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华  张莉  白钢 《眼视光学杂志》2001,3(4):217-220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感染性角膜疾病和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应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单克隆抗体,对42例角膜移植所取下的病变角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角膜组织连续冰冻切片,进行SABC免疫组化及HE染色,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与炎性细胞分布以及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各种感染性角膜疾病、角膜变性以及角膜移植排斥过程中,ICAM-1在角膜上皮,尤其是基底细胞、角膜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化的基质层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炎性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部位表达增强;ICAM-1表达强度与炎症程度相平行。结论:ICAM-1在感染性、变性角膜病及角膜移植排斥中均有表达,在炎性细胞浸润部位表达增强;I-CAM-1对白细胞募集于炎症部位、炎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顾扬顺  王竞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5):376-379,I020
目的 探讨正常及病变角膜中人类白细胞抗原RDR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炎症和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例正常信 患者的病变角膜标本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的检测。结果正常人角膜无或轻微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和细胞粘附分子-1;病变角膜,尤其是炎症角膜及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基创性表达率明显增高。结论 人类白细胞  相似文献   

3.
牛血清白蛋白诱发兔葡萄膜炎的免疫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诱发家兔葡萄膜炎的病变进行动态研究。静脉注射BSA后的第7天,脉络膜内开始出现酸性α-萘酚醋酸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随病变发展,视网膜组织破坏,阳性细胞数递增,11天视网膜出现典型肉芽肿性病变时,脉络膜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以ANAE阳性细胞为主,提示T细胞在BSA诱发家兔葡萄膜炎中起重要作用,且与视网膜组织的破坏及内芽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153-155)  相似文献   

4.
内毒素诱导大鼠葡萄膜炎的组织平片和切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内毒素诱导的视网膜脉络膜改变和平片、切片结果的差异。方法:从内毒素注射的Lewis鼠制备视网膜和脉络膜-巩膜复合体平片以及眼组织冰冻切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平片上显示,注射后4小时单核细胞浸润,随后,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至整个视网膜和脉络膜,脉络膜中尚有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增多;切片上发现,于注射后一定时期,视网膜和脉络膜中有上述细胞浸润。结论:平片技术为视网膜脉络膜原  相似文献   

5.
MMP-9及TIMP-1在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大鼠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型抑制剂(tissue inhitor of metallopoteinase-1,TIMP—1)在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endotoxin induced uveitis,EIU)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0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双后足垫。建立EIU模型。在内毒素注射后的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MMP-9和TIMP-1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其积分吸光度(A)值。结果内毒素注射6h开始出现炎症,以后炎症加重。于24h达到炎症高峰,以后炎症减轻。7d时基本消退。虹膜上皮细胞,睫状体上皮细胞和渗出的炎症细胞表达MMP-9和TIMP-1。MMP-9在6h出现表达,18~24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d消失。TIMP—1于24h出现表达,72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大鼠EIU模型炎症早期MMP-9活性增高,继而TIMP-1分泌增多,MMP-9活性受抑,炎症减轻。提示MMP-9可能是参与EIU的重要调控因子,而TIMP-1则在炎症的抑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旭光  张文华 《眼科》1996,5(2):110-111
实验利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内毒素),建立大鼠前葡萄膜炎模型。通过分析房水蛋白含量,房水细胞计数及病理学变化,观察了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可显著减少房水蛋白含量和细胞数,并明显抑制了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由此认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细菌内毒素性前葡萄膜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人工合成的白介素-1阻断剂对实验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 用玻璃体荧我度测定法测定人工合成白介素-1阻断剂治疗白介素-1α诱发大鼠实验性葡萄膜炎前后的玻璃体的荧光光度。结论 多种白介素-1阻断可以有效地抑制实验性葡萄膜炎的炎症,但其间的阻断作用各自不等,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人工合成白介素-1阻断剂可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初步探讨β-arrestin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 方法:成功建立EAU动物模型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的方法检测β-arrestin1在EAU小鼠脾脏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均提示β-arrestin1在EAU小鼠脾脏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小鼠增高。 结论:β-arrestin1可能在EAU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Yang PZ  Du LP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0):924-929
近年来,我国的葡萄膜炎研究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在临床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归纳总结出我国葡萄膜炎的临床谱系及特征,对葡萄膜炎的诊断及防治进行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发现了葡萄膜炎发生的一个新通路即IL-23/IL-17,揭示出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发现了与葡萄膜炎发病有关的数个基因多态,揭示出机体防御眼内炎症机制(前房相关免疫偏离)形成的分子和细胞学基础.这些研究成果多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杂志上,表明我国对世界葡萄膜炎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毅  孙丰源 《眼科研究》2003,21(2):153-155
目的 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泪腺组织ICAM-1的表达。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TAO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泪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TAO组泪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表达I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泪腺上皮细胞可能是病变组织的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TAO泪腺组织的病理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视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 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分成 7组 :正常组和再灌注 0、2、6、12、2 4、4 8h组 ,每组 10只。用眼内灌注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制作大鼠视网膜冰冻及石蜡切片 ,分别作免疫组化SP染色和常规HE染色 ,并对SP染色结果作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ICAM 1在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微量表达 ,缺血 6 0min后 ,ICAM 1表达上调 ,至再灌注2 4h达高峰 ,在再灌注 4 8h仍维持较高水平。再灌注 6h ,视网膜开始有白细胞浸润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多 ,再灌注 2 4、4 8h组 ,视网膜中发现较多浸润的白细胞。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早期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上调 ,继而 ,视网膜中白细胞浸润增多 ,这一过程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Graves眼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亭  鲁建华  张文芳 《眼科》2003,12(1):53-55
目的:研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在活动期Graves眼病(Graves opthalmopathy,GO)患者治疗前后处周血中的表达,探讨sICAM-1在Graves眼病中的作用。方法:42例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根据伴有或不伴有甲亢分为两组。同时设20正常人对照组。抽取所有患者激素治疗前后的血液,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sICAM-1的浓度同正常健康人做对比。结果:GO患者血清中的sICAM-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伴甲亢者比不伴甲亢者血清中的sICAM-1浓度高,二者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激素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ICAM-1参与了Graves眼病的发生,其血清浓度同Graves眼病的活动性有关。检测患者血清中的sICAM-1浓度对评估Graves眼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ICAM-1多克隆抗体(ICAM-1Pab)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糖尿病(ICAM-1PAb)组(DM(ICAM-1PAb))和糖尿病(生理盐水)组(DM(saline)),每组10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DM(ICAM-1PAb)组右眼结膜下注射ICAM-1PAb,连续1周。制作大鼠视网膜冰冻及石蜡切片分别行免疫组化SP染色和常规HE染色,对SP染色结果作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ICAM-1在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胞膜有表达。SP染色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其中DM组分别与CON组、DM(ICAM-1P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M组视网膜血管内有较多附壁的白细胞。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CAM-1表达上调,ICAM-1PAb通过阻断ICAM-1,抑制白细胞黏附,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循环。  相似文献   

15.
Gu Y  Wang J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5):376-9, 20
目的 探讨正常及病变角膜中人类白细胞抗原DR 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炎症和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 例正常人及48 例患者的病变角膜标本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的表达的检测。结果 正常人角膜无或轻微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DR 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病变角膜,尤其是炎症角膜及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结论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的异常表达与角膜炎性反应有关,并可促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组中,建立糖尿病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两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TGF-β1和TGF-β1中和抗体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且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培养组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ICAM-1的表达则显著增强,与正常血清培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GF-β1抗体培养组中,ICAM-1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与TGF-β1培养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可以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的表达;ICAM-1通过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黏附、增殖而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细胞间黏附分子与角膜移植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银萍  柳林 《眼科研究》2005,23(5):546-548
角膜移植免疫是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近来研究表明ICAM1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ICAM1协同抗原递呈,促使免疫细胞在植片聚集,触发和促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引发粒细胞聚集于角膜基质层,导致组织损伤、破坏、角膜新生血管化使移植失败。目前研究抗ICAM1药物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已进入实验阶段。就细胞间黏附分子与角膜移植免疫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After stimulation with Salmonella typhimurium endotoxin, th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was studied on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and associated leukocytes in rats using immuno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wo hundred g of the endotoxin was injected in Lewis rats. The corneae were excised at 0-h and 16-h-postinjection time (n = 5, respectively). The corneae were prepared in hypothermic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UW) solution for immuno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Histotopographical examination visualized ICAM-1 antigen on cytoplasmic processes of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arranged along microfolds, especially at the peaks. In the leukocytes, ICAM-1 was located primarily in morphologically non-specialized domains of the cell body surface, and only rarely scattered on the surface of microvillar projections. We concluded that the endotoxin stimulation can increase ICAM-1 in both corneal endothelium and associated leukocytes. Increased ICAM-1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leukocytes to form clustering and adhering to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连接粘附分子-1(junction adhesion molecule,JAM-1)在正常人角膜上皮各层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并与咬合蛋白(occludin)进行比较。 方法: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提取细胞总RNA。以逆转录后获得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JAM-1及occludin。流式细胞仪检测JAM-1蛋白表达。双重免疫荧光观察JAM-1与occludin在正常人角膜上皮组织的原位表达。 结果:通过RT—PCR在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中检测到JAM-1与occludin扩增片段;流式细胞仪检测到JAM-1蛋白表达;双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ccludin染色主要位于表层上皮层细胞之间;而JAM-1荧光染色不仅见于上皮表层,在整个上皮层细胞之间均可见其荧光反应。 结论:Occludin主要位于正常人角膜上皮表层细胞之间,JAM-1在正常人角膜上皮的全层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