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学龄前儿童散光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婷  张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51-3252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眼散光的主要类型、特征以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对2005~2006年在我科散瞳验光的3~6岁学龄前儿童832例1487眼散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65.84%,其他依次为混合散光,占17.68%、单纯远视散光9.89%、复性近视散光5.85%、单纯近视散光0.75%。散光程度0.50~1.00DC占44.05%、1.25~2.00DC者占31.81%、2.25~3.00DC占13.72%、3.25~4.00DC占8.07%、>4.00DC者占2.35%。顺规散光占96.57%、逆规散光占2.22%、斜向散光占1.21%。双眼散光占78.73%、单眼散光占21.27%。矫正视力≤0.8者占63.35%。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学龄前儿童眼屈光的筛查,合理矫正儿童眼散光,提高散光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眼散光的分布规律、主要类型以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及同视机检查4~7岁儿童496例533眼散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65.49%,其他依次为混合散光16.69%、单纯远视散光8.63%、复性近视散光7.32%、单纯近视散光1.88%。散光程度0.50DC~1.00DC者占42.95%,其次为1.25DC~2.00DC占33.77%、2.25DC~3.00DC占15.39%,>3.00DC占6.19%。在532散光眼中检出弱视298眼(55.90%)。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应合理矫正儿童散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探讨不同屈光类型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收集2014-2018年1 644名(3 288眼)3~6岁视力低常儿童,并进行视力检查和阿托品散瞳后验光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段屈光状态、屈光参差分布、散光分布及弱视发生状况。结果各年龄组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类型均以远视为主,在远视类型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比例最高,为60.04%。随年龄增长远视比例降低,近视比例明显上升。屈光参差发生率为14.05%,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37.31,P<0.01)。屈光参差程度越高,高屈光参差患者发生率相对越低(χ^2=79.181,P<0.01)。各年龄组散光程度及散光轴向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19、150.79,P<0.01)。弱视的发生率为12.77%,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值≥1D时容易引起屈光参差性弱视,并且弱视发生率随屈光参差程度增加而升高(χ^2=379.15,P<0.01)。结论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以远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屈光参差等屈光异常更容易引起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学龄前弱视儿童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眼屈光分布状况,为弱视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月屈光状态为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弱视的学龄前儿童357例(男201例,女156例)631眼(男346眼,女285例)进行回顾性屈光分析。结果:综合男女性各年龄组学龄前弱视儿童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眼屈光分布范围,数量最多的前五位是:0.00DS~+3.00DS联合+0.50DC~+2.00DC,占48.81%;+6.12DS~+9.00DS联合+0.50DC~+2.00DC,占12.04%;0.00DS~+3.00DS联合+2.12DC~+4.00DC,占8.88%;+3.12DS~+6.00DS联合+0.50 DC~+2.00DC,占8.72%;0.00DS~+3.00DS联合0.00 DC~+0.25DC,占8.06%。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屈光分布各有特点。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眼主要是远视散光。定期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儿童弱视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地学龄前儿童弱视眼屈光分布情况,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1月学龄前弱视儿童420例(808眼)进行回顾性屈光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弱视眼屈光分布构成,远视散光(包括单纯远视散光和复合远视散光)、近视散光(包括单纯近视散光和复合近视散光)、混合散光、单纯远视、单纯近视分别占67.67%、10.40%、10.64%、10.40%和0.87%。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眼主要是远视散光,定期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弱视儿童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现状及弱视患病率,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孝感市3~6岁873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将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正常者,通知门诊复查,将矫正视力<0.8者,定为弱视。结果:视力低常患病率15.32%,无性别差异,较小年龄组视力低常率高于较大年龄组;弱视患病率为5.37%,斜视发生率为0.96%,无年龄差异(P>0.05)。视力低常者屈光不正构成为近视7.33%,远视83.69%,混合散光8.98%,远视对儿童视力不良影响最大,远视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最为多见;屈光不正是形成弱视的主要原因,其中远视对弱视的影响大于其他类型屈光不正对于弱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4~7岁视力低常儿童散光眼特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401-2402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散光眼的分布规律、主要类型及与弱视的关系。方法:对4~7岁视力低常儿童358例639眼散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66·04%;混合散光次之,占16·90%;复性近视散光8·92%,单纯远视散光7·20%,单纯近视散光0·94%。散光程度0·50D~1·00D占41·47%,1·25D~2·00D占35·21%,2·25D~3·00D占16·27%,≥3·25D占7·04%。顺规散光95·31%,逆规散光3·44%,斜向散光1·25%。矫正视力>0·8者46·17%,≤0·8者53·83%。双眼散光78·49%,单眼散光21·51%。在双眼散光中,对称散光为95·37%,不对称散光为4·63%。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黄彩霞  顾东英  张翔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51-5553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2 754例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调查对象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均为13.9%,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屈光状态类型以单纯远视、混合散光和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分别占36.5%、30.1%、27.6%,随着年龄增加复性远视散光人数逐渐减少,而单纯远视人数逐渐增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弱视及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 4~ 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用国际标准视力检查视力 ,以象膜映光法及遮盖法检查眼位 ,1%阿托品眼水点眼 ,每日 3次 ,连续 3d后进行检影验光 ,3周后配镜。对 2 5 8例视力低常儿童从视力、眼位、屈光、矫正视力等 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双眼视力低常均多于单眼视力低常 ;内斜视、外斜视均以远视多见 ;4~ 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均以远视为主 ,且以复性远视散光居多 ;屈光不正的程度以轻度屈光不正为主 ,其中又以轻度远视最多。结论  4~ 6岁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眼的屈光状态多为远视 ,对其进行视力屈光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屈光状态和斜弱视情况及特点,制定多学科的综合康复计划,促进患儿的视力能康复。方法对4~14岁的122例(244眼)脑瘫患儿进行眼部常规检查,眼位检查,散瞳验光等检查,并记录详细的既往病史。结果本组脑瘫患儿中屈光不正220眼,发生率90.2%,其中80%经屈光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并以复性远视散光、远视和混合散光为主。屈光不正状态在痉挛型和其他类型脑瘫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中斜弱视发生率13.1%,其中痉挛型脑瘫占50%,主要病因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结论重视脑瘫患儿的屈光矫正,特别是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痉挛型是斜弱视脑瘫患儿最主要的脑瘫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散光的分布特征、主要类型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 对人群中4~7岁学龄前儿童986例(1 972眼)行1%阿托品眼膏常规散瞳后行屈光状态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986例儿童中,散光(≥0.5D)者435例(737眼),占44.12%;近视及远视散光组中,>2.0D比例分别为25.00%、26.19%,低于混合散光组(4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74,P<0.01);散光轴向分布以顺规散光为主(91.45%),其中散光程度0.50 ~ 1.00D占46.81%;在737只散光眼中,矫正视力≥0.9者516眼(70.01%),矫正视力≤0.8者221眼(29.99%);随着散光程度的增加,弱视发生率越大(x2=17.09,P<0.01).结论 散光在4~7岁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以顺规散光最多,散光程度以低中度散光多见.高度散光是合并弱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4~8岁儿童≥1.00DC散光与子午线弱视形成的关系。 方法 收集在本院眼科门诊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散光度绝对值≥1.00DC的儿童顺规散光共1 005例(1 910眼)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1)4~6岁各类型散光共1 636眼(85.7%)。7~8岁散光274眼(14.3%)。2)1 910眼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53.2%)和混合性散光(29.4%)为主,不同类型散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2,P<0.05)。3)≥1.00DC散光所致弱视1 769眼(占92.4%),轻度弱视眼占69.3%,中度弱视眼占23.1%,重度弱视仅3眼。4)不同矫正视力与散光度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732,P<0.05)。 结论≥1.00DC散光眼极易发生弱视,该散光所致弱视以轻、中度为主;其散光类型分布以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其次为混合散光;随散光度增高,矫正视力有下降的趋势;儿童散光筛查和光学矫正的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  相似文献   

13.
1 660例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及分布规律,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力争在儿童视觉发育敏感期及时治疗。方法: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裸眼视力≤0.8为视力低常,给予0.5%阿托品眼药水散瞳验光。结果:(1)远视居首位占85.10%,混合散光占10.92%,近视占3.98%。(2)轻度屈光不正占75.72%,中度占21.44%,高度占2.68%,正视占0.15%,(3)远视屈光不正弱视构成比最大占68.9%。(4)远视性屈光不正程度及屈光参差程度愈高或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程度愈高,中度以上弱视所占比例愈大。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与弱视的形成密切相关,合理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儿童屈光类型与视力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屈光不正类型对视功能的影响 ,我们对阳江市 12 80 6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凡视力低常者进行眼部检查及检影验光 ,结果显示 ,导致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 ,导致视力低常的屈光类型是复性远视散光、远视、混合性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导致弱视的主要原因是 :复性远视散光、远视、混合性散光、屈光参差。凡有屈光不正的学龄前儿童宜及早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5.
视力低常中小学生1354例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6~18岁视力低常中小学生屈光状态,为防治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对1 354例视力低常中小学生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视力低常眼2 708只,近视占76.39%,正视占5.21%,远视占18.40%;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眼别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散光检出率为72.27%,远视散光占20.08%,近视散光占75.47%,混合散光占4.45%,<7岁年龄组以远视散光居多,≥8岁各年龄组均以近视散光为主;所有类型散光眼轴向均以顺规散光为主,散光程度以0.50~1.00 DC多见.结论 中小学生眼保健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视力保护工作,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王斌  顾东英  黄彩霞 《中国校医》2012,26(9):668-669,671
目的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其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6岁学龄前儿童2 650名进行调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分别为85.3%和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且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屈光状态类型以混合散光、单纯远视和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分别占66.7%、18.6%、12.9%。随着年龄增加,混合散光人数逐渐减少,而单纯远视人数逐渐增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很有必要,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大连市幼儿园及小学生通过散瞳验光确诊的 5 2 0例 9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 ,包括远视性弱视 85 7眼、近视性弱视 39眼 ,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 80眼 ,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 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远视性弱视组治愈 6 86眼 ( 80 % ) ,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 6 6眼 ( 82 % ) ,两组疗效较好且相近 ,近视性弱视组治愈 2 6眼 ( 6 6 % ) ,疗效较差 ( P<0 .0 5 )。结论 :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性质有关 ,其中以远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3~12岁儿童弱视屈光状态、视功能发育的特点、临床治疗情况等因素对弱视发病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4月间就诊的南京地区3~12岁弱视儿童285例全部进行远视力,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验光,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并将所有患儿综合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分析。【结果】285例弱视儿童483只视力低下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439眼(90.89%);以双眼的复性远视顺规散光为主。3~7岁组患儿200例384眼,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眼数的63.98%,斜视性弱视占11.09%;8~12岁组患儿85例99眼,单眼弱视多见,原因依次为单眼的高度远视伴散光占总眼数的23.69%,单眼斜视占4.85%,眼部先天性疾病及外伤占3.96%。综合疗法治疗效果3~7岁组优于8~12岁组(P0.05)。【结论】3~7岁组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8~12岁组以单眼弱视多见。弱视发现越早,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儿童和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大连市幼儿园及小学生通过散瞳验光确诊的520例9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包括远视性弱视857眼、近视性弱视39眼,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80眼,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远视性弱视组治愈686眼(80%),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66眼(82%),两组疗效较好且相近,近视性弱视组治愈26眼(66%),疗效较差(P<0.05).结论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性质有关,其中以远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门市异常视力儿童屈光状态。方法对江门市幼儿园的8510名3~6岁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对单眼裸眼视力<0.9者(1116例2232只眼)的屈光状态及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总患病率为13.01%;远视、混合散光、近视患病率依次为9.85%、2.36%、0.80%(P<0.05);轻、中、重度屈光不正患病率依次为7.34%、3.96%、1.70%(P<0.05);屈光不正有年龄特点(4岁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弱视患病率为3.74%;弱视首次检出率为88.23%。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是导致弱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