 。所以 ,GTF被认为是变形链球菌最重要的两种毒力因子之一。它在致龋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使它成为发展防龋疫苗的研究对象[2 ] 。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对变链菌GTF认识的逐步深入 ,利用GTF分子中与某种特定功能有关并具有免疫原性的氨基酸序列制作的多肽疫苗 ,成为免疫防龋研究的热点。GTF的…  相似文献   

5.
多肽防龋疫苗研究进展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430070)刘建国(综述)樊明文凌均启(审校)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致龋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菌)表面蛋白抗原(SA)和葡糖基转移酶(GTF)在其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防龋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合成的葡糖基转移酶 (glucosyltransferase ,GTF)多肽疫苗的免疫原性 ,有助于研制以合成多肽为基础的防龋疫苗。方法 合成融有GTF催化和葡聚糖结合区的 2 7个氨基酸残基肽段 ,利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抗体的产生 ,通过GTF酶活性与变形链球菌粘附实验测定其抗血清的作用。结果 融合多肽疫苗的序列为ANDVDNSNPVVQAEQLYFRANGVQVKG ,免疫小鼠脾脏重量显著增加 ,可有效诱导机体抗体的产生。其免疫血清不仅拮抗GTF的酶活性 ,而且明显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粘附。结论 GTF多肽疫苗可产生抗体介导的抑制GTF酶活性和抑制葡聚糖结合作用 ,对龋病的防治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变形链球菌是引起龋病的主要病原菌。各变形链球菌致龋力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检测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所产生葡糖基转移酶能力来探讨不同变形链球菌致龋力的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的,远缘链球菌产生葡糖基转移酶的能力 较其它变形链球菌强,提示远缘链球菌致龋力强与其产生葡糖基转移酶的能力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产生葡糖基转移酶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形链球菌是引起龋病的主要病原菌。各变形链球菌致龋力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检测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所产生葡糖基转移酶能力来探讨不同变形链球菌致龋力的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产生葡糖基转移酶的能力较其它变形链球菌强。提示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致龋力强与其产生葡糖基转移酶的能力强有关。  相似文献   

9.
葡糖基转移酶在介导变形链球菌对牙面的粘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野生菌株,缺陷株和过度表达株对牙面的粘附特征和非水溶性葡聚糖合成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形链球菌野生型MT 8148和变形链球菌CAGTase缺陷株B29对牙面的粘附水平,非水溶性葡聚糖合成量与拉种量无关;过度表达株B29(pZB1)-4,B29(pZB1)-11及B29(pZB1)-33随接种量的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氟钼酸铵对变形链球菌粘附性的影响。方法 :以苯酚 -硫酸法研究氟钼酸铵对变形链球菌合成胞外葡聚糖的作用。以Somogy -Nelson法来研究不同浓度的氟钼酸铵和氟化钠对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的作用。结果 :( 1) 0 .1mg/ml氟钼酸铵可使变形链球菌合成胞外葡聚糖的量明显减少 ,0 .5mg/ml氟钼酸铵此作用更显著 ,而 0 .1mg/ml氟化钠则无此作用。 ( 2 ) 1.2 5mg/ml至 10mg/ml氟钼酸铵可抑制葡糖基转移酶的活性 ,并且随着浓度增加 ,此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6.8mg/ml氟化钠可以抑制葡糖基转移酶的活性 ;当氟总量相等的情况下 ,氟钼酸铵抑制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的作用显著地强于氟化钠。结论 :低浓度氟钼酸铵可以抑制变形链球菌胞外葡糖基转移酶的活性 ,因此减少变形链球菌胞外葡聚糖的形成 ,降低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性 ,具有显著抗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特异性IgY抗体对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对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选择自愿受试者41名,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含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和非特异性IgY抗体的喷雾剂,每日两次,共4周。试验前、试验后1周、试验后4周分别取口腔内指定牙位的菌斑样本,在厌氧的环境中培养,检测变形链球菌菌落数及总厌氧菌菌落数,并计算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结果:使用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1周及4周变形链球菌计数较试验前有显著性减少,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分别降低12.99%和12.70%,而对照组中的变形链球菌计数和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试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可明显减少人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改变人牙菌斑的微生物组成,可为防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葡糖基转移酶的分子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糖基转移酶是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的主要致龋因子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葡糖基转移酶分子结构及功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葡糖基转移酶是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的主要致龋因子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葡糖基转移酶分子结构及功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tf是编码变形链球菌的生要毒力因子葡糖基转移酶的基因。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gtf基因的克隆,序列及其与变链致龋性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和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用含2%蔗糖的脑心浸萃液肉汤琼脂(BHI)液体培养基,将白屈菜红碱稀释为从390.6μg/ml到24.4μg/ml共计5个浓度的溶液.以BHI液体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加入变形链球菌菌液,厌氧培养24h后,将培养物离心,收集上清液.分为2份。一份提取葡糖基转移酶,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Somogyi法分别测定总蛋白和还原糖含量,计算酶活性和比活力大小;另一份上清液采用蒽酮法测定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总体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进行两组样本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随着白屈菜红碱溶液浓度的升高,葡糖基转移酶活性和水不溶性多糖含量逐渐降低,各组总体均数间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葡糖基转移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酶活性及比活力之间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除24.4μg/ml浓度组外.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水不溶性多糖含量也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葡糖基转移酶活性和水不溶性多糖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83.P〈0.01)。结论: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和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的合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变形链球菌在形成牙菌斑中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合成由细胞外葡萄糖基转移酶催化的不溶性葡聚糖(ISG)。本文作者分别从丁香的乙醚提取液和酸枣仁的氯仿提取液中分离得到鱼肝油酸和熊果酸,发现他们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的葡糖基转移酶的不溶性葡聚糖的形成,抑制合成的程度与鱼肝油酸或熊果酸的浓度有关,在浓度为100μg/ml时,鱼肝油酸和熊果酸几乎完全抑制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他们抑制葡糖基转移酶的剂量反应曲线是双相的。  相似文献   

17.
葡糖基转移酶是变形链球菌 (S mutans)的重要致龋毒力因子 ,其中gtfB基因编码的GTF Ⅰ能够催化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 ,介导变链菌与牙面的蔗糖依赖性粘附 ,在龋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已研制了针对变链菌的表面蛋白PAc和GTF的融合防龋DNA疫苗[1 ] ,为了进一步鉴定和加强其免疫效果 ,我们以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从大肠杆菌中表达、提取和纯化了重组葡糖基转移酶GTF Ⅰ。一、材料和方法1 .重组葡糖基转移酶GTF Ⅰ表达质粒的构建 :根据S mutansGS 5株葡糖基转移酶基因gtfB的序列设计扩…  相似文献   

18.
变形链球菌gtf基因研究近况杜民权综述樊明文审校武汉市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430070)变形链球菌已被公认为主要致龋菌[1].其致龋的机制在于该细菌利用蔗糖产生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合成有粘性的非水溶性葡...  相似文献   

19.
gtf是编码变形链球菌的重要毒力因子葡糖基转移酶(GTF)的基因。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gtf基因的克隆、序列及其与变链致龋性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变形链球菌由蔗糖合成葡聚糖的能力与其致龋性有密切关系。本文对合成葡聚糖的葡糖基转移酶的遗传工程,包括研究动态、DNA重组技术和在抗龋中的具体应用等近十年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