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不放液手术的疗效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不放液手术的效果及影响视网膜下液吸收的因素。方法 106例(10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视网膜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手术方法。结果 1次手术后99眼视网膜完全复位(90.8%)。2眼再次不放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总复位率92.7%。视网膜下液术后1-2天吸收58眼(53.2%)。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不放液手术效果和放液相同,且避免了放液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不放液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8眼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引流视网膜下液,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眼中一次成功25眼,视网膜下液在1~2天吸收为13眼,3天~1周内吸收为12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结论 在成功封闭裂孔后,脉脱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可自行吸收,手术成功率高,可有效减少放液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环扎加压不放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报告了97例9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运用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治疗,总成功率达92.92%,其中:按赵氏膜分级,Ⅰ—Ⅱ:96.20%;ⅢA:88.24%。提出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具有手术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有较广的适应症。讨论了视网膜下液吸收的机理,影响视网膜下液吸收的因素,认为视网膜下液的吸收,不受年龄、屈光状态、脱离范围、视网膜下液量的影响,而主要与脱离时间及裂孔是否被封有关。对手术操作要点作了说明,提出建立一个良好的加压嵴以推顶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认为该手术同样适用于伴有脉络膜脱离,无晶体视网膜脱离及部分再手术的患眼,值得在临床上更好推广。  相似文献   

4.
不放液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Gustodis首先创用不放液手术,以后由Licoff加以改进并推广应用。此术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手术中放视网膜下液引起的并发症。我院1993年1月~2000年4月7年间选择性施行了不放液手术,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病人选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不放液:(1)玻璃体无增生,脱离的视网膜活动性良好,经卧床后视网膜复位或大部复位者。(2)裂孔位于上方,视网膜脱离主要位于下方者。(3)任何部位的单个裂孔或相邻多个小裂孔,裂孔周围视网膜脱离较浅者。(4)视网膜未脱离的裂孔,或脱离仅在裂孔周围,范围又小者。(5)即使有视网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下直肌牵引及单纯巩膜外垫压不放液手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例(56眼)术前进行下直肌缝线牵引制动,采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垫压及术中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56眼)经下直肌牵引制动3~5天后,52眼(92.86%)的视网膜脱离特别是上方球形脱离有明显消退,视网膜下液均有消散,其中28眼(50.00%)完全复位。53眼(94.64%)均行不放液术达到准确封闭孔源的目的。出院前治愈率为96.43%,未愈3.57%。结论下直肌缝线牵引制动可促进视网膜下液消退、平复,有利于术中裂孔准确定位、扣压位置适当,从而有效封闭裂孔。扩大了不放液手术适应范围,提高不放液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云环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2):2449-2451
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01/2013-01我院收治的88例8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巩膜手术,随机分为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组(A组)44例44眼;巩膜外加压联合放液手术组(B组)44例44眼,比较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44眼解剖复位率为93%,B组44眼解剖复位率为8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手术后视力改善37眼(84%),B组手术后视力改善34眼(77%),A组较B组在视力恢复方面明显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低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显著,安全性较稳定,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中不放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中不放视网膜下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12例(112眼)一般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检眼镜直视下巩膜冷凝外加压、不放液法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情况。结果视网膜下液术后第1天(24 h内)完全吸收者82眼,占73.21%;术后第2天吸收者15眼,占13.3%;第3天吸收者10眼,占8.93%;第4-7 d吸收者2眼,占1.79%;总吸收率为97.32%。结论不放液使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较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运用瑞士产快速液相色谱(FPLC)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蛋白质进行检测,其结果表明经凝胶作用色谱柱后,视网膜下液蛋白质可分成4个不同分子量级分,即〉70KD,〉10KD,〈10KD及〈1KD,视网膜下液蛋白质浓度随着PVR的加重而中,其蛋白质以10KD以上为主要成分占66.14~81.29%,10KD以下蛋白质在样本中的含量所占百分比随PVR加重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242例不放液视网膜脱离手术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闵鹄秋视网膜脱离是眼科重症之一,对视力损害很大。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视网膜脱离手术类别繁多,主要在于封孔及视网膜下液的处理.关于玻璃体变性后由裂孔进入视网膜下的液体的处理,各家有不同论据.我院眼科从1...  相似文献   

10.
张桂  李中凯  杨志强  刘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31-2334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01我院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11例113眼,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均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的手术方法.术中98眼单纯巩膜外垫压,15眼术后玻璃体腔注射消毒空气,所有病例均行变性区及裂孔处巩膜外冷凝,结扎缝线前行前房穿刺放液.术后观察最终视网膜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 mo.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7.4%;术后视力提高91眼(80.5%).术后高眼压均能控制.术中发生并发症共7眼,术后并发症3眼.结论: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治愈此病的关键。目前,治疗RRD的方法有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和巩膜外加压术(scleral buckling surgery)两种术式。巩膜外加压术简单、有效,是治疗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首选术式,但术后视力恢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视网膜下液的存在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RRD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下液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2.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成功后,在通过常规检查不能发现显著病变的情况下,部分患者的视力恢复不佳。通过光学断层扫描技术(OCT)的应用,可以发现检眼镜和荧光造影不能发现的黄斑区视网膜下液的存在。本文对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区结构变化与视力预后的结果进行文献回顾,并对这一现象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对视力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scleral buckle,SB)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下积液延迟吸收的情况,黄斑区受累者可能对视功能的影响更显著。本文就近年来RRD术后持续性视网膜下液(persistent subretinal fluid,PSF)的流行病学、检查方法、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视网膜下液(SR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探讨MMPs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关系。方法 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定量检测88例RRD患者的SRFMMP-2和MMP-9的活性水平,PVR A组21例,PVRB组37例,PVR C组30例,其中包括伴有脉络膜脱离RRD8例,术后随访PVR复发11例。结果 88例RRD患者的SRF均有MMP-2活性水平升高,33例有MMP-9的表达,8例RRD伴有脉络膜脱离,有6例(75%)MMP-9活性水平升高,术后PVR复发11例SRF均有MMP-9活性水平升高。结论RRD患者的SRF有MMP-2和MMP-9的表达,MMP-9活性水平升高可能与PVR的发生有关,可能成为预测术后PVR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Following retinal detachment, subretinal fluid (SRF) fills the neoformed space. Subsequently subretinal and preretinal strands of proliferative tissue begin to form. We have collected the subretinal fluid withdrawn during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We have studied subretinal fluid cytologically to evaluate the number and the type of cells present in the fluid, and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first cell type to be present in the fluid represented degenerated aspects of pigmented epithelial cells (PECs). Successively, other cell types appeared in the fluid as nerve cells (rods, cones and glial cells), macrophages and well preserved pigmented epithelial cells.Abbreviations PECs pigmented epithelial cells - SRF subretinal flui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手术与放液的巩膜环扎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并对两种术式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181例(184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2级以下改变的RRD行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手术与巩膜环扎加压、引流视网膜下液手术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我院首诊病例,按手术中是否放液分为放液组和不放液组,分别分析各组PVR级别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的关系,并对二组的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进行比较。181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48个月,平均8.6个月。结果放液组视网膜复位84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1.3%;不放液组视网膜复位86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3.5%。放液组和不放液组PVR不同级别(B,C级)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二组的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进步率比较,不放液组手术并发症明显比放液组低,术后视力进步率较放液组高,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手术与放液的巩膜环扎加压术复位率基本一致,但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手术并发症少,为手术步骤的重要改变,PVRC2级以下改变的RRD都可适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并讨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中改良的放液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85例(87只眼),手术方式为“巩膜外冷凝+冷针穿刺放液+外加压(或联合环扎术)”.结果 一次手术治愈82只眼,占94.25%;经2次手术治愈3只眼,占3.45%,总的外路手术成功率97.70%.有2只眼出现放液时出血,经治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直接巩膜冷针放液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