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围生儿的危害. 方法 对1 930名孕妇进行常规筛查,其中确诊为GDM的55例孕妇作为GDM组,同期无糖尿病的75名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总结各种并发症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结果 GDM组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畸形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提高对GDM的认识,重视GDM的筛查及治疗,以降低对围生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结局。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67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检查健康的67例产妇纳入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的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感染、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24例,发生率为35. 82%,采用剖宫产22例;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8. 96%,剖宫产10例,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及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低血糖、死胎等不良围生结局的总发生率为46. 2%,对照组为17. 9%,GDM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GDM显著影响母婴健康及围生结局,对妊娠期妇女进行GDM早期健康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周敏 《现代医院》2012,(10):33-35
目的研究54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建卡分娩的54例GDM孕妇。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为四组,比较各组的产前体重指数、糖筛查值和空腹血糖值;再根据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分为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组(28例)和不适宜组(26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GDM孕妇孕前体重指数与产前指数、空腹血糖值呈正相关(p<0.05),但孕前体重指数与GCT值无相关性(p>0.05)。54例GDM孕妇中,体重增加不适宜组的剖宫产率以及发生羊水粪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几率高于适宜组(p<0.05)。结论孕前肥胖是导致GDM孕妇血糖增加的重要因素;GDM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可增加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不同BMI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集美区妇幼保健院2012—2013年行产前检查发现的GDM孕妇资料,比较不同BMI的妊娠结局。结果产前检查共4 341人,GDM者550例,发生率12.7%,有13例(2.4%)孕期使用胰岛素治疗。与血糖正常组比较,GDM组巨大儿发生率较高,但未达显著性水平;两组早产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剖宫产率和早产儿发生率,未见随BMI值呈升高趋势,仅发现巨大儿发生率随BMI的升高而增高。结论巨大儿发生率随BMI值的增加而上升,提示做好孕前体重控制对妊娠糖代谢异常及减少母儿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及观察其妊娠结局。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要求住院分娩的孕妇1100例,于孕24周进行口服50g葡萄糖筛查(GCT),血糖值≥7.8mmol/L者,于次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了解GDM的发病率及高危因素,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50g葡萄糖筛查(GCT)阳性率9.8%,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发病率4.3%,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3.0%,有高危因素者占GDM45.5%。GIGT组及GDM组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NRD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GIGT组与GD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对GDM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8.
畸形子宫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常伴有产科并发症,直接威胁母儿的健康。若重视并加强畸形子宫妊娠的围生保健,可明显改善母儿结局。现将我院保健的13例畸形子宫的妊娠结局,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俊茹  李乃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10-21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血糖控制情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67例GDM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糖控制满意A1型30例,血糖控制不满意A2型37例(其中包括发现较晚和不配合治疗患者),同时选取近GDM患者分娩后1~2天而分娩的糖代谢正常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比较两组之间母儿并发症。结果:GDM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早产、剖宫产率、胎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转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的危险性虽然无统计学差异,但也较对照组升高。血糖控制不满意患者母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糖控制满意者。结论:重视孕期糖尿病的筛查,加强对GDM孕妇的管理和规范化治疗,以改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11月杭州艾玛妇产医院收治的329例妊娠梅毒患者,其中治疗组200例,未治疗组129例,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①与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的足月妊娠率达93.5%,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0.01);治疗组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低体质量儿和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②治疗前和分娩前母血TRUST滴度≥1∶8时,会导致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③孕周小于16周开始接受治疗效果最好,正常新生儿的出生率可达92.9%,显著高于治疗时孕周在16周以后的患者(P<0.01).结论:妊娠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情况,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期营养干预及血糖控制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94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孕期营养干预及血糖控制,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对比孕妇空腹血糖、体重、BMI、并发症以及围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增重、每周增重、BMI增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羊水过多、生殖感染、高血压、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生儿低血糖、早产、宫内窘迫、体积巨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GDM孕妇孕期营养干预及血糖控制,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控制体重增长、BMI增加,降低母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尚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59-196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9年12月ICP患者81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无ICP正常孕产妇81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对围产儿结局影响极大,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孕产期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其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温州市人民医院2018—2021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患者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对应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400例HDP患者(单胎妊娠)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n=157)与正常妊娠结局组(n=24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并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 结果 400例HDP患者中共157例(39.2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孕前BMI、分娩方式、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负性情绪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35岁(OR=23.815,95%CI:10.370~54.655)、孕前BMI≥24.0(OR=16.010,95%CI:6.832~34.620)、阴道分娩(OR=16.336,95%CI:7.325~36.403)、GDM(OR=26.337,95%CI:11.908~58.253)、负性情绪(OR=20.682,95%CI:2.791~54.876)均为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为logistic(P)=-4.125+年龄×3.170+孕前BMI×2.773+阴道分娩×2.793+GDM×3.271+负性情绪×3.029;当logistic(P)=4.11,预测HDP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65~0.926),预测敏感度为84.36%,特异度为82.17%;根据设定的评分标准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可将HDP患者划分为低风险(0~4分)、中风险(5~8分)与高风险(9~12分)。 结论 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年龄、孕前BMI、阴道分娩、GDM、负性情绪均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可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有助于临床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呋塞米治疗产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衰患者疗效。方法:将120例产后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呋塞米治疗组(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4组患者在不同呋塞米用量下西地兰用量、硝酸甘油用量、心衰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3呋塞米常规用量平均是232 mg,尿蛋白≥+++时平均用量586 mg,西地兰平均用量0.8 mg、硝酸甘油平均用量78 mg,较其他3组皆明显减少(P<0.01);心衰平均缓解时间30 h,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钾、钠维持正常范围。结论:产后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衰在西地兰、硝酸甘油、氨茶碱、吗啡、地塞米松的基础上静注大量呋塞米,快速减低心脏前负荷,能够较快地控制心衰,减少西地兰、硝酸甘油的用量,血清钾、钠维持正常范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产后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衰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邵冰心  肖美群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43-374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突发胎死宫内原因,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9月该区行死胎引产的妊娠晚期突发胎死宫内359例患者资料,将围生儿死亡分为3种:①不可避免死亡;②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③可以避免死亡。所有病例均参加了区级围生儿死亡评审,按上述对每例死亡的病因、处理过程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结果:综合评定结果:不可避免死亡189例,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110例,可避免死亡60例。脐带因素造成的死因孕周≥35 W明显高于28~34+6W(P<0.05)。结论:发展和提高产前诊断和产前保健技术,加强对患者孕期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Ⅰ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孕产期管理。方法:对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的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妇的妊娠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8年来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发生率为0.13%。糖尿病合并妊娠剖宫产率、巨大儿、产伤、流产、死胎、畸胎、酮症酸中毒发生率高于妊娠期糖尿病,其他母婴结局与妊娠期糖尿病无明显差异。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妊娠加强孕前监测、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密切胎儿监测,适时终止妊娠可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后合并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7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是否合并心衰,分为合并心衰组(64例)和未出现心衰组(514例)。对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生育史、心脏病史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将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其应对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心脏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贫血、熬夜、感染、情绪激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左心室肥厚发生情况、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类型、高血压病史时间、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存在心脏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贫血、熬夜、感染、情绪激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左心室肥厚、高NT-proBNP水平、子痫前期或子痫、血压控制较差等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后合并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后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改善心脏负荷,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积极治疗原发病,改掉不良习惯,重点监护子痫前期孕妇,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后心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期李斯特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23年山西某两所医院收治的18例妊娠期李斯特菌病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结果 18例妊娠期李斯特菌病孕妇发病时间为孕早期1例,孕中期3例,孕晚期14例(其中2例为双胎,均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7例,94.44%),同时伴阴道流血(5例,27.78%)、腹痛(4例,22.22%)、头痛(2例,11.11%)等;孕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降钙素原均升高;1例孕早期胎儿自然流产,3例孕中期胎儿全部死亡,16例孕晚期胎儿存活10例;所有孕妇均康复出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分离率较高的标本为孕妇宫腔分泌物(11例,61.11%)、全血(10例,55.55%),18例孕妇生产的17例新生儿中,4例(23.53%)咽部气管分泌物标本和3例(17.65%)全血标本分离出LM。13例胎盘经病理检查发现绒毛膜羊膜炎者10例。15株L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唑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敏感率均为93.33%。 结论 妊娠期李斯特菌病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易漏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妊娠晚期胎儿存活率高,妊娠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LM感染。  相似文献   

19.
柏璐  白淑芳  卓娜  杨荣  赵丽莎  王欢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492-1495
目的调查西安市建档建册孕妇高危因素及不良妊娠结局,并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西安市某医院产科建档建册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危妊娠情况对建档建册孕妇进行高危妊娠风险评估,并跟踪妊娠结局,分析基本情况以及高危因素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建档建册孕妇6332名,其中1508例高危妊娠者,占29.97%。高危因素分布依次为异常妊娠史(43.63%)、妊娠高血压(33.69%)、年龄≥35岁(26.86%)、妊娠糖尿病(19.83%)、瘢痕子宫(13.59%)、产前出血(12.86%)、前置胎盘(8.55%)。6332名孕妇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452例,占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1.581)、孕前BMI≥28.0 kg/m2(OR=1.432)、异常妊娠史(OR=2.121)、产前出血(OR=1.464)、前置胎盘(OR=1.766)、高危妊娠因素数量(OR=2.667)和妊娠风险等级(OR=3.367)是建档建册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危妊娠相关因素是影响建档建册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对高危妊娠孕妇的健康管理,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617例,分析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和血小板降低的不同程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主要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先兆子痫(PE)、HELLP综合征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按照上述五种病因分为五组患者,其年龄、住院天数、分娩孕周、孕次、产次及孕前BMI、血小板最低值、首次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孕周及血小板最低值出现孕周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的早产率、胎死宫内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出生5分钟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等妊娠结局存在组间差异(P<0.05)。依血小板降低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随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增加,三组间剖宫产率、早产率、死产率、产后出血率、贫血率、输血小板治疗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其余病理性血小板减少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母婴的安全,尤其HELLP综合征及DIC。血小板计数<50×109/L对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