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广谱酶(BSBLs)对头孢哌酮(CPZ)的水解作用及三唑巴坦和舒巴坦之抑酶效应。方法用超声破碎法提取细菌β-内酰胺酶,用三维法鉴定β-内酰胺酶类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计算酶活性及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55株细菌中产超广谱酶(ESBLs)者28株,产广谱酶(BSBLs)者27株;两类酶的活性大小呈非正态分布,其中位数分别为3111.5和358U(P〈0.05)。三种常见细菌的酶活性高低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位数分别为2218、1250和119U(P〈0.05)。ESBLs对CPZ的水解率(中位数44.5%)显著高于BSBLs(中位数10.3%)(P〈0.05)。TB和SB均能显著抑制两类酶对CPZ的水解作用,TB和SB对ESBLs的抑酶率〉80%的比例分别为96.4%(27/28)和71.4%(20/28)(P〈0.05),但两药对BSBLs的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分离菌株的ESBLs活性高于BSBLs;ESBLs对CPZ的水解作用较BSBLs强,TB和SB能有效抑制两类酶对CPZ的水解,且TB对ESBLs的抑制作用强于SB。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头孢噻肟(CTX)对细菌广谱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三唑巴坦(TAZ)和舒巴坦(SBT)的抑酶效应。方法:用超声破碎法提取60株本院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的β-内酰胺酶,用三维试验法检测β-内酰胺酶酶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酶活性及酶对CTX的水解率。结果:60株细菌中产超广谱酶者31株,产广谱酶者29株;两类酶的活性为非正态分布,其中位数分别为3 094 U和528 U(P<0.05)。3种常见菌的酶活性高低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中位数分别为2656 U,1185 U和165.5 U,P<0.05)。超广谱酶对CTX的水解率(中位数20.10%)显著高于广谱酶(中位数3.15%)(P<0.05)。TAZ和SBT均能显著抑制两类酶对CTX的水解作用,但两种酶抑制剂的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超广谱酶(ESBLs)对CTX的水解作用较广谱酶强,TAZ和SBT能有效抑制两类酶对CTX的水解,但其抑制作用强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哌拉西林及三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比较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1,4:1,2:1),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生物测定酶对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抑酶保护率。结果表明,β-内酰胺酶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1),的相对水解率明显低于单独使用的哌位西林及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有显著性差异,近似于头孢哌酮  相似文献   

4.
三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唑巴坦是第三个上市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具有抑酶活性强,抑酶谱广等特点,对绝大多数A类β-内酰胺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C类和D类β-内酰胺酶也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因此,三唑巴坦在临床产酶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三唑巴坦上市20余年来已有30余种耐三唑巴坦的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在欧美国家出现,而对三唑巴坦敏感性较差的B类酶在我国也有报道,这些酶的出现和流行将严重威胁三唑巴坦在临床中的使用。本文将三唑巴坦抑酶作用的分子机制、对各类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以及耐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酶的构效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对临床分离产酶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三唑巴坦(8:1)对产酶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三唑巴坦(8:1)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1)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8:1)复方制剂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哌酮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1)的抗菌活性相似。结论 三唑巴坦增强了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头孢哌酮/三唑巴坦(8:1)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对产酶菌感染小鼠所致败血症的治疗作用研究,比较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4:1和8:1)各种配比的抗菌活性及评价其合理性,为新药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腹腔注射0.5ml的1个最小致死量(MLD)菌液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模型。感染1h后给被感染小鼠注射0.2ml不同浓度的抗菌药液(每种药物配比5组,每组10只小鼠),观察和记录感染鼠死亡率(共7d)。ED50值、ED95值、ED5095%可信限及各药ED50值的t检验结果P值均用NDST软件程序的Bliss法计算统计。比较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4:1和8:1)配比对实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株及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产酶菌(MSSA)感染小鼠所致败血症的治疗作用。结果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和2:1)配比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体内抗菌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4:1和8:1)及单剂;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头孢呋辛单剂的2.32~3.29和1.81~3.35倍(P<0.01)。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和4:1)配比对实验的产酶MSSA感染小鼠败血症治疗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8:1)及单剂,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头孢呋辛单剂1.56~3.33和2.24~4.03倍(P<0.01,0.010.05)。结论在所有实验药中,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和2:1)对实验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酶MSSA菌株感染小鼠败血症治疗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4:1和8:1)及头孢呋辛单剂;与1:1的比例相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2:1)配比抗菌作用相似并可减少三唑巴坦用药量,降低用药费用及用药不良反应产生的机率。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呋辛/三唑巴坦(2:1)合剂为最佳配方组合。  相似文献   

7.
CEFTAZIDIME耐药细菌的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应用药物梯度琼脂筛选法获得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的Ceftazidime耐药菌株(MIC≥64μg/ml)。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酶对12种β-内酰胺抗生素水解的“底物轮廓”以及抑酶活性;应用超薄层分析等电聚焦电泳技术检测了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pI),并与标准产酶菌株的β-内酰胺酶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细菌对Ceftazidime耐药后,β-内酰胺酶活性增加13~107倍;这类β-内酰胺酶具有如下特点:(1)水解头孢菌素类强于水解青霉素类;(2)舒巴克坦(5μg/ml)对这类酶无抑制作用,而同等剂量的邻氯青霉素却能明显抑制,(3)pI均≥8.0,与标准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的性质不同,符合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的性质。此外,作者发现pI为8.2或8.4的4株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酶与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治疗机体细菌感染的药物,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但是这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滥用、误用也引发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其中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作用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耐头孢噻肟(CTX)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测定酶对头孢噻肟/舒巴坦(CTX/SBT,1∶1,2∶1,4∶1,8∶1)的水解率。方法: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超声波破碎法提取酶粗提液,Nitrocefin显色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PCR检测耐药酶基因,生物法测定β-内酰胺酶对CTX的相对水解率及抑酶保护率。结果:从临床耐药菌544株中筛出产β-内酰胺酶并耐CTX G-菌339株。其中,331株(肠杆菌科细菌327株和铜绿假单胞菌4株)产能水解CTX的β-内酰胺酶,酶的基因型主要为TEM或/和CTX-M型。所产TEM或/和CTX-M型酶24 h对CTX的相对水解率为100%。CTX/SBT(1∶1~8∶1)的抑酶保护率高于82%。其中,CTX/SBT(1∶1~2∶1)的抑酶保护率最高(>88%)。331株中的330株耐药菌(除1株铜绿假单胞菌外)对CTX/SBT(2∶1)的MIC90比CTX下降了2倍以上。结论:介导临床菌株耐CTX的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主要为TEM和CTX-M型,该酶水解CTX活性强,能被SBT有效抑制(有效配比范围为1∶1~8∶1)。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利用 3种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标准TEM型β 内酰胺酶 (TEM 1、TEM 2、TEM 5 )研究 3种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噻肟、舒巴坦和克拉维酸 )的抑酶方式 ,目的是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寻找新的耐酶抗生素和新的酶抑制剂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药品与试剂 头孢噻啶 (cephaloridine,CER ,Sigma) ;头孢噻肟 (cefotaxime ,CTX ,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 ) ;舒巴坦(sulbactam ,Sul,Pfizer) ;克拉维酸 (clavulanicacid ,CLA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抗生素产酶耐药,近年来成功开发出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从而拓展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抑菌谱,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在头孢哌酮中加入不同配比(1∶3,1∶1,3∶1和6∶1)舒巴坦后,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抑酶保护作用。方法从超声破碎细菌得粗制β-内酰胺酶,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测定22株临床分离菌的细菌敏感性,用生物法测定酶水解率,计算酶对底物水解率,以头孢哌酮水解率为100%,计算不同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相对水解率和抑酶保护率。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1∶3,1∶1与3∶1组的酶水解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头孢哌酮/舒巴坦(3∶1)和(6∶1)的酶水解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1∶3,1∶1,3∶1)抑酶率明显高于其它配比,建议用3∶1配方,以降低酶抑制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茵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茵药物对33株ESBL茵(其中20株大肠埃希茵,13株肺炎克雷伯茵)的最低抑茵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茵的浓度累积抑茵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茵60%为协同作用,40%为相加作用,没有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茵53.85%为协同作用,38.46%为相加作用,7.69%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茵对加替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茵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茵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临床常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多数采用分析仪检测,少数采用K-B法,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总检出率分别为48.3%和45.5%,呈逐年增长趋势;其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数头孢菌素类等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株,呈多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剂类较敏感。结论应加强产ESBLs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耐药性的变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儿童呼吸道感染超产β-内酰胺酶(ESBIS)细菌耐药情况以及临床特征。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分离的3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及临床分析。结果药敏试验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无耐药性,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达100%。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存在较严重的多重耐药及交叉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依据药敏情况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刘健  田瑛  李霞 《哈尔滨医药》2004,24(2):26-27
目的 对我院各临床科室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该酶确证试验。结果 产ESBLs菌检出率为26.84%,重症监护病房中ESBLs菌检出率为58.62%。结论 及时隔离并防止产酶菌的扩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SHV型β内酰胺酶抑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革兰阴性菌产生的 4种SHV型 β内酰胺酶的抑酶效应。方法 :分别以L B作图法求取米氏常数 (Km)和最大反应速度 (Vmax) ,以Dixon作图法求取抑制常数 (Ki)。结果 :SHV 2 ,4 ,5对头孢噻肟有水解作用 ,Km 分别为5,4 ,8μmol·L- 1,相对最大水解速度分别为 4 .9% ,8.4 % ,7.8%。表明头孢噻肟对SHV 2 ,SHV 4 ,SHV 5有较高的亲和力 (低Km) ,它对SHV 2 ,SHV 4 ,SHV 5有抑制作用 ,Ki 分别为 0 .94 ,1.0 9,1.4 7μmol·L- 1。结论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对SHV 1,2 ,4 ,5均有抑制作用 ,Ki 分别为 1.68,0 .2 ,2 .33,0 .15μmol·L-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他唑巴坦(13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头孢噻肟(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复方制剂的体外抑酶率。方法从超声破碎细菌得粗制β内酰胺酶,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测定临床分离菌31株的细菌敏感性,用生物法测定酶水解率,计算酶对底物水解率,以头孢噻肟水解率为100%,计算不同配比的抑酶保护率。结果头孢噻肟/他唑巴坦1:1与3:1组的酶水解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3种配比(1:1),(5:1),(7:1)的酶水解率比较都有差别(P〈0.01)。结论头孢噻肟/他唑巴坦(1:1,3:1)抑酶率明显高于其他配比,建议用3:1配方,以降低酶抑制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及评价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以 1∶ 1、2∶ 1、4∶ 1、8∶ 1配比的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及其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 ,拟找出头孢哌酮钠与三唑巴坦钠的最佳配比 ,为进一步开发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复方制剂 (1∶ 1、2∶ 1、4∶ 1、8∶ 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 (包括产 β-内酰胺酶和产超广谱酶 ESBL s菌株 )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产酶金葡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复方制剂 (1∶ 1、2∶ 1、4∶ 1、8∶ 1)及单用头孢哌酮对 8种标准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并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等 β-内酰胺抗生素进行比较。比较小鼠一次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 (4∶ 1)的急性毒性。结果 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以 1∶ 1、2∶ 1、4∶ 1和 8∶ 1配伍均可比单用头孢哌酮对产酶耐药菌株的 MIC50 降低 1/ 2~ 1/ 6 4 ,其中 1∶ 1、2∶ 1、4∶ 1的体外抗菌活力基本相同 ,略强于 8∶ 1。4∶ 1配伍体外活性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相当。头孢哌酮钠/三唑巴坦钠 (4∶ 1)比单用头孢哌酮对  相似文献   

20.
头孢布烯对20株临床分离产酶耐药菌和8株标准产酶菌株以及2株产头孢菌素酶菌株β-内酰胺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等5个头孢菌素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头孢布烯具有很强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它不被TEM-1、TEM-2、OXA-1、OXA-2、OXA-3、SHV-1、K1、D31 等酶水解,其相对水解率(RelativeHydrolysisRate,RHR)< 2% 。在20株临床分离产酶耐药菌所产β-内酰胺酶中,有3 株可以缓慢水解头孢布烯,其RHR分别为7.9% 、6.8% 和11.1% .而另外17 株菌所产酶对头孢布烯的RHR均< 2% 。头孢布烯的相对水解率与头孢他啶相近,两者均为具有高度酶稳定性的头孢菌素,明显优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及头孢噻肟等其它4种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