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一、点头运动症周某,男,8岁,学生,长沙人。1971年8月6日诊。父代诉:患儿从小不自主地频繁点头,经多家医院诊断为“点头运动症(原因不明)。”并多方治疗无效。诊时见患孩每3~6秒钟点头1次,紧张或激动时则点头频繁。伴口干,夜寐多梦,磨  相似文献   

2.
1 踝关节扭伤 杨某某,女,45岁,本院职工,1999年6月8日来诊。患者右踝关节扭伤疼痛1月余,伴局部活动受限,之后每因用力不当或负重而复发。查受伤部位轻微肿胀,肤色正常,有压痛,舌红苔白,脉细涩。证属气滞血瘀,经气受阻。治当行气活血、疏通经脉。取局部穴位昆仑、阿是穴、阳陵泉,毫针刺,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治疗两次后踝关节肿胀疼痛消失,活动正常,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相似文献   

3.
4.
一、头晕忆四年前某夜,余方备课于教研室,伤寒教师×××同志推门而入,谓头脑晕胀,自定风池一穴,请余针治,余诊之,两手脉俱沉,左关弱而左尺独盛,因谓之曰:“此肾实之候也,刺风池不能丝丝入扣,泻肾可也。”乃配涌泉,行泻法,六息后,晕胀见轻,继续行术,经三十息,头脑清爽矣。夫泻井当泻滎者,难经已明言为肌肉浅薄,气不足使之故。肾井涌泉,独居于足心,肌肉本不浅薄,无碍于手法之运用,故在临床上遇有肾实之证,泻滎可也,泻井亦无不可也。  相似文献   

5.
石学敏院长,从事临床及针灸学理论研究多年,学验俱深,善集各家之长,而无门户之见,博览历代医籍,而能发皇古之义;学术精湛,针技超群,力倡中医现代化,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其创"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与"手法量学的研究"已获市级与部级科研成果奖,堪称当代医林革新派.  相似文献   

6.
路绍祖教授,贵州省针灸名家,从事针灸医疗、教学工作近40年,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1耳胀痛(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赵某,男,27岁,1997年4月14日初诊。1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双耳内胀痛,但无发热及流脓,经某医院静滴“青霉素”等治疗,效不显。自述双耳发胀疼痛,听力减退,查耳后及耳颞部疼痛,尤以翳风和完骨穴为甚,见鼓膜轻度充血,窍内有积液,鼓膜外突,眼红,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证属肝胆湿热,阻塞耳窍。治当清肝胆湿热,通三焦耳窍。治疗:近取耳门、听宫、听会(每次任选1~2穴),远取外…  相似文献   

7.
医案四则     
一、补脾升阳治疗白带温××,女,54岁,社员,一九七七年诊。月经不规则,量少,己二年。近半年来白带量多,伴有尿频尿痛。妇科检查,诊断为更年期障碍,合并老年性阴道炎、尿道炎,经呋  相似文献   

8.
医案四则     
一、位置性眩晕李××,男,38岁。患阵发性头晕三个月,无周围物体旋转感,发作时与位置的改变有关,静卧时症状减轻。经某医院作脑超声波,脑血流图、冷热水试验及前庭功能检查,诊断为位置性眩晕。曾服补肾中药100余剂罔效。于1976年10月12日来诊。目前仍每日发作头晕,伴耳鸣,恶心,呕吐,食欲欠佳,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舌  相似文献   

9.
医案四则     
一、肾虚腰痛陆××,男,30岁,小学教员。长期失眠,头晕目眩,唇干耳鸣,每周遗精或滑精1—2次,腰痛腿软,精神不振。但胃纳尚好,大小便正常。脉沉细,苔少,舌质淡,中有裂纹。处方:川杞子3钱覆盆子3钱沙苑蒺藜3钱菟丝子3钱五味子1.5钱夜交藤6钱莲须4钱芡实4钱  相似文献   

10.
医案四则     
1刺血加硝黄搽剂治疗静脉曲张并发脉管炎笔者从80年代初始用局部刺血加硝黄搽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或继发)急性静脉炎收到满意疗效。方法步骤:①局部用2%碘酒和75%酒精严密消毒后,医者用左手拇、食2指绷紧患部皮肤和血管,右手持消毒后的三校针沿曲张隆起之静脉快速点刺3~5下,用力宣针尖刺破血管壁为度,瘀血即出,有时呈射线状,少则数10ml,多则数百毫升不等;②局部红肿热痛较甚者,可再沿曲张之静脉间隙轻轻点刺10余针个皮破出血为度;③后期若继发皮肤溃疡者(臁疮腿),则在溃疡面周围用梅花针叩刺数十针(豹纹刺);④待…  相似文献   

11.
医案四则     
韩萍 《当代医学》2009,15(31):158-159
1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太少两感证 夏某,2008年5月25日初诊。主诉:发热恶寒半天。患者于昨天下午不慎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鼻流清涕,神乏困倦,自服日夜百服宁片2次,至傍晚时分恶寒反觉加重,身痛欲睡,手足冰冷,无汗出。现病T37.6℃,舌淡苔薄润,脉沉稍细数。脉证合参,辨为少阴兼表证,治宜温经解表。即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  相似文献   

12.
医案四则     
一、萎缩性胃炎马××,女,34岁。1965年患痢疾后经常腹泻,粪便量少,伴有腹痛,气坠,大便化验间有脓球。1968年因慢性痢疾急性发作而住院,经中西结合治疗后基本好转。1975年开始常感左上腹隐隐作痛,热敷及按压后能缓解,嗳气,不反酸。75年10月在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76年3月因出差吃冷饭菜,病情加剧,腹痛脘胀,乏味纳呆,体渐消瘦,服中西药,疗效不佳。75年起经常头昏,失眠,多梦。于1976年10月11  相似文献   

13.
医案四则     
医案一:假热真寒病例:女,64岁。1973年8月28日就诊。时正农历夏末,褥暑未消,天气炎热,患者到诊时身穿棉袄,重病容,病情由其子代诉。发热4月,午后甚,头晕微痛,口渴引热饮,曾服羚羊角、石膏、芦根、黄芩等药多剂,热不退,病益日深。现胃口甚差,怠倦无力,气上逆,声低懒言,走路需人扶持,大便少,溺短赤,舌质淡白而干,脉细弱。此乃假热真寒之征。理宜先退假热,后理真寒。处方:防党四钱、桑寄生一两、左盘龙六钱、北味子二钱、石解四钱、杭菊三钱、泽泻三钱,服三剂。  相似文献   

14.
医案四则     
笔者在长期的基层行医过程中,结合中医药理论,在辨证的前提下曾多次在处方中加大个别药物剂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择其四则,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医案四则     
一、黄疸许××,女,24岁,杨家山大队人。初诊:6月17日。目黄皮肤发黄一周,色不甚鲜,病初即如此。曾服茵陈蒿荡加减七剂未效。黄疸未褪,小便依然黄如浓茶,精神不振,四肢酸软乏力,不思食,大便不爽,脉细缓,舌质红,苔淡黄,仍拟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清肝胆利湿热。因其饮食欠佳,故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C。①金钱草1两山栀子4钱川黄柏3  相似文献   

16.
膏方治疗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流行于现代,吾从医近20年,近5年来每到冬季即根据病人体质来辨证论治,施以膏方,每每应用于病人身体,皆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四则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1 气血两虚,血不上荣致发眩晕 程××,男,45岁,患内痔十余年,继发贫血.到医院经内痔注射法,痔已脱落.现症:头眩晕,心悸,失眠,气短,自汗乏力,大便秘结,唇舌色淡,脉沉细.红细胞2.2×10m9/L,血红蛋白93g/L,中医诊断为气血两虚,血不上荣于脑而致眩晕,治拟八珍汤化裁.  相似文献   

18.
(一) 候××,男,65岁,岐山县孝子陵公社孝子陵大队人,1977年7月8日来诊。患者于一周前感觉面部肿胀,初起尚未介意,两三天后浮肿加重,渐及四肢,遂在大队医疗站治疗,经肌注青、链霉素,服中药三剂后疗效不著。检查面部苍白浮肿,四肢肿胀,按之凹陷不起,自觉畏寒身痛、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小便少而不利。脉象浮紧,舌淡苔薄白,体温38℃,血压150/96mmHg。7月7日曾在×厂  相似文献   

19.
例一李×,男,36岁,霍山县代家河公社社员,1971年1月18日初诊。病史:尿血一周。患者一周前小便即有灼热感,继则小便短涩色红,口渴喜凉饮,心胸烦闷,情绪急躁。在当地医院服过中药丹皮、茅根、生地、茜草炭等凉血止血之品,并加用西药止血敏、安络血,但血尿如故。  相似文献   

20.
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其病机复杂,历代医籍论述颇多,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原刘河间主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博。”则为之旋转的论述。朱丹溪主痰,提出无痰则不作眩;”张景岳主虚,强调“无虚不能作眩;”等。以眩晕为主症的都可按眩晕辨证施治,其治疗要注意调治肝脾肾三脏,风火不宁须调肝,痰湿中阻调肝脾,髓海不满宜补肾。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