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探讨ER与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ER、VEGF在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内膜中ER-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ER-β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异常,从而调控VEGF的表达,使异位内膜组织易产生新生血管,为异位内膜的生长提供血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评价TrkB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卵巢异位内膜、盆腔腹膜异位内膜和深部浸润结节异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17例)及子宫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9例,其中4例为增殖期内膜、5例为分泌期内膜);对照组(9例)为因卵巢良性肿瘤、宫颈病变或浆膜下肌瘤等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其中增殖期内膜4例,分泌期内膜5例.RT-PCR技术检测TrkB 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rkB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1)对照组内膜组织(增殖期和分泌期)以及在位内膜组(增殖期)不存在TrkB mRNA的表达;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 mRNA的表达分别为(23.51±0.51)%、(35.29±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kB蛋白的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TrkB前体蛋白)、异位内膜组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部分细胞膜(全长TrkB蛋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12±0.02)%和(0.3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不表达,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 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的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杨年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406-5407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雌激素产生、代谢的具体情况。方法:通过RT-PCR、免疫组化法对13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17β-HSDⅡmRNA、蛋白质、P450A mRNA的表达,同时与70例正常子宫内膜情况相对比。结果:70例健康者正常子宫内膜没有P450 AmRNA、17β-HSD II mRNA在增生晚期的微量表达,在分泌期晚期升至高峰;在位内膜显示P450AmRNA的微弱表达,而17β-HSD II mRNA的表达情况近似于正常子宫内膜,强度比较小。134例卵巢异位内膜均发现P450A mRNA的表达,但是17β-HSD II mRNA的表达不足。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可以产生雌激素,但是存在局部雌激素代谢缺陷,所形成的雌激素微环境是造成异位内膜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患者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tide repeats 1,IFIT 1)、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 3)表达,并探究其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并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内异症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分别为在位内膜组与异位内膜组;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宫颈病变行子宫切除术、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的患者74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组织中IFIT 1 mRNA、IFITM 3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IFIT 1、IFITM 3蛋白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IFIT 1、IFITM 3在子宫内膜异位间质细胞分裂增殖中的作用;分析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织中IFIT 1 mRNA、IFITM 3 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结果内异症异位内膜组中IFIT 1 mRNA、IFITM 3 mRNA表达水平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内异症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内异症在位内膜组中IFIT 1 mRNA、IFITM 3 mRNA表达水平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织中IFIT 1 mRNA、IFITM 3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534、0.574,P0.05);IFIT 1、IFITM 3可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和分裂,该作用随着IFIT 1、IFITM 3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当IFIT 1、IFITM 3剂量增加到10μg/L时,其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和分裂作用是对照组的1.86和1.8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IT 1、IFITM 3在内异症异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且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和分裂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评价TrkB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卵巢异位内膜、盆腔腹膜异位内膜和深部浸润结节异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17例)及子宫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9例,其中4例为增殖期内膜、5例为分泌期内膜);对照组(9例)为因卵巢良性肿瘤、宫颈病变或浆膜下肌瘤等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其中增殖期内膜4例,分泌期内膜5例。RT—PCR技术检测TrkB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rkB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对照组内膜组织(增殖期和分泌期)以及在位内膜组(增殖期)不存在TrkBmRNA的表达;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mRNA的表达分别为(23.51±0.51)%、(35.29±O.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kB蛋白的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TrkB前体蛋白)、异位内膜组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部分细胞膜(全长TrkB蛋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12±0.02)%和(0.3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不表达,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的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芳香化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传统的内分泌机制外,内异症的发生似乎更与异位子宫内膜自分泌机制有关。这表现在异位内膜异常表达芳香化酶,不表达17β-羟甾脱氢酶-2,结果雌激素生成代谢增加,而雌激素分解代谢减少,在局部造成一个高水平的雌激素微环境,是导致内异症病理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传统的内分泌机制外,内异症的发生似乎更与异位子宫内膜自分泌机制有关.这表现在异位内膜异常表达芳香化酶,不表达17β-羟甾脱氢酶-2,结果雌激素生成代谢增加,而雌激素分解代谢减少,在局部造成一个高水平的雌激素微环境,是导致内异症病理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沈芳荣  刘明  冯亚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81-218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黏蛋白-1(MUC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集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输卵管因素不孕的54例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膜MUC1的表达;分析内异症不同疾病分期与MUC1表达变化的相关性以及与对照组的差异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MUC1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达差异不明显,而与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减少;MUC1表达与内异症不同疾病分期存在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MUC1表达的减少与内异症疾病分期有密切相关性,可能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子宫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的方法。方法:将12例正常子宫内膜、9例在位子宫内膜及6例异位子宫内膜经分段酶解、筛网过滤、沉降及贴壁纯化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光镜观察,应用鼠抗人波形蛋白抗体及鼠抗人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对间质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10例正常子宫内膜、6例在位子宫内膜及4例异位子宫内膜标本分离、培养成功,间质细胞纯度均可达93%以上,并均可传6~8代。结论:采用分段酶解、筛网过滤、沉降及贴壁纯化的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内异症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黏蛋白-1(mucin-1,MUC1)的表达及相关意义。方法:采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膜MUC1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关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B亚型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达差异不明显,在分泌期的表达未见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位内膜的PRB与MUC1表达趋势相一致,PRA与MUC1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MUC1表达的减少与内膜PRB表达变化紧密相关,其表达变化可能是内异症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TLR3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3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内异症患者的卵巢异位内膜45例(异位内膜组)和相对应的在位子宫内膜32例(在位内膜组),对照组为32例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En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TLR3的表达情况,以及TLR3在内异症不同临床分期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TLR3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TLR3蛋白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表达最低的是异位内膜,但与在位内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3蛋白在Ⅰ~Ⅱ期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与Ⅲ~Ⅳ期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TLR3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内异症发病,但与内异症的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AMP对在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体外细胞模型,可用于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的蜕膜化能力,进而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将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细胞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未干预组;EP组用E2(10 nM)和P4(1μM)作用24 h、48 h、96 h;EPC组用E2(10 nM)、P4(1μM)和8-溴-cAMP(0.5 mM)作用24 h、48 h、96 h,收集细胞后测定3组PRL(催乳素)和IGFB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mRNA水平。结果:EPC组作用96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PRL和IGFBP1明显高于EP组。结论:8-溴-cAMP联合P4、E2能明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进程,是目前作为EMs体外蜕膜化细胞模型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芳香化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传统的内分泌机制外,内异症的发生似乎更与异位子宫内膜自分泌机制有关。这表现在异位内膜异常表达芳香化酶,不表达17β-羟甾脱氢酶-2,结果雌激素生成代谢增加,而雌激素分解代谢减少,在局部造成一个高水平的雌激素微环境,是导致内异症病理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各30例)进行瘦素检测,取3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均有瘦素表达,在位内膜中Leptin表达强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结论:瘦素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Integrinαvβ3)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收集经腹腔镜确诊的18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20例确诊仅为男方因素的不孕患者(对照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tegrinαvβ3和PR的表达。结果:子宫腔上皮细胞Integrinαvβ3表达H-score平均分内异症组较对照组低,内异症组腺上皮细胞PR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腺上皮细胞Integrinαvβ3及间质细胞PR表达H-score平均分比较无显著差別(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Integrinαvβ3和PR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其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Ki-6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和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及非内异症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GFR和Ki-67的表达。结果:EGFR和Ki-67在所有受试者中均有表达。EGF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及非内异症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不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但Ki-6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及非内异症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结论: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及非内异症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GFR和Ki-67的表达情况,有利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分析及发展过程的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3在内异症患者的腹膜红色病变和卵巢巧囊两种异位内膜组织及同期在位内膜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探讨两者与内异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分别检测38例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腹膜红色病变16例和卵巢巧囊22例)、20例内异症患者的同期在位内膜,以25例非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组织中MMP-3、TIMP-3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并将结果进行统汁学分析。结果:①两种异位内膜组织中MMP-3和TIMP-3 mRNA的差异表达:腹膜红色病变中的MMP-3 mRNA含量高于卵巢巧囊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的表达(P<0.05);卵巢巧囊中TIMP-3 mRNA的含量高于腹膜红色病变及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腹膜红色病变中MMP-3/TIMP-3显著高于卵巢巧囊及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②在位内膜组织中MMP-3和TIMP-3 mRNA的表达:内异症患者的同期在位内膜中MMP-3mRNA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TIMP-3 mRNA的含量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位内膜组织中MMP-3/TIMP-3 mRNA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结论:①MMP-3 mRNA在疾病早期的腹膜红色病灶中高表达,使异位内膜的侵袭性增强,与内异症的发生有关;TIMP-3在卵巢巧囊中表达上调,能抑制病灶的活动,故内异症发展至巧囊时侵袭力不及早期红色病变。②在位内膜中MMP-3 mRNA高表达,可能是内异症发生的源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鼠单克隆非特异性抑制因子-β(MNSF-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4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标本为实验组,以14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标本为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MNSF-βmRNA的相对表达.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中MNSF-β表达水平与内异症严重程度及月经周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异位内膜中MNSF-β表达相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位内膜(t=-11.581,P<0.01);实验组的异位内膜MNSF-β水平,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的差别有显著性(t=-2.731,P<0.05);实验组异位内膜和对照组在位内膜在各自组中增殖期和分泌期比较,MNSF-β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异位内膜增殖期、分泌期与对照组在位内膜增殖期、分泌期在位内膜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增殖期=-3.858,t分泌期=-3.187,均P<0.05).结论 MNSF-β表达降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RANTES(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 alT cellexpressed and secrete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0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35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增殖期和分泌期内膜中RANTES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整个月经周期,内异症组患者在位内膜中RANTES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P〈0.01);异位内膜中RANTE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TES在不同期别的异位内膜之间和在位内膜之间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重度内异症同一期别中,RANTES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NTES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表达明显增强,推测RANTES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FHIT和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30例同期单纯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对照组)中FHIT和HIF-1α的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χ2=28.865,P<0.000 1),在内异症r-AFS分期中比较,在位子宫内膜FHI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7,P=0.341);而异位内膜中的FHIT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期高于Ⅲ~Ⅳ期(χ2=6.816,P=0.019)。HIF-1α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55.798,P=0.000),在内异症r-AFS分期中比较,HIF-1α在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67,P=1.000;χ2=2.049,P=0.583);FHIT与HIF-1α在内异症中表达有相关性,FHIT与HIF-1α的表达水平在在位内膜中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14);FHIT与HIF-1α的表达水平在异位内膜中呈显著负相关(r=-0.462,P=0.010)。结论:FHIT与HIF-1α可能共同促进了内异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