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对高血压患者120例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1级高血压40例,2级高血压40例,3级高血压40例,另设正常血压对照组40例,均同时检测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结果 各组间心率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心率变异性趋向减少;各组间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血压变异性趋向增大.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与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关系,观察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对血压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2例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者(H1组)与性别、年龄配对的22例昼夜节律消失者(H2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监测仪同步记录24h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化。结果 在H2组中SDNN,VLF,LF,HF均显著性低于H1组(P<0.05)。HF尤其在夜间下降更明显(P<0.01)。在H2组内白昼与夜间SDNN,rMSSD,HF,LF/HF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4h血压波动情况与自主神经调节有关,说明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自主神经损更严重,从而继发心、脑、肾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周世菊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06-2108
目的:分析慢性肾炎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20名健康人、40例慢性肾炎血压正常患者及加例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其HRV的时域指标。结果:慢性肾炎患者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RMSSD及PNN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比较HRV时域指标显著下降(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HRV降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慢性肾炎存在高血压者下降更严重。慢性肾炎治疗中应注意改善患者的HRV。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对2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者SDNN、RMSSD、PNN50和HRVI较对照组降低。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存在受损。  相似文献   

5.
董玉玲  雷蕾 《天津医药》2002,30(5):283-28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从而了解脑出血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对34例脑出血患者与38例高血压和3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作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的SDNN、SDANN、SDANNI、TF、LF、LF/HF比值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心率变异明显降低,以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更显著,交感和迷走神经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6.
心率变异性(HRV)是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无创性定量检测方法,笔者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46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变化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卒中与非脑卒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探讨脑卒中对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72例脑卒中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24 h的HRV监测,于入院后24 h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监测,观察两组HRV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入院后24 h和治疗1个月后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分钟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次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总功率谱(TP)、低频功率谱(LF)、高频功率谱(HF)较对照组降低,LF/HF较对照组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SDNN、SDANN、rMSSD、PNN50、TP、LF、HF较入院后24 h升高,LF/HF较入院24 h降低(P<0.05).观察组入院24 h日间和夜间H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和对照组夜间HRV均高于日间(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日间和夜间SDNN、SDANN、rMSSD、PNN50、夜间LF、夜间HF并较入院24h时均显著升高,LF/HF、TP、日间LF、日间HF较入院24 h时降低(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HRV昼夜间波动节律减弱或消失,植物神经功能受损严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迷走和交感神经间逐渐平衡调控,HRV节律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8.
对32例40—56岁原发性高血压患和29例正常人进行24hDCG监测,观察两组心率变异(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高血压组的24hR-R间距标准差(SDNN),心率变异指数(HRVI)均低于对照组(P<0.01)。低频与高频成分之比则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原发性高血压交感神经活性增加,速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严重失平衡。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高血压病与心率变异性 (HRV)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通过记录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 ,然后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 5分钟~ 2 4小时的长程心电信号的时域或频域分析 ,以探索高血压患者 HRV改变与自主神经损害关系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预后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动态心电图的普及 ,高血压心率变异性的分析研究也日益加深 ,现将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高血压不同阶段与 HRV的研究李萍 [1 ] 研究了原发性高血压病 6 8例 ,按照心功能分级 ,发现不同心功能的高血压病 L F存在极显著差异 ,心功能越差 ,L F减低越明显 ,SD…  相似文献   

10.
邢红云  徐新娟  王伟 《中国现代医药》2009,26(Z1):1188-119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焦虑抑郁(AD)患者降压疗效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83例EH伴AD情绪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降压 +抗AD剂:帕罗西汀)和对照组(常规降压+安慰剂), 并随访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定(SAS、SDS)、动态心电图、坐位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并对两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HRV时域指标明显提高(P<0.05),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并且尤以实验组夜间平均血压降低更为明显(P<0.001);两组治疗后非勺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抗AD剂帕罗西汀有利于EH伴AD患者AD情绪、血压及HRV的控制,提高降压疗效,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4例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脏病伴高血压患者(HCKD)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接受治疗的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 DBP、24h SBP、n DBP、n SBP等各个动态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NN、SDANN、r MSSD、PNN50等HRV时域法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70.59%的发生非杓型血压比例相比,观察组88.24%的比例明显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KD患者平均24 h、夜间血压较高,HRV降低幅度较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率变异性(HRV)与血压曲线类型及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的40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DNN)检测结果,将SDNN<100 ms 241例患者纳入HRV偏低组,SDNN≥100 ms 159例纳入HRV正常组,对两组HRV指标、血压曲线类型以及心室重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HRV偏低组检出非杓型有34例(21%)、杓型有113例(71%)、反杓型有6例(4%)、深杓型有6例(4%),HRV正常组检出非杓型171例(71%)、杓型63例(26%)、反杓型5例(2%)、深杓型2例(1%),HRV偏低组血压曲线昼夜节律波动较HRV正常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正常组和HRV偏低组两组患者组内非杓型患者左心房的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指标均高于杓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偏低组非杓型患者的LAD、IVS、LVDd、LVPWd和LVMI指标均高于HRV正常组非杓型患者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V下降使血压昼夜节律减弱,HRV是导致心室更易发生重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疗程为30 d,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后完善24 h动态血压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针刺治疗后血压变异性各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连续RR间期标准差、平均5 min RR间期标准差、平均5 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连续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的百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改善心率变异性,从而可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GA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选取43例GAD患者为研究组,43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HRV分析。结果研究组各项HRV时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天与夜间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天与夜间比较,四个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AD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昼夜节律性消失,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庄梅  周元植 《贵州医药》2002,26(7):595-59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对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Holter记录,分析对比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结果:EH患者HRV的时域指标(SDNN、SDNNi、RMSSD)及频域指标(TP、LF、HF)较正常对照均明显降低(P<0.001-0.05),以RMSSD、HF降低最为显著。EH患者LF/HF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5),SDAN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H患者中,重度高血压组的时域、频域的多项指标较轻、中度高血压组降低(P<0.01-0.05)。极高危组的HRV多项指标亦较非极高危组减低(P<0.01-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迷走神经活性明显降低,同时伴有交感神经活性的相对增强。HRV的减低可能为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和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56例EH并发CHD患者与34例健康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EH组和CHD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法所有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H并发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不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EH组、CHD组及EH CHD组间,除外CHD组与EH CHD组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以房性早搏最常见,其次为室性早搏);当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时这种受损更加明显,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是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和心律失常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脑卒中患者109例,随访77例,并全部做24 h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按昼间均值﹣夜间均值/昼间均值≥10%者定为杓型血压,<10%者定为非杓型血压。结果:杓型血压患者昼夜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又以日间为主[低频/高频(LF/HF)昼>夜,P<0.05)],而夜间LF明显高于日间,并与夜间血压均值和负荷呈正相关[收缩压(SBP)r=0.28,P<0.05,舒张压(DBP)r=0.42,P<0.01)]。日间LF与日间舒张压负荷(r=0.28)舒张压均值(r=0.42)正相关(P<0.05),说明夜间迷走神经受损,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血压增高,血压负荷也增高(昼=夜),非杓型血压患者日间交感神经受损,夜间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双重受损,又以夜间迷走神经严重受损,昼间与夜间交感神经活性呈均衡状态为特征(LF/HF昼=夜,P>0.05)导致夜间血压持续增高,负荷加重(昼<夜)。随访结果显示非杓型血压组病死率是杓型血压组的4.5倍。结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自主神经功能有关,非杓型血压是交感神经功能过度激活、迷走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昼夜节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 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测定 2 4h血压均值、昼夜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各指标。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 (非杓型 )血压各参数、血压变异性、左心室重量指数均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 (杓型 ) ( P<0 .0 0 1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 2 4h动态血压均值水平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大、昼夜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20.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235-1236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昼夜节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75例高血压患者,男51例,女24例,平均年龄 (63±8)岁。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血压 ,超声心动图测量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患者LVMI、动态血压参数 :24小时SBP、nSBP、nDBP、24小时SBPV、nSBPV、ndDBPV高于存在者 (P<0.05) ;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者LVMI、动态血压变异系数 :24小时SBPV、nSBPV明显高于无LVH组 (P<0.05) ;LVH组LVMI与24小时SBPV、nSBPV呈正相关(r=0.497、0.369 ,P<0.05)。结论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变异性增高及昼夜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