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10例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并植入硅胶或水凝胶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天裸眼视力≥0.5者占90.9%;术后1周视力≥1.0者占52.7%;术后1个月视力≥1.0者占62.7%.术后3~6个月角膜散光为0.77±0.80D,与术前比较无差异.结论 超声乳化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轻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由Kelman于 196 7年首次报道以来 ,因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术后散光小等优点 ,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但超声乳化术精细、复杂 ,它需要双手、双脚、双眼和大脑的密切配合。对于初学者经验不足 ,技术不娴熟 ,晶状体核过硬或机器发生故障时 ,可产生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 ,导致术后视功能恢复差。现将我院临床资料较完整的 6 19例 6 6 8眼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 3月以上的视力情况 ,其中共有 34眼 (5 0 9% )视力低于 0 3,就其发生的原因与防治的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本组手术 6 19例 …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麻醉问题一直在探索中。我们自1996年5月至2000年12月应用表面麻醉行该手术800眼(76例),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60例(800眼),男399例(412眼),女361例(388眼),年龄11~89岁,平均50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683眼,并发性白内障46眼,外伤性白内障60眼,先天性白内障11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3。术后1,2,3,7,14天、1,3,6月行视力、裂隙灯等眼科常规检查。1.2 麻醉方法:麻醉剂应用日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简称PHACO手术 )被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所认同 ,随着该种手术的积极开展也日渐显示出其许多的优越性和很好的发展前途。现将作者学PHACO手术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1 心理素质方面 :(1)要有一个平稳的心态。这点非常重要却常常被大家忽视。不管你以前的手术做的如何好 ,初学PHA CO时却不能掉以轻心 ,要认真面对所有的新的东西。 (2 )脚踏实地 ,循序渐进。应该把手术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 ,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这对于手术下一步骤的顺利进行影响非常大。初学者往往会只注重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处理方法。方法 在67例68眼中,67眼进行了超声乳化吸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眼行囊外摘出术。结果 术后1周视力数指2眼(2.9%),0.1 ̄0.4者21眼(30.9%),≥0.5者45眼(66.2%),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对玻璃体溢出者进行眼前段玻切,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或睫状沟内,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的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建江  钱江 《眼科研究》1999,17(1):56-58
探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41只眼的白内障状体半脱位病人进行了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0.1-0.4有5只眼;0.5-0.9有32只眼,〉1.0有4只眼。  相似文献   

7.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莉  王莉 《眼科研究》1999,17(3):226-227
目的 评价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植入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上方角膜内0.5mm隧道切口,对64例眼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天,1周,1月视力大于0.5者分别为78%,86%,87%,术后我变化小于0.5D,结论术式切和性好,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轻,并发症少。实为一种有前途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度近视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11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另一组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对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周,超声乳化组及囊外摘出组最好矫正视力≥0.3者分别为75%和69%;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25±0.55)D和(3.72±1.38)D;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分别为10%和20%,后囊破裂分别为5%和8%,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分别为0%和2.8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适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但前者具有散光小、反应轻、视力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经颞侧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4例 2 7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在施行颞侧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的同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平均乳化时间 1 37"± 2 5 " ,超声能量平均 31.89± 8.2 1%。结果 术后 1日、1周、1月视力 0 .6以上分别为 6 6 .6 %、77.8%、85 .2 % ;术后 3月视力 1.0以上 37%。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是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经颞侧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恢复良好视功能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并保持术后眼压正常。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128眼白内障进行此种术。结果术中46眼晶状体核直径测量,平均为5.68nm*7.16mm。术后矫正视力在0.5以上占92.1%,1.0以上占70.2%。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无缝线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海华  施玉英  母林华 《眼科》1998,7(1):10-11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合并无缝线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对102只眼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并通过5.5mm无缝线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2周-2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3者占95.10%;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该手术具有切口小、安全、可靠早期视力恢复好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并对手术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巩角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硬性 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在上方角膜缘后界做 3.5 m m隧道切口 ,对 6 8例 (72眼 )老年性、并发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 ,并植入硬性 PMMA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1天、1周、1个月和 3个月裸眼视力≥ 0 .5者分别为 84.4%、88.8%、91.7%和93.1%。术后 1周平均散光为 (1.2 5± 0 .2 5 D)。比术前增加 0 .10 D(P >0 .0 5 )。术后 1个月和 3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 (0 .90± 0 .2 5 D)和 (0 .75± 0 .5 0 D) ,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与巩膜隧道切口散光比较结果基本相同。结论 经巩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硬性 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 ,操作便捷 ,手术疗效好 ,视力及屈光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13.
Yao K  Jiang J  Xu W  Qi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87-89
目的评价通过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采用上方3.2mm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对90例(100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硅胶或HEMA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93.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1.0者分别占56.0%,65.1%和67.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0.93±0.58D,比术前增加0.20D(P<0.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78±0.60D和0.73±0.59D,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提示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和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早期恢复和稳定眼屈光状态和视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Yao K  Xu W  Chen P  Wu R 《中华眼科杂志》1999,(2):94-97
评价经角巩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上方角巩缘做3.2mm梯形隧道切口,地103例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HEMA折叠式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改良的巩膜隧道切口不缝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疗效。方法: 对91 例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并植入光学部为6m m 的 P M M A 人工晶体, 外切口距角膜缘05~10m m , 内切口位于角膜缘内 20m m 的透明角膜处。结果: 术后一周内裸眼视力高于 05 者达 93% 。术前及术后一天、一周、一月、三月的角膜散光值分别为 079±029 D、119±058 D、108±048 D、106±056 D和 107±063 D。结论: 改良的巩膜隧道切口不缝合超声乳化技术, 术后早期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 角膜散光小, 可植入 P M M A 人工晶体, 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6.
夏旭光  尹峥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368-1369
目的:探讨并总结表面麻醉颞侧位超声乳化技术及5.5mm无缝线遂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总计植入5.5mmPMMA人工晶状体采用无缝线隧道切口的白内障患者529例(568眼),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患者51例(51眼)。前者核硬度为I和II级者248眼,III级296眼,IV级24眼。后者核硬者为I和II级者30眼,III级21眼,颞侧位超声乳化碎核,能量设定为50%~70%,有效超声时间10~88(平均46)s。结果:术后第1d视力≥0.5者分别为75%和76%,术后1mo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87%和84%,平均散光分别为0.25±0.38D和0.58±0.62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部病例均无需缝线,96%的表麻颞侧位超声乳化成功,手术主要并发症是后囊破裂和虹膜色素脱失。结论:表麻颞侧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5.5mm无缝线隧道切口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折叠术人工晶状体一样,具有手术时间短,无需缝线,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而价格相对便宜,特别是对不宜在原位手术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小瞳孔虹膜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小瞳孔虹膜后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操作技巧及疗效。方法 对33例(33眼)在小瞳孔虹膜后方行连续环行撕囊,原位超声乳化碎核。结果 术后3月,32眼瞳孔均基本呈圆形,1眼瞳孔不规则,裸眼≥0.5者占78.78%,矫正视力≥0.5者占87.87%。结论 小瞳孔虹膜后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快且较稳定,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mm微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技术及可行性,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对86例(117只[)老年性白内障施行了双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2mm微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灌注劈核器进行了相应改造,对超声乳化仪技术参数进行了筛选调整。于3点和11点方位角巩膜缘分别行1.2mm×1.2mm、1.5mm×1.2mm切口,灌注劈核器、超声乳化无套管探头分别通过双切口进入前房,超声能量采用间歇释放/强度线性调整模式,采用快速劈裂法乳化核组织,扩大切口至2mm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观察手术中超声能量应用情况、乳化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追踪观察术后视力及散光情况。结果超声能量和乳化时间:核硬度为II级者平均应用能量(3%)/平均乳化时间为(0.57±0.37)min;III级核平均应用能量(8%)/平均乳化时间为(068±0.58)min;IV级核平均应用能量(11%)/平均乳化时间为(1.35±0.95)min。术后首日裸[视力≥0.5者占94.3%,≥1.0者占40.5%;术后一周,平均散光(0.76±0.59)D,与术前散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17只[中,9只[(7.7%)术后切口周围浸润水肿,1-2天后恢复透明,无角膜切口灼伤、严重水肿、后囊破裂、切口漏液、前房异常等并发症。结论微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为更新人工晶体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具有临床的可操作性和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部位手术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非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11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A、B、C3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非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A组38眼为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44眼为上方角巩膜缘切口,C组28眼为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并于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观察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术后近期及远期裸眼视力无显著差异。A组、B组术后散光无显著差异。C组术后散光最大,有统计学意义,其术后并发症多。结论巩膜隧道切口、角巩膜缘切口优于透明角膜切口,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Artisan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眼的手术中采用5.5ITIm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导致的术后散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原因。目的评价5.5mm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对有ArtisanIOL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0月-2008年10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虹膜固定型IOL(PIOL)植人术矫治高度近视的患者111例202眼进行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随访期为12个月。观察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3、6、12个月术眼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柱镜度、散光轴等指标,按照术前患者散光轴向分为顺规组与逆规组。应用Holladay十步向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源性散光量。结果术后1年复诊,94.1%(190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高于0.5,85.1%(172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眼术后1、3、6、12个月的平均柱镜度数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P=0.00;t=-2.27,P:0.01;t=-2.04,P=0.04;t=-2.79,P=0.01)。术后1、3、6、12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1.94D、+2.26D、+2.29D、+2.25D,轴向分别为171。、170。、181。、175。。顺规组术后各时间点术源性散光分别为(+1.97±1.84)D、(+2.25±1.75)D、(+2.27±1.76)D、(+2.24+1.75)D;逆规组术后各时间点术源性散光分别为(+1.75±1.88)D、(+2.35±1.74)D、(+2.38±1.76)D、(+2.34±1.74)D,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术源性散光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0.29、-0.27、-0.29,P=0.59、0.78、0.79、0.78)。结论ArtisanIOL矫正高度近视是有效的,术中采用上方5.5mm巩膜隧道切口时,术后1年可在眼球175°子午线方向产生+2.25D的手术源性散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