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出现各种症状的患者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心律失常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类型与发病期、心衰程度、合并症的关系 .方法 对12 8例COPD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COPD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 6 0 .9% ( 78/ 12 8) ,稳定期为 2 9.6 % ( 8/ 2 7) ,急性期为 6 9.3% ( 70 / 10 1) ;心功能各级伴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 :代偿期 31.6 % ( 12 / 38) ,心衰Ⅰ°6 0 .0 % ( 2 1/ 35 ) ,心衰Ⅱ°78.7% ( 2 9/ 37) ,心衰Ⅲ°88.9% ( 16 / 18) ;合并症伴发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 :冠心病 10 0 % ( 12 / 12 ) ,肺性脑病83.3% ( 10 / 12 ) ,上消化道出血 71.4 % ( 5 / 7) ,多脏器功能损害为 73.1% ( 19/ 2 6 ) ,感染为 6 6 .3% ( 6 7/ 10 1) .结论 COPD急性期心率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稳定期 ;心衰程度越重 ,并发心律失常越多 ;伴合并症的COPD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 .低氧血症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和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撤机失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3 3%)以及撤机失败率(3 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撤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起病较为缓慢、病程较长、病情迁延难愈,在早期没有自觉症状。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出现终身不愈的慢性咳嗽,并在气道、肺血管、肺实质内出现炎症应激反应,也会并发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COPD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药物治疗的目标在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或减弱肺功能减退,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高存活率,避免或减少用药副作用。因此,寻求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来满足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COPD致病机制、药物治疗方案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0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实验组77例应用多索茶碱,对对照组73例应用氨茶碱。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并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aO2、FEV1/FVC、PaCO2改善情况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多索茶碱,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仅是一种局限于呼吸道和肺部的疾病,还是一种可以累及肺外各器官的全身疾病,其肺外效应包括心血管疾病、焦虑和抑郁及骨骼肌萎缩等疾病,其中骨骼肌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然而,肌肉组织固有的适应性为骨骼肌萎缩提供了治疗机会.适当的干预措施可逆转或延迟骨骼肌萎缩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双气道正压通气 (BIPAP)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了 2 0例COPDⅡ型呼衰患者应用BIPAP通气 ,观察通气过程中症状体征变化 ,监测血气变化 .结果 除 2例须中途停机转院治疗外 ,其余 18例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气促减轻 ,呼吸频率减慢 ,辅助呼吸肌活动均减轻或消失 .PaO2 明显上升 (p <0 .0 1) ,PaCO2 降低 (p <0 .0 1) .18例平均住院天数缩短 .结论 BIPAP通气可改善缺氧 ,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及呼吸性酸中毒 ,缩短住院时间 ,增加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许俊 《医学信息》2018,(22):118-120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对比,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为AECOPD患者,对照组40例为COPD合并CAP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PCT、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咳脓痰、精神差、发热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分别为(64.15±7.26)ml、(62.85±7.29)ml、(62.03±5.54)%,均高于对照组的(52.51±5.75)ml、(50.85±6.74)ml、(52.34±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T和CRP分别为(0.52±0.07)ng/L和(21.51±1.35)mg/L,均低于对照组的(0.97±0.08)ng/L和(40.05±1.5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与COPD合并CAP患者相比,临床症状发生情况较少,肺功能较好,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类型与发病期、心衰程度、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对128例COPD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PD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60.9%(78/128), 稳定期为29.6%(8/27), 急性期为69.3%(70/101);心功能各级伴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代偿期31.6%(12/38),心衰Ⅰ°60.0%(21/35),心衰Ⅱ°78.7%(29/37),心衰Ⅲ°88.9%(16/18);合并症伴发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冠心病100%(12/12),肺性脑病83.3%(10/12),上消化道出血71.4%(5/7),多脏器功能损害为73.1%(19/26),感染为66.3%(67/101).结论 COPD急性期心率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心衰程度越重,并发心律失常越多;伴合并症的COPD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低氧血症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中医肺康复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选用口服多索茶碱片治疗,对观察组则给予中医肺康复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其生存质量的评分提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选用中医肺康复法能够显著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肺部组织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临床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非同期病例收集方式,共收集594例,其中干预组317例,对照组277例。干预组患者接受社区临床干预模式,并定期进行回访。观察两组患者COPD急性发作人数,急性发作者发作次数,干预前后肺功能变化(FEV1,FEV1%)。结果干预组1年内共96例急性发作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对照组共158例急性发作自行到上级医院治疗,两组经统计学分析,<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OPD急性发作患者发作次数比较,<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一年前后肺功能(FEV1,FEV1%)组内比较比较,*=0.00(tFEV1(干预组)=18.78,tFEV1%(干预组)=57.85,tFEV1(对照组)=3.19,tFEV1%(对照组)=2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肺功能组间比较,#P=0.00(tFEV1=13.96,tFEV1%=3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临床干预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减轻上级医院负担而言,都具有积极的临床效应及社会效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疗方式。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气血检查结果、CT见过及肺功能改变等进行观察。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综合了上述两种疾病,肺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混合型呼吸功能障碍,CT及高分辨CT、X线胸片检查结果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兼有两种疾病的特征,CT及X线胸片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及早确诊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雪颖 《医学信息》2009,22(10):2160-216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其患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对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都造成巨大的负担。近年来随着COPD研究的日益完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及营养支持已成为治疗COPD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减轻COPD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现居当前疾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据预测,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范围主要死因的第3位.COPD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而气流受限与小气道、肺泡对有害颗粒、气体产生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2004年Hogg等~([1])研究发现:COPD的病程与气道壁的厚度、小气道管腔内炎性渗出物量强相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由基因-环境交互作用而致病,目前COPD拟临床研究大多是采用诱发性动物模型。动物选择根据实际需要以鼠、猪和灵长类动物为主。造模方法主要是将可诱发COPD的危险因素,强加于动物以诱导COPD的发生。造模时间的长短则与诱因的性质和暴露量密切相关。模型建成后主要从肺功能、肺部病理改变等方面,并采用血清炎症因子、细胞因子检测等手段对模型进行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中尚有待进一步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病人均采用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化痰、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使用呼吸兴奋剂等药物的综合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治疗,而治疗组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_2和PaO_2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3.1%和78.9%(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能较快升高PaO_2,降低PaCO_2,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全部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1例),西药组(31例),两组均予以酮替芬和氨茶碱西药治疗,A组加用脱敏止咳中药,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31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93.5%.对照组31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使COPD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明显优于纯西医治疗,且缩短疗程,减少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分子遗传学改变,将有助于及早确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将来更好的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综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发病因素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分子遗传学改变,将有助于及早确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将来更好的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结合中医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FVC(L)、FEV1(1)、FEV1%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咳嗽、气喘、咯痰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