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内经》心与诸窍关系研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窍 ,《说文》曰 :“窍者 ,穴也 ,空也”。《正韵》曰 :“空 ,孔穴也 ,通作孔”。窍即孔穴之意。《内经》认为 ,外在诸窍与内在五脏关系密切。如《灵枢·脉度》说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皆有开窍之处 ,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肝……在窍为目 ;心……在窍为舌 ;脾……在窍为口 ;肺……在窍为鼻 ;肾……在窍为耳”。说明了脏与窍之间相对应的生理病理方面的沟通和联系。《内经》虽将七窍分属于五脏 ,但又强调“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 ,心在主管诸脏的同时 ,亦掌管与脏相关诸窍 ,因而 ,除舌 (口 )窍… 相似文献
5.
6.
在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变化中,病变波及多个脏腑,容易伴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不乏许多官窍的病变。“窍”的概念在《黄帝内经》中被首次提出,该书对官窍和脏腑的关系进行了诸多阐述,窍的病变自古以来也有许多研究,通过对比发现,除单纯以官窍为原发病的疾病以外,糖尿病导致的官窍病变也占据了较大比重,因此对其的研究也变得越发重要。笔者基于《内经》所述脏腑与官窍之间的联系,通过整理归纳,发现窍的病变贯穿糖尿病发病的始终,故提出“糖尿病窍病”这一理论,文中从疾病的角度分析了糖尿病导致窍病的相关病理过程,希望能为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且在已有的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糖窍理论研究“从窍治疗糖尿病”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8.
五脏主五窍是《内经》五脏与面部官窍关系的主要内容。而其它五脏与面部官窍关系的不同观点则反映了五脏与官窍的紧密关系,即五脏中的每一脏和面部官窍都存在相互关联。分析这些不同观点的理论渊源,验证了《内经》是具有各家学说性质的一部典籍,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不同观点,探讨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洪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4):6-8
筋骨脉肌皮"五体"以及咽喉舌肛胞诸窍分别与不同脏腑相应.其有病各涉有关脏腑.对此,<内经>论述颇详,后世医家亦多有发挥.一般说来,脏病属虚寒、腑病属实热之论居主导地位.但南北朝至隋代的医学著作虽宗<内经>之旨,但对体窍与脏腑相应关系以及其病所属脏腑虚实寒热之说却别具一格.其中,尤以脏病为热、腑病为寒为特点.该观点可从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以下分别简称<千金>、<外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心寄窍于耳”的临床报道、实验研究及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综述“心寄窍于耳”的研究进展,对“心寄窍于耳”的理论进行了较为科学的探讨,旨在论证“心寄窍于耳”理论的科学性,深入探求心与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黄帝内经》多篇提及心与七窍相关:心气通于舌、心开窍于耳、目者心之使、心与鼻相关等.诸多不同说法并非众医家观点的简单罗列,而是《黄帝内经》基于整体观念构建的以经络为生理基础、临证为病理依据的多脏连多窍的理论体系.突出体现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主导地位和心藏神的重要作用.人体七窍各司其职,均是在心神的调节之下,诸窍功能是...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对窍的认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且内容丰富.《黄帝内经》将窍称为七窍九窍上窍下窍等,一般指头面五官七窍及前后二阴.开窍法是基于窍的理论及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治疗人体某种窍病的方法,注重窍与脏腑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调节阴阳气血平衡.当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文章对近20余年开窍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小儿脑性瘫痪是中枢系统疾患,笔者结合中医典籍与现代研究提出本病归属神明病变范畴,提炼出元真、五神脏、脏窍三个与本病最密切的核心组分。元真是立命之本,充养五脏六腑,荣养神明灵机;五神脏是生机之枢,运转清灵脏气,主宰神明活动;脏窍是神机之要,维持灵窍通利,调节神明出入。三者协调作用使神明顺转,保障儿童正常发育。元真不足,五神脏不和,脏窍不畅是发病的关键环节,可以单独为患,也可以互相影响,整体受累,导致神机闭塞。治疗以通法为原则,补充亏虚元真恢复营垒,安和紊乱脏腑恢复神明顺转,开通郁结脏窍恢复神机出入,综合调理神明功能,提高中枢自我调节能力,辅助本病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等脑血管病变,多概括为中医的中风、眩晕等病范畴,中医历代医家对该病的病因学研究多概括为肝风内动,肝阳上亢,风痰上扰,肝火上扰,气虚血瘀等。依此辨证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及工作环境的变化,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异变,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耳聋指原因不明的突然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近年疾病发生有逐渐年轻化趋势。基于《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心寄窍于耳”理论,从心主血脉以使耳听、心主藏神以助耳聪、心与耳经络联系、心与耳生理特性阐述心与突发性耳聋的联系。文章将突发性耳聋病机分为心气血虚、心神失养、心火上炎、心血瘀阻四方面,深入探讨从心论治突发性耳聋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因心血管疾病是突发性耳聋易感因素之一,可引起内耳血管痉挛、受压,内耳缺血、缺氧,毛细胞及听觉神经损伤,故积极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可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现代医学临床应用心寄窍于耳理论治疗耳聋,多集中于局部针灸、循经取穴及中药方面。文章探讨从心治疗突发性耳聋以期进一步为临床从心辨证论治突发性耳聋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2):73-74
《痘疹心印·验鼻》以"鼻为肺之窍"领起全文,按痘疹病程各个阶段,对出现在鼻子的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疾病的病机、治疗方法进行阐述。认为火邪是病因,因鼻为肺之窍,火热灼伤肺气而导致鼻部的各种症状的出现,肺气损伤又导致皮毛的干枯。 相似文献
19.
20.
对《内经》中“心在窍为舌,心开窍于耳”的看法及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内经》中“心在窍为舌”、“开窍于耳”这一理论的探讨分析及作者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的体会,认为这是不同时代不同学者根据不同实践形成的,它对于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不能轻意否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