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膨胀性气体C3F8对玻璃体出血机化有何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8只,全麻下双眼抽取前房水0.1ml,平坦部注射自体抗凝血0.1ml。48小时后,抽取眼前房水0.1ml,随机在各兔右眼或左眼注C3F8气体0.3ml于玻璃体腔内。另眼注0.1ml。48小时后,抽双眼前房水0.1ml,随机在各兔右眼或左眼注C3F8气体0.3ml于玻璃体腔内。另眼注0.1ml的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散瞳查眼底及玻璃体。观察玻璃体出血和气体吸收情况。结果 注气眼与对照眼玻璃体出血的消退在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眼最终有3只眼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注气眼出血完全吸收后,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发生视网膜了眼,两组ERG均正常,无明显差异。而有网脱的眼,ERG明显下降。结论 C3F8气体在玻璃体手术和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  相似文献   

2.
过氟丙烷对兔眼视觉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中过氟丙烷气体对兔眼电生理和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方法8只兔眼玻璃体内注入C3F80.3ml,观察了术后d3和d7ERG-b波和视觉层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的振幅以及视网膜结构的变化。结果在注气后d3视网膜电流图(electroretinogram,ERG)-b波明显降低(P<0.05),d7恢复正常(P>0.05),VEP振幅无明显变化(P>0.05),在d4气体可达到最大膨胀体积,膨胀的气体形成一个占据80%以上玻璃体腔的空腔,玻璃体被压缩成一薄层附于视网膜表面,2只眼晶体轻度混浊,视网膜无明显结构损害。结论玻璃体内注入C3F8可形成一个较大的空腔,为进行玻璃体内药物灌注和玻璃体大量积血等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X  Huang J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56-259,I018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细胞因子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组织和玻璃体液中的水平。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前膜沉积的IgG和补体C3;用ELISA测定33只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眼和8只正常眼玻璃体液中IgG、补体C3的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玻璃体总蛋白;采用待测标本对IL-6依赖细胞株增殖反应的影响测定玻璃体液中IL-6的相对活性;用  相似文献   

4.
国产全氟丙烷气体治疗黄斑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国产全氟丙烷气体治疗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体会。方法采用C3F8气体玻璃体腔内注入治疗26例,并与非注气治疗的21例进行比较。结果注气法术后视网膜复位24眼,视力提高21眼,非注气法术后视网膜复位21眼,视力提高12眼。  相似文献   

5.
Chen S  Wang J  Cheng J  Xu R  Chen H  Weng N  Zhang E  Liu W  Wei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24-427
目的探讨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失败原因。方法对477例(479只眼)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即玻璃体切除、膜剥离、气液交换、惰性气体(SF6,C3F8)及硅油眼内填充。结果近期有效者347例(349只眼,72.9%),失败者130例(130只眼,27.1%)。结论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VR术近期效果的显著因素为眼内填充硅油、巨大裂孔、眼内填充SF6、医源性裂孔、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严重视网膜下增殖、PVR、眼内填充C3F8、手术频次及脉络膜脱离  相似文献   

6.
Rb基因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Rb基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眼玻璃体腔RB移植瘤模型及构建Rb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abe-Rb,用脂质体Dosper介导法将Rb基因导入裸鼠RB移植瘤,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光镜、电镜及TUNEL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RB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Rb基因在RB移植瘤内表达至少持续7天。FCM检测发现在Rb基因转染后第4天,各实验组治疗眼RB中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峰,凋亡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眼;第20天,各实验组治疗眼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对照眼比无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早期凋亡细胞及晚期凋亡小体形成。TUNEL方法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到发黄绿色荧光的凋亡细胞,光镜下可见到紫红色的被标记的凋亡细胞。结论Rb基因可诱导RB移植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Rb基因体内抗癌的又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确诊为4期ROP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的8例患儿16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于表面麻醉下给予双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0.625 mg。注药后第5天,采用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Ⅱ)观察并记录患眼眼底情况,评估血管活动性;观察有无与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相关的不良反应。所有患儿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14只眼行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手术,2只眼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后3个月,观察所有患眼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行保留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4只眼的晶状体透明度。结果注药后第5天,所有患眼视网膜动脉纡曲及静脉扩张程度明显减轻,新生血管膜变白并有不同程度萎缩。无1例患儿发生眼内炎、眼内压增高、眼内新鲜出血、胃肠道反应等与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相关的不良反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5只眼,占93.75%;视网膜部分复位1只眼,占6.25%。所有保留的晶状体都保持透明。结论4期ROP患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能安全、有效地减轻ROP血管活动性。  相似文献   

8.
人玻璃体膜及视网膜前膜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少山  王剑波 《眼科研究》1999,17(6):457-459
目的 鉴定人玻璃体膜及视网膜前膜的细胞成分。方法 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2例和外伤性PVR8例患者经玻璃体手术取出的增生膜标本,用鼠抗人角蛋白、波形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CD14等4种单抗做免疫组织化学ABS法染色并观察。结果 12例PVR膜抗角蛋白染色均为阳性,6例抗GFAP阳性,10例抗CD14阳性;8例外伤性PVR膜2例抗角蛋白染色阳性,7例抗GFAP阳性,3  相似文献   

9.
C3F8注入玻璃体腔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_3F_8注入玻璃体腔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黄红深我院自1991年5月至1992年11月,应用C3F8注入玻璃体腔治疗16例(16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疗效显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6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中,男性4例,女性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7例﹙7只眼﹚,行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1~12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7只眼均治愈(100%),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复位。2只眼术后发现裂孔周围冷冻瘢形成不理想,于术后5~10 d眼内气体填充状态下补充眼底激光治疗后裂孔封闭。1只眼于外垫压术后37 d发现另一象限周边视网膜小裂孔,局限视网膜脱离经再次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避免再次玻璃体手术对眼内结构损伤,有利于视功能较快恢复,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做为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视网膜脱离可选择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手术制备视网膜脱离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玻璃体手术制备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的病理特征。方法 25只兔(25只眼)均采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下腔注射的方法。制备视网膜脱离模型,排除失败的5只眼后,20只眼术后进行视网膜电图(ERG)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分别于术后第1、4、7天和28天进行常规的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20只视网膜全脱离眼、随着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外层变性萎缩,膜状物形成,视网膜皱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9例(9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环扎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C3F8填充术),术后取面向下体位结果8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眼复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结论巩膜外环扎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对于眼球条件好,无明显视网膜增殖,玻璃体牵拉的病例有良好的疗效,但是应重视其这种手术方式的局限性和对适应症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C3F8气体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晰 《眼科研究》1994,12(4):249-251
采用我国自制99.97%浓度C3F8气体,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155眼,作环扎注气,单注气,气液交换,玻璃体切除注气。术后保持俯卧或鼻侧卧位,部分病例加激光封孔。术中注入纯C3F860眼,混合空气95眼。C3F8量0.6 ̄0.9ml。痊愈率83.2%。视力提高显著,脱盲率71%。并发症有气体进入视网膜下、青光眼、白内障、新孔、膜形成加重等。  相似文献   

14.
过氟化碳液体在晶体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过氟化碳液体(perfluorocarbonliquid,PEFCL)在晶体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FCL(法国产过氟萘烷,pefluorodeclin,纯度100%,C10F18)治疗2例(2只眼)晶体脱位于玻璃体内,采用玻璃体切除,PFCL漂浮晶体于前房,再行常规的白内障摘除术,在VR术中应用PFCL治疗37例(37只眼  相似文献   

15.
探讨玻璃体硅油置换术后对眼底和视网膜电流图(EGR)的影响。将实验动物兔20只40眼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玻璃硅油置换术和玻璃体林格氏液置换术。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分别行眼底玻璃体观察和ERG及视网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及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ERGa、b波幅值降低与临床观察表现一致,而实验组ERGa、b波幅值下降和临床表现呈背离关系。组织学检查硅油对视网膜未见毒性反应。结论:硅油可以替代玻璃体并可减少玻璃体增殖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硅油置换术后的ERG不能客观反映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16.
C3F8气体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一年半期间同一组所作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连续病例86眼,治愈率69.77%,视力恢复明显。视网膜脱离时间长短不影响治愈率和视力恢复,膜形成程度明影响治愈率,对视力恢复也有影响,术中C3F8注入量平均2.38ml;术后膨胀达玻璃体容积80%以上有49眼(57%),气体完全吸收平均61天,术后补气32眼(37.2%),利用C3F8气体的膨胀性可以简化玻璃体手术,利用C3F8气体慢吸收,推压视网膜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切除术后晶体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晶体改变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报告一组有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冷冻、巩膜扣带、注气(SF6或C3F8)联合玻璃体切除术68例72只眼及未联合玻璃体切除术46例47只眼。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玻璃体切除眼术后发生核硬化38.9%,非玻璃体切除眼仅5.6%,P〈0.001。晶体后囊下混浊,玻璃体切除眼为34%,非玻璃体切除眼仅为4.2%,P〈0.001。核硬化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气术联合其他术式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0例(21只眼)施行玻璃体腔内注气(C2F6、C3F8)联合环扎术、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割术。术后俯卧位。全部病例随访4-6月。结果:18例(19只眼)手术成功,痊愈率90.48%%,2只眼失败。结论:玻璃体腔内注气联合其他术式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安全、可靠、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腔注气在巩膜扣带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巩膜扣带术中玻璃体腔注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自1996年1月-1999年10月为在巩膜扣带术中施和行玻璃体腔注气的48眼及未行注气组150眼的进行比较。结果:巩膜扣带术中未行玻璃腔注气者1次手术复位率(91.33%)明显高于玻璃体腔注气者(77.08%),玻璃体腔注气者再手术率(22.92%)相应的高于未行玻璃体腔注气者(8.77%)。最终视力改善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中可附加使用玻璃体腔注气,但存在着术后出现视网膜新裂孔、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发生率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fluid,SRF)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的多种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率测定DNA合成两种方法观察2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SRF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细胞、视网膜神经胶质(retinalglia,RG)细胞及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生长刺激作用。结果:所有标本均具有刺激RPE细胞、RG细胞及FB增殖和DNA合成能力,增殖率范围分别在基线上52.5%~233.3%、36.4%~177.8%、55.4%~277.8%之间。SRF促细胞增殖率在三种细胞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SRF具有促多种细胞增殖的能力,推测SRF中含有促细胞增殖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