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圳市早孕妇女微量元素含量,指导孕妇合理补充。方法:应用元素分析仪,监测105例早孕妇女血清微量元素铜、锌、铁、钙、镁、铅、镉等含量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正常妇女10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组微量元素缺乏的种类及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铜、锌平均含量高于对照组,钙、镁、铁则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缺锌发生率均较高,达21.90%和23.81%;研究组缺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缺铜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深圳市早孕妇女以缺铁、缺锌、缺铜为主,缺钙者不多,通过饮食补充微量元素是最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虹 《中国卫生产业》2012,(12):64-64,66
目的探讨本地区孕妇血液微量元素含量。了解孕妇在不同孕期血液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指导孕妇合理补充及合理饮食。方法对1088例不同孕月的孕妇血液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结果除铜(Cu)镁(Mg)在正常参考值的范围内外,锌(Zn)铁(Fe)钙(Ca)均有不同程度地缺乏,其中缺Ca者占5.8%,缺Zn者占3.1%,缺Fe者占2.3%。结论本区孕妇以缺Ca缺Zn缺Fe为主。应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加大孕妇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强调孕前及孕早期就应该加强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连云港地区孕妇铜、锌、钙、镁、铁和铅元素含量水平和缺乏情况,为改善孕妇在不同孕周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2017年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妇2 831例,按孕周分为3个组,采用原子吸光光度法检测铜、锌、钙、镁、铁和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同时对各元素缺乏率以及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铁含量随孕周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r=-0.19,P0.05);铜、锌、钙和镁的含量在早孕组和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含量在3个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锌、钙的缺乏率在各个组中都比较高,总体缺乏率分别为13.07%、14.19%和18.76%,铅的超标率为0.04%;不同地区锌、钙和铁的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云港地区孕妇钙、铁、锌元素在各个孕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中孕期时钙缺乏率最高,铁和锌在晚孕期的缺乏率最高。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保证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贵阳市孕中期妇女微量元素水平,为孕妇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及优生优育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000例孕中期妇女进行铁、钙、镁、铜、锌5种微量元素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中期妇女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缺乏率分别为0.77%、41.73%、0.13%、2.64%、3.93%。结论:贵阳市区妊娠期妇女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以锌缺乏最为普遍,铁、镁次之,应加强妊娠期妇女锌、铁、镁的合理补充,以保证母体健康和胎儿正常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云浮市育龄期妇女全血微量元素与孕妇在不同孕期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掌握该地区孕妇必需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有害元素含量,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100名育龄期妇女做为对照组,按孕周将300名孕妇分为早孕、中孕、晚孕3个实验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孕妇及对照组妇女全血铜、锌、钙、镁、铁微量元素及有害元素铅的含量。结果除育龄期妇女与怀孕妇女铅元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钙镁铁锌铜的含量有明显的不同,并随着孕期的增加,呈一定的规律变化,铜逐渐升高,钙镁铁锌逐渐降低的。结论要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定期进行微量元素监测,根据不同孕周及其变化的规律,通过合理饮食搭配和补充微量元素,注意避免过多的铅接触,以保证母婴健康,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650例婴幼儿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61-1461
目的:了解婴幼儿体内铁、锌、钙、镁、铜、铅、镉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天津兰标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LK98B型微量元素分析仪对门诊体检的650例0~3岁婴幼儿末梢血进行铁、锌、钙、镁、铜、铅、镉的检测。结果:所有被检测婴幼儿中缺铁居第1位(43.4%),缺钙居第2位(38.8%),其次为缺锌(35.2%)。血铅高118例,占18.2%,微量元素铜、镁、镉无明显失衡。结论:婴幼儿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铁、锌、钙元素,且年龄越小,越易缺乏。而铅元素则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提示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强调饮食合理,营养平衡及孕期合理营养。在儿保门诊工作中应把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常规项目列入儿童系统体检中以便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孕妇血清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深圳市孕妇在不同孕期血清微量元素变化规律。方法 :按孕周将 6 4 8名孕妇分为早孕 (小于16周 )、中孕 (16~ 2 8周 )、晚孕 (大于 2 8周 ) 3个实验组 ,132名正常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孕妇及对照组妇女血清微量元素含量 ,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值。结果 :孕妇在早孕期血清铜含量及铜 /锌比值显著升高 ,并随孕周增加进一步升高 ;血清锌、钙、镁含量则显著下降 ,并随孕周增加进一步降低 ;血清铁含量在早孕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而从中孕期开始显著下降。随着孕周的增加 ,缺乏锌、铁、钙、镁的孕妇比例也升高。结论 :深圳市孕妇早孕期起即应注意锌、钙、镁元素的补充 ,中孕期起应注意加强铁营养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杭州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孕期孕妇全血中微量元素水平变化情况,为孕妇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分别按孕周和孕龄将孕妇分组,以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锌、铜、铁、钙、镁5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孕妇整个孕期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与对照组相比,铁和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铜和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怀孕年龄分组后,发现不同年龄妇女妊娠期内均易缺乏铁和钙,缺铁率为16.13%~19.52%,缺钙率为23.14%~30.45%,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钙缺乏越来越严重,31岁~45岁孕妇组中钙缺乏率最高。结论杭州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孕期孕妇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妊娠期妇女应定期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根据自身孕龄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母体和胎儿双方需求,提高优生优育几率。  相似文献   

9.
邯郸市某幼儿园540例儿童血液微量元素的含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邯郸市某幼儿园儿童微量元素营养状况。方法:对该幼儿园540例1.5~6岁健康儿童进行血液微量元素钙、铁、锌、镉、铅、镁、锰、铜的检测。结果:该幼儿园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高达42.41%;钙、锌、镁、锰、铜、铅的异常率较低。发现1例镉超标儿童。各种微量元素的异常在不同性别之间无差异,不同年龄组儿童的铁缺乏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该幼儿园儿童的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基本较好,但要注意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不同年龄孕妇微量元素的全血含量,为孕妇合理安全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6620例年龄20~39岁健康孕妇,按孕期分为早孕组2530例和中孕组4090例。分别进行血铜、锌、钙、镁、铁含量检测,选取相同年龄范围2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组。结果:在早、中孕期,孕妇血镁、钙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铜高于对照组(P0.05),锌、铁低于对照组(P0.05)。早、中孕期26~36岁及≥36岁年龄段血铜水平高于≤25岁年龄段(P0.05),孕中期≤25岁段血铁水平高于26~36岁及≥36岁年龄段妇女(P0.05)。早孕、中孕组血铁低水平比率分别为16.1%和27.8%,与对照组(1.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早孕、中孕期分别有5.8%、9.6%的孕妇血锌水平低,高于对照组(2.5%)(P0.01)。早中孕期妇女血钙低水平分别占4.97%和4.96%,高于对照组(2.5%)(P0.05)。结论:宜根据孕妇不同孕期不同年龄阶段补充微量元素,以满足母亲和胎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目前清镇地区妊娠期妇女微量元素缺乏隋况,为孕妇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孕妇全血进行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期妇女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缺乏率分别为18.58%、25.15%、42.68%、1.89%、40.03%。结论清镇地区妊娠期妇女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以钙缺乏最为普遍,铁、锌次之。因此应加强妊娠期妇女钙、铁、锌的合理补充,以保证母体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兰州市育龄妇女孕前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及有害元素水平,为指导妇女孕前合理补充各元素及合理饮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门诊进行孕前检查的1070例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其进行全血铜、铁、锌微量元素和钙、钠、钾、镁常量元素及有常元素铅的含量检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征得受试者本人的知情同意)。结果 1070例妇女孕前钙、铜、锌、铁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缺乏,其中钙缺乏发生率最高,占52.90%(566/1070),其余铜、锌、铁、钠缺乏依次为22.90%(245/1070),12.15%(130/1070),7.66%(82/1070),0.37%(4/1070),钾、镁缺乏不明显,铅超标达7.48%(80/1070)。结论孕前妇女存在一定比例钙、铜、锌、铁缺乏及铅含量超标。妇女孕前需常规检测和补充微量及常量元素,以避免孕期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血清与新生儿脐血血清中微量元素钙、镁、锌、铁、铜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 6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罗氏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10例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的钙、镁、锌、铁、铜含量,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新生儿脐血血清中铁、钙、锌含量高于孕妇血清(P0.05);临产孕妇血清铜含量高于新生儿脐血血清(P0.05);新生儿脐血血清与临产孕妇血清中镁的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吾尔族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与汉族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钙、镁、铜、锌、铁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血清微量元素铁、钙、锌、镁的减少,铜的升高可能导致妊娠期疾病的发生。②无论孕妇机体在正常状态下还是在病理状态下,均需首先保证胎儿对锌、铜、铁、钙、镁的需要。③孕期应定期监测微量元素,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钙、锌、铁,从而减少妊娠期疾病的患病率,保证孕妇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厉君  刘根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52-5153
目的:了解全血中微量元素Cu、Fe、Zn、Ca在妊娠各期的含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728例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液中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5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妊娠妇女主要缺乏铁、钙、锌3种微量元素,其缺乏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且铁、锌、钙的缺乏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高。结论:孕妇血中微量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应根据不同孕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铁、钙、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台州地区成年人的微量元素分布情况。方法:运用原子吸收光谱仪BH2100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液中微量元素铅、镉的含量;运用原子吸收光谱仪BH5100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液中铜、锌、钙、镁、铁元素的含量。结果:2829例分析对象中,全血铜缺乏率2.2%(61/2829);全血钙缺乏率19.3%(546/2829);全血铁缺乏率13.5%(383/2829);全血镁缺乏率0.7%(19/2829);全血锌缺乏率6.7%(819/2829),全血镉超标率3.6%(102/2829);全血铅超标率4%(113//2829)。其中达到国家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观察标准的有1.84%(52//2829)。结论:台州地区成年人微量元素缺乏第一位是钙;台州地区的铅、镉超标率也不容忽视,表明环境保护依然是政府部门不能放松的任务。在各个微量元素中,全血铜、全血钙、全血镉、全血铅异常者均为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全血铁缺乏者为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全血镁和全血锌的分布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孕妇体内5种元素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该地区孕妇在不同孕期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掌握该地区孕妇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按孕周将720名孕妇分为早孕(小于12周)、中孕(13~27周)、晚孕(大于28周)3个实验组,112名正常体检妇女做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孕妇及对照组妇女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中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结果 孕妇体内微量元素钙、铁、锌的缺乏率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随着孕周的变化,孕妇微量元素钙、铁、锌的缺乏情况也有不同.孕妇体内铜、镁的缺乏状况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孕妇是微量元素缺乏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指导其合理饮食,根据血清测定结果,必要时,孕中期额外补充一定量的铁剂和钙剂,注意含锌食品的摄入,以保证各种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东区妊娠期妇女体内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含量,分析导致微量元素缺乏的相关因素和综合防治措施。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对来我所就诊的妊娠期妇女静脉血进行铜、锌、钙、镁、铁浓度检测。结果缺铜占1.44%,缺锌占5.54%,缺钙占10%,缺铁占16.72%。结论应注意妊娠期妇女体内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含量不足引起的不良后果,重视孕妇在妊娠期营养素的摄人,注意均衡膳食,合理搭配,科学合理的补充微量元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鲁西地区不同孕期、不同年龄段孕妇全血微量元素水平的差异,了解本地区孕妇营养状况,探讨微量元素监测的重要性,为孕期营养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0 062例孕妇和455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全血微量元素检测,分析不同孕期、不同年龄段孕妇体内钙、镁、铁、铜、锌元素水平及缺乏状况。结果孕妇整个孕期全血镁、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铜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早孕期钙缺乏率最高,中孕期锌缺乏率最高,镁含量随妊娠发展呈下降趋势,铁缺乏率随妊娠发展逐渐升高。结论鲁西地区孕妇微量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其中以钙缺乏最为严重,铁、锌次之。妊娠期间,应重视钙、铁、锌元素的摄取,促进母胎健康,做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邯郸地区孕妇妊娠各期全血铜、锌、钙、镁、铁五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方法按孕周将孕妇分为早、中、晚孕3个组,健康未孕育龄妇女为对照组;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孕妇组和对照组妇女全血5种微量元素浓度水平,比较其在各组间的缺乏情况。结果 740例孕妇全血铜、锌、钙、镁、铁五种元素缺乏例数(缺乏率)分别为3例(0.41%)、52例(7.03%)、43例(5.81%)、31例(4.19%)、76例(10.27%),138例对照组妇女全血五元素缺乏例数(缺乏率)分别为1例(0.72%)、3例(2.17%)、2例(1.45%)、2例(1.45%)、3例(2.17%)。孕妇组锌、钙、铁元素缺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7、4.55、9.31,P均<0.05),而且锌、钙、铁三种元素随孕周变化其缺乏状况各具特点;孕妇组铜、镁元素缺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2.41,P均>0.05)。结论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不同孕期微量元素缺乏各有特点,这与地域环境有很大关系,要加强本地区妊娠期妇女全血微量元素水平的监测,根据孕周及时调整,保证母体及胎儿均衡摄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目前广东河源地区儿童体内钙、铁、镁、锌、铜、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2554例儿童进行钙、铁、镁、锌、铜、铅6种微量元素检测,并按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5~6岁、6~7岁、7~8岁八个年龄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广东河源地区儿童钙、铁、镁、锌、铜5种微量元素缺乏率分别为0.16%、37.35%、42.66%、26.76%、0.33%,其中血铅的中毒率为1.60%。除镁外,钙、铁、锌、铜缺乏率和铅中毒率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铁、镁、锌、铜5种元素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铅的含量在5~6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2.60%。结论:河源地区儿童镁缺乏最为严重,其次为铁和锌,铅中毒较少。提示各级政府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应加强儿童保健,加大儿童微量元素监测力度,做到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