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振东  孙丽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59-3261
目的:为临床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提供理论指导及统计分析依据。方法:对病理确诊的CIN患者的阴道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CIN级别与患者年龄、宫颈糜烂程度、阴道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判断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结果:201例不同年龄阶段CIN病理类型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90),随着年龄的增加,CIN病理类型呈现出线性趋势(P=0.016),并且年龄与病理类型相关,但相关程度较小(P<0.005)。不同级别CIN宫颈糜烂程度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994),随着CIN程度的增加,宫颈糜烂程度未呈现出线性趋势(P=0.660),并且CIN不同病理类型与宫颈糜烂程度不相关(P=0.675)。不同级别CIN图像特征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CIN程度的增加,阴道镜图像特征呈现出线性趋势(P<0.001),并且图像特征与病理类型相关程度较大(P<0.001)。结论:①CIN级别与患者年龄、阴道镜图像特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与宫颈糜烂程度无关。②阴道镜在CIN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操作者需注意提高阴道镜图像鉴识能力。  相似文献   

2.
HR-HPV在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中的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在中国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中的感染状况,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防治及宫颈癌筛查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宫颈癌高发区江西修水县人桥乡2499例年龄为30~49岁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了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多种筛查技术的联合筛查:包括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查、醋酸染色肉眼观察(VIA)、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以及阴道镜检查等方法。不同方法间遵循独立、双盲原则。对其中任何一项检查异常的妇女进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HPV DNA检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ybrid capture-2,HC-Ⅱ)对受检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行HPV DNA半定量检测。观察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病变程度与HR-HPV感染的关系以及HR-HPV在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人群中的感染状况。结果:2499例受检妇女中,352例妇女因HPV DNA缺失被排除,其余2147例妇女纳入本研究,共检出无宫颈病变1966例、宫颈鳞状细胞化生81例、慢性宫颈炎271例、CINⅠ82例,CINⅡ37例、CINⅢ59例、宫颈癌3例。HR-HPV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感染率分别为5.1%、54.9%、66.9%、80.5%、94.1%、98.1%、100.0%。HR-HPV检出妇女中总阳性率为20.63%,在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1.07%、19.66%、21.29%及20.54%。宫颈癌前病变妇女HR-HPV感染率与慢性宫颈炎妇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芸  李凤山  李青  韦玮  武卫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16-1418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对妇科门诊人群子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探讨宫颈癌患者年轻化的倾向。方法:对妇科门诊18340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技术制片和TBS方案进行诊断,阳性者行阴道镜下病理组织学活检并按年龄分组。结果:TCT与病理组织学对照,TCT的阳性符合率:LSIL为29/54(53.70%),HSIL为22/25(88.00%),SCC为1/1(100.00%)。TCT检出的191例ASC经组织学证实143例为炎症或其它,48例为CIN和SCC。31~40岁年龄段是CIN的高发年龄段,几率为40/81(49.38%)。结论:TCT与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的相关性,TCT作为无创伤检测,是门诊筛查子宫颈癌的有效方法,门诊筛查子宫颈癌要对年轻的妇女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任洪茹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619-3620
目的:应用DNA倍体分析方法进行早期宫颈癌及CIN的筛查。方法:采用全自动细胞肿瘤早期筛查分析系统对参加筛查的3146名妇女的宫颈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扫描诊断,对78例(2.48%)可见异倍体细胞或异倍体峰妇女进行宫颈组织学活检,经病理检查确诊。结果:查出63例(80.8%)宫颈癌和CIN,检出率2%(63/3146)。CIN可发生于任何程度的宫颈糜烂甚至光滑宫颈且发病年轻化(36岁-45岁)。结论:通过DNA定量分析对妇女定期进行宫颈癌及CIN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且准确性高,保证了妇女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适宜农村地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以最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咸宁市几个乡镇20岁~60岁已婚妇女为普查对象,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对符合条件的妇女进行危险因素、癌症及宫颈癌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用5%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得到最终的病理学诊断。结果:此次筛查人群患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滴虫性和假丝酵母菌感染性阴道炎的妇女分别占受检人群的51.2%、11.6%和6.8%。最终经活检病理确诊的CINⅠ的现患率为3.3%(11例)、CINⅡ2.1%(7例)、CINⅢ1.5%(5例)、宫颈原位癌0.3%(1例)。结论:醋酸涂抹宫颈肉眼观察的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法,适宜农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或以上患者的组织病理,提高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诊断宫颈上皮瘤变及早期宫颈癌的水平,预防宫颈浸润癌。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太钢总医院妇女病普查中,用TBS分类法报告宫颈/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或以上的病例373例,在阴道镜下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炎症264例(70.8%);CIN 78例(20.9%),其中CIN I 40例,CIN II 22例,CIN III 16例。宫颈癌31例(8.3%),其中宫颈原位癌16例,宫颈原位癌累腺12例,宫颈原位癌早浸2例,宫颈癌术后阴道残断癌1例。宫颈CIN及宫颈癌的高发年龄31~50岁。宫颈光滑者CIN及宫颈癌占ASCUS及以上患者的62.9%。结论:采用三阶梯技术提高宫颈癌的筛查率,对于宫颈/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及以上患者,临床医生一方面要提高阴道镜的诊断技术,另一方面要重视病史的采集,多与病理医生沟通,有条件时做HPV的检测,提高宫颈CIN的诊断率,预防宫颈浸润癌,提高妇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病变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愿参与宫颈病变筛查的已婚或有性生活史妇女2258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杂交导流技术对宫颈分泌物进行HPV感染检测,同时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 258例中共检测感染HR-HPV患者446例,HR-HPV阳性率为19.75%;各种类型的HR-HPV感染率从高至低依次为HPV16、31、52、58、18、53、59,其中重叠感染率为8.06%(182/2 258);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除了35~39岁),HR-HPV感染率也随之增大。经病理组织学检查2 258例中共有78例为宫颈病变,病变率为3.45%;其中子宫颈癌11例,CINⅢ20例,CINⅡ24例,CINⅠ23例。与正常妇女相比,宫颈病变患者HR-HPV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HR-HPV的感染与妇女的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高的患者感染风险越大,同时子宫颈病变程度与HR-HPV的感染呈正相关,定期对妇女进行宫颈疾病筛查是预防宫颈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探讨宫颈癌筛查的适宜技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对2010~2011年苏州工业园区农村25 893例年龄35~65岁妇女行"三阶梯"式宫颈癌筛查,TCT细胞学结果阳性的受检者行阴道镜检察,并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比较分析阴道镜在宫颈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及有效性。结果:25 893例受检者中TCT检查异常1 475例,进入第二阶段共1 351例行阴道镜检查,749例行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组织活检病理CINⅠ72例,CINⅡ88例,CINⅢ63例,宫颈癌3例。阴道镜拟诊断宫颈CINⅠ、CINⅡ和CINⅢ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吻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检查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基层医生采用醋酸/碘试验在农村地区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期病变的效果。方法:以新疆和田县30~59岁已婚妇女作为对象,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用5%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2%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A),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筛查妇女进行基本信息调查。采用同样的程序对人群进行复查,对比第1年,第2年的筛查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案的效果。结果:2007~2009年总筛查人数5 565人,2007~2008年和田县巴格期镇筛查3565人,2008~2009年和田县洛浦镇筛查2 000人。巴格期镇第一轮筛查CINⅠ检出率为0.16%,CINⅡ0.14%,CINⅢ0.53%,宫颈癌0.22%;第二轮筛查(复查)CINⅠ检出率为0.20%,CINⅡ0.17%,CINⅢ0.13%,宫颈癌检出率为0。洛浦县第一轮筛查:ClNⅠ检出率0.6%,CINⅡ0.15%,ClNⅢ0.4%,宫颈癌0.45%;第二轮筛查ClNⅠ0.33%,CINⅡ0.11%,CINⅢ0.16%,宫颈癌检出率为0,筛查CINⅡ以上总阳性率1.24%。不同县两轮筛查中均第一年发现癌症,第二年没有,第一轮筛查CINⅡ以上的比率分别为82.00%(巴格期镇)和81.40%(洛浦县)。在查出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平均年龄分别CINⅠ42岁,CINⅡ43岁,CINⅢ45岁,宫颈癌45岁。结论:VIA/VILI方法短时间内易掌握、费用低、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不依赖于仪器设备,在和田宫颈癌筛查中的到了良好的效果,发现的阳性患者给予及时治疗,在降低宫颈癌死亡率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阳性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及TCT技术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利弊。方法收集2006-2015年121 851例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的TCT筛查和TBS分类诊断结果,对细胞学阳性病变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将CIN级别以上病变列为组织病理学阳性病变,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将细胞学诊断结果与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3 989例细胞学检查阳性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93.26%);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93.84%);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6~55岁(91.88%);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60岁(98.53%);非典型腺细胞(AGC)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6~55岁(96.55%);鳞状细胞癌(SCC)/腺癌(AC)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1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29,P<0.05)。121 851例经TCT筛查的患者中,细胞学阳性病变3 989例(3.27%),病理确诊宫颈癌的检出率与TCT技术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5,P<0.05)。TCT筛查可提高CIN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存在一定程度正相关关系。结论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与患者年龄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近似正态曲线分布情况,31~40岁组宫颈病变检出率最高,21~30岁、41~50岁年龄组次之。21~60岁年龄段的女性应成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的主要目标人群。<21岁组宫颈病变的检出率较低,对于此年龄段女性应延迟初筛年龄。>60岁的女性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也较低,但筛查仍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TCT是一种有效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方法,但其存在较高的假阴性及假阳性率,对于细胞学阳性病例,阴道镜下活检是预防细胞学检查漏诊或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预防及彻底治疗宫颈癌。方法收集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内江市中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823例患者资料,按年龄分为A组(≤19岁)、B组(20~29岁)、C组(30~39岁)、D组(40~49岁)、E组(50~59岁)、F组(≥60岁)进行筛查,筛查方法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结合The Bethesda System(TBS)报告系统,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823例中宫颈癌前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Ⅱ、CINⅢ或原位癌]39例,占4.74%,早期浸润癌4例,占0.49%。其中C组癌前病变16例,早期浸润癌3例,D组癌前病变13例,早期浸润癌1例。6组不同年龄组间宫颈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高发年龄在30~49岁,并趋向于30~39岁间,应高度重视宫颈癌机会性筛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有效阻止宫颈癌的发生,提高广大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HPV-DNA检测筛查妇女宫颈病变,以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0年11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年龄45~59岁762例宫颈病变疑似病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进行HPV-DNA检测,以宫颈刮片病理诊断为确诊结果。结果:HPV-DNA检测筛查HPV阳性率为86.74%,高于宫颈刮片筛查HPV的阳性率(χ2=216.81,P<0.01),筛查CINⅠ、CINⅡ、CINⅢ、宫颈浸润癌的约登指数分别为43.29%、53.70%、57.02%、72.17%;Kappa值分别为0.419、0.550、0.562、0.71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42%、83.49%、84.09%、80.70%。结论:HPV-DNA检测筛查妇女宫颈病变具有较高真实性、可靠性和预测性,建议联合应用其他技术用于宫颈病变的检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癌症综合知识和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推广适宜农村地区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促进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以35-55岁已婚妇女作为对象,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对符合条件的妇女进行癌症综合知识及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受检妇女使用5%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2%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LI)宫颈改变,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并得到最终的病理学诊断。结果:有效问卷2029份,显示对吸烟、饮酒是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等知晓率较高;而癌症的大多数危险因素、早诊早治方法和子宫颈癌的预防控制措施等许多方面知晓率较低。不同教育背景及不同年龄的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学历高、年龄轻的妇女知晓率高。2008年筛查适龄妇女2029人,96人采集了病理标本,最终病理确诊CINI(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4人,CINⅡ(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1人,CINⅢ(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原位癌1人,早期浸润癌1人。≥CINⅡ的检出率为1.48‰≥CIN总人数为7人,占VIA和VILI阳性人数的4.52%。2009年复查1760人,50人采集了病理标本,最终病理确诊CINI11人,CINⅡ2人,≥CINⅡ的现患率为l_14%o。≥CIN总人数为13人,占VIA和VII.I阳性人数的12.26%。两年累计检出≥CINⅡ5人,累计≥CINⅡ的检出率为2.46‰。结论:大丰市要针对不同对象进一步加大妇女生殖健康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预防子宫颈癌的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同时有关部门应不断提高筛查水平,做到子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宫颈活检在宫颈病变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5月武汉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行宫颈活检患者3509例病理资料。结果:宫颈癌前病变417例(11.89%),宫颈癌83例(2.37%),癌前病变高发年龄为30~49岁,宫颈癌高发年龄为40~55岁。腺癌12例,占癌症比例14.46%;P16,Ki67染色阳性在正常或炎症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分别为25.00%、75.00%、100.00%、100.00%与32.00%、90.00%、100.00%、100.00%。结论:30~49岁年龄段是女性宫颈病变高发年龄段,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有效鉴别宫颈良性病变与癌前病变,应积极行宫颈活检明确宫颈病变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HPV感染患者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不同及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方法:138例宫颈HPV感染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后均为慢性宫颈炎或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之后进行诊断性LEEP术,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138例宫颈HPV感染患者中,41例病理检查级别上升为CIN,其中CINⅠ26例,CINⅡ14例,CINⅢ1例;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宫颈病变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级别HPV负荷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不同HPV载量组患者患宫颈病变级别的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HPV感染患者可能已经发展成为隐匿性CIN,是患宫颈癌的高风险人群,要定期随诊、及时干预,HPV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林伟  孙亚惠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617-4618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技术在妇女病普查中的价值,探讨对细胞学异常妇女进行筛查和随访的方法。方法:对2003年4月~2007年9月在本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982例妇女进行宫颈TCT检查,诊断应用TBS分级标准,并对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以上者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982例中,细胞学诊断为ASC以上者共37例(3.77%),其中ASCUS19例,LSIL14例,HSIL3例,SCC1例。对此37例患者均采用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进行随访,检出宫颈鳞癌1例,CINⅢ2例,CINⅡ3例,CINⅠ14例,炎症17例。结论:TCT技术及TBS诊断标准能提高宫颈病变检出率,对细胞学筛查异常的妇女可采用阴道镜及病理检查进行随访,以减少重复检查的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多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为子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子宫颈癌高发区江西省修水县大桥乡妇女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对已登记的2499名年龄为30~49岁农村已婚妇女分别做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TCT)、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LI)以及电子阴道镜检查。全部检查方法均以独立、双盲方式进行。对VIA、VILI及电子阴道镜三项检查中任何一项存在子宫颈可疑病变的妇女行子宫颈活检;对以上三项检查均未发现可疑病变,但子宫颈脱落细胞HPV阳性或TCT结果阳性(ASCUS以上级别)的妇女,2周后给予子宫颈活检。观察HPV、TCT、VIA、VILI、电子阴道镜等筛查方法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进行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宫颈组织病理诊断均经国际癌症研究所病理确诊。筛查时将病理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CINl)纳入阴性结果,将CIN2以上(包括CIN2)病变纳入阳性结果。宫颈细胞学按TCT(thinprep cytology test)标准制片,细胞学诊断按照2001年TBS(The Bethesda System)细胞病理分类标准判读诊断。结果2499名受检妇女中,2432名纳入研究(67名妇女因HPV或TCT阳性未行活检故未列入统计),其中HPV阳性妇女387例;TCT阳性妇女153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共检出CIN及子宫颈癌99例,其中CIN237例,CIN359例,宫颈癌3例。HPV、TCT、HPV+TCT、VIA、VILI、VIA+VILI、阴道镜检等筛查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96.67%、89.47%、97.98%、56.57%、36.36%、63.64%、39.39%。特异度分别为85.00%、96.91%、86.97%、94.60%、96.23%、92.97%、98.14%。结论HPV+TCT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度高于其他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以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宫颈分泌物HPV-DNA高危型检查并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确诊的456例(包括HPV-DNA阳性183例,阴性273例)患者,根据患者年龄、HPV-DNA高危型检查结果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3例HPV-DNA高危型阳性患者中有73例为宫颈癌前病变,而273例HPV-DNA高危型阴性患者中只有29例为宫颈癌前病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组中20~29岁年龄组HPV感染所占比例最高(55.19%),>40岁组HPV感染比例最低(18.03%),HPV阳性患者不同年龄段的CIN级别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阴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CIN级别逐渐加重(P<0.05)。结论:HPV-DNA高危型阳性组发生宫颈癌前病变较阴性组发生癌前病变明显增多,HPV阳性患者宫颈病变的级别与年龄无相关性,HPV阴性患者的CIN级别随年龄增长而升高,HPV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人群宫颈病变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的病人,进行宫颈脱落细胞、阴道镜、宫颈组织病理等诊断方法,分析宫颈疾病的类型、发病年龄、HPV感染率以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患病率。结果: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就诊人群高发的宫颈炎性病变2 719例(其中含HPV感染386例),宫颈良性肿瘤56例,宫颈畸形2例,CIN 206例,宫颈癌23例。宫颈良性病变的HPV感染率为14.20%,CIN和宫颈癌HPV感染率为60.70%,经χ2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宫颈良性病变者平均年龄31.68岁,宫颈癌平均年龄为44.9岁,CINⅠ为31.82岁,CINⅡ为32.32岁,CINⅢ为34.56岁。宫颈HPV感染以20~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高峰年龄为31~44岁,相对HPV感染推后约10~15年。结论:积极诊治宫颈炎性病变,HPV阳性者进行严格的宫颈癌筛查,31~44岁年龄段是宫颈门诊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泰安市宫颈癌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为探讨适宜宫颈癌的筛查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10月对泰安市岱岳区所辖乡镇6 830名已婚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采用专用宫颈刷收集宫颈及颈管脱落细胞,放入盛有专用保存液的标本瓶中,制成薄层细胞涂片,进行Feulgen DNA染色做DNA定量测定,由全自动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进行扫描。用DNA指数(DNA index,DI)代表细胞核的DNA含量,DI>2.5为异常细胞,异常细胞称为异倍体细胞。如检查未见异倍体细胞,建议按常规定期筛查;见12个异倍体细胞或细胞增殖比例5%2个异倍体细胞或细胞增殖比例5%10%,建议410%,建议46个月复查;≥3个异倍体细胞或者细胞增殖比例>10%,均建议行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包括:(1)正常或炎症;(2)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分为CINⅠ、CINⅡ、CINⅢ及原位癌;(3)浸润癌。数据输入Excel2003,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 830名已婚妇女中异倍体细胞检出率8.39%,16个月复查;≥3个异倍体细胞或者细胞增殖比例>10%,均建议行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包括:(1)正常或炎症;(2)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分为CINⅠ、CINⅡ、CINⅢ及原位癌;(3)浸润癌。数据输入Excel2003,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 830名已婚妇女中异倍体细胞检出率8.39%,12个检出率5.81%,≥3个检出率2.58%。阴道镜下活检,CINⅡ及以上病变51例,患病率为0.75%。原位癌患病率为0.04%,浸润癌患病率为0.03%。302个检出率5.81%,≥3个检出率2.58%。阴道镜下活检,CINⅡ及以上病变51例,患病率为0.75%。原位癌患病率为0.04%,浸润癌患病率为0.03%。3045岁CIN和宫颈癌高发,其中3045岁CIN和宫颈癌高发,其中3035岁、3535岁、3540岁、4040岁、4045岁CINⅠ、CINⅡ、CINⅢ、原位癌、浸润癌患病率分别为1.84%、0.70%、0.61%、0.09%、0.09%,1.23%、0.65%、0.39%、0.06%、0,0.82%、0.16%、0.25%、0.08%、0。结论全自动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可以作为宫颈癌可靠方法,同时加强宣传、提高筛查覆盖率、规范宫颈病变的早诊早治技术,可降低宫颈癌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