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范慧之 《上海预防医学》2003,15(10):521-522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围产保健的效果指标 ,是卫生工作三大指标之一 ,已被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1] 。闸北区从 1984年起一直把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现就闸北区 1997~ 2 0 0 2年围产儿死亡评审情况进行分析 ,为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质量提供决策性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对象为 1997~ 2 0 0 2年在闸北区接产医院分娩中死亡的围产儿 ,围产儿死亡指妊娠足 2 8周至出生后 7d内死亡的胎儿和新生儿 ,孕周不详者 ,以出生后 1h的体重 >10 0 0g或身长 >3 5cm为标准[1] 。1.2 方法1.2 .1 评审人员 由市级医院妇产…  相似文献   

2.
许厚琴  秦敏  杜莉  于津  金辉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50-5152
目的:分析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现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改进围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上海市全部围产儿死亡个案及评审资料。结果:①1999~2008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6.0‰,从1999年的7.3‰下降至2008年的4.8‰。其中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从4.9‰下降到2.8‰,非本市户籍者从14.9‰下降至6.3‰。②围产儿死因前5位依次为原因不明(13.8%)、严重畸形(12.8%)、早产儿(6.7%)、宫内窘迫(6.5%)和脐带缠绕(5.7%)。③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者高危孕妇比例高(49.1%)、高龄产妇多(12.0%)、经产妇多(45.7%)、无产前检查者多(47.6%)。④评审结果显示,可以避免死亡占2.6%、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16.4%、不可避免死亡占81.0%。结论: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较低,但仍有下降空间。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减少畸形和早产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吴美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61-2163
目的:进一步了解象山县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制定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浙江省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对各分娩单位上报的313例围产儿死亡个案进行调查分析及评审。结果:2005~2010年象山县围产儿死亡率9.31‰,其中死胎占63.90%、死产占4.15%、早期新生儿死亡占31.95%。死因及顺位分别是出生缺陷占41.21%、胎儿因素占15.02%、母亲疾病占10.22%、原因不明占9.90%、新生儿疾病占9.27%、脐带病变占7.99%、胎盘病变占6.39%。通过县级专家评审发现不可避免死亡占69.65%,创造条件可能避免死亡占24.60%,可以避免死亡占5.75%。结论:提高围产保健质量、产科质量及新生儿科水平,加强孕妇及家属的保健意识,普及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红  邹淑萍  马丽萍  李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97-1498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保健干预措施,更好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我们对本溪市2001~2005年的围产儿原因和评审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2003—2008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海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3—2008年上海市流动人口6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8.46‰,本市户籍6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3.1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市户籍人口(P0.01);2)2003—2008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尤其是2004—2005年下降幅度最大。而本市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总体虽呈下降趋势,但有一定波动性,2006年较上一年略有上升;3)2003—2008年全市围产儿死亡原因排在前六位的有:原因不明、严重畸形、早产儿、宫内窘迫、脐带因素、胎盘早剥;4)流动人口2006—2008年Ⅰ类(可能避免)死亡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本市户籍Ⅰ类(可能避免)死亡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结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下降空间大,要重视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1988~1990年杭州市城区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ICD-9(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的基本原则,对杭州市5所市级综合性医院和1所省级综合性医院在1988年1月~1990年12月出生的死亡围产儿进行死亡率调查、死因分析、评审。调查结果显示,围产儿死亡率为10.25‰,其中死胎占46.19%;死产占13.33%;7天内新生儿死亡占40.48%。评审结果:可以避免死亡占1.9%;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21.43%;不可避免死亡占76.67%。本次调查为确定围产保健工作重点及防范措施,使科研更好地为保健、临床服务,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开展优生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罗红裔  王劲  傅桂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62-4163
目的:进一步寻找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1996年~2005年成都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前后5年围产儿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农村围产儿死亡率降低速度较城市慢。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新生儿疾病、诊断不明、先天畸形等;死胎、死产主要死因为诊断不明、宫内窘迫、脐带缠绕等;早期新生儿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等。结论:10年来成都市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各项干预措施是有成效的。在今后围产期保健工作中还需加大农村妇幼卫生工作力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三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影响密云县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干预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2007年所有围产儿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三年来围产儿死亡率,死胎占第一位,早期新生儿死亡占第二位,死产占第三位.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早产. 结论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杜绝严重缺陷儿出生;此外,定期产检,高危妊娠监测,预防早产,产、儿科配合,提高窒息复苏成功率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化市1997~2001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从化市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干预措施成效。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1997~ 2 0 0 1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动态数列分析。结果  1997年围产儿死亡率2 1.35‰ ,2 0 0 1年 10 .11‰ ,下降显著。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早产、窒息、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等。死亡评审结果 :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 35 %。结论 五年来从化市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各项干预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011年沈阳市和平区围产儿死亡情况汇总分析,了解死亡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降低儿童死亡率和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的指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5~2008年度云南省129个县孕产妇信息年报表,对历年死亡率进行预测分析,采用曲线拟合和时间序列自相关分析及做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孕产妇死亡率(MMR)逐年下降,下降率为64.01%,年平均下降率为7.0%;②孕产妇死因构成14年来基本没有变化,前4位分别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产褥感染;③围产儿死亡率(PMR)呈下降趋势,14年中平均PMR由1996年的22.7‰下降至2008年的12.1‰,下降率为47.1%,早期新生儿死亡率(ENMR)亦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ENMR由1996年的16.9‰下降至2008年的7.5‰,下降率为55.6%。经升降趋势检验,两者均P0.025。结论:①14年来孕产妇死因构成没有变化,产科出血为第一位死因,高达50%~68%,且14年来死因没有明显变化,防治产科出血是降低MMR的关键;②在孕期、产时及产后为母婴提供优质的、基本的妇幼卫生服务,改善新生儿的早期生存状况是降低ENMR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朱丽萍  秦敏  杜莉  张蕾  许厚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765-1767
目的:寻找影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相关因素,总结推广有效的保障母婴安全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市近5年孕产妇死亡的所有个案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上海市活产数从2005年的125 130例上升到2009年的187 335例,增加了49.71%,外来流动孕产妇活产数比例从2005年的51.12%上升到2009年的54.8%。②5年中孕产妇死亡134例,死亡率16.28/10万(134/823 144);其中本地户籍者死亡25例,死亡率为7.10/10万;外地户籍者死亡109例,死亡率为23.15/10万。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25.57/10万降至2009年的9.61/10万,下降62.42%,其中外来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8.46/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1.69/10万,下降75.88%。③5年中孕产妇主要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21.6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90%)、心脏疾病(11.19%)、肝脏疾病(7.46%)、羊水栓塞(7.46%)。上海本市户籍者主要死因顺位分别为:产科出血(20.00%)、肝脏疾病(16.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2.00%)、心脏疾病(8.00%)和脑血管意外(6.00%);外地户籍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22.0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93%)、心脏疾病(11.93%)、羊水栓塞(8.26%)和子宫破裂(6.42%)。④5年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者66例(49.25%),构成比从2005年的61.11%下降到2009年的27.78%。⑤在2004~2007年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保障母婴安全,使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出血死亡专率从2005年的6.39/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08/10万。外来孕产妇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率分别从12.51/10万和4.69/10万下降到0.97/10万和1.95/10万。外来孕产妇产科出血、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率从前5年的21.85/10万、4.37/10万和6.87/10万下降到到后5年的5.47/10万、0.68/10万和2.96/10万。结论:近5年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尤其是外来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提示了一系列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海珠区555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海珠区2003年10月~2008年9月死亡围产儿555例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内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1.50‰,其中死胎占38.20%、治疗性引产占30.63%、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3.60%及死产占7.57%。导致死胎的原因以脐带、胎盘因素为首位,胎儿畸形是治疗性引产的主要原因,分娩期并发症及胎儿因素是死产的两大原因,新生儿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发生的重要原因,后者与早产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避免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强化管理流动孕产妇及贫困孕产妇的分娩救助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999~2008年上海市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存在主要问题,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上海市产科工作情况报表及上海市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登记表的相关资料。结果:①1999~2008年上海市共死亡早期新生儿2336例,死亡率为2.00‰,其中本市户籍死亡率1.27‰、非本市户籍死亡率2.86‰。②本市户籍第一位死因为严重畸形占26.56%,其后依次为早产、产时窒息、宫内窘迫及肺透明膜病;非本市户籍第一位死因为早产占19.75%,其后依次为严重畸形、产时窒息、肺透明膜病及宫内窘迫。③本市户籍早期新生儿前后5年死因顺位的主要变化为"产时窒息"明显下降,后5年的死亡构成较前5年下降53.61%,而死亡专率下降77.78%。非本市户籍的死因顺位主要变化为"宫内窘迫"由第5位上升到第4位,死亡构成较前5年上升6.52%,死亡专率下降44.00%。结论: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围产期保健管理,并针对产前诊断、早产管理、新生儿窒息复苏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围产儿死亡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干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6年9月沈阳市皇姑区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年10月至2006年9月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9.14‰,呈下降趋势。围产儿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出生缺陷(104例)、肺部疾患及窒息(53例)、早产及低体重(51例)、不明原因死胎死产(41例)、脐带因素(29例)。[结论]皇姑区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出生缺陷是最主要的死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近6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水平,死因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9.984,P=0.000),6年来合计死亡率为10.37‰;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例数中91.46%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较高(χ2=134.643,P=0.000),6年合计围产儿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0.96,显示女性围产儿死亡比男性高;围产儿死因主要是出生缺陷、胎儿因素、脐带胎盘因素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孕产妇孕期保健及性别平等意识,是降低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1~2005年泸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三级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资料,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方法,对2001~2005年泸州市213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01~2005年5年间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13例死亡孕产妇中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137例,占64.32%;内科合并症36例,占16.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占8.45%;产褥感染11例,占5.16%;羊水栓塞7例,占3.29%。孕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地域分布及产前接受保健情况等因素有关。213例死亡孕产妇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160例,占75.12%,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6例,占21.60%,不可避免死亡7例,占3.69%。结论: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通过加强各级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对贫困孕产妇实行资金救助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本辖区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海省海东地区孕产妇死亡和死因变化规律,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总结分析该地区2005~2008年的孕产妇死亡调查表及妇幼保健工作年度报表。结果:该地区2005~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5.43/10万;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35.5%)、妊娠高血压疾病(32.3%)和内科合并症(25.8%)。结论:该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可通过加强各级产科队伍建设,落实各级保健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升产科医疗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严重产科并发症评审制度,增强孕产妇急症转运和急救工作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廖军娟  张丽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755-2756
目的:探讨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广州开发区围产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死因分布、产前检查和高危妊娠情况,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结果:围产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畸形、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围产儿死亡病例中,超过4/5的孕妇没有接受定期产检;高危妊娠使围产儿死亡的风险增加,OR为8.21;二级、一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三方面着手。定期产检、加强高危妊娠监测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力措施,不同级别的医院采取的措施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