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角膜知觉的改变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观察和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后角膜知觉的变化。方法对231例(387只眼)近视患者施行PRK,对482例(796只眼)施行LASIK进行治疗。对术后角膜知觉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检查、分析。结果PRK和LASIK术后早期角膜知觉均明显下降,尤以PRK明显。PRK术后角膜知觉在术后6个月才能恢复,LASIK术后角膜知觉约在术后1个月即恢复。结论PR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比LASIK慢。  相似文献   

2.
王大博  王传富 《中华眼科杂志》1995,31(1):52-54,T003
应用胆碱酯酶染色及透射电镜对兔单疱角膜炎角膜感觉神经的损伤与再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所见HSK角膜知觉减退是由于角膜上皮下感觉神经丛及上皮内神经末梢的损害所致,在HSK后期,角膜感觉神经开始再生,角膜知觉恢复的结构基础已开始建立。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角膜单疱病毒基因存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正常人角膜内单疱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基因存留的可能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对22例(22片)正常人角膜、6例(6片)胚胎角膜(阴性对照)及6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急性期患者角膜(阳性对照)进行检测。结果22片正常角膜中20片存有HSVDNA,2片角膜HSVDNA阴性,6例胚胎角膜PCR为阴性,6例HSK急性期患者角膜为阳性。结论正常人角膜中有HSVDNA存留,与HSV血清抗体阳性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非接触性角膜感觉仪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朝忠  杨斌 《眼科》1997,6(4):238-240
我们自1988年开始对非接触性角膜感觉仪进行研究,经先后8次改进,研制出了气流式非接触性角膜感觉仪,1992年获国家专利(专利号91211949·7),经1200例临床应用,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感觉仪结构及原理该仪主要由稳压电路控制的气流发生器产生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流或气压,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20例稳定了4个月至5年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每片病变角膜片的一半行单疱病毒Ⅰ型(HSV-Ⅰ)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一半角膜片经组织活化培养3~4周后再做HSV-Ⅰ抗原检测,18/20(90%)为阳性。20例活化后的角膜片与RK细胞共同培养1周后,有3份RK细胞出现CPE,且HSV-Ⅰ抗原检测呈阳性。结果表明:HSK稳定期的病毒很可能潜伏到角膜组织细胞内,使抗原表达阴性而未被检出。免疫病理学和病毒学观点提示,HSK稳定3个月以上,即可考虑在需要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关系,我们应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仪,对接受LASIK治疗后随访6月以上的患者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和方...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对21例(30只眼)近视患者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进行角膜地形图的检测分析,发现LASIK术后角膜表面的球面形状发生一定的改变:SRI和SA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检查时,激光切削区偏心0.56±0.35mm;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4种形态:圆形或椭圆形(46.7%)、哑铃形(10.0%)、半环形(6.7%)、中央小岛形(36.7%),且各种形态与最佳视力有着一定的关系。由此证明,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对LASIK术后角膜表面球面形状的评价、手术设计的改进、手术疗效的预测等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不同病程阶段角膜组织微观及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实验性HSK原发感染模型,对单疡病毒I型感染后不同的感染阶段3、7、14、21及60天的兔角膜标本行HE、Mallory染色于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HSK时炎性细胞浸润以多形核中性粒细胞为主,急性感染3及7天时角膜基质层内可见炎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接触,角膜水肿,严重者内皮层炎性细胞嵌入,电镜下仅2例标本在急性感染阶段中可见单疱·病毒I型颗粒。结论单疮病毒I型可直接破坏及损伤机体免疫功能是HSK病毒变化的基础,角膜内皮细胞受炎性细胞或免疫细胞浸润可能是基质水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胡晓英  郝倩 《眼科研究》2001,19(1):38-38
TMS-3角膜地形图仪,采用最新的圆锥角膜筛选软件(Keratoconus screening),我们对筛选出的病人进行分析,以正确评价此系统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 (1)对象:门诊1999年~2000年角膜地形图筛选出的可疑圆锥角膜病人仪器:角膜地形图仪 TMS-3(VERSION2. 2)日本TOMEY公司。 (2)方法:应用 TMS-3(VERSION 2.2)中圆锥角膜筛选对病人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此系统采用两个综合指数:圆锥角膜指数(KCI Keratoconus Index),…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HSV-1角膜内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在角膜内的潜伏感染,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14只新西兰兔双眼角膜基质内注射接种HSV-1Mckrae株,22只限出现典型的原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病毒接种后60天,取其中4个典型单疱角膜炎原发病变的角膜片交叉移植到4只未接种病毒的兔眼上,术后2周取下被病毒感染的角膜植片,利用HSV-1单克隆IgG抗体对植片行HSV-1抗原检测,利用生物素标记的全长HSV-1DNA探针进行核酸原位杂交。结果术后4个角膜植片抗原检测均为阴性,而HSV-1DNA检测均为阳性。提示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角膜组织极可能是HSV-1的潜伏感染地。  相似文献   

11.
超高度近视LASIK后视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超高度近视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及术后矫正视力的情况。方法:对1996年5月至1998年5月在我院行LASIK术,并随诊6个月以上的69例133只超高度近视的术前及术后的矫正视力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手术后1周平均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略有下降,但随时间(6个月以上)的推移有上升趋势。术后1个月时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2.
角膜地形图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筛选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虹  陈跃国 《眼科研究》1999,17(3):195-198
目的 介绍用Holladay角膜地形图诊断软件(HDS)在角膜屈光性手术中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筛选的作用。方法 对1996年3月至1997年10月来我院准分子激光中心欲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的1200例术前病人2400只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用HDS软件进行判别,以筛选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结果 共筛选出2仍2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占0.078%),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和角膜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Pan Y  Zhang Y  Lian J  Wang K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5):359-36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眼压、角膜厚度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对接受LASIK的156例221只近视眼患者手术前后的屈光度、角膜厚度及眼压(非接触式和Goldmann压平眼压)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LASIK术后实际角膜厚度大于预计角膜厚度,屈光度数越高差别越明显,术后屈光度回退也越多。术后3个月角膜厚  相似文献   

14.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角膜组织中HSV—1型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VS-Ⅰ)在角膜内的潜伏感染情况。采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SPCR)定位检测21例角膜标本中的HSV-Ⅰ,其中7例活动期HSK,13例静止期HSK,1例圆锥角膜。结论:在HSK活动期及静止期中,角膜各层细胞内均有HSV-Ⅰ的存在,极可能整合于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15.
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sstromalkeratitis,HSK)是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研究表明,HSK是角膜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管、血管以及众多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除接种病毒疫苗、抗病毒、免疫抑制外,目前还出现了免疫调节、抗淋巴管和抗血管等治疗方法。本文将对HSK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李平  司传平 《眼科》1998,7(2):111-112
本文应用双体夹心ELISA法对45例纯性疱疹性角膜炎(HSK)患者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IL-2R)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活动期HSK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性高于非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P〈0.001);非活动期HSK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活动期HSK患者血清HSK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比较,可见基质型明显高于上皮型(P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对泪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PRK与LASIK)前后泪膜的变化。方法:选择87眼近视眼患者分两组进行PRK和LASIK术,分别观察患眼术前和术后3天、10天、1月、3月及6月(LASIK组未查)的主观感觉、上皮缺损情况、泪膜开矿非健儿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和健儿性泪膜破裂时间(BUT),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PRK组有18眼感觉较术前干燥,LASIK组无一例出现症状,两组相比有  相似文献   

18.
自动板层角膜成形联合PRK治疗高度近视4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alikaris(1990)〔1〕首先提出原位激光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将传统的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联合运用。1991年〔2〕又提出了角膜瓣技术,用特制的负压环和微型角膜刀,自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和LASIK手术且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SMILE手术者共93例(186眼)为观察组,接受LASIK手术者共96例(19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1d、10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查,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平均细胞面积。结果 手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7.10±11.20)%和(-14.50±4.30)%,对照组分别为(-29.20±9.60)%和(-17.90±4.30)%,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均较对照组低(均为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4.50±10.90)%和(-13.60±4.30)%,对照组分别为(-27.00±10.80)%和(-15.60±4.40)%,较术后1个月时有所减少(均为P<0.05),说明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有一定回升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MILE与LASIK治疗近视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与LASIK相比,SMILE术后角膜弹性的改变较少,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过重损伤。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稳定期角膜内潜伏病毒活化的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晓光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5):360-362,T05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20例稳定了4个月至5年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每片病变角膜片的一半行单疱病毒I型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一半角膜片经组织活化培养3-4周后再做HSV-I抗原,18/20(90%)阳性。20例活化后的角膜片与RK细胞共同培养1周后,有3份RK细胞出现CPE,且HSV-I抗原检测呈阳性。结果表明:HSK稳定期的病毒很可能潜伏到角膜组织细胞内,使抗原表达阴性而未被检出,免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