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细菌对该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正在逐年上升,其中以非发酵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上升尤为显著。目前临床上发现的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是多重耐药菌株,不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其他的β内酰胺类耐药,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菌株分布、耐药特点及主要耐药基因。方法 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和基因检测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及基因检测。结果 共分析该医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152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50.66%和25.00%。CRE菌株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科,分别占30.92%和21.71%。临床分离的CRE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耐药率均超过75%。152株CRE细菌中,blaKPC基因阳性菌株占39.47%,基因blaNDM-1和blaIMP阳性菌株分别占24.34%和21.71%。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CRE菌株多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株,blaKPC、blaNDM-1和blaIMP为主要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度多重耐药菌(MDRO)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防控及临床合理利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该院2018年1-12月的5368例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多重耐药菌检测情况和细菌药敏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结果2018年度本院共检出多重耐药菌848株,检出菌株量排前5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在痰液标本中的检出率为最高,其次为血液标本、伤口标本和尿标本;检测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糖肽类、硝基呋喃类、恶唑酮类抗菌药物极其敏感,对于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75%,而对于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极高;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极低,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率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对多黏菌素B极为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与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对β-内酰胺酶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于β-内酰胺类与酶抑制剂复合物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日益严重,应该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控,根据送检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加强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知识和手卫生培训,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暴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某医院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耐药特征及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与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6 9月共收集全院不同病区感染患者28株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株及耐药分析。PCR扩增及序列分析β-内酰胺酶bla基因、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及IS插入元件及整合子。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菌株间遗传变异关系。结果全部菌株呈现多重耐药且存在有广泛耐药性(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XDR)及泛耐药性(pendrug-resistant,PDR)菌。100%(28/28)菌株对一代/二代及大部分三代/四代头孢霉素、磺胺类及叶酸代谢途径抑制剂耐药。85.7%(24/28)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MEM)、亚胺培南(IMP)耐药,50.0%(14/28)菌株对厄他培南(ETP)耐药。92.9%(26/28)菌株同时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且菌株间基因谱存在较大不同。blaFOX/qnr B/aac A4为主要耐药基因谱(21.4%,6/28)。57.1%(16/28)菌株携带int1整合酶基因,21.4%(6/28)菌株携带ISCR1插入元件,35.7%(10/28)菌株携带ISEcp1插入元件。PFGE显示14株菌株分为8个克隆群。结论本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存在较高耐药率,多种耐药基因存在不同克隆菌株中,提示耐药基因在菌株间及不同菌种间存在快速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临床抗生素的使用量不断增加,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现象也日趋严重,由抗生素选择性压力带来的临床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常用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甚至对包括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在内的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已经引起了临床医师和微生物学工作者对多重耐药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地区引起临床感染的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耐药基因检出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该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共分离出62株,所有符合条件的菌株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及社区门诊不同感染部位培养检测标本,剔除同一患者相同标本检出的重复菌。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该菌进β2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VIM基因、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磺胺类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进行测序。结果62株该菌经PCR检测显示oprD2扩增检测呈缺失型、aac(6')-Ⅰb型、aac(6')-Ⅱ型AMEs、qacE△1-sul1型耐消毒剂、TEM型β2内酰胺酶等基因扩增阳性。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以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膜孔蛋oprD2基因为主)对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明显高于其他菌株、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与2种16SRNA甲基化酶基因型为主。多重耐药与非多重耐药菌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携带两种毒力基因菌株耐药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肠杆菌科临床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肠杆菌科临床株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ac(6')-Ib-cr的分布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从天津地区8家三甲医院收集环丙沙星耐药(CPLX,MIC≥4μg/ml)的肠杆菌科菌株共116株,包括77株大肠埃希菌、24株阴沟肠杆菌、15株克雷伯菌属细菌。应用PCR方法筛查所有临床株的qnrA基因,并对大肠埃希菌进行aac(6')-Ib的检测;琼脂稀释法测菌株的药敏情况;DNA测序检测aac(6')-Ib—cr基因变异体;接合传递试验方法探讨细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递。结果116株喹诺酮类耐药的肠杆菌科临床株中未发现qnrA基因阳性株;77株环丙沙星耐药的大肠埃希菌15株检出aac(6')-Ib,其中对卡那霉素耐药10株、中敏4株、敏感1株;选出对卡那霉素耐药表型不同的6株菌的aac(6')-Ib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5株菌在第223位(T→C或T→A)和454位(G→T)发生变异,均携带aac(6')-Ib-cr;6株测序菌株中4株接合传递成功,临床株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的耐药性部分传递给了受体株。结论qnrA基因在天津地区116株肠杆菌科临床株中甚为罕见;首次在天津发现aac(6')-Ib—cr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2013年6-9月,分离该院不同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28株,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类鉴定及耐药分析.PCR扩增及测序-内酰胺酶、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等抗性基因及IS插入元件及整合子等. 结果 78.6%菌株为多药耐药菌,14.3%菌株为广泛耐药菌,7.1%的菌株为泛耐药菌. 100%菌株不仅对一代/二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且对三代/四代抗生素CRO、CAZ、 FEP及单环-内酰胺类(ATM)、氟喹诺酮类(CIP、LEV)、氨基糖苷类(AN)及磺胺类(FD)耐药.特别是92.9%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质粒介导的D类-内酰胺类抗性基因blaOXA、氟喹诺酮类[aac(6')-Ib-cr、qnrA及qnrD]及氨基糖苷类(aacA4、 aadA1及 aacC2)为主要基因型.100%菌株复合携带blaOXA、aac(6')-Ib-cr及aacA4等抗性基因及整合酶int1基因.85.7%菌株携带ISCR1.全部菌株为同一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克隆群,且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优势基因型为ST2. 结论 云南昆明第三人民医院ICU病房可能存在ST2多耐产碳青霉烯酶A. baumanni院内感染流行,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流行病学及临床深入调查.防控措施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当地医院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收集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分子机制和克隆流行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临床菌株克隆分型,滤膜接合法进行质粒接合实验,PCR扩增筛选菌株的常见耐药基因和其周围序列结构。结果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含抑制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均显示出很强的多重耐药性,MLST分型显示耐药克隆具有明显的流行特征,13株携带blaKPC-2基因的流行克隆均为ST11型。这13株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均由可接合性质粒介导,并且同时介导和转移了编码CTX-M型、TEM型或DHA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 Tn4401-Tn3复合转座子或其变体2介导了blaKPC-2基因的转移。结论临床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KPC-2酶菌株的克隆播散,同时可接合质粒造成的耐药基因快速水平转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变化趋势,为医院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高原地区某医院连续10年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院连续10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0.80%;多重耐药菌种类从3种增加至7种,多重耐药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占77.7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分别占48.04%和40.94%,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占11.00%,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啉菌株占49.13%。结论 该医院连续10年多重耐药菌种类逐渐增加,多重耐药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与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启封后使用过程中无菌棉签的污染程度,对双层纸包装、塑料袋装和盒装棉签在启封后使用24h、48h、72h进行细菌培养,并对从无菌贮存室取出并放置24h、48h、72h未启封使用的相同包装的棉签进行细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包装的无菌棉签在启封使用过程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时间愈长污染愈重。而未使用的无菌落生长。建议临床使用盒装棉签,24h后重新消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谱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该院ICU住院患者的可能感染部位收集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培养出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判读,用 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共分离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624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2.8%(624/857);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3.4%(271/624),鲍曼不动杆菌占42.6%(266/62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6.4%(40/62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3.3%(21/624);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包括米诺环素(31.2%)、头孢哌酮/舒巴坦(48.1%)、阿米卡星(64.8%);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23.5%)、阿米卡星(26.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1.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抗菌药物敏感率在8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2009年前低于11%,2010年以后达到8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2008年高于80%,在2012年低于34%。结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情况严重,医院应重视耐药监测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3年1月至6月中医医院院内感染资料,为本院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院内感染相关项目,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1.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脑血管病科、重症监护室、老年病,所占百分比依次为33.33%、19.05%、19.05%;2.感染部位分布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3.1-6月检出的76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占59.15%。结论:为本医院感染管理探讨解决方案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可导致败血症的细菌种类很多。针对不同细菌采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是败血症能否治愈的关键。目前临床采用的细菌鉴定方法主要是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实验室鉴定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等。上述各方法均各有其优缺点。该文综述其优缺点并预测败血症细菌鉴定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臭氧局部消毒对烧伤残余创面菌量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臭氧消毒对烧伤残余创面细菌杀灭作用。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2008年9月住院的60例患者按臭氧消毒时间随机分为2min消毒组、4min消毒组、6min消毒组、8min消毒组,每组15例,每组在臭氧消毒前后均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鉴定,并观察细菌量的变化。结果60例患者残余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各组消毒后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前后比较有差异显著意义(P〈0.05)。不同组间比较表明,消毒时间为4min、6min和8min均优于2min消毒组,细菌数量均明显减少。结论臭氧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经济,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近期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就诊(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痰或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超广谱β-内先胺酶(ESBLs)的检测采用美国2001年1月颁布的确认试验标准。结果 848份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41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95标,占47%,ESBLs阳性57株;酵母样真菌112株,占27%;革兰氏阳性球菌109株,占26%。结论 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酵母样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ESBLs阳性菌株的种类和数量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非发酵菌416株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医院感染中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临床各标本中分离的416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总结和耐药性分析,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Micro Scan40/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结果416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NFGNB)中,铜绿假单胞菌199株、不动杆菌属12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7株,分别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47.84%、30.77%、8.89%,三者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87.50%;药敏结果呈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棒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96.7%、95.0%、94.9%、83.9%、82.0%、78.8%、76.4%、71.1%;对丁胺卡那、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敏感率〈70%;头孢噻肟的敏感率〈1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丁胺卡那、替卡西林/棒酸、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8.7%、90.3%、86.5%、83.8%、74.3%、73.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81.7%、73.8%;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棒酸、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40.4%、38.9%、27.5%;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敏感率〈15%;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结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源菌之一,不同菌种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及结合该菌的耐药机制选用、调整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对于临床治疗和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流行趋势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Compact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从2008—2010年共分离出5 138株病原菌,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痰、分泌物及中段尿,三者之和占年度的85%以上;分离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3年间分别占感染菌株分离率的73.6%、70.2%、62.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阳性率均在6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在10.8%以下;非发酵菌对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在19.6%以下;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阳性球菌。结论医院内感染标本的来源主要以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感染的流行菌。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状况十分严重,临床对产酶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亚胺培南治疗。对非发酵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选择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联合丁胺卡那进行治疗;对MRSA、MRSE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首选万古霉素来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种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液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进行了消毒效果检测。结果用浓度19.7 mg/L该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10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用浓度65.7 mg/L的该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45 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对数值>5.00。用浓度39.4 mg/L的该二氧化氯消毒液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并作用10 min,对黄瓜表面人工污染的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3.0,对物体表面自然菌杀灭对数值均>1.00。结论该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有较好的杀菌作用,现场实际消毒效果能达到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013年南京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住院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的病原菌,采用 K-B 法,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869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居前3位的非发酵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占56.2%、铜绿假单胞菌占32.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6.4%,以上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结论非发酵菌为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抗菌治疗应以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