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虹  李立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95-2696
目的:探讨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新生儿1210例进行血糖监测,监测至3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结果:1210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糖代谢紊乱126例,血糖异常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及轻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低血糖症为主,重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高血糖症居多(P>0.01)。结论:积极监测新生儿血糖水平变化,及时纠正血糖紊乱,对减少或避免后遗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早期血糖变化特点及早期监测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量血糖仪测定180例不同窒息程度的新生儿入院48h内4个不同阶段的血糖水平,并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入院即刻与12h的微量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发生率为76.7%,轻度窒息组血糖异常发生率为33.6%,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24.76,P<0.01);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发生率为65.1%,高血糖持续时间长,临床不易纠正;轻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发生率为26.3%,低血糖持续时间短。结论:新生儿窒息后易出现糖代谢紊乱,窒息程度越重血糖水平增高越明显,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新生儿窒息早期血糖水平的监测对判断病情和提高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艳秋  赵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38-4240
目的:对危重新生儿血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6月~2011年6月168例危重新生儿血糖代谢紊乱的形成原因。结果:168例血糖代谢紊乱患者中,低血糖症者97例,高血糖症者42例,二者兼有者29例。血糖代谢紊乱与胎龄和出生体重呈负相关,而且在轻度窒息的情形下低血糖症状较多,重度窒息的情况下高血糖症状较多。结论:对危重新生儿血糖代谢紊乱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症,减少患儿日后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及糖代谢平衡的维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特点及动态监测血糖,评价其临床意义及防治效果.方法 435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重度组,120例)、轻度窒息(轻度组,315例),测定两组生后1、3、24、48、72h血糖,并选取同期出生的无窒息新生儿3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血糖变化.结果 (1)重度组生后1 h高血糖12例(15%,12/81),轻度组生后1 h高血糖5例(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除2例生后1 h出现低血糖外,其余血糖正常.(2)重度组生后1 h血糖[(5.8±2_3)mmol/]L]明显高于3 h血糖[(3.5±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且出生时间越短,血糖波动越大.提示窒息新生儿血糖紊乱有一定规律,加强血糖监测,系统的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窒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453例住院早产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监测至3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对血糖紊乱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453例早产新生儿中发生糖代谢紊乱155例,常见原因为感染、医源性因素、窒息等.高血糖及混和性血糖异常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产儿血糖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并可影响疾病的预后,故应加强早产儿的血糖监测,以减少后遗症和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妮  赵孟陶  李彤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36-4837
目的:对确诊宫内感染的新生儿,观察血糖异常发生率以及感染程度对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宫内感染儿97例,其中TORCH感染IgM抗体阳性48例,细菌感染49例。对照组为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81例。观察对象在生后24h和72h各采血1次(距哺乳时间4~6h),感染组随着病情进展及时监测血糖及电解质,采血样24h内未输血和使用激素。葡萄糖输注浓度7.5%,补糖量为6~7.5mg.kg-1.h-1。血糖检测用氧化酶法,由专人操作。结果:①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率不同成熟度感染儿差异不明显(χ2=1.79,P>0.05;χ2=0.53,P>0.05);但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85,P<0.01;χ2=11.71,P<0.01)。②重度感染组高血糖发生率和血糖升高值显著高于轻中度感染组(χ2=29.43,P<0.01;t=25.2,P<0.01);而低血糖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但血糖降低值重度感染组显著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明显(χ2=0.02,P>0.05;t=6.75,P<0.001)。③重度感染组中的死亡病例,血糖升高值显著高于存活病例(t=17.6,P<0.001)。④低血糖病儿临床表现以呼吸、循环系统异常多见,高血糖病儿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结论:胎儿宫内感染,出生后感染扩散,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致内分泌调节血糖功能发生紊乱;感染愈重机体内环境紊乱愈重,最终导致内分泌调节血糖功能处于衰竭状态。因而对感染的新生儿监测血糖对预防高渗血症引起的脑损伤和判断预后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窒息新生儿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糖水平异常与临床分度的关系,评价血糖水平监测对判断窒息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分别于生后24 h内、24~48 h、48~72 h采用血糖试纸法测定窒息新生儿血糖水平。结果:①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占41.19%,轻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占15.39%,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P<0.05)。②重度窒息新生儿高血糖占29.41%,轻度窒息新生儿高血糖占5.13%,重度窒息新生儿高血糖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P<0.05)。③胎龄<37周组血糖异常50.00%,≥37周组血糖异常16.47%,胎龄<37周组血糖异常发生率高于≥37周组。结论:对窒息新生儿要严密监测血糖,特别是重度窒息儿和早产儿;及早发现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异常并及时采取措施,可避免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儿科住院778例新生儿进行血糖检测,发现血糖代谢紊乱174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74例糖代谢紊乱者中低血糖115例,高血糖27例,高血糖/低血糖兼有者32例.血糖异常与胎龄和出生体重有关,窒息对高血糖、高血糖/低血糖兼有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重症感染对高血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应常规进行血糖检测,并积极处理糖代谢紊乱,以减少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诱发因素和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临床防治依据。方法:对528例新生儿入院后用微量血糖测试仪进行血糖检测。结果:检出的49例低血糖症,早产儿发生率和足月儿、过期产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和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患有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生期窒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单纯喂养困难儿低血糖症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6.67%、14.55%、25.44%、15.38%;感染性疾病患儿发生率8.62%。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主要与胎龄、出生体重、高危母亲、围生期窒息、喂养困难等因素有关;对存在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早期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窒息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轻度窒息组46例,重度窒息组29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于出生后1~6 h、7~12 h、13~18 h、19~24 h及24 h以后各测定患儿指、趾端末梢血血糖1次,进行统计学分析。新生儿血糖值在2.2~7.0 mmol/L之间为正常,<2.2 mmol/L为低血糖,>7.0 mmol/L为高血糖。结果:出生后1~6 h 3组新生儿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P<0.05),重度窒息组血糖值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q=3.91、4.46,P<0.05、0.01),轻度窒息组血糖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q=3.52,P<0.05)。窒息新生儿6 h内血糖值与窒息程度间呈正相关(r=0.574,P<0.01)。在1~6h和7~12 h内,血糖类型在不同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分别为H=15.291、6.401,P<0.05、0.01),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0.05)。其他时间段内组间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及时处理高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对于减少血糖异常引起的脑损伤进而改善患儿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窒息新生儿早期监测微量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量血糖仪对56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和5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的7个时段(1、2、4、6、8、12、24小时)进行微量血糖监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微量血糖平均值随小时龄增加呈不断递减现象,而轻度窒息者和正常足月新生儿则随小时龄增加呈不断递增现象,3组均以生后6小时内血糖平均值递减递增现象表现突出.在生后6小时内重度窒息组在每个小时龄段发生高血糖的比率较轻度窒息组的高(χ2值分别为19.22、17.25、7.97、5.38,均P<0.05);相反轻度窒息组在每个小时龄段发生低血糖的比率则较重度窒息组的高(χ2值分别为18.21、12.58、6.29、5.18,均P<0.05),而且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数及异常率越高.随着小时龄的增加和治疗的作用,3组新生儿血糖异常数及异常率均出现递减现象.结论 新生儿窒息可出现糖代谢紊乱,因此加强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新生儿出生3天内的血糖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942例新生儿,取足跟血做微量血糖分析。结果:①发现低血糖66例,高血糖12例,新生儿血糖紊乱以低血糖多见。②与相关报道比较,高寒低氧环境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并不高于平原地区。③新生儿出生72h内血糖值逐渐升高。④顺产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⑤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易出现低血糖,而高血糖多见于有窒息史的危重新生儿。结论:新生儿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可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生儿糖代谢紊乱,应常规对所有出生72h内的新生儿做血糖监测,特别加强剖宫产分娩及高危儿的血糖监测,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3.
危重新生儿既易发生低血糖,又易发生高血糖症,若不及时治疗,均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智能落后[1].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已在各地相继开展,由于高危因素的存在和车上条件的限制,转运患儿容易发生血糖异常.因此在转运途中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和及时处理,对降低血糖异常及其后遗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湖北省人民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发生糖代谢紊乱的136例患儿的高危因素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血糖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及我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窒息患儿的160例临床资料,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102例和重度窒息58例。结果:轻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窒息组血糖值为3.37±0.45mmol/L,重度窒息组血糖值为7.17±0.58mmol/L,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轻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重度窒息以高血糖为主。血糖值与窒息程度成正比,血糖可监测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糖水平的异常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评价血糖水平监测对判断窒息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明确诊断为窒息新生儿入院24,72小时的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窒息新生儿血糖值显著高于健康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持续时间愈长;(2)轻度窒息患儿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而重度窒息患儿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3)血糖持续高水平的窒息患儿预后不良,窒息新生儿中并发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死亡率较高,以重度窒息组更显著,为正常血糖水平的2.3~2.5倍。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血糖变化呈正比,对宣息患儿生后应定期监测血糖,特别是重度窒息患儿可把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作为常规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窒息新生儿微量血糖监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期窒息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因素以及病程中血糖变化,为治疗及监护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窒息新生儿生后72 h进行连续血糖监测,其中静脉输糖14例,复苏用药18例,未用药6例。结果微量血糖平均值随日龄增加呈不断递升现象(经方差分析,F=10.46,P〈0.01);生后24 h剖宫产组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分娩组(P〈0.01);生后12、24h窒息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生后48、72 h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血糖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12.74,P〈0.01)。结论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血糖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血糖平均值处于较低水平,且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输糖或用药,会对机体糖代谢产生影响,应慎重应用;血糖动态监测对窒息新生儿尤为重要,窒息复苏及后续治疗中均应重视血糖监测及调整。  相似文献   

17.
冯秀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85-3086
目的:探讨脐血乳酸值(LD)与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新生儿行为神经功能(NBNA)测定的相关因素,预测新生儿预后。方法:阴道和剖宫产无窘迫无窒息组310例为对照组,有窘迫无窒息为Ⅰ组,有窒息为Ⅱ组,分别测定新生儿脐血乳酸和行为神经功能(NBNA)测定。结果:新生儿窒息组脐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Ⅰ组,三组比较P<0.01,有显著意义。NBNA评分对照组与Ⅰ组比较P>0.05,无显著意义,对照组与Ⅱ组比较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新生儿脐血乳酸水平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呈直线正相关,脐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功能NBNA评分在胎儿窘迫无窒息组无直线相关,在新生儿窒息组呈直线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特点及动态监测血糖,评价其临床意义及防治效果。方法435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重度组,120例)、轻度窒息(轻度组,315例),测定两组生后1、3、24、48、72h血糖,并选取同期出生的无窒息新生儿3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血糖变化。结果(1)重度组生后1h高血糖12例(15%,12/81),轻度组生后1h高血糖5例(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除2例生后1h出现低血糖外,其余血糖正常。(2)重度组生后1h血糖[(5.8±2.3)mmol/L]明显高于3h血糖[(3.5±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且出生时间越短,血糖波动越大。提示窒息新生儿血糖紊乱有一定规律,加强血糖监测,系统的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窒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顾淑惠 《中国保健》2007,15(16):46-47
对177例有窒息史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98例入院时带静脉滴注葡萄糖者中,检出高血糖34例(34.7%).79例入院时未带静脉滴注葡萄糖者中,检出低血糖26例(32.9%),高血糖5例(6.3%).有静脉滴注葡萄糖者高血糖检出率大于无静脉滴注葡萄糖者(χ2=20.49,P<0.01).提示对窒息后新生儿应监测血糖,输注葡萄糖时必须控制速度,避免血糖异常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HIE患儿生后24h血糖异常23例,高血糖12例,低血糖11例。对照组无血糖异常。HIE组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中、重度更甚。结论 HIE可出现糖代谢紊乱,对HIE患儿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早发现尽快纠正高血糖或低血糖,以免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