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角膜内皮细胞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用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58例(69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行内皮细胞观察。手术前和术后3-6月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81.9±343.2个/mm2和2274.6±406.7个/mm2,细胞丧失率为11.9%。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342.18±139.21μm2和393.03±203.45μm2,变异系数分别为40.68%和51.7%,六角形细胞比率分别为55.3±13.6%和46.4±17.1%,均有显著性差异。角膜厚度分别为561.8±36.7μm和570.1±34.4μm,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占89.7%,1.0以上者占61.8%。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随访LASIK后1月病人共137例(196眼),术后3月48例(70眼)。采用随机扫描式消融角膜基质。术后用0.3%氟嗪酸,0.1%FML滴眼10天。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1月角膜表面规则系数、角膜表面非对称系数明显大于术前,术后3月无明显改善。术后1月切削形态中平滑型占89.8%,其他形态占10.2%。切削形态随时间延长逐步变规则。术后切削中心平均偏心0.67±0.48mm(0~2.24mm),偏心距离在1mm以内对最佳矫正视力影响不大,偏心方向以鼻侧居多。结论:LASIK手术由于保持了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术后角膜及切削形态较规则,但仍然存在偏心切削的问题。角膜地形图为临床评估LASIK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飞秒激光制备的角膜内皮瓣的质量。方法 取9只供体角膜用飞秒激光切削制作8.5mm直径的角膜内皮瓣。预留角膜内皮瓣厚度大于140μm,避免切穿角膜。激光切削后将整个角膜放回Dexsol液保存。预切前后A超测量角膜厚度。预切前、预切后3d内用角膜内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预切后3~7d做台盼蓝染色观察内皮细胞活性。结果 测得的角膜内皮瓣厚度为(237±65)μm,实际角膜内皮瓣厚度与预设偏差-19~140(35±65)μm。预切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3215±225)mm-2,预切后1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损失7.2%(P=0.03),预切后3d损失3.1%(P=0.40)。预切后2d有6片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清晰,预切后3d仅有2片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清晰。中期保存3~7d有4片角膜出现较多核蓝染细胞。结论 飞秒激光制备的角膜内皮瓣厚度适宜;预切后中期保存的供体内皮瓣应尽快用于手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远期影响,我们对71例124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4年用非接触内皮显微镜进行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查。结果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3098+/-283个/mm2,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3071±268个/mm2,术后4年平均为3010+/-294个/mm2。与生理性角膜内皮细胞在成年人年平均下降率为0.52%〔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皮细胞的丧失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此外提示PRK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亦有远期的影响。鉴于该手术的对象以青壮年为为主,在今后漫长的一生中有可能需接受内眼手术。故长期观察PRK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仍属必要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20岁,右眼视力0.12,-5.0 DS=1.2,左眼视力0.1,-3.75 DS  -1.0 DC×5°=1.2。角膜中央厚度:右574 μm,左眼585 μm,按常规行LASIK手术,角膜瓣厚度160 μm,直径为8.5 mm。术中不慎损伤右眼角膜瓣下方5∶00~7∶00位角膜瓣缘的上皮。术后左眼无异常,右眼疼痛流泪。第2天复查,左眼视力1.0,右眼视力0.12,试镜无提高。损伤的角膜上皮未完全愈合,角膜瓣略向鼻侧移位,当日在表麻下行角膜瓣复位术。第3天右眼角膜上皮愈合,对位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紫外线暴露与LASEK术后早期角膜Haze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LASEK的近视患者199例(389眼),按照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手术的月份为紫外线强度较弱的1月、2月、11月、12月,为低紫外线暴露组;另一组接受手术的月份为紫外线强度较强的5月、6月、7月、8月,为高紫外线暴露组。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内)角膜Haze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高紫外线暴露组的切削光学区(5.6±0.5)mm大于低紫外线暴露组(5.5±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4,P=0.026),而两组性别、年龄、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术前角膜中心厚度、切削深度、角膜切削率(术中角膜切削深度/术前角膜中心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紫外线暴露组术后角膜Haze达到0级、0.5级、1级、2级的比例分别为77.4%、12.3%、6.3%、4.0%,低紫外线暴露组的比例分别为86.9%、8.0%、4.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325,P=0.020),高紫外线暴露组患者的角膜Haze较重。术后角膜Haze达到2级的患者集中在高紫外线暴露组,手术月份集中在6月、7月、8月。结论 环境中的高紫外线辐射可能促进LASEK术后早期角膜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激光角膜光学切除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正常兔角膜和PRK切削深150μm角膜1wk后,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和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PRK切削深150μm无血清培养1wk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大小不一,部分细胞边界染色较宽,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RK切削深150μm有血清  相似文献   

8.
兔角膜板层植入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由上海塑料研究所生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在角膜板层中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与角膜的附着方式,将孔径45μm、空隙率84%、厚0.16mm的EPTFE制成8mm直径的圆盘植入兔角膜板层中,裂隙灯观察并照相,术后2周、3周、1月、2月以及4月分别处死动物进行光镜检查。结果:32%的眼在早期出现较严重的角膜水肿以及新生血管,3周后自然消退;角膜纤维细胞能长入该材料的网孔内,并合成胶原纤维;缩主角膜未见营养代谢障碍性病理改变。观察4个月,角膜无溃疡坏死,无植入物脱出。结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达到与宿主角膜生物愈合的目的,是制作人工角膜较理想的周边材料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Qi Y  Lian J  Deng W  Zhou D  Wang K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56-58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术后角膜切削区的形态、偏心情况和屈光的稳定性。方法对312例(366只眼)PRK手术患者进行术后1、3和6个月的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切削区中心偏离瞳孔中心的距离为0.266mm,双眼平均偏离瞳孔中心的方向均为鼻上侧。切削区形态平滑型占49.5%,半环型、钥匙洞型、肾型和哑铃型占42.9%,中心岛型占6.0%。中心岛型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影响较大。术后1~3个月角膜屈折力变化较大,高度近视比低度近视回退明显。结论提示PRK术中瞄准中心问题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术后的效果,同时也应长期随访角膜地形图,进一步观察术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中心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的切削中心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yesys角膜形态分析系统对随访6个月以上的98例(158只眼)PRK前、后10天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确定激光切削中心相对入射瞳孔中心的方向、距离;比较单区和多区域激光切削的偏中心差异。结果切削区中心相对入射瞳孔中心:0~0.5mm者100只眼(63.3%),0.5~1.0mm者55只眼(34.8%),>1.0mm者3只眼(1.9%),平均0.45mm。多区域切削38只眼及单区域切削120只眼,其偏心量分别为0.55mm和0.44mm。差异有显著性(t检验,P<0.05)。偏中心切削致术后最好矫正视力下降1~2行者4只眼,其偏心量>0.5mm。结论严重的偏心切削将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术中眼球跟踪系统(passiveeye-tracking,PET)的应用有利于切削中心的确定,减少偏心量。  相似文献   

11.
Zhong G  Yang B  Zhang M  Huang G  Jiang X  Luo L 《眼科学报》2010,25(1):11-15
目的:观察NIDEK EC5000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mtomileusis,LASIK)角膜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方法:采用NIDEK EC5000准分子激光系统对79例近视和(或)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标准LASIK手术,术中使用超声角膜测厚仪分别测量制瓣后和激光切削后的剩余角膜床厚度,计算实际角膜切削深度,比较实际角膜切削深度同理论预测角膜切削深度的差异.结果:LASIK术中实际切削深度(92.32±29.86)μm,预测切削深度(74.16±25.95)μm,两者差值(18.16±14.71)±m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际切削深度与预测切削深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7(P<0.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18.06±1.001X.按术前角膜K值、术前等效球镜绝对值及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值分组的实际切削深度与预测切削深度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际切削深度与术前等效球镜有关,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和K值无关.实际切削深度与预测切削深度差值同K值、等效球镜、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均无关.结论:NIDEK EC5000 准分子激光系统LASIK 术中实际角膜切削深度比预测角膜切削深度高(18.16±14.71)μm,在手术设计时要考虑实际切削与机器标示值存在偏差,应尽可能多的预留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激光角膜光学切除术后(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伤口愈合过程中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对6只兔双眼分别行P.R,激光切削参数为一8.0D、156μm深,消隔直径5.6mm。将兔分别于PRK后1mo、3mo处死,取下角膜进行冰冻切片,用的位标记检测法(TUNEL法)分别检测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兔角膜可见上皮上皮浅层有少量细胞亡,PRK后  相似文献   

13.
朱志忠 《眼科研究》1995,13(3):197-199
7例12眼高度近视,通过角膜内定量切除一薄片板层组织盘(直径4mm,深度按8μm矫正1D)以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的设计达到屈光矫正效果。术后3 ̄9个月的随访表明,所有术眼被矫正到接近正视状态。此新型手术的最大优点是,屈光矫正不需供体角膜,能在患眼中通过削薄角膜,重塑角膜的屈光状态。如能完善手术器械,则可在国内普及推广,是屈光性角膜成形术中一项极有希望的尝试。手术安全度大。缺陷是手控式环钻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对21例(30只眼)近视患者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进行角膜地形图的检测分析,发现LASIK术后角膜表面的球面形状发生一定的改变:SRI和SA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检查时,激光切削区偏心0.56±0.35mm;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4种形态:圆形或椭圆形(46.7%)、哑铃形(10.0%)、半环形(6.7%)、中央小岛形(36.7%),且各种形态与最佳视力有着一定的关系。由此证明,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对LASIK术后角膜表面球面形状的评价、手术设计的改进、手术疗效的预测等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2年始,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对角膜损伤极轻,术后恢复快,效果良好。手术方法:应用Technolas217准分子激光机。0.4%倍诺喜滴眼表麻。根据上皮糜烂面积设计激光切削面积,一般不应小于5mm,修边面积8.6mm。切削深度根据角膜水肿及大泡的状态,约100μm左右。切削区尽量以瞳孔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安晓  朱雪明 《眼科研究》1995,13(3):203-204
介绍了英国具有半径旋转功能的PALunivrsal型角膜接触镜精密车床所设计的冷冻装置。此装置基部与车床夹头相匹配,冻盘直径0.9mm,凹面曲率8mm,以液氮气体为制冷源,将供体角膜冻贴于装置上进行切削。包括供体角膜的预备和应用公式的选择,以及车床切削半径的确定以制作表面角膜镜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角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损伤的治疗作用。为受损角膜的愈合提供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方法 将24只兔全麻下切除角膜前板层,直径8mm,约1/3角膜厚度。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滴生理盐水,0.1μg/ml及1.0μg/ml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溶液。术后定期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角膜损伤后愈合面积,并用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角膜基质细胞生长及分布情况。结果 术后1~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厚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Li L  Xie LM  Yang B  De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17-19
目的探讨如何更准确设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手术切削量,分析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对650例(1275只眼)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1周,1、3、6及12个月追踪观察角膜厚度及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通过术中角膜测厚发现准分子激光机显示的角膜切削深度与实际角膜切削深度平均相差(32.15士7.23)μm。角膜中央厚度变化在术后6个月以后趋于稳定。屈光度数回退量与年龄、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结论LASIK术后角膜厚度和屈光状态的稳定需6个月时间,年龄是影响LASIK术后屈光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掌握术中的实际切削深度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17例近视患在准分子激光切割术后第一年中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的分析。角膜中央视区进行了自然过渡到周边角膜的切削。在一些眼出现切割偏中心(3眼小于0.5mm,10眼为0.5~1.0mm,3眼为1~1.5mm,1眼为2.1mm),说明瞄准光束是非常重要的。有待改进使切削中心位于瞳孔中心。17眼中的12眼在PRK术后3~7个月内角膜地形图非常稳定,其余的5眼在6~12个月的随访时,发现中央屈光  相似文献   

20.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余近视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残余近视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应用CHIRON公司TecholasKeracorl16型准分子激光机对16例(21只眼)RK后残余近视眼施PRK,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对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客观评估。结果16例(21只眼)经PRK后,裸眼视力提高4~10行(平均7.5行);等效球镜的屈光度下降2.50~6.00D(平均4.75D);所有术眼的角膜地形图提示角膜中央呈规则圆形变扁区,角膜中央3mm直径的屈光力平均下降4.25D。随访期内(1a)所有术眼无明显并发症。结论PRK是矫治RK后残余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