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角膜内皮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出术2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每月1次连续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结果超声组与囊外组术后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根据术者的熟练与否将超声组分组进行比较,则熟练组与非熟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当今的技术及设备条件下施行超声乳化术是安全可靠的,但术者的经验、手术熟练程度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保护角膜内皮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廖珊  刘可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7):1123-112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已成为现阶段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新目标。角膜散光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功能性人工晶状体(IOL)种类的选择和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角膜散光检查的种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散光数值,而是细分成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全角膜散光以及高阶角膜散光等,相应的检查设备及技术也有较多更新。临床医生可根据不同设备特点及应用范围,选择适合的检查设备评估术前角膜散光情况,为制定更精准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规划提供参考,对散光型IOL的定位、度数计算以及多焦点类IOL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检查种类和检查设备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结构,以指导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方法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白内障患者1910例(3423眼),按合并疾病的不同分组:A组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1511例 B组为合并青光眼组,22例 C组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179例.再将A组按年龄段分为40~59岁组,60~79岁组,≥80岁组(高龄组).所有患者术前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细胞平均面积(AVE)、六棱细胞比例(HEXA)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整体比较,组内两两之间差异采用Tukev法.结果 与A组相比,B组CD较低、AVE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X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组CD较低、AVE较大、HEXA较少,但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组,≥80岁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CD较低、AVE较大、HEXA较少,与40~59岁组、60~79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平均细胞面积增大 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影响.随年龄增长,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平均细胞面积增大,六棱细胞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贾桂芹  谢天钧 《眼科研究》1999,17(2):132-133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小梁切除后角膜内皮细胞改变。方法使用美国BioopticsLSM2000CS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1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术前和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计数减少31.70%。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临界值(<1000个/mm2)者术后发生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结论术前检查角膜内皮细胞有助于预测手术后情况,减少手术盲目性。对上述患者联合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FECD患者25例(32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观察1年。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白内障手术切口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涛  李一壮  朱永斌  龙勍 《眼科研究》2004,22(2):161-163
目的 比较不同白内障手术切口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探讨手术切口损伤角膜内皮的机制,为术中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创造有利条件。方法 将60只兔眼随机分为三组:A组(小切口组)、B组(中切口组)、C组(大切口组),每组20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14、30d观察免角膜上方和中央区内皮细胞密度的改变,计算内皮细胞丢失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内皮细胞丢失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随手术切口的缩小,上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呈下降趋势,角膜中央区的内皮细胞丢失率随上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的下降而下降。A组与B组术后各期内皮细胞丢失率无差异,而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内皮细胞丢失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白内障手术切口越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越好,自闭性小切口应是临床白内障手术的理想切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58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64例(70眼)。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于术前及术后1d;1wk;1,3mo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结果:与术前相比,糖尿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d;1wk;1,3mo,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中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性,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角膜内皮易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情况与术后早期视力及眼压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0例术后3d内视力达到0.3以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0.3组)及31例术后3d内最佳视力不足0.3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0.3组),分别按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分为眼压升高组及眼压不升高组,对所有患者术前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celldensity,CD)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数(thepercentageofhexagonalcells,HEX)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达到0.3和不足0.3组比较、亚组间比较,中央角膜厚度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力不足0.3的眼压升高与不升高患者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视力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无明显相关关系;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维持白内障术后眼压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比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 1年6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的白内障患者123例(136只眼),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和术后1周、1月及3月采用角膜内皮镜测量角膜上部、中央区和下部的角膜内皮,计算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丢失率、六边形细胞比例和细胞面积.结果 术前角膜上部、中央区和下部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和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六边形细胞比例下降、细胞面积扩大.角膜上部、中央区和下部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丢失率、六边形细胞比例和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差异以1周时差别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损伤部位以角膜上部切口处为主.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术前后视诱发电位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诱发电位(VEP)反映视网膜节细胞至视皮质区的视神经传导功能。是一项评价视功能的客观检查法。为评价VEP在术前判断白内障患者视功能情况.我们观察了57人62眼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VEP改变。报告于下。对象和方法一、检查对象: 共检查57人62眼,均为91年9月至92年5月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后VEP检查资料齐全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者(术前后VEP检查资料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莎  宋胜仿  李华  徐霁  苏杨  吴杨杨 《眼科新进展》2012,32(8):787-789,793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48眼)为对照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眼)为糖尿病组,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4例(44眼)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采用角膜内皮计对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角膜中央区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计数,并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异系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进一步下降,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00±349.23)mm-2、(390.65±118.55)μm2、(46.18±9.24)%以及45.01±6.1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2251.83±368.41)mm-2、(390.12±231.44)μm2、(42.73±8.75)%以及48.81±5.04,二者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和细胞变异系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进一步降低,分别为(40.72±4.60)%和(36.91±7.35)%,细胞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分别为50.55±9.25和55.25±9.8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状况较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差;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在超声乳化术中都更易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2.
李雷  郑振优  陈梨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56-2258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白内障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3/10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2例82眼,随机分为超声乳化手术组(A组)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组(B组)。观察两组在手术前后不同阶段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及术后角膜水肿情况。结果:(1)术后7d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数值随时间略有增长,但至术后3mo时仍低于相应术前水平(P<0.05);术后7d;1,3mo时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2)两组术后7d;1,3mo的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值较各组术前低,组间存在差异(P<0.05);(3)术后角膜水肿情况A组较B组轻(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相对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对于角膜内皮的损伤要轻,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要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和31例3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wk;1,3mo分别观察角膜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变异系数渐增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时两组间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各指标在术前与术后3mo时的增减值以糖尿病组为著。糖尿病组术后各时间段的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区,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wk;1mo时P<0.05,3mo时P<0.01),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中央区(术后1wk;1mo时P<0.01,3mo时P<0.05),变异系数高于中央区(术后各时间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对手术损伤的耐受性低,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两方面均差于正常人。在该手术中,其角膜内皮受到超声因素和机械因素的双重损伤。对于白内障患者合并糖尿病者,在超声损伤的基础上,应注意机械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创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4.
苏畅  刘丹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2):273-27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39例52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31例33眼,应用角膜内皮检测仪于术前及术后1d; 1wk; 1mo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

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术后1d; 1wk; 1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和对照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1d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按年龄分三组,分别为50~60岁、61~70岁、71~80岁,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更易受损,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的损伤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98例12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时间2014-07/2016-07; 根据患者术后2mo复查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进行比较分为严重丢失组52例67眼(角膜中央内皮细胞丢失率≥12.3%),一般丢失组46例53眼(角膜中央内皮细胞丢失率<12.3%),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影响因素。

结果:严重丢失组和一般丢失组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浅前房、角膜直径增大、注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比较的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超声能量、超声乳化时间、年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法,结果显示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增高、超声能量增加、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年龄增大是超声乳化术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严重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的主要因素为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增高、超声能量增加、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年龄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01/2017-02我院收治的DR患者160例160眼,根据有无合并白内障分为两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患者74例74眼,联合手术组患者86例86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于术前1d和术后1mo时检查两组患者术眼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面积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率.结果: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和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率较手术前下降,细胞平均面积和变异系数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和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影响,针对有适应证的患者,术中应注意保护角膜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07/2017-12于我院就诊的128例128眼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法小切口组及超声组。观察术前及术后1、6wk患者视力和散光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

结果:手法小切口组及超声组患者术前LogMAR视力为0.75±0.30、0.80±0.29,术后6wk为0.14±0.05及0.15±0.04(P<0.05),散光度术前为0.87±0.28、0.84±0.27D,术后1wk升高至1.64±0.52、1.52±0.42D,术后6wk降至1.33±0.44及1.23±0.38D(P<0.05); 术前角膜厚度为529.15±42.51、528.17±39.64μm,术后1wk升高至548.14±36.54、544.56±40.14μm,术后6wk降至531.01±42.15、529.64±44.12μm; 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为2948.14±335.45、2894.17±365.21个/mm2,术后6wk降至2714.15±431.01、2689.22±333.45个/mm2; 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前为52.16%±10.11%、49.51%±11.07%,术后6wk降至37.48%±11.24%、39.31%±10.47%; 角膜变异系数由术前的38.45±5.64及40.17±5.69升高至43.27±4.85及44.01±4.91; 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变异系数等指标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均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均可改善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在术后视力恢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方面无明显差异,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形态异常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8-01/2020-01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2 000cell/mm2,但形态异常的72例90眼作为病例组,以形态正常的120例158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检测术前、术后1wk,1、3mo时C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百分比(HEX)、中央角膜厚度(CT)的变化,分析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CD、CV、HEX、CT术后1wk,1mo比较均有差异,而术后3mo两组间CD、HEX有差异,而CV、CT无差异。

结论:CD正常而形态异常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程度更重,术前应充分重视,术中同样需要保护角膜内皮,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表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7-01/2019-01我院收治的190例190眼接受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伴有糖尿病的ARC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无糖尿病的ARC患者230例23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变异系数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OSDI评分、BUT、SⅠ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变异系数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wk,1、3mo,OS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1wk,1mo OS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1),术后各时间点OSD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wk,1mo BUT,SⅠt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且两组之间BUT对比,观察组BUT更低,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wk,1、3mo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术后1wk,1mo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改变相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伴有糖尿病的ARC患者手术耐受性低,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泪膜稳定性与基础泪液分泌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变化,并且其特征较无糖尿病的ARC患者更加明显,临床应加强术中以及术后保护角膜内皮以及眼表面组织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01/2015-10我院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86例224眼(糖尿病组)和单纯白内障患者190例227眼(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前和术后1d,1wk,1、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各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各时间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术前,且糖尿病组术后1wk,1、3mo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3mo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浅前房、超声时间长、短眼轴、超声能量高、累积释放能量高、大量的灌注液及核硬度≥Ⅲ级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声时间长、超声能量高、累积释放能量高、核硬度≥Ⅲ级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 CI分别为1.742(1.056~2.682)、1.958(1.227~3.135)、2.064(1.274~3.256)、2.585(1.493~3.682)、2.193(1.348~3.316)。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单纯白内障患者更重,年龄、超声时间长、超声能量高、累积释放能量高、核硬度≥Ⅲ级是其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