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研究氟—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fluorine—heparin surface modified in—traocular lenses,F—HSM IOLs)的生物相容性,为开发新型IOL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载能离于束联合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polymethyl methacrylate intraocular lenses,PMMA IOLs)进行氟离子与肝素双重表面修饰。通过理化及光学方法检测其性能。体外通过细胞粘附,细胞生长实验。体内实验进行兔眼、猕猴眼内植入,进行相关的基础及体内研究。比较F—HSM IOLs与普通PMMA IOLs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F—HSM IOLs呈淡棕色,可阻挡短波光线及紫外线。F—HSM IOLs表面粘附细胞少、无细胞毒性,植入眼内引起的眼部炎症反应轻,血—房水屏障破坏轻,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后囊混浊。结论 F—HSM IOLs较目前常用的PMMA IOLs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已通过国家指定的检测中心,按IOL国际标准检测,性能全部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即将进入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2.
氟-肝素修饰的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G  Yuan J  Sun H  Gu H  Xu Y  Do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3):154-156
目的 观察猕猴眼内氟-肝素表面修饰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表面细胞的反应情况,研究修饰后IOL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健康猕猴10只(20只眼)分为修饰和未修饰两组,分别植入氟-肝素表面修饰和未修饰的IOL。于术后180d和360d对取出的IOL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IOL光学中心表面黏附细胞较少,周边部黏附细胞较多。细胞黏附面积最大者为巨细胞,数量最多者为巨噬细胞。修饰组IOL表面黏附细胞少于未修饰组;修饰的IOL表面附着细颗粒样的蛋白膜,未修饰的IOL表面附着纤维网状及颗粒样的蛋白膜。结论 氟-肝素表面修饰的IOL生物相容性优于未修饰的IOL。  相似文献   

3.
氟-肝素表面修饰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猕猴眼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G  Yuan J  Gu H  Sun H  Xu Y  Huang X  Qi M  Li Z  Zhou J  Fan C  Chen X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12-115
目的 评价经氟-肝素表面修饰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在猕猴眼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13只猕猴(26只眼)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经不同表面修饰及未经修饰的IOL。于术后第15、30、60、90、180天行裂隙灯、检眼镜及眼压检查,并进行前房穿刺,做房水细胞计数。结果 氟-肝素表面修饰的IOL在猕猴眼内引起的炎症反应程度较未做表面修饰的IOL轻;后囊混浊程度较其它IO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表面麻醉在晶状体乳化吸出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398例486眼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乳化及人工晶状体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表面麻醉效果安全可靠,12%患者稍感疼痛,较疼痛患者仅占4.7%;术后1天和1周内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53.6%和78.5%,其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和后囊破裂。结论:表面麻醉可以在手术娴熟的情况下安全地应用于晶状体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5.
探讨兔眼植入著者研制的氟-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PMMA及氟-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各32枚分别植入兔眼内,术后不同时期处死动物,取眼前段标本进行电镜观察。结论氟-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略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表面修饰技术对硅凝胶人工晶状体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修饰后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开拓新型人工晶状体。方法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联合离子束技术对硅凝胶人工晶状体进行钛及钛基复合材料的表面改性。观察修饰后人工晶状体的分辨率以及扫描电镜下人工晶状体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 钛修饰的人工晶状体呈现微黄色;氮化钛修饰的人工晶状体为微棕色。未修饰与修饰人工晶状体的分辨率均符合标准;未修饰与钛修饰人工晶状体的表面呈均质状,氮化钛修饰人工晶状体表面可见钧瓷样细密的纹理结构。结论 表面修饰技术不影响人工晶状体本体的光学性质及表面形态,低温等离子体联合离子束技术是一种医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使用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评测肝素表面修饰的和无肝素表面修饰的可折叠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对前房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组22例22眼被植入肝素表面修饰的可折叠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对照组21例21眼被植入无肝素表面修饰的的可折叠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分别在术后1、7和28d,使用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检测其前房房水细胞密度和闪光数值。结果:在术后1,7d,肝素表面修饰的可折叠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组的患者前房房水的细胞密度数值和闪光数值显著低于无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组患者的检测数值。在术后28d,两者间细胞密度数值和闪光数值无明显差别。结论:肝素表面修饰的可折叠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与无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相比,可以降低白内障术后早期炎症反应。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可以安全、客观地评测前房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晶状体异物及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时机、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15例15眼晶状体铁性异物并发白内障,全部实施异物及白内障摘出保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随访至少半年。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半年视力>0.8者占60.0%,>0.5占86.7%。结论 手术效果满意,强调在炎症控制的前提下,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新型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以减少后囊混浊。方法:13只猕猴分3组,分别植入PMMA IOL、Pharmacia HSM IOL、氟一肝素表面修饰IOL。于术后15、30、60、90、180天裂隙灯检查后囊混浊形成情况。术后180天摘除眼球,光 检查。结果:后囊混浊于术后30天形成,90天明显。术后90、180天实验组引起后囊混浊程度最轻,后囊混浊的病理变化有纤维内障、Elschnig小体、Soemmerring’s环。结论:氟一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猕猴眼引起后囊混浊的程度轻。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10.
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的效果,评估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病变的联合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保留晶体状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术。结果 术后随访12~38周。视力提高者19眼(90.49%),0.05~0.2者3眼(14.3%)。结论 这种手术方式由于保留了晶状体前囊,为一期植入人人工晶状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1991年~1995年收治晶状体异物11例(11眼),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晶状体异物摘出联合后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1例11眼晶状体异物中,年龄最小12岁,最大53岁,平均26.4岁,20~45岁7例,占64%。男10例,女1例,右5眼,左6眼。手术方法:(1)术前检查:11例11眼视力均为眼前指数或手动,经X片与眼B超检查证实均为晶状体磁性异物。异物从角膜瞳孔区穿入3眼,角膜瞳孔区外穿入8眼。异物位于晶状体前皮质3眼,位于晶状核3眼,晶状体后皮质2眼,晶状体赤道部3眼。裂隙灯检查晶状体不均匀浑浊5眼…  相似文献   

12.
兔眼植入作者研制的氟-肝素修饰人工晶及对照PMMA人工晶格各32枚。于术后3、7、30、90天进行房水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型检查。结果发现术后30天,90天时,修饰组房水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两组房水白细胞分型无显著差异,都以核/巨噬细胞为主要成分。提示修饰组人工晶体在植入兔眼后的中,后期炎症反应较轻,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细胞,以说明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使用不同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于术后360d取出人工晶状体进行光镜、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 人工晶状体表面含有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多核巨细胞样体,修饰的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的细胞较少,钛修饰组人工晶状体表面未见多核巨细胞样体。结论 修饰的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的细胞数量少,修饰的人工晶状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氟—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后眼前段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氟-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前段组织病理改变,了解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氟-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及PMAM人工晶状体各32枚分别植入兔眼后房3月。术后不同时间摘除眼球,取眼前段做组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兔眼前段组织病理变化无明显区别。但90天时,修饰晶状体组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细胞水样变性较轻,间质组织增生较少,结论 氟-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略有较好的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并折叠工人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168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施行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术中无疼痛感166眼占98.8%,有疼痛感2眼占1.2%,未追加麻醉完成手术。结论 表面麻醉简单易行,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熟练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最大限度的缩短手术时间,保证了手术在无痛状态下进行,手术指征得以放宽。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6.
表面麻醉用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表面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26例(26眼)。记录患者在接受表麻、作巩膜隧道、超声乳化术中、虹膜周切、术后这5个阶段的患者感觉,同时记录术中是否有眼睑挤压、眼球转动及其配合程度。结果 26例患者中麻醉时无痛和轻微疼痛者为26例(100%);中等程度疼痛者于超声乳化术中占1例,虹膜周切时占2例,术后占1例,且都能忍受;重度疼痛者无,88.5%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手术,术中无麻醉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麻醉方法适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不仅避免了球后或球周麻醉的诸多并发症而且使手术变得更加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改变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的前表面性能,并进行改性后观察人工晶状体表面超微结构。方法 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对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前表面进行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以及氧化钛单面修饰并观察其表面形貌;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于术后90d摘出修饰人工晶状体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与未修饰人工晶状体相比,改性处理后的人工晶状体表面更均匀光滑。未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术后90d,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有细胞以及蛋白膜附着物,黏附细胞多为大小及形态多样的巨噬细胞,主要集中于人工晶状体周边。修饰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细胞少于未修饰人工晶状体,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修饰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细胞更少。结论 表面修饰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提高了人工晶状体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是目前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功能恢复的主要并发症 ,其发生与手术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关。为了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其发病机制成为眼科临床的重要任务。许多眼科医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 ,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眼晶状体起源于外胚层 ,由晶状体囊膜、囊膜下晶状体上皮细胞及其产物 ,即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上皮细胞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 ,紧密贴附于前囊膜的内表面 ,与下方的晶状体纤维疏松连接。晶状体上…  相似文献   

19.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麻醉问题一直在探索中。我们自1996年5月至2000年12月应用表面麻醉行该手术800眼(76例),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60例(800眼),男399例(412眼),女361例(388眼),年龄11~89岁,平均50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683眼,并发性白内障46眼,外伤性白内障60眼,先天性白内障11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3。术后1,2,3,7,14天、1,3,6月行视力、裂隙灯等眼科常规检查。1.2 麻醉方法:麻醉剂应用日本…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完整的白内障手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用人工晶状体替代混浊的晶状体 ,能安全有效地恢复屈光间质的透明性 ,裸眼即可重新获得极为清晰的视觉。目前人工晶状体手术的结果通常很好 ,但假晶状体并不能完全替代自然的晶状体。人类的晶状体有如下几个功能〔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