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癌前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3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7例)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癌前病变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降低,分别为72%和80%(P0.05)。hMSH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低于癌前病变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中hMSH2表达降低与肿瘤体积大、组织分化差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C-erbB-2、ER、PR表达无关(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hMSH2表达缺陷是乳腺癌多步骤发展过程的早期事件,在进展阶段与乳腺癌的低分化和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错配修复基因hMSH2是DNA错配修复系统的重要基因,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hMSH2基因多态性影响肿瘤发生的易感性;hMSH2蛋白表达的改变与多种肿瘤发生相关,并对肿瘤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错配修复基因hMSH2是DNA错配修复系统的重要基因,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hMSH2基因多态性影响肿瘤发生的易感性;hMSH2蛋白表达的改变与多种肿瘤发生相关,并对肿瘤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第12外显子(exon12)突变与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的关系。[方法]以砷中毒患者110例为病例组,按临床诊断分为轻、中、重度组;按皮肤病理诊断分为非癌变组和癌变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其中105例砷中毒患者和82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110例砷中毒患者和110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hMLH1和hMSH2基因exon12突变情况。[结果]①轻、中、重度组砷中毒患者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76%、16.28%和32.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亦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或P〈0.01);癌变组患者hMLH1和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2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MLH1和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均随临床病情和皮肤病变程度加重而增高(P〈0.05或P〈0.01)。②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hMLH1和hMSH2基因exon12突变。[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是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的早期分子特征,亦可能是导致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yclin D1和hMSH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yclin D1和hMSH2的表达,用Kaplan-Meier法分析Cyclin D1和hMSH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40%和64%,而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52%和8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yclin D1和hMSH2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 D1和hMSH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分期和分化程度及2年内复发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yclin D1和hMSH2(RR值分别为2.405和2.312,P<0.05)的表达是结直肠癌的重要预后因素.结论 Cyclin D1和hMSH2基因突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抗凋亡基因Bcl-2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的生长和增值依赖于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在细胞调亡过程中也一定涉及某些基因的活化 ,并且是受基因编码的 ,细胞内一定存在某种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细胞凋亡基因[1] 。随着细胞凋亡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肿瘤的发生不仅与细胞过渡增值有关 ,也与细胞凋亡减少有关[2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化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癌基因的激活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bcl- 2 (Bcelllymphomaleukemia - 2 )基因是一类重要的原癌基因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凋亡抑制基因 ,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调亡和延长细胞存活。Bcl- 2基因已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1 bcl- 2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一般性质bcl- 2基因是 1984年由Tsujimoto等人在研究人类滤泡性淋巴瘤时首先发现 ,并于 1986年被克隆。其定位于 18号染色体q2 1,Bcl - 2基因阅读框有 717个核苷酸 ,编码产物有 2 39个氨基酸残基 ,有 3个外显子 ,2个开读框架。由于染色体 (14 ;18)易位 ,bcl- 2基因与免疫球蛋白位点并列 ,导致bcl - 2蛋白过渡...  相似文献   

7.
修复基因hMSH2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人群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hMSH2基因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32.0%(48/150)的肺癌组织和5.0%(2/40)的正常肺组织存在hMSH2基因表达低下,修复基因hMSH2表达低下与肺癌发生有关联,OR值为8.94(1.99,55.94),P<0.01,估计其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为7.71%.16.0%(8/50)的肺癌病人外周血和2.0%(1/50)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也可检出hMSH2基因表达低下.分析各种暴露因素和临床特征对hMSH2基因表达的影响,未发现与该基因表达相关的因素.但发现,p53突变蛋白的过度表达与hMSH2表达低下有一定的关联(P<0.05).结论 DNA修复基因hMSH2在肺癌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基因表达低下可作为有价值的肺癌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环氧化酶 -2 (Cyclooxygenase -2 ,COX -2 )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5 4例膀胱癌、2 9例癌旁组织和 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COX -2和Ki67的表达 ,并采用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水平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COX -2阳性表达、Ki67标记指数及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膀胱黏膜 (P <0 0 1) ;COX -2表达水平和Ki67标记指数均与膀胱癌分化、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呈正相关 ;细胞凋亡指数与肿瘤分期、分级呈负相关 ,即肿瘤“瘤级”和“瘤期”越高 ,则细胞凋亡越少 ,易复发肿瘤其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无复发肿瘤 ;COX -2表达水平的升高伴随着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增加和凋亡程度的降低。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OX -2表达上调 ,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生长及转移相关 ;COX -2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 /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耐受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c-myc、bcl-2与细胞凋亡在人类皮肤肿瘤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研究皮肤肿瘤中c -myc、bc1- 2蛋白与细胞凋亡的表达 ,探讨其在皮肤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三羟基末端标记法 (TUNEL)和免疫组化 (SABC)技术原位观察 80例皮肤癌中细胞凋亡与c -myc ,bcl- 2蛋白的表达 ,以 10例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 c -myc蛋白在皮肤癌中阳性率为6 2 5 %,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 ;bcl- 2蛋白在皮肤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38 8%,低于正常组织 (P <0 0 5 ) ;细胞凋亡广泛存在于皮肤鳞癌中和正常组织中 ,皮肤鳞癌中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结论 皮肤鳞癌中c -myc可能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bc1- 2可能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津民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458-1459
细胞凋亡是一种凋亡相关基因调控的自身程序化死亡,是细胞有序而协调激活凋亡刺激基因和凋亡抑制基因双向共同调控的过程.随着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人类逐渐认识到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并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DNA修复酶hMSH2缺陷与细胞遗传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MSH2酶缺陷与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hMSH2酶正常细胞HLF与hMSH2酶缺陷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LFS)在甲基甲磺酸 (MMS)染毒后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 0 )、核异常率及微核率。结果 HLF细胞 2 4hIC5 0 约为 7 90 μmol/L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LFS)细胞 2 4hIC5 0 约为 89 13 μmol/L ;2种细胞的微核率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且呈正相关 (P <0 0 5) ;2种细胞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微核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而低剂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LFS细胞微核率总体上较HLF细胞高 ,但是 2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8) ,染毒与转染之间无交互效应。核异常率没有随MMS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不同染毒剂量组HLFS的核异常率均明显高于HLF细胞 (P <0 0 1) ;2种细胞染毒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核异常率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DNA修复酶hMSH 2缺陷导致烷化耐受、核异常率及微核率增加 ,提示hMSH2酶缺陷可增加细胞遗传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并鉴定DNA错配修复酶hMSH2缺陷细胞株。用于研究hMSH2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其缺陷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hMSH2 cDNA片段,并反向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随后将构建好的hMSH2反义RN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使之在HLF中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鉴定转染细胞中hMSH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构建了hMSH2反义RN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成功表达;hMSH2酶缺陷细胞株hMSH2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44%。结论 hMSH2缺陷细胞株的成功建立和鉴定为hMSH2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化镉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hMSH2基因mRNA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16HBE、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系不同阶段(第5、15、32代细胞及成瘤细胞)hMSH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转化代数的增加,hMSH2基因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到第32代细胞后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氯化镉诱发16HBE系恶性转化过程中hMSH2基因表达逐渐下降,hMSH2基因水平的改变可能是氯化镉的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COX-2 mRNA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岿然  赵敏  张淑兰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445-1447
目的 检测COX-2 mRNA在正常宫颈及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COX-2在36例宫颈腺癌组织及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宫颈腺癌组织中COX-2-mRNA的阳性检出率为55.6%,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 mRNA的表达随宫颈腺癌期别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但各期别和各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腺癌组织中存在COX-2过表达,COX-2的过表达与宫颈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已烯雌酚(DEs)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株)WISP-2基因(wnt-1 inducible 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2)表达的影响及DES在乳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1vr)法检测DES对人乳癌MCF-7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以免疫细胞化学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DES对人乳癌MCF-7细胞WISP-2mRNA和WISP-2蛋白表达影响。结果DES使MCF-7细胞增殖率增加,其吸光度A570值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P〈0.05。以10nmol/L的DES分别作用细胞不同时间,A570值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DES可使MCF-7细胞WISP-2mRNA和WISP-2蛋白表达上升,WISP-2蛋白和mRNA的表达强度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WISP-2mRNA和蛋白表达随DES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效应类似于雌二醇。结论IDES能促进MCF-7细胞增殖,2DES能诱导MCF-7细胞的WISP-2基因表达增加,作用强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相似文献   

16.
张玉诺  龚旭  刘方欣  周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94-4596
目的:探讨Bcl-2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表达载体对卵巢癌SKOV3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针对Bcl-2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株,应用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Bcl-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构建的两种表达载体均抑制了Bcl-2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中转染2号载体的SKOV3细胞Bcl-2基因mRNA表达仅相当于对照组的32.3%,蛋白抑制率达60.18%。结论:RNAi表达载体可以有效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对人大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寻求大肠癌治疗的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Pae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用药前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到Pae作用后HT-29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Pae在15.63 mg/L、62.5 mg/L、250 mg/L3种浓度下作用48 h均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Pae作用后HT-29细胞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无显著改变。结论Pae可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bax的表达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