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监测癫痫儿童血浆丙戊酸钠浓度,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测定413例癫痫儿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413例癫痫儿童丙戊酸钠血浆药物浓度,低于有效浓度(50mg/L)组125例(30.3%),达到有效浓度(50~100mg/L)组268例(64.9%),高于有效浓度(100mg/L)组20例(4.8%),3岁年龄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2.16±22.35)mg/L较3~6岁年龄组(61.45±22.11)mg/L、6岁年龄组(63.40±23.83)mg/L血药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年龄组用药剂量应适当调整。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有助于个体化用药,指导增加疗效、控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丙戊酸钠直肠给药治疗7例儿童癫痫持续状态并讨论了其疗效及安全性。所有患儿对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安定均无效。丙戊酸钠有效指持续性癫痫放电消失或无癫痫发作。患儿,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7.7岁(1.7~16岁),4例为全身性抽搐,2例为局限性运动性发作,1例为持续性痫性放电,丙戊酸钠剂量为9.7~20mg/kg(平均17.5mg/kg)。其最高血浓度为41~55mg/L(平均为46.4mg/L),其中有5例经丙戊酸钠直肠给药后24小时内(平均11.4小时)发作缓解。同时脑电图结果也有所改善。仅为持续性发作性放电的例6,在开始用药的头12小时内持续性痫性放电缓解。但有间歇痫性放电。3例SGOT明显增高,停药后恢复正常,疗程为1~8天(平均4.1天)。有3例患儿在持续状态控制后口服丙戊酸钠维持。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术后早期癫痫的治疗及病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应用丙戊酸钠进行预防后仍出现术后早期癫痫的治疗方法及病因。方法对幕上开颅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应用丙戊酸钠进行癫痫预防。对预防后出现术后早期癫痫者立刻给予丙戊酸钠(15mg/kg)静脉注射,同时增加丙戊酸钠静脉维持剂量[1.5mg/(kg·h)],观察20min,无效者再次给予丙戊酸钠(18mg/kg)静脉注射。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并分析术后早期癫痫与疾病、手术损伤、颅内出血及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等关系。结果全组29例病人,丙戊酸钠治疗有效23例(79%),30min内控制癫痫发作,无复发;无效用其他药物6例(21%),测得最高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150mg/L,无明显副作用。全组病例中20名患者在癫痫发生后首次丙戊酸钠静注(15mg/kg)后10min,所测丙戊酸钠血浓度低于70mg/L,全部应用丙戊酸钠针剂控制癫痫者血药浓度大于80mg/L。同时分析此29例病人,发现术后早期癫痫65%发生在术后6h内,平均手术时间为5.2h。72%早期癫痫患者为右侧额叶病变,72.4%早期癫痫患者在术中有侧裂静脉及额叶回流至矢状窦静脉损伤,31%术后早期癫痫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内血肿。结论丙戊酸钠在治疗术后早期癫痫中效果肯定,无明显副作用。预防后仍出现术后早期癫痫与疾病部位、术中静脉损伤、术后颅内出血、脑水肿、手术时间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15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对苯妥英钠血浆浓度的影响。服用苯妥英钠2周后加服丙戊酸钠3周,于每周末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苯妥英钠血浆浓度。结果表明,在加用丙戊酸钠后1周苯妥英钠血浆浓度均值从18.74μg/ml降至12.86μg/ml,虽有下降,但仍在有效范围内。第二周又逐步回升,直至第三周接近单用苯妥英钠的水平,停用丙戊酸钠后无变化。  相似文献   

5.
卡马西平(CBZ)系一种用于治疗部分复杂性癫痫发作和大发作的抗痉剂。作者报告一例由于合并红霉素而导致CBZ 中毒的病例。女性,41岁,有长期的癫痫病史。2年来一直接受CBZ 和苯巴比妥钠治疗,并经常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入院7个月中,她服CBZ 400mg3次/日和苯巴比妥钠100mg4次/日,血浆CBZ 浓度9.3~13.3mg/L(治疗量血浓度应为4—12mg/L)。入院前19天,血浆CBZ 浓度为13.3mg/L,血浆苯巴比妥钠浓度17.4mg/L,2天后,患者意外地跌倒致右锁骨骨折和右额撕裂伤,入院前10天伤口感染,而口服红霉素500mg4次/日,治疗后3天,出现眩晕,其后2天又感觉视力模糊和平衡失调,治疗后7天出现恶心和呕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对额叶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额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联合用药组给予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剂量分别为20mg(kg·d)-1、10 mg(kg·d)-1;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随访半年.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为:显效率54.7%、有效率30.2%、无效率15.1%;对照组的疗效为:显效率42.2%、有效率14.5%、无效率43.3%.两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额叶癫痫能够明显地提高疗效,并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对癫痫患儿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癫痫患儿,分别予丙戊酸钠及苯巴比妥单药治疗6个月,测定服药前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尿β2-MG为(O.27±0.04)mg/L,治疗后为(O.31±0.06)mg/L,t=2.60,P〈O.01。苯巴比妥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肾小管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丙戊酸钠治疗各型癫痫122例,丙戊酸钠治疗各型癫痫的有效率为83%。多数患者的有效血浓度范围为30~120μg/ml,有效剂量为10~60mg/kg·d,对癫痫患者,应据其临床发作情况,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参考丙戊酸钠血浓度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患者,男,24岁。因"无法自制的反复洗手2年,伴有易激惹"于2013年9月9日住院,服用氯米帕明片50 mg/d,丙戊酸钠片400 mg/d,逐渐增加剂量,第12日氯米帕明片为200 mg/d,丙戊酸钠片1600 mg/d;第14日清晨出现焦虑、多汗、心率增快、全身肌张力增高,四肢阵挛(以下肢明显),给予停药、补液;后又出现躁动,大汗,瞳孔扩大约5~6 mm,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对癫患儿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癫患儿,分别予丙戊酸钠及苯巴比妥单药治疗6个月,测定服药前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尿β2-MG为(0.27±0.04)mg/L,治疗后为(0.31±0.06)mg/L,t=2.60,P<0.01。苯巴比妥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对癫患儿肾小管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合用治疗各型癫痫90例,丙戊酸钠使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血浓度下降;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是强有力的肝酶诱导剂,使丙戊酸钠血浓度降低。抗痫药之间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临床上选择单一用药,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导2例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钠(VPA)治疗而引起酮病和肉碱不足的昏迷.例1,女,29岁,患复杂部分性癫痫,每日酰胺咪嗪(CBZ)1600mg,因癫痫延长发作而住院.患者有偏头痛、行为异常和妊娠剧吐史.静注葡萄糖和加用每日VPA2000mg(32mg/kg)后,翌日诉恶心、呕吐和烦躁不安.3天后昏迷.动脉血含氧量为28%,pH值7.51,Paco_219mmHg,Pao_2ll6mmHg.静脉血二氧化碳容量15mmol/L.VPA血浓度60μg/ml  相似文献   

13.
一例8岁男孩,7岁开始有间歇性凝视发作.诊断为单纯失神性癫痫.开始用乙琥胺与苯巴比妥治疗,发作频率无明显减少.11周后加用丙戊酸10mg/kg/日,发作次数减少一半.增量达30mg/kg/日,(750mg/日)发作完全控制.乙琥胺与苯巴比妥逐步减量,大约2周内停用.5周后,患者发生了剧烈的痉挛性上腹疼痛,放射至背部,餐后加重.发生前无外伤史.体检发现普遍性上腹压痛.血清淀粉酶1200单位(正常=14-18单位).诊断为胰腺炎.住院治疗后3天内胰腺炎逐渐消退.由于以前未有关于服用丙戊酸伴发胰腺炎的报导,治疗继续.4天后病人在低脂饮食的情况下出院.以后在3周过程中,血清淀粉酶恢复到155单位(正常=45-200单位/dl).病人无症状.6个月后复诊发现患儿有弥漫性脱发,痉挛性腹痛复发.血清淀粉酶398单位/dl(正常45-200单位/dl).再次入院.停用丙戊酸,重新  相似文献   

14.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作发胰腺炎很少见,国外仅有几例报告,国内还未见报告。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 男,12岁。2年前出现阵发性意识丧失伴小便失禁服癫健胺、苯巴比妥1年,因效果差而中断治疗。2个月前发作频率增加来诊。查体:内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对癫癎患儿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60例癫癎患儿,分别予丙戊酸钠及苯巴比妥单药治疗6个月,测定服药前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尿β2-MG为(0.27±0.04)mg/L,治疗后为(0.31±0.06)mg/L,t=2.60.P<0.01.苯巴比妥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肾小管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预防术后癫痫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比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预防术后癫痫的作用、毒副反应以及和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前瞻对照性研究 ,选择幕上开颅手术病人 ,苯妥英纳组 72例 ,丙戊酸钠组 80例 ,术前术后分别规则服用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 ,监测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和术后癫痫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共 15例术后发生早期癫痫 ,10例 (10 /15 )达到有效血浓度 ;其中 ,苯妥英钠组 6例 (8 3 % )发生早期癫痫 ,2例达到有效血浓度 ,丙戊酸钠组 9例 (11 3 % )发生早期癫痫 ,8例达到有效血浓度 ;远期癫痫发作 7例中丙戊酸钠组 5例 ,苯妥英钠组 2例。苯妥英钠组 11例 (15 3 % )及丙戊酸钠组2例 (2 5 % )出现了毒副反应。经χ2 检验 ,两组术后癫痫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术后未发癫痫组和癫痫发作组间药物血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苯妥英钠组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丙戊酸钠组。结论 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预防控制术后癫痫无差别 ,苯妥英钠毒副反应较丙戊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丙戊酸钠的药物动力学及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19例癫痫患者的一系列丙戊酸钠药物动力学参数。提示24小时中丙戌酸血清浓度有明显的波动。单用丙戊酸钠治疗78例不同类型的癫痫,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有效血药浓度30~80μg/ml,经常监测血药浓度有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丙戊酸在癫痫大鼠海马的神经药代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丙戊酸在癫痫大鼠海马的神经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癫痫组,每组各6只。癫痫组大鼠用印防已碱(PTX)腹腔注射点燃,腹腔注射丙戊酸钠400mg/kg后不同时间点收集二组大鼠海马细胞外液透析液及血标本。结果:丙戊酸迅速吸收入脑中,在脑中浓度显著低于血中浓度;癫痫大鼠与正常大鼠的神经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大鼠海马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无显著性;给药1小时后海马丙戊酸浓度与血清丙戊酸浓度均呈下降趋势。结论:癫痫大鼠与正常大鼠海马丙戊酸神经药代动力学特征相似;丙戊酸在癫痫大鼠海马的分布可能与海马局部脑血流量变化、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丙戊酸穿过血脑屏障需单羧酸(MCA)载体转运等因素有关;监测给药1小时后血清浓度有助于了解海马丙戊酸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现有相当部分偏头痛病人不满意现有的治疗药物,5%~10%的病人渴望预防性治疗。丙戊酸钠对偏头痛似有预防作用。我们在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的三盲、剂量对照的交叉性研究中比较了丙戊酸钠和安慰剂的预防作用。 入组病人43例,男7例,女36例,年龄18~72岁,皆依据国际头痛协会分类的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入组前停用4周药物。随意分配22名病人为丙戊酸钠—安慰剂组(A组),21名病人为安慰剂—丙戊酸钠组(B组)。A组每天用2片500mg丙戊酸钠和1片安慰剂,B组每天用3片安慰剂。一周后,将A组中丙戊酸钠血浆浓度在300μmol/l(50mg/l)以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 患者女性,26岁,因情绪高涨及低落反复交替发作1年,易激惹2个月首次入院.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给予丙戊酸钠1 500 mg/d及利培酮4 mg/d治疗,约3周后情绪稳定,因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及肥胖等,不愿继续服药,改为奎硫平600 mg/d及丙戊酸钠1 500 mg/d治疗,换药后睡眠较多,1个月后病情显著进步出院,门诊继续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