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2.
3.
实验是在用戊巴比妥麻醉后,基本清醒的大白鼠脊髓背角记录的,观察了由A反应和C反应所组成的会聚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统计了33个这类神经元C反应的基本参数。分析了A类初级传入纤维对C反应的抑制效应,此效应可用直线方程Y=ax+b(a≤0,b≥0)表示,并按Y值的大小将所受抑制的神经元分为强、弱两型。发现此抑制量同突触前抑制量呈高度正相关(P<0.01)。从而以脊髓背表面电位P波作为突触前抑制指标,证明了A类初级传入纤维对会聚神经元C反应的抑制中有突触前抑制的参与,并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后根内的传入纤维据其外周来源和直径大小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来自肌肉和腱器的触压觉感受器、毛囊的D、G、T类感受器以及皮肤的快适应和慢适应性机械感受器的粗有髓纤维;其二是来自皮肤温痛觉和内脏感觉传入的有髓细纤维和无髓纤维。两者在后根进入部一般可形成内、外侧束,前者位居内侧束,后者位居外侧束。但在猫发现上述两类纤维并不形成内、外侧束。在向脊髓灰质的投射过程中,内侧束内的纤维进入后索,并在后索内升降。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和颈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延髓内重叠投射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佐庆  李惠民 《医学争鸣》1995,16(4):272-274
作以HRP跨节追踪法研究了三叉神经中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在上部颈髓后角的下行投射和上部颈神经在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上行投射。结果表明: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分别向第1,2,3颈髓后角的腹外侧、中间部及背内侧投射,第2,3颈神经向脊髓后角的广泛区域投射。此外,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和吻侧亚核也能见到来自上部颈神经的阳性纤维和终末。眶上神经、眶下神经、下牙槽神经及上部颈神经在三叉神经脊束  相似文献   

7.
将 HRP 注入家兔直肠平滑肌,经逆行轴浆运输标记脊髓骶尾部的节前神经元。观察标记细胞集中在 S_3~C_(x2)节段,分布在中间带外侧核,前角腹内侧细胞群及前角中央细胞群三个部位。细胞为巨大型及中型两种。标记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为:①细胞形态类似;②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③树突总数少,以颅尾向排列为主;④轴突以薄髓纤维最多;⑤突触总数相对较少;⑥有三种突触小泡。  相似文献   

8.
损毁大鼠三叉神经根,观察其纤维终末在中枢内的溃变。结果发现:存活第1天,溃变终末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紊乱,透明小泡聚集;第2天溃变终末电子密度增加,出现典型的神经微丝增生型溃变;第3天溃变的细小轴突终末密度显著增高;第4天细小的溃变轴突终末皱缩并被胶质细胞包绕,有的终末突触小泡融合成大小不等的空泡。另外,较大的扇贝型溃变终末常与多个树突形成轴一树突触,其中有的进一步形成轴—树—树连续性突触,轴—轴突触偶见,表明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纤维与中枢内其它神经元联系密切而广泛,与其复杂的痛觉调控机制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唐伟  宋波  周占松  卢根生  江海红 《重庆医学》2007,36(10):940-941
目的研究树酯毒素(RTX)抑制前列腺痛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大鼠双侧腹叶前列腺注射完全福氏佐剂(CFA)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症,在前列腺炎大鼠腰骶部椎管内或前列腺内注射RTX,通过记录盆神经传入放电反映前列腺痛觉的变化。结果前列腺炎大鼠盆神经传入放电增强,椎管内或前列腺内注射RTX能抑制前列腺炎大鼠盆神经传入放电。结论RTX能抑制盆神经传入电活动,是其抑制前列腺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单位记录基础上,测定猫背索突触后神经元顺向与逆向反立的阈值和传导速度。除短潜伏期短串放电外,部分顺向反应还出现长潜伏期的长串后放电;顺、逆向反应的阈值或传导速度之间无何相关关系;逆向反应的阈值显著高于顺向反应阈值,但顺、逆向反应的传导速度相近,均属 Aβ纤维。结果提示:背索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前纤维中尚有 Aδ及(或)C 纤维;该神经元的 Aβ性突触前与突触后纤维之间不存在匹配关系;其突触后纤维在终止前急剧变细。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形态测量学方法,对于用辣根过氧化酶(HRP)作家兔直肠平滑肌注射后标记的骶尾髓中间带外侧核(IML)与平滑肌内侧核(NMM),以及作为对照组的同节段前角运动细胞(VH)进行测量,经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NMM细胞直径显著大于VH,而其体密度与面密度却显著小于后者,提示NMM确实是一组独特的神经元。其次,就IML细胞位置而论,位于灰质中间带者占58%,位于中间带背侧者占31%,位于中间带腹侧者占9%,说明家兔IML位置较以往认识更偏向背外侧。同时,IML可分为主部与索部,两部细胞数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子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在40例家兔上记录到一侧颈迷走神经(CVN)传入冲动投向两侧大脑皮层的躯体-内脏感觉区,并呈现一个范围约为4×4mm~2的迷走神经-诱发电位(VEP)中心区。刺激强度由弱到强可以相继使CVN内的不同纤维(A_β、A_δ和C)兴奋,同时可在皮层上记录到相应的不同传导速度的三类诱发电位即A_β-VEP、A_δ-VEP和C-VEP。其中A_δ-VEP和C-VEP不被阳极电流阻滞,但可被普鲁卡因浸润所减弱。电针可以抑制这种反映内脏信息的VEP,抑制性质是速升速降的。推测这是针刺和迷走神经两种传入信息在CNS内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期远侧端特异性表达的65KD蛋白对鼠胚脊髓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2周的动物模型,自然凝胶系统电泳分析损务后神经远侧端中的蛋白组分,将65KD蛋白区带胶条与14天鼠胚脊髓运动神经元联合培养,结果:损伤后2周的坐骨神经元侧端中特异性地出现表达增强的65KD蛋白;与含65KD蛋白区带胶条联合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存活数量多,突起生长旺盛,结论: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HRP逆行标记法研究猫空肠回肠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大小和定位分布。猫空、回肠初级感觉纤维来自双侧T_3~L_5脊神经节和双侧迷走神经下节,脊神经节的集中分布节段是T_(10)~L_3节段。但空肠和回肠初级感觉神经元的集中分布节段有所不同,空肠是T_(10)~L_2脊神经节,回肠是T_(12)~L_2脊神经节。分布特点符合既分散又集中的分布模式。空肠和回肠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多呈椭圆形、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细胞大小以中小型为主,又以中型为多。标记细胞在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下节内呈弥散性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对脊神经节的P物质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D大鼠15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cm,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异体或自体右侧坐骨神经1cm移植于神经缺损处。对照组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cm,不进行神经移植。术后12周取两侧脊神经节,冰冻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物质(SP),对SP阳性神经元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P阳性神经元为中、小型细胞,分散于大的脊神经节细胞中。手术侧与  相似文献   

16.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实验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索应用适合培养条件获取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较低浓度、短时的酶消法配合应用含B-27的特殊培养基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果:培养出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特征明显且生长良好,有较高纯度。结论:本方法可以稳定地获得较高纯度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健康58只,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五个实验组,用 HRP 逆行标记法研究了大肠各部的初级传入神经来源及节段性分布,其结果如下:1.大肠各部(除直肠外)的传入神经来源有二,即双侧的迷走神经结状节(下神经节)和胸、腰、骶部脊神经节。2.支配各部大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内的分布具有规律性:盲肠的位于 T_5一L_5(14个节段),高峰区在 T_12—L_1。升结肠的位于 T_5—L_5和 S_2—_3(6个节段),高峰区在 T_(12)—L_2。横结肠的位于 T_8—L_5和 L_7—S_3(15个节段),高峰区在 T_(13)—L_4。降结肠的位于 T_(12)—L_5,L_7—C_(01)(11个节段),高峰区在 L_(3-4),S_(1-2)。直肠的位于 L_(1-5),S_1—C_(01)(9个节段),高峰区在 L_2和 S_2。各部大肠均受双侧支配,但盲肠、升结肠以右侧占优势,横结肠则两侧标记细胞数无显著差异;降结肠、直肠以左侧占优势。3、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结状节内的标记细胞均以中、小型为主,细胞形态多为椭圆形和园形,在节内呈弥散性分布。4、支配降结肠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经 Lissauer束进入脊髓骶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粗大的外侧束和纤细的内侧束,前者到达脊髓灰质后连合或Ⅴ、Ⅶ层,后者低后角Ⅱ、Ⅲ层。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用血压-肾交感放电反应曲线为指标,在家兔中观察了刺激躯体神经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影响。在浅麻醉状态下,刺激腓深神经对基础血压水平和肾交感放电并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血压-肾交感放电反应曲线的斜率明显增大;而在深麻醉状态下,同样参数的刺激并不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明显改变。这一现象可能部分解释针刺对异常血压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右侧坐骨神经植入金黄地鼠的延髓锥体交叉处,同时,又将左侧坐骨神经切成数个短段后全段植入运动皮质。8周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轴突逆行追踪法观察HRP标记的轴突再生中枢神经元。结果,各组的运动皮质内均未发现标记细胞,在脑干和间脑可见标记细胞,呈距移植神经越远标记细胞越少的分布趋势。提示:植入锥体细胞胞体周围的坐骨神经短段对远距胞体的轴突损伤后再生无明显促进作用,脑干神经元的轴突再生与移植神经插入及轴突损伤部位距神经元胞体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