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真菌性角膜炎病源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主要致病真菌在角膜内生长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在角膜内的生长方式.方法 应用表层角膜植片术,在植床与植片间注射真菌菌液,建立浅层真菌性角膜感染的兔模型.28只健康成年家兔,分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烟曲霉菌感染组,每组随机取8只兔,并设立4只兔为对照组.进行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大体观察发现3种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检测可见白色念珠菌垂直生长,茄病镰刀菌平行于角膜板层生长,烟曲霉菌斜行生长.结论 3种不同真菌在角膜内生长方式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丝状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株的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2006年1—12月经病原学检查诊断为丝状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52例,对分离的致病菌株进行rDNAITS基因分型和形态学鉴定与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分析基因分型与临床多因素的关系。结果基因分型与形态学鉴定种的一致率达90.3%。根据rDNAITS基因的亲缘关系,将52株丝状真菌分为4组:第1组22株(20株茄病镰刀菌和2株尖孢镰刀菌);第2组12株(8株串珠镰刀菌、3株层生镰刀菌和1株雪腐镰刀菌);第3组5株(4株少见眼部真菌和1株串珠镰刀菌);第4组13株(10株曲霉菌属和3株链隔孢属)。第1组、第2组与第3组、第4组相比,患者发病时间、诱发因素、溃疡严重程度、抗真菌治疗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3,P=0.01,P=0.035)。结论rDNAITS基因分型能够准确地鉴定角膜丝状真菌,对于少见或鉴定困难的菌株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菌株的基因型不同,丝状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预后差,致盲率高,了解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对改善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转归至关重要. 目的 研究真菌性角膜炎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67例267眼,所有患眼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及病灶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所有患眼均先采用联合抗真菌药物疗法,然后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根据病情择行角膜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术或穿透角膜移植术.对患眼的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分级,分析患眼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 结果 267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痊愈者185眼,药物治愈率为69.29%;60眼药物治疗后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行治疗,真菌感染病灶得到控制,22眼因难治性青光眼或最终行眼内容物摘除术而丧失视功能,临床总体治愈率为91.76%.真菌培养结果显示,曲霉菌和镰刀菌为常见致病真菌.与其他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相比,曲霉菌感染角膜炎药物治愈率最低,不同菌种感染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50,P=0.002).曲霉菌感染角膜炎患者临床预后最差,不同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的不同等级预后眼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285,P=0.013).真菌培养阳性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1.8%,明显高于真菌培养阴性患者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P<0.01);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7.5%,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3,P<0.01);2个组间不同等级临床预后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281,P=0.021).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灶面积>16 mm2、前房积脓>2 mm、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数<2种及致病菌种为镰刀菌或曲霉菌均为影响真菌性角膜炎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能较好地指导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药物治疗,病灶面积>16 mm2、前房积脓>2 mm、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数<2种及致病菌种为镰刀菌或曲霉菌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是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也随之逐年增多,其治疗和转归不同于单纯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目前对于该病的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分析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7例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纳入的40例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有血糖控制不良现象和外伤的诱因,其植物性外伤引起者占36.8%,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7.5%相比所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以61 ~70岁年龄段居多,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以51 ~60岁年龄段居多.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职业分布仍然以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和体力工人为主,分别占34.5%和26.4%,糖尿病病史平均为(13.0±4.9)年.实验室检查发现,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的真菌种类以镰刀菌属最多,占60.0%,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各占20.0%,其中念珠菌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全身病角膜炎患者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根据病灶感染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诊疗后,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组的治愈率为46.0%,低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5),而无效率为14.9%,明显高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结论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有其自身的特点,糖尿病可能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持续的高血糖水平影响了该病的人口学?  相似文献   

15.
To compare the blood agar (BA), sabouraud dextrose agar (SDA) and chocolate agar (CA) for the isolation of fungi in patients with mycotic keratitis. Corneal Scrapings of 229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diagnosed microbial keratitis were inoculated on BA, SDA, CA. The culture media were evaluated for the rate and time taken for the fungal growth. Seventy six of 229 patients had fungal keratitis. Fungus grew on BA in 60/76(78.9 %), on SDA in 76/76 (100 %), on CA in 40/76(52.6 %) patients. The fungi which grew on BA (60/76) also grown on SDA at the same time. The colony morphologies of different fungi were better on SDA than BA/CA. Among the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SDA is essential for the isolation fungi in patients with mycotic keratitis.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60 fungal isolates from 60 patients with fungal keratitis were tested in vitro for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natamycin and the mean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natamycin (MICn) were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 The mean MICn for various groups of fungi from patients with either early (<10 days) or late (≥ 10 days) present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outcome. Aspergillus flavus showed resistance to natamycin with a high mean MICn (>16 μg/ml). While the clinical response in all patients with early A. flavus keratitis was good it was poor in late cases (5/8 patients, 62.5%). Fusarium species, Acremonium species and dematiaceous fungi were sensitive with low mean MICn (Fusarium: 5.7-7.2 μg/ml, Acremonium: 5.7-6.8 μg/ml, dematiaceous: (1.6-4 μg/ml). However, 46.6% (7/15) patients in Fusarium and 57.1% (4/7) in Acremonium group needed keratoplasty. We conclude that despite susceptibility of most fungal species causing keratitis to natamycin, the treatment outcome is poor in advanced fungal keratitis.  相似文献   

17.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致病真菌感染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一种角膜病变。真菌性角膜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农民、工人等弱势群体更为多见。由于就诊条件相对较差,导致病情延误,且因缺乏特异性的抗真菌药物,真菌性角膜炎的致盲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故患者在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后,医师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时,应根据角膜炎病灶的位置、大小、深度、病情进展情况、真菌菌种培养结果及患者经济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及时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AIM: To assess whether the presence of characteristic clinical features can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aid for suppurative keratitis caused by filamentous fungi. METHODS: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uppurative keratitis in India underwent detailed clinical examination followed by microb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corneal scrapes. A partial diagnostic score based upon the strength of the association, as estimated by the odds ratio, between reported clinical features and laboratory confirmed diagnoses was devised and subsequently tested using a case series from Ghana. RESULTS: Serrated margins, raised slough, dry texture, satellite lesions and coloration other than yellow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cases of filamentous fungal keratitis than bacterial keratitis (p<0.05). Hypopyon and fibrinous exudate were observed more frequently in bacterial keratitis (p<0.05). When incorporated into a backwards stepwise logisitic regression model only serrated margins, raised slough, and colour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fungal keratitis; these features were used in the scoring system. The probability of fungal infection if one clinical feature was present was 63%, increasing to 83% if all three features were present. CONCLUSIONS: Microb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should be performed whenever possible; however, where facilities are not available, a rapid presumptive diagnosis of suppurative keratitis may be possible by scoring clinical featur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被确诊为由镰孢菌属镰刀菌引起的与接触镜有关的严重的真菌性角膜炎,该病例最后通过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成功治疗。方法:病例报告。结果:一位39岁的马来西亚女士,私企职员,配戴长戴性软性接触镜18a。感右眼剧痛、眼红10d。眼部检查见多个长有伪足的圆形旁中心角膜溃疡,前房少许积脓,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经重复角膜刮片检查真菌和细菌结果均阴性后给予局部广谱抗生素和抗真菌治疗,但患者右眼角膜炎病情进一步加重,又给予其他的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患者右眼角膜溃疡进一步加深。最后,为保留眼球,限制感染,在发病1.5mo后,给予患者治疗性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和PCR检查证实为镰孢菌属镰刀菌感染所致。结论:这是1例罕见的由镰孢菌属镰刀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的与接触镜有关的真菌性角膜炎。这也说明了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上存在挑战性。为控制真菌性角膜炎进一步发展,并保护眼球,治疗性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应该是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危害视力的感染性角膜病。真菌黏附于角膜后,产生毒素及酶等物质损害角膜组织,而角膜对真菌的入侵产生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真菌性角膜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oll样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对真菌的识别介导宿主角膜产生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此过程中,众多的细胞、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参与了真菌的清除及角膜的损伤和修复。理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信号转导,找到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的关键调控分子,是真菌性角膜炎防治的前提。本文就真菌的黏附及毒素对受侵角膜的影响、角膜对真菌入侵的免疫应答及炎症应答等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