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30 641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了解厦门市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出生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的30 641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于听力筛查未通过者,42天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5个月行再次复筛。第二次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半岁前行ABR、ASSR、声导抗等全面听力学评估及跟踪随访。结果接受听力筛查的30 641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26 431例(86.26%)、未通过4210例(13.74%);42天复筛未通过553例(1.81%);3.5月龄第二次复筛未通过220例(0.70%)。2010-2012年筛查的新生儿中,最终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包括单侧耳聋)的共有127例,发病率为0.41%。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可早发现、早干预。重点随访高危儿、定期追踪、有效的管理可提高复筛率与干预率。  相似文献   

2.
马春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47-144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运作模式,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和复筛率,筛查出听力障碍儿童,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磐安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年报数据,按医院性质分为妇幼保健院为观察组,综合性医院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在分娩后72 h至产妇出院前为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高危新生儿予以病情稳定后再进行筛查,对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1~3月进行复筛,生后3个月复筛仍未通过者转省儿童医院确诊。观察组由1名经过听力筛查培训的主管护师专门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并在筛查时向新生儿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对到期未来复查者及时电话催诊做好追踪随访工作,其他护士协助工作。而对照组且由病区护士轮流在护理班时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比较这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初筛未通过率、复筛率、复筛未通过率、复筛未通过召回诊断率和最后确诊异常率的差异。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和复筛未通过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筛未通过率、复筛率、复筛未通过召回诊断率和最后确诊异常率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设专人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做好健康教育及追踪随访工作,对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和复筛率,防止漏筛,使每位听力障碍的婴儿都能被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在预防聋哑及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舟山市定海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方法对2013—2015年定海区出生的新生儿采用瞬态声诱发性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采用听力筛查仪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技术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进行ABR等相关听力学诊断性检查,并跟踪随访;并对确诊听力异常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13—2015年共筛查新生儿10 963人,初筛通过率96.32%;复筛392人,复筛率97.27%;复筛未通过者中确诊听力异常34人,听力异常检出率3.09‰。确诊听力异常的新生儿中,23.53%的父亲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史;14.71%的母亲妊娠时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结论舟山市定海区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及复筛率较高,应关注听力异常高危因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结果。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技术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未通过者在满月或产后42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复查,仍未通过者,转诊用脑干诱发电位(ABR)技术检查,并跟踪随访。结果:2006年7月~2007年11月共有新生儿1804例可供筛查,接受筛查1648例,通过1129例,初筛率91.35%,通过率68.51%。需42天内复筛者519例,实际复筛336例,通过315例,复筛率64.74%,复筛通过率93.75%。经ABR检查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3例(5只耳),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在本组资料中的发生率为1.82‰。结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非常必要,耳声发射技术适用于临床快速筛查新生儿听力。通过筛查可及早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及早干预,利于婴幼儿言语-语言及心理行为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5.
闫瑰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817-3819
目的:了解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听力健康管理。方法:正常新生儿生后48h利用耳声发射进行初筛,未通过者42天后复筛;高危儿生后42天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后复筛;正常新生儿及高危儿两次均未通过者,进行脑干听力诱发电位测试明确诊断。结果:正常新生儿听力初筛率99.27%,复筛率98.26%;高危儿初筛率98.25%,复筛率90.47%。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阳性率9.79%,复筛阳性率6.24;高危儿听力初筛阳性率18.84%,复筛阳性率15.29%。24822例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病率2.78%,干预率62.00%。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早发现、早干预可降低因聋致残。重点随访高危儿、定期追踪、有效的管理可提高复筛率与干预率。但应注意听力筛查的假阴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5年射阳县各医院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前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ABR)诊断.结果:实际筛查5 009例,筛查率为55.00%,初筛通过率为84.97%,需复筛753例,实际复筛538例,复筛率为71.45%,复筛通过率为95.17%.对复筛未通过的26例进行ABR检查,5例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双耳听力障碍,新生儿听力障碍检出率为1.00‰,初筛假阳性率为10.22%,复筛假阳性率为0.42%.结论: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DPOAE结合ABR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尽早进行科学干预.  相似文献   

7.
70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初步资料。方法 :新生儿出生 3~ 4天及出生 4 2天分别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 (DPOAE)进行普遍听力初筛复筛 ,复筛未通过者脑干诱发电位 (ABR)诊断 ,异常者在 6个月时再次复查 ABR,两次 ABR未通过者为听力损失。结果 :住院期间筛查新生儿 70 4 0例 ,1次通过 5 76 7例 ,通过率 81.9% ,4 2天再次复查 5 731例 ,通过 5 6 0 4例 ,通过率 97.8%。未通过者 3个月内 ABR检查 114例 ,有 4 8例未通过 ,至 6个月时再次复查 ABR,有 36例转为正常 ,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 12例 ,听力损失发病率 1.70‰。结论 :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的检测方法 ,住院期间普遍听力初筛和出生4 2天普遍复筛有利降低筛查假阴性和假阳性 ,两次 ABR确诊有利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许昌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的现状,为制定合适的听力筛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9月-2011年12月本院产科出生的7180例正常新生儿和本科室住院患儿5792例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测试,听力初筛、复筛均采用TEOAE,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42 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新生儿行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和声导抗进行听力损失诊断.结果 可接受筛查的18270例新生儿,初筛率71.11%,初筛未通过618例,初筛未通过率4.77%.复筛率67.96%,复筛未通过率14.7%,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体重和新生儿疾病是听力筛查未通过的主要因素.结论 许昌地区新生儿的初筛率和复筛率较低,失访严重,应加强听力筛查的普及工作,完善随访制度,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郑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听力损伤的发病诊治情况。方法:对郑州市2009~2013年出生3~5天新生儿听力初筛未过者则于出生第42天进行复筛,若复筛仍未过者则转至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在出生3个月内进行40 Hz相关电位、ABR、ASSR以及声导抗测听等客观性听力检测综合评估患儿听觉。结果:应进行筛查的新生儿218 418例,实际筛查205 312例,初筛率为94.0%,初筛通过率为90.8%;复筛率为76.1%,复筛通过率为79.0%。复筛未过者3 031例,其中2 152例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就诊率为70.5%。确诊为听力损伤362例,发病率为1.76‰(362/205 312),其中轻、中、重、极重度损伤的发病率分别为0.44‰、0.53‰、0.39‰和0.41‰;164例新生儿听力损伤患儿重度和极重度中有108例(65.8%)采用助听措施,助听器佩带42例,植入人工耳蜗66例,未进行听力损伤干预56例,其听力和言语功能均严重降低。结论:郑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发病率和其他地区一致,提高人群对新生儿筛查检测的认识及完善筛查流程有助于提高复筛率和就诊率,降低漏诊率。早诊断、早干预是治疗听力损伤患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耳声发射技术在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自2007年5月~2010年12月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我院产科出生的562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于出生后1~7d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进行诊断。结果初筛通过率为93.4%(5250/5620),初筛未通过率6.6%(370/5620),复筛率72.7%(269/370),复筛通过率98.1%(264/269),复筛未通过率1.9%(5/269),经ABR诊断为听损伤者3例。结论耳声发射技术是快捷灵敏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可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牛晓侠 《中国校医》2014,(11):814-815
目的为探索徐州市铜山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以便早期干预,降低聋哑儿的发生率。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简称DPOAE)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对第1次筛查未通过者于42 d~2个月内进行复查,复查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左右转诊至市儿童医院采用脑干诱发电位(ABR)作进一步诊疗,并跟踪追访。结果 2013年可供听力筛查19 232人,实际筛查18 325人,新生儿初筛率95.28%,初筛通过18 028人,初筛通过率98.38%,复筛297人,通过140人,需转诊157人,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62例,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在筛查中的发病率为3.38‰。结论新生儿听力损失可通过听力筛查及早发现,并进行及早干预,有效地促进婴幼儿的语言发育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发挥现有资源 建立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104-5105
目的:了解钦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寻求最佳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方法:该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于产后48h~42天,病理性新生儿在疾病基本治愈后于出院前,宣传听力筛查的好处后,由家长选择是否接受新生儿耳声发射(OAE)测试,未通过者转五官科诊查,无明显病变者于10~20天后免费复查。对复筛未通过者,建议生后3个月左右到有听力学专科的上级医院诊治。结果:同期出生的新生儿2282例,实际筛查1473例,筛查率为64.55%;同期新生儿病房入住新生儿1324例,实际筛查294人,筛查率为22.20%;初筛阳性129例,回院复筛88例,复筛率为68.22%。复筛阳性56例中,行听力脑干反应(ABR)检查9例,阳性3例。耳损伤发病率0.17%。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耳声发射是一种快速而行之有效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但基层单位耳声发射仪应用不广,拒筛率高,阳性召回率及干预率低。故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健康教育力度,争取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013年和2014年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及未来工作发展方向,并分析其原因,为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并进行有效干预奠定基础。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在盘锦市中心医院出生的5 005名新生儿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 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月龄满3个月时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ABR)进行确诊。复筛通过者,定期跟踪随访每年至少1次,至3周岁;复筛未通过者,6个月时再次行诊断型听力学检查及行为测听,为进入干预程序提供依据。结果 2013年与2014年相比较,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由95.07%上升到95.49%,初筛通过率由76.14%上升到95.04%,复筛率由45.87%上升到73.88%,复筛通过率由90.15%下降到80.59%,2013年听力筛查异常3例,2014年听力筛查异常4例,确诊率由1.34‰上升到1.43‰。结论完善的听力学检测设备、先进的操作技术及科学化的管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桂林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和模式.方法 应用丹麦产Madsen Capeila耳声发射仪对我院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选取1 200例同时运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出生3~5天初筛,其中一种方法未通过者42天两种方法同时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异常者在6个月时再次复查ABR,两次ABR未通过者为听力损失.结果 1 200例中初筛时有978例两种方法同时通过,有148例同时未通过,有36例仅TEOAE未通过,有38例仅DPOAE未通过;复筛时有188例两种方法同时通过,有25例同时未通过,有5例仅TEOAE未通过,有4例仅DPOAE未通过;有7例3个月内ABR未通过,至6个月时再次复查ABR,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3例,听力损失发病率2.5‰.结论 耳声发射是适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快速、无创、简便的方法,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通过率无显著差异,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新生儿,早期干预,其适宜时机为出生后3~5天,42天复筛有利于降低筛查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近年来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7 20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未通过者在6周时进行复查,复筛仍未通过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结果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出生的7 20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初筛通过率88.0%,复筛人数864例,实际复筛443例,复筛率51.3%,复筛通过率55.6%。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我国基层已普遍开展,但初筛通过率和复筛率均较低,因此,筛查技术及模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陈淑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8,(19):4427-4429
目的探讨11 014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追踪情况,为更好的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建立完整的筛查管理网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11 01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听力筛查采用德国MAICO·ERO·SCAN耳声发射仪检查,以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为测试模式,对未通过者在42d时进行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和含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于3月龄时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进行第一次诊断;检查异常者在6月龄时进行第二次确诊,对确诊听力损失的患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建立完整的检测网络。结果 11 01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初筛通过9 986例,有1 028例未通过初筛,初筛未通过率为9.33%。其中95例虽通过初筛,但存有听力高危因素。性别、分娩方式未通过初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7周未通过初筛率高于孕周≥37周,多胎未通过初筛率高于单胎,出生体质量<3 000 g未通过初筛率高于出生体质量≥3 000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 d进行复筛时583例仍未通过听力筛查,占5.29%。复筛未通过新生儿和存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第一次诊断后共有51例ABR有异常,经第二次确诊后此51例新生儿中24例正常,27例仍异常,占全部筛查的0.25%。在已确诊的异常新生儿通过随访,已有3例植入人工耳蜗,8例佩戴助听器。结论建立完整的筛查管理网络有助于更好的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异常儿童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并要做好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正常产443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临床应用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产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应用及重要性,对患有听力障碍的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方法:采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对正常产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对初筛未通过者42天复筛,生后3个月仍未通过者行听力学综合评估(包括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声导抗、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予以诊断。结果:2007年1~12月可供听力筛查的正常产新生儿4 452人,实际接受4 439人,初筛率99.7%(4 439/4 452);初筛未通过人数161人,初筛阳性率3.6%(161/4 439);实际复筛132人,复筛率81.9%(132/161),复筛未通过人数32人,阳性率24.2%(32/132);最后确诊正常产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6人(共11耳),发病率0.14%。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状况,探讨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和程序,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遍推广.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经过初筛、复筛,未通过者增加3个月再次复筛,仍未通过者转入听力学诊断程序并随访诊断结果.结果DPOAE听力筛查3243例,其中1426例同时进行了AABR听力筛查,29例3个月再次复筛未通过者转入听力诊断程序.经过上级医院检查10例被确诊为听力损伤,其中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6例、传导性听力损伤4例,发病率为3.08‰.所有听力损伤病例DPOAE筛查结果均未通过,1例传导性听力损伤病例从BR筛查结果通过,其他9例听力损伤病例AABR筛查结果未通过.结论DPOAE、AABR联合筛查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方法.增加3个月再次复筛,可降低筛查假阳性率,减少转诊人数,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曲延云  李文琴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517-3517,352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本地区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运作模式。[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来我所儿保科进行生后42d健康查体的4467例婴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月前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技术诊断。[结果]实筛4467例,初筛通过率93.87%需复筛274例,实际复筛227例,复筛率82.85%,复筛通过173,复筛通过率76.21%,未通过54例,有51例进行ABR检查,另有7例初筛未通过直接做ABR检查,共ABR检查58例,9例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双耳或单耳听力障碍,其发病率为2.01‰。[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非常重要,TE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42d初筛,3个月复筛,未通过者及时转诊,进行ABR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从而为早期干预,有效促进婴儿语言发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有效模式,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合理途径与措施。方法: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诊断技术对29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在3个月内进行听力测试。ABR异常者,6个月内做第2次ABR测试。结果:29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婴幼儿经ABR确诊双侧ABR正常的为58例(19.6%)。有238例单耳或双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阳性率为80.4%。其中绝大多数的听力障碍属轻、中度。双耳极重度听力障碍24例。结论: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效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婴幼儿在6个月时进行ABR听力确诊,可以早期发现耳聋。再对其中的听力障碍儿进行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及语言训练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