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取115例疑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胸痛患者,并按胸痛时间分为〈3h和3~6h两个时段,分别进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检测,比较不同时段检测结果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显示,胸痛发生≤6h检测H—FABP对AMI诊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T、CK—MB、MYO(P值分别为0.026、0.005、0.048);H—FABP的特异性低于cTnT、CK-MB(P〉0.05)。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与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间H—FABP敏感性分别为81.6%、78.1%(P=0.095)。无论胸痛发生〈3h还是3-6h,H—FABP联合cTnT检测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均优于cTnT、CK—MB及MYO联合(P值分别为0.005、0.028)。提示,H—FABP在AMI患者早期、快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对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国平  易凯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116-117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在心肌缺血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83例急症胸痛最终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的IMA水平,并对ACS患者动态观察IMA和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结果ACS患者胸痛发作后2h内血清ACB值为(51.37±7.98)U/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8.434-10.79)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ACS患者中,胸痛发作2h阳性率达84.3%;而同步测定cTnT阳性率为16.9%;CK—MB阳性率为14.5%,IMA阳性率与其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A是ACS的早期敏感指标,是评价早期出现的可逆性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同时选取6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清hs—CRP、cTnI、Myo及CK—M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1、10.25、14.19、4.35,P〈0.01或P〈0.05)。AMI患者的血清hs—CRP的敏感性较cTnI、Myo及CK—MB高,其中cTnI的特异性为最高。AMI患者2、4、8h血清hs—CRP、cTnI及CK—MB逐渐升高,而Myo于4h左右达到最高峰后逐渐降低。结论血清hs—CRP、cTnI、Myo及CK—MB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电复律对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标记物的影响。方法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经体外电复律成功后,根据冠脉造影和电复律成功后心电图表现分为AMI组和非AMI组。分析体外电复律对两组电复律前和电复律后12h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结果两组电复律后12h与电复律前比较,CK、CK—MB、cTnI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非AMI组体外电复律前和电复律后12h时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复律后12h时CK—MB、cTnI阳性率,非AMI组分别为57.6%和0,AMI组分别为88.9%和93.3%,与电复律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电复律可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的CK、CK—MB、cTnI升高,但cTnI升高程度并不影响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治的意义。方法检测110例早期手足口病患儿血清a-羟丁酸脱氢酶(d—HBDH)、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同期60例健康儿童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病变早期CK、CK—MB、心肌损害发生率与hs—CRP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a—HB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高危因素组患儿病变早期CK—MB、心肌损害发生率与hs—CRP均高于一般患儿组(均P〈0.05),而CK水平与一般患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B对判断心肌损害有高度特异性,hs—CRP为病变早期的敏感指标,但均非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敏感特异性指标,联合检测心肌酶与hs—CRP可以为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水平。结果COPD患者伴不同程度低氧血症,血清cTnI、cTnT和CK—MBmas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重度低氧血症组患者血清中3项心肌标志物浓度均明显高于中度低氧血症组和轻度低氧血症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患者组PaO2水平与相对应的血清cTnI、cTnT和CK-MBmass水平间呈负相关(分别为r=-0.814、P〈0.01;r=-0.792、P〈0.01和r=-0.707、P〈O.05);血清cTnI、cTnT和cK—MB mass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2.2%、62.5%、44.8%,以cTnI的阳性率最高,与cTnT和CK—MBma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结论COPD患者低氧血症可导致血清中心肌标志物浓度增高,且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常规检测血清中心肌标志物浓度,尤其是cTnI,对及时了解COPD患者心肌损害程度、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汉文  李栋  李艳 《四川医学》2006,27(11):1125-1127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清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CK-MBⅡ、MYO、cTnI的含量.酶法测定AST、LDH、CK的活性。比较55例AMI、50例不稳定心绞痛(UA)、28例稳定心绞痛和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以上项目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特点及在AMI中的诊断意义。结果 传统的心肌酶AST、CK、LDH在AMI早期(胸痛发生〈6h)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MYO(P〈0.01),所以AMI的早期诊断指标推荐MYO;胸痛发生6~12h,cTnI、CK-MB、MYO的敏感性均高于AST、CK、LDH(P〈0.01);12~24h,cTnI、CK-MB则显示出诊断上的优势;48h至7d则cTnI诊断敏感性强于其他各项(P〈0.01)。在AMI诊断特异性上,cTnI与CK-MBⅡ相当,优于MYO、CK、AST、LDH(P〈0.05)。在介入治疗中,CK-MBⅡ、MYO、cTnI均可反映心肌的损伤,其中以cTnI反映最敏感。结论 对AMI的诊断,cTnI、CK-MBⅡ、MYO优于AST、LDH、CK,MYO不升高可排除早期AMI,cTnI能反映心肌的微小损伤,CK—MBⅡ、MYO、cTnI3项指标相互补充对诊断AMI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2例AMI胸痛患者(A组)、74例非AMI胸痛患者(B组)及80例健康者(C组)。A、B组患者入院时Oh、3h、12h、24h、3d分别抽取静脉血,C组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免疫层析法测定H—FABP、Mb、cTnT、CK—MB和hs-CRP,比较它们在胸痛发作后不同时间对AMI诊断的阳性率,比较A组患者胸痛发作12h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及H-FABP、cTnT、CK—MB3项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果胸痛发作后3h时H—FABP对AMI诊断的阳性率最高,为96.3%;MB在胸痛发作后12h阳性率最高,为90.2%;cTnT在胸痛发作后24h阳性率最高,为95.1%;CK-MB在胸痛发作后12h阳性率最高,为96.3%;hs—CRP在胸痛发作后24h阳性率最高,为85.4%。胸痛发作后12h单独检测5项指标,发现CK—MB的敏感度最高(96.3%),H—FABP的特异度最高(96.0%),H—FABP的PPV最高(96.3%),CK—MB的NPV最高(95.8%),H—FABP、cTnT、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最高,分别为97.6%、100.0%、100.0%和97.4%。结论H—FABP、Mb、cTnT、CK—MB、hs—CRP单独检测对AMI的诊断各有优劣,H—FABP、cTnT、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特异度和PPV最高,可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6月因胸痛就诊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并最终确诊为AMI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首先接受12导联心电图检查,同时在胸痛发生2 h内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高敏肌钙蛋白(hs-cTnT)、肌钙蛋白(cTnT)和肌红蛋白(MYO)检测。结果在胸痛后的2 h,各个指标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hs-cTnT 28.00%、cTnT 0.00%、MYO 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后4 h各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hs-cTnT 86.00%、cTnT 62.00%、MYO 81.00%,hs-cTnT和cTnT两项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后6 h和8 h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后10 h和12 h MYO的阳性率持续下降,而hs-cTnT和cTnT持续上升,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nT和MYO相比,hs-cTnT能为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合对hs-cTnT浓度的动态监测更能鉴别疑似AMI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异、敏感辅助诊断指标的意义。方法:对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胸痛患者测定MYO、CK—MB、cTnT,同时测定传统项目如AST、CK、LDH、心电图等,以WHO的AMI诊断标准,计算各自的敏感度、特异性。结果:MYO可以反应早期心肌的损伤,敏感性最高达69.0%;特异性最低为90.8%;cTnT的敏感性31.0%,所有阴性者均非心肌梗死患者;CK—MB的敏感度为41.4%,持异性最高达96.9%;结论:MYO、cTnT、CK—MB可作为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轻度升高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研究入选679例健康成年人的hs-cTnT依据不同时的分布情况;入选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收治入院的老年患者(﹥65岁)共250例,所有入选患者到院即刻测定hs-cTnT和cTnT的基线水平,住院期间均完成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CAG)等检查。应用ROC曲线图比较hs-cTnT、cTnT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讨论首次hs-cTnT轻度升高而cTnT阴性老年患者的诊断及冠脉病变情况,探讨hs-cTnT升高程度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健康成年人的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分布频度与年龄有关,本研究中健康汉族人群hs-cTnT的99百分位值与文献报道一致为14 ng/L,对于AMI的早期诊断,hs-cTnT与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0.904,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hs-cTnT诊断AMI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69.5%,而cTnT分别为83.3%,88.1%。250例老年患者中有49例患者为入院首次检测cTnT〈100 ng/L而hs-cTnT〉14 ng/L;其中AMI为12例(24.49%)、UAP为30例(62.22%);hs-cTnT水平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支数无关(P〉0.05),而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中,hs-cTnT轻度升高可帮助早期识别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TnT水平的高低可预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早期检测危重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值,证实在儿童危重疾患时存在心肌损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测定49例儿科危重病患儿及25例轻症对照组的心肌cTnI、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的值并计算其阳性率,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心电图的改变。结果危重儿组的cTnI、CK-M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48.9%vs0%,57.1%vs48.0%),CK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24.5%vs28.0%)。危重病儿组cTnI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CK-MB、CK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儿组心电图异常者cTnI阳性率为95.5%,而CK-MB和CK的阳性率分别为45.5%和27.3%,前者与后二者的阳性率相比,P〈0.001。结论危重儿除其原发性疾病的症状外,还存在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或即刻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78例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PCI术前4-6h给予替罗非班,n=39)与即刻组(PCI术中导丝通过病变时立即给予替罗非班,n=39),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聚集率(PAR)、心电图ST段改变、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给药前相比,两组患者给药后cTnI、CK—MB均明显增高(P〈0.01),PAR显著降低(P〈0.01),但给药后两组患者此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以及TMPG分级均显著改善(P〈0.01),且术后早期组患者TMPG分级显著优于即刻组(P〈0.05);给药后两组患者ST段压低程度显著减轻(P〈0.01),缺血导联数目显著减少(P〈0.01),且给药后早期组患者ST段压低程度显著低于即刻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高危ACS患者PCI围手术期能够有效增加心肌灌注,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质量法测定CK-MB和高敏肌钙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2年临床确诊的新发病例62例对其进行研究,对照组70例。在发病4~10、18~26、40~52h时同时测定CK-MB、hs-cTNT含量,比较两者在AMI患者中不同时间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联合质量法测定CK-MB和高敏肌钙蛋白的临床价值。结果 CK-MB、hs-cTNT两者在发病4~10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K-MB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6%和80.9%,低于hs-cTNT的95.1%和97.2%(P<0.05);两者在18~26h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4%、92.1%和99.2%、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40~52h时hs-cTN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8.5%、100%,均高于CK-MB质量法的84.4%、79.3%,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作ROC曲线分析时,CK-MB质量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在4~10h和40~52h时分别为0.83、0.77,均低于高敏肌钙蛋白T的0.93、0.97(P<0.05);而在18~26h时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AMI患者中,质量法测定CK-MB早期效果稍差,而hs-cTNT检测能够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但因两者在病情变化过程中其水平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联合测定两者对诊断和病情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差异,评估BNP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入选末次症状发作至就诊时间均〈6h的ACS患者221例.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n=83)、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n=69)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69)。所有患者在入院即刻测定BNP水平,发病12h内测定肌钙蛋白Ⅰ(TnⅠ)。比较不同组间BNP的差别及BNP与TnⅠ的相关性。结果:UA、NSTEMI和STEMI患者基础血浆BNP浓度依次升高(分别为13.9pg/ml、34.9pg/ml和64.2pg/ml)(组间比较P〈0.01),且STEMI和NSTEMI患者BNP水平与TnⅠ正相关(叫分别为0.724和0.675,P均〈0.01)。BNP≥100pg/ml对NSTEMI诊断阳性预测值达83.3%。结论:ACS患者早期BNP水平升高.对早期鉴别NSTEMI和UA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前后和肽素(Cop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科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APP患者68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4例。入院后尽早给予洗胃、催吐、导泻,常规组给予血液灌流、清除自由基、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 mL,静滴,1次/d,疗程3 d。所有患者入院后2h内(患者中毒后4 h内)、6h、3d抽取静脉血3 m L,检测Copeptin、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 h,两组Copeptin、cTnⅠ、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eptin水平高于参考范围。入院后6 h,常规组Copeptin、cTnⅠ、CK、CK-MB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 d,Copeptin、CK、CK-MB恢复到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组cTnⅠ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P患者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确有保护作用,对提高患者治疗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使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AMI)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首次因急性ST段抬高AMI行急诊PCI治疗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试验组(替罗非班)38例。试验组于PCI术前开始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PCI术后15min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和进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并比较发病就诊时,PCI术后6h,12h的cTnT,CK-MB水平;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试验组CTFC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前cTnT和CK-MB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6h及12h试验组cTnT和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中发生1例顽固性心肌缺血;而对照组新发心肌梗死和顽固性心肌缺血各有1例。结论:在ST段抬高AMI行PCI治疗时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心肌损伤的发生,同时改善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疑难病杂志》2014,(1):5-7,14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急诊胸痛疑似ACS患者,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53.6±7.2)岁。胸痛发作3h内和36h分别留取血样测定CEM、CK-MB、cTnI的含量,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结果,参照AHA/ACC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非冠心病(NCHD)组,分别比较3 h内和36h分别留取血样测定CEM、CK-MB、cTnI的含量,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结果,参照AHA/ACC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非冠心病(NCHD)组,分别比较3 h内和36 h各组CEM、CK-MB、cTnI的差异,并观察CEM、CK-MB、cTnI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价值。对ACS组患者随访,比较心血管事件亚组和无心血管事件亚组CEM含量的差异。结果 80例入选对象中,诊断为ACS 30例,SAP 26例,NCHD 24例。ACS组CEM水平在3h内和36 h各组CEM、CK-MB、cTnI的差异,并观察CEM、CK-MB、cTnI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价值。对ACS组患者随访,比较心血管事件亚组和无心血管事件亚组CEM含量的差异。结果 80例入选对象中,诊断为ACS 30例,SAP 26例,NCHD 24例。ACS组CEM水平在3h内和36 h均明显高于SAP组和NCHD组(P均<0.05)。3 h内CK-MB、cTnI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均明显高于SAP组和NCHD组(P均<0.05)。3 h内CK-MB、cTnI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ACS组CK-MB、cTnI水平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5)。SAP组和NCHD组在3 h、36 h,ACS组CK-MB、cTnI水平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5)。SAP组和NCHD组在3 h、36h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EM、CK-MB、cTnI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95.6%、98.%和99.3%,均明显高于CK-MB、cTnI联合检测(89.8%、87.5%、90.3%、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亚组(12例)的CEM含量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亚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EM含量可以在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之前预测ACS的发生,能弥补CK-MB、cTnI对ACS诊断的局限性,与CK-MB、cTnI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ACS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