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玲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59-2361
目的:探讨重度产后出血的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46例重度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92%,90%发生在产后2 h内。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阴道分娩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引起重度产后出血的相关病因依次是:子宫收缩乏力(56.52%)、胎盘因素(19.6%)、子宫下段切口因素(8.7%)、软产道损伤(6.52%)、子宫破裂(4.35%)、D IC(2.17%)、妊娠合并子宫肌瘤(2.17%)。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重度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防治措施的关键为加强妇女孕前生殖健康教育和强化保健措施,加强产后2 h的观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可降低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31-293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该院发生的116例产后出血原因。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3%,有流产史者占62.07%,是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93.10%的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 h内。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占60.34%。结论:重视孕前保健,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及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产后2 h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周洁琼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71-5472
目的:探讨重度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发生的重度产后出血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重度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368%,出血原因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机制障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结论:产前做好高危因素的筛选,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正确处理产程,积极治疗宫缩乏力,正确处理前置胎盘,及时采取适宜的抢救措施,是重度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相应防治措施。结果: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120例,占95.24%。宫缩乏力性出血92例,占73.02%,软产道裂伤9例,占7.14%,胎盘因素22例,占17.46%,凝血功能障碍3例,占2.38%。剖宫产及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自娩(P<0.05)。有流产史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流产史产后出血发生率(P<0.05)。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随胎产次增加而增加(P<0.05)。本组患者全部救治成功,其中5例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止血成功,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对病因作出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产前、产时及产后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加强产前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夏尉  兰瑞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410-341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产后出血病例的病因、分娩方式、出血量及抢救措施。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32%,其中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0.44%,胎盘因素占14.29%,产道裂伤占10.34%,凝血功能障碍占4.93%。剖宫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阴道分娩高(P<0.05)。产后出血≥800 ml休克发生率高达82.67%,产后出血发生在2 h内占84.73%。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和宣教,警惕高危因素,正确处理3个产程,提高接产技术与手术操作技术,准确估计失血量,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对因治疗和补足血容量是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的时间、病因、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我科自2000年-2009年共收治产后出血患者180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结果产后出血常见的危险因素:如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疑血功能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论对产后出血常见的病因得到有效的预防,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产后出血的护理对策和健康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97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情况。结果:产后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52.58%)、胎盘因素(43.30%)、软产道裂伤(2.06%)、凝血功能障碍(1.03%)。结论:进一步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2010年间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8例,病因依次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产褥感染、子宫切口裂开、子宫肌瘤。结论晚期产后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和因素所致,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2h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有效可行的救治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阴道分娩的76例产后2h阴道出血量大于400ml的产妇临床资料为观察组进行分析,选择同期无产后出血7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3246例阴道分娩产妇产后2h出血量大于400ml者76例,发生率为2.34%,其中出血量400~1000ml66例,占86.84%;1000~1500ml7例,占9.21%;大于1500ml3例,占3.95%。76例中,非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14例,而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者62例,所占比例最大,其相关因素依次为精神心理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异常、孕产史、巨大儿、贫血、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宫肌瘤、多胎等。胎盘因素居第2位、软产道裂伤居第3位。经积极救治,无子宫切除及死亡发生。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及分娩期管理,减轻孕产妇心理负担,保证产程中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提高产科医生抢救产后失血病人的综合素质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太仓市沙溪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为后期开展产后出血护理提供依据。结果:评估88例患者产后出血时间分布,产后2h内出血72例,产后24h内出血16例,产后2h内出血患者占比例较多。结论: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h内,主要出血原因与宫缩乏力有关,产房助产士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产后出血,并对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异常、年龄因素等都可能引发产妇的产后出血。结论产后出血可能由多种因素所致,相关医护人员应正确认识产后出血的病因,并及早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预防以及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产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直接关系到孕产妇生命安全,是我国孕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产后出血病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病因导致的产后出血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发生失血性休克者进行认真评估,配合抢救,预防感染.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指导,从而保证母婴安全,促进康复.及时予以恰当的预防治疗,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有着很大地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宜小如  王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78-1480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分娩方式,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2%,其中阴道分娩发生率为1.47%,剖宫产发生率为2.45%,产钳助产发生率为3.86%。孕周、流产史、胎儿体重、多胎均是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中416例(91.4%)产后出血发生于胎儿娩出2 h之内。结论:应从产前、产时、产后三方面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合理使用剖宫产术,降低剖宫产率,寻找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乔梁 《中国保健》2008,16(11):516-51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对本院收治的5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选择同期无产后出血的948例作对照.姑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2%,发生在2h内1.8%,产后宫缩乏力1.4%,胎盘因素0.8%,软产道裂伤0.5%.其他相关因素,如未进行孕期保健有妊娠期合并症及剖宫产史、产程延长等0.7%.结论: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并发症,提高助产技术,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减少产后出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发生原因,总结相关性影响因素,探讨降低产后出血率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开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 720例分娩孕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造成的主要病因为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其主要的相关性因素有分娩方式、高龄初产及其他等。结论产后出血由多因素造成,其主要因素是宫缩乏力,合理评估和处理危险因素以及认真做好围产期预防,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同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方法:抽取院内发生产后出血产妇40例及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40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进行统计,并经两组产妇对比分析产后出血影响因素。结果:病因为胎盘因素产妇8例,凝血功能障碍产妇1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25例,软产道损伤产妇6例,子宫收缩乏力属于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产后出血与非产后出血产妇在产前高危因素、流产史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产后出血与非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史与年龄上对比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产前高危因素与流产次数过多属于产后出血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产后出血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见病因包括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而产前高危因素与流产次数过多属于产后出血主要危险因素,为此,在孕期应加强对孕妇凝血功能、胎儿状况等指标的关注,综合产妇一般情况评估产后出血风险,并制定相应预防护理方案,对产后出血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近3年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探讨减少产后出血发生、提高孕产妇生命安全的措施.方法:对2008-2010年常州市武进区产后出血个案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产时及产后2h,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占产后出血病例的68.85%,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分析其产后出血时间和产后出血原因.结果:产后出血的实践在2~24h,以产后2h内最多,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产后2h出血的产妇最多,其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因此产前应增加产检次数,并在出血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5年间37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组织裂伤;胎盘因素;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阴道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别显著,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除子宫切除术2例外,余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孕期保健,严密观察产程,减少宫缩乏力,控制剖宫产,减少产后出血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素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15-48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7%,剖宫产发生率5.35%,阴道分娩发生率2.22%,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8.57%,胎盘因素占18.57%,软产道裂伤占11.43%,凝血机制障碍占1.43%。相关因素为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等。结论:加强产前、产期保健及预防宫缩乏力,处理好各个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等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发生后采取积极果断的抢救措施是防止产妇死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