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对61例(61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分别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与联合硅油填充术及硅油取出术、玻璃体与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及硅油取出术.用Orbscan Ⅱ角膜地形图系统进行角膜厚度的测量,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角膜中央、鼻侧、颞侧、上方及下方的角膜厚度,并比较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术后1周单纯玻璃体切割组中央角膜厚度及周边平均角膜厚度分别增加(5.70±0.98)%、(6.04±1.02)%;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组分别增加(6.92±1.25)%、(6.25±1.42)%;玻璃体与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组分别增加(8.66±1.75)%、(7.67±1.53)%.术后各期与术前相比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6个月角膜厚度恢复到术前水平.3组患者术后同期角膜厚度之间的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引起角膜厚度发生可逆性的变化,术后1周角膜厚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术后1~6个月角膜厚度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式及各种眼内填充物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129例患者(136只眼),其中糖尿病患者48人(54只眼),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及玻璃体切割六氟化硫(SF6)注入术,测定了术前、术后2、4、8周、3月及6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在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有晶状体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手术方式、眼内填充物的选择及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在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无论是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有晶状体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角膜内皮是较为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临时人工角膜下行玻璃体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洪陶  陈家祺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4):280-282,T034
对10例角膜病变混浊伴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用临时人工角膜取代混浊角膜,通过睫状体平坦部进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即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1期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角膜病变,结果:9获得成功,1例失败,最佳者术后追踪15个月,达到并保持0.3视力。6例术中联合进行玻璃体腔内多项操作,如气液交换,引出视网膜下液,硅油注入等,使复杂的视网膜脱离能够复位,为盲眼患者恢复光明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30例(30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术前及术后1、2月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CV)、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结果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未切除晶体及术后眼压正常情况下,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对角膜内皮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30例(30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睫状体平坦部分闭合式玻璃体手术,术前及术后1,2月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CV),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结果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未切除晶体及术后眼压正常情况下,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对角膜内皮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复杂性眼球穿通伤的治疗价值。 方法;对18例复杂性眼球穿通伤致角膜瘢痕性混浊同时伴有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18只眼,应用临时人工角膜I期完成经睫状体平坦部的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穿透性角膜移植等联合手术。 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一2年,14例角膜植片透明,16例视网膜复位。15例患者矫正视力为指数/1m以上,10只眼脱盲,6只眼脱残。 结论:应用现代显微手术设备和技巧,对严重眼前后节复杂性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以使多数伤眼眼球保存和复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02-103)  相似文献   

7.
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术中应用BSS或BSSPlus的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无囊膜组中应用BSSPlus的玻切手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应用BSS的手术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有囊膜组中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囊膜不完整的糖尿病患者玻切手术中使用BSSPlus可减轻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灌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处理玻璃体脱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山东省眼科研究所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病例18例(18眼),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3例,糖尿病性白内障2例,并发性白内障3例,年龄41~86岁,平均(64.8±11.6)岁.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后,即以无灌注25-G玻璃体切除头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进入前房,切除残余晶状体皮质和脱出玻璃体.25-G玻璃体手术系统设置最快玻切频率为1500次/min,负压吸引为250 mmHg.人工晶状体(IOL)通过原角膜切口植入晶状体囊袋内或睫状沟,术后予以药物抗炎治疗.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4个月.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3、7 d进行相关眼科检查,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应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过程中,患者前房稳定,无前房消失和眼球塌陷情况发生.所有病例均一期植入了IOL.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14例(77.8%)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仅2例眼底病变患者及2例高度近视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0.5.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10例(55.6%),至术后第7天角膜均恢复透明.4例(22.2%)术后发生一过性高眼压,予前房放液或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角膜内皮失代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灌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处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玻璃体脱出的方法安全、有效,术后炎症反应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角膜人路的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婴幼儿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7例(28眼)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幼儿采用经角膜入路的晶状体切除及玻璃体切除术。在近角膜缘的透明角膜上用23.G穿刺刀做两个切口,分别置微套管,一侧与灌注管相连,另一侧伸入玻切头。通过两个微套管进行经角膜入路的前囊圆形切开、晶状体皮质吸出、后囊圆形切开以及前段玻璃体切除。对于2岁以上的婴幼儿,我们通过角膜的隧道切口-期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OL).而2岁以下的则给予术后配戴框架眼镜,2岁以后二期植入IOL。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舒适度以及炎症反应。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一期IOL植入4眼。术后第1天除一患儿由于角膜上皮剥脱哭闹外,其余患儿均可以自如眨眼,翌日该患儿角膜上皮痊愈后安静。术后所有患儿角膜清亮,眼部炎症反应轻,前房无出血、渗出,无低眼压及高眼压发生。一周后轻微的结膜充血逐渐消退。随访了4。50个月.所有家长述患儿可以看见物体并自由玩耍。检查见所有术眼视轴有4-6mm的透明区,瞳孔圆.IOL位置正,均无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结论经角膜入路的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婴幼儿自内障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患儿不适症状较少,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晶状体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对角膜内皮损伤的防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瑄  黎晓新  赵明威 《眼科研究》2004,22(2):187-189
目的 探讨晶状体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对角膜内皮损伤的防范作用。方法 对 5 6例 ( 5 6眼 )患者分别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联合六氟化硫 (SF6)填充术、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及玻璃体切割 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测定手术前和手术后 2周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结果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下降。玻璃体切割 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 ( 2 4 79%± 10 90 % ) ,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保留晶状体对保护角膜内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影响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的 观察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眼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趋势. 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因DR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的连续病例70例75眼,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由同一检查医师检查.于术前和术后7d、1个月、3个月测量角膜顶点、角膜最薄处及距角膜顶点4 mm垂直线与右眼240°、120°、60°交点或与左眼300°、120°、60°的交点共5个部位的角膜厚度进行动态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比较性研究.进一步研究不同角膜部位是否行23 g玻璃体切割术、手术持续时间、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角膜厚度变化率的影响.结果 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7d、1个月、3个月角膜平均厚度分别为(639.9±103.1)、(689.5±119.3)、(666.5±113.7)、(650.8±108.6)μm.按糖尿病病程为13年、年龄为57.2岁水平修正角膜厚度变化率,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角膜厚度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928,P=0.000);不同部位角膜厚度变化率不同(F=24.843,P=0.000),角膜厚度变化率按大小顺序依次为P4 >P3 >p1>P2 >P5.行23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TSV)对角膜厚度的影响小于传统的20 g手术(F=53.843,P=0.000);玻璃体内填充惰性气体对角膜厚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填充平衡盐溶液者(F=5.288,P=0.022);但是不同的手术持续时间对角膜厚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3,P=0.293). 结论 DR有晶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对于角膜是安全的,23 g TSV及平衡盐溶液填充对角膜的影响更小.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不仅能获得中央角膜厚度值,同样可以获得周边角膜厚度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后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收集60例患有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其中30例糖尿病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30例糖尿病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ll densities,CD)、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值(ratio of hexagonal cells,RH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差异。

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对角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改变; 而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的改变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因此术前角膜内皮细胞的严格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后视觉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球屈光系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眼科A型超声仪、i-Trace像差仪等对玻璃体切除术及部分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的20例(20只眼),单纯玻璃体积血、混浊和20例(24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前及术后1、4、12周时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及眼球角膜曲率、屈光度等低阶像差和高阶像差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周前房深度加深、晶状体厚度变小(P<0.05);术前散光轴多在0度和90度附近,术后散光度加大,散光轴主要在30度和150度附近,术后12周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曲率在术后1周明显增加(P<0.05),在切口径线的角膜曲率变化最大;黄斑裂孔组高阶像差术前显著高于对侧眼,术后4周玻璃体疾病组和黄斑裂孔组的高阶像差仍偏高(P<0.05),12周后接近对侧眼水平.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球低阶像差在1个月内变化较大,3个月后恢复正常,黄斑裂孔术后3个月高阶像差较术前明显改善,视觉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患者徐某,女,45岁,因右眼白内障于1995年5月入院并行之内障囊外摘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第3天出现术眼疼痛、恶心,查眼压6.75kPa(1kPa=7.6mmHg)角膜雾状混浊,前房极浅,周切处可见睫状突变扁与虹膜后面紧贴,房角闭锁,玻璃体内隐约可见光学空腔,初步诊断为恶性青光眼,经散瞳,20%甘露醇静滴,噻吗心胺滴眼,口服醋氨酰胺等治疗,眼压略降,但前房仍浅,于2日后在局麻下行Chandler玻璃体手术,术中见有液化玻璃体及房水流出切口,缝合切口,前房注入生理盐水及消毒空气,以恢复眼球外形。术…  相似文献   

15.
眼内窥镜引导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鹏飞  庞秀琴  何雷  杨勋 《眼科》2005,14(3):183-185
目的 探讨眼内窥镜引导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眼内炎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 10例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化脓性眼内炎患者。方法 通过眼内窥镜引导行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术。其中5例同时行球内异物取出术,2例行视网膜裂孔激光封闭,1例行睫状突光凝术,3例眼内充填硅油。主要指标眼内炎症转归及视力。结果 术后随诊2~6个月,全部患者眼内炎症均得到控制。6例视力提高,3例正视力≥0.1。结论 眼内窥镜扩展了玻璃体切除术的适应范围,对于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跟内炎患者亦可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内镜引导玻璃体切除治疗伴有严重角膜浑浊的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对照研究.37例(37眼)伴有严重角膜浑浊的外伤性PVR分别应用内镜引导玻璃体切除术(A组19例)和经临时人工角膜玻璃体切除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B组18例)治疗.就等待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随诊2~40个月.A组术前等待时间<1个月者13/19例,明显优于B组的5/18例(P<0.05).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伴有严重角膜浑浊的外伤性PVR用内镜引导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地提早手术时间,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可节省大量的角膜材料.  相似文献   

17.
贺涛  艾明  邢怡桥  陈彬 《眼科新进展》2005,25(2):151-152
目的探讨在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病例中应用临时人工角膜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6眼)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患者行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5例角膜植片透明,1例患者视力达0.1.2例患者手术中取出人工晶状体。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保留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球及部分视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4/2020-03于我院行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手术治疗的严重眼球破裂伤及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依赖患者73例73眼。术后随访1~20mo,观察患者的视力、角膜、前房深度、眼压、眼底情况、人工玻璃体球囊状态及对外观满意度等。

结果:本组患者7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玻璃体球囊内硅油注入量2.4~4.2(平均3.5±0.36)mL。术后随访视力无光感22眼,光感及手动46眼,眼前指数5眼; 角膜清亮或基本清亮19眼,角膜局限性混浊31眼,角膜灰白色明显混浊23眼; 前房深度基本正常32眼,浅前房23眼,前房完全消失18眼; 眼压由于角膜原因不能测试者22眼,眼压<8mmHg者17眼,眼压8~21mmHg者34眼;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人工玻璃体球囊位置均无明显偏位; 对术后外观满意和基本满意者52例(71%); 所有患者均未见球囊排斥、交感性眼炎及其他明显手术并发症。

结论: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治疗严重的眼球破裂伤和硅油依赖眼,可使患者免于眼球摘除,手术安全、有效,能够较好地维持眼球形态和眼内压。  相似文献   


19.
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由于手术方式及眼内填充物的不同,晶体及人工晶体、灌注液的作用,以及术前角膜内皮状态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对角膜内皮的影响亦不尽相同。本文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影响角膜内皮的各种因素进行讨论,同时对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硅油填充对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磊  谢安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287-1289
目的:观察硅油填充对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变,对37例40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及玻璃体与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用A型超声仪分别测量术前1d和术后1wk;1,3及6mo的角膜中央厚度,比较手术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变化。结果:三组术后1wk角膜中央厚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考虑系术后短期炎症反应所致;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及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手术后1~6mo各期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增加,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玻璃体切除联合晶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1~3mo各期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相比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术后6mo其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保留晶状体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对角膜中央厚度无显著影响而切除晶状体后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6mo时角膜中央厚度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