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性。方法以因慢性腹痛而行胃镜检查及Hp检测的6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阴性慢性胃炎组及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三组。所有病例均检测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等IDA指标。比较三组之间的IDA指标和IDA伴发率。结果三组病例IDA指标两两比较显示,Hp阴性慢性胃炎组分别和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的IDA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Hp阳性慢性胃炎组与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慢性胃炎的IDA伴发率均明显低于Hp阳性慢性胃炎组和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P〈0.05),Hp阳性慢性胃炎组与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之间的IDA伴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盆血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性较慢性胃炎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患儿 ,男 ,10岁。因腹上区痛伴面色苍白 2年余入院。患儿近 2年诉腹上区隐痛 ,无明显规律性 ,伴纳差、面色苍白 ,无恶心、呕吐 ,无皮肤、黏膜出血及便血 ,在当地医院按胃病及贫血给予不规则的铁剂及对症治疗 ,疗效差。体检 :重度贫血貌 ,皮肤、黏膜苍白 ,心率 110次 /min ,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 ,腹上区轻压痛 ,未触及包块 ,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常规 :Hb 4 8g/L ,WBC 5 .4× 10 9/L ,BPC 15 6×10 9/L ,RBC 2 .4 0× 10 12 /L ,MCV 6 2 .5fl,MCHC 2 75g/L ,MCH2 0 8pg ,Ret 0 .0 15。血清铁 8.2 μmol/L ,总铁蛋…  相似文献   

3.
任波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805-1806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厦IDA伴HP感染的治疗。【方法】将42例IDA并HP阳性的病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根除HP加铁荆治疗与单用铁剂治疗,观测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变化。【结果】IDA并HP阳性患者接受根除HP加铁刺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明显改善,优于单用铁剂治疗(P〈0.05)。【结论】HP感染与IDA可能有一定相关性,根除HP感染有助于IDA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缺铁性贫血(IDA)的关系及Hp+ IDA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 入选107例确诊的老年IDA患者进行Hp检测(13C-呼气试验及Hp抗体IgG检测),将其分为Hp+及Hp-组,Hp+组IDA患者又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琥珀酸亚铁+抗Hp治疗,B组给予蔗糖铁+抗Hp治疗,C组仅给予琥珀酸亚铁治疗,Hp-组给予琥珀酸亚铁治疗.监测治疗前、治疗后2周时的血常规、网织红细胞;治疗前、治疗后8周时的血常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结果 治疗2周时B组及Hp-组网织红细胞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A组、C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8周时4组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均高于治疗前(P<0.01),总铁结合力较治疗前下降(P<0.01),A组、B组及Hp-组的血清铁等指标高于C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造成或加重机体铁吸收不良,是老年IDA的病因之一,抗Hp治疗有助于提高Hp+ IDA患者的临床疗效,是其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对于老年IDA患者蔗糖铁注射液补铁治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缺铁性贫血伴有慢性胃炎患者,检测其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浓度,并对胃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将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分为两组(A1、A2组)。A1组给予补铁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A2组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治疗后复查上述指标。另以无贫血的慢性胃炎患者40例(B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缺铁性贫血伴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联合补铁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可成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补铁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为治疗缺铁性贫血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1月1日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DA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估计其综合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5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两组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合并OR=3.17,95%CI为3.17(2.41~4.17)。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DA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当儿童IDA治疗效果欠佳时,可以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
2005—01/2007—03我们对19例予以补铁及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的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及19例仅予以补铁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Hp感染与IDA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松梅  张爱军  孙超 《临床荟萃》2004,19(6):328-32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Hp感染也是造成或加重机体铁营养不良的因素[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成人缺铁性贫血(IDA)的关系及Hp+IDA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65例确诊的IDA患者进行Hp抗体IgG检测(采用金标免疫法检测),将其分为Hp+及Hp-组.Hp+组IDA患者又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给予硫酸亚铁+维生素C(VC)+抗Hp治疗.B组仅给予硫酸亚铁+VC治疗.Hp-组,给予硫酸亚铁+VC治疗.监测治疗前,治疗后1周、半个月、3月时的血常规;治疗前,治疗后1周、半个月的网织红细胞;治疗前,治疗后3月的血清铁蛋白.结果 3组的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及铁蛋白组间、不同时点及组间不同时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治疗半个月时,A组及Hp-组Hb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3个月时,3组Hb均高于治疗前(P<0.01或<0.05);治疗3个月时,A组及Hp-组的铁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结论 Hp感染是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之一,且多为难治性缺铁性贫血,抗Hp治疗是Hp+缺铁性贫血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行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研究,观察IDA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抗HP在IDA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32例IDA患者采用14C尿素呼气实验进行HP检测,并对阳性患者行根除HP治疗,观察血红蛋白上升情况。结果:本组32例IDA患者中HP阳性25例,阴性7例,抗HP治疗后转阴19例,其中15例血红蛋白较前有提高。结论:抗HP治疗可提高HP感染阳性的IDA患者的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茵(helicobacter phlyori,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rmia,IDA)的关系。方法:选择伴IDA、Hp感染阳性的慢性胃炎病人64例为观察组,慢性胃炎无贫血病人80例为对照组,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内镜下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组Hp阳性病人分为A、B、C组,A组给予硫酸亚铁和抗Hp治疗,B组给予硫酸亚铁和安慰剂治疗,C组给予抗H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网织红细胞(Re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64例中60例Hp阳性,对照组80例中62例Hp阳性,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中A、C组与B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改变厦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IDA有一定相关性,抗Hp加铁剂是治疗Hp感染相关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在本院小儿现症感染中的分布、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08年4月间本院502例门诊患儿进行末梢血Hp抗体快速检测,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Hp现症感染阳性(CIM 、IgG )与患儿年龄分布特点,并对Hp现症感染阳性与Hp阴性患儿的红细胞平均指数和贫血发生率分析比较.[结果]502例门诊患儿Hp现症感染阳性率为26.29%(132/502);不同年龄组Hp现症感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1.818,P<0.01),其中新生儿组为0%(0/3).<1岁组为8.16%(4/49),1~6岁组为32.53%(54/166),7~10岁组为24.56%(28/114),11~14岁组为27.06%(46/170).HP现症感染阳性与HP阴性患儿MCV、MCH、MCHC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47.0%、12.0%.差异有显著性(χ2=70.293,P<0.01).[结论]Hp现症感染阳性多见于1~6岁儿童;Hp现症感染可能是导致血红蛋白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海岛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现状,及其与胃部疾病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做好预防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儿科收治的673例胃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60例慢性非活动性胃炎、465例慢性活动性胃炎、36例胃溃疡、112例十二指肠溃疡等不同病种患儿的HP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5例慢性活动性胃炎患儿的HP总感染率为40.4%,并且随着胃炎程度的加重HP阳性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病种间HP感染分析显示:儿童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阳性率分别为40.4%、88.9%和96.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HP感染与儿童患儿胃炎的炎症程度、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预防并阻断HP感染的传播途径,养好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有利于减少儿童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罗劲松  丁顺斌  谢勇 《华西医学》2008,23(2):282-28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阿莫西林三联一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2次/天)加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天)加阿莫西林(1000 mg,2次/天),治疗7天;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2次/天)加克拉霉素(250 mg,2次/天)加阿莫西林(1000 mg,2次/天),治疗7天;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观察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3.7%和88.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根除成本比对照组低。结论:奥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阿莫西林三联一周疗法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可被作为根除HP一线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成都市居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在成都市居民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成都市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结合问卷调查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Hp感染阳性率55.58%,Hp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2。男性和女性的Hp感染率分别为52.05%和58.5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收入2万元以下及年收入2万元以上者Hp感染率分别为55.44%和61.8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消化道症状者Hp感染率56.30%,无任何症状者Hp感染率55.60%(P〉0.05)。结论:Hp的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我们的研究未显示HP感染与性别、家庭经济收入及消化道症状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组和5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同时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H.pylori抗体来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所有患儿均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儿童和对照组的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54.4%、1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三种常见慢性胃炎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3种常见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273例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以及反流胃炎的患者,并用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124例,HP阳性67例,阳性率为54.0%;慢性糜烂性胃炎96例,HP阳性89例,阳性率92.7%,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HP阳性15例,阳性率34.0%。3组间H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这3种常见慢性胃炎与HP感染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