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lpha-methylacyl-CoA racemase,AMACR)是新近发现的诊断前列腺癌较为特异的免疫组化标记物,近来发现其在膀胱癌、结肠癌等肿瘤中也有表达.Mayes等研究发现21例乳房外Paget病(EMPD)中AMACR的表达率高达71%[1],EMP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为进一步明确AMACR在EMPD中较高的表达率是否是因为继发前列腺癌、膀胱癌和结肠癌等肿瘤,AMACR是否有望成为新的用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EMPD的免疫组化标记物,我们观察30例原发性EMPD中AMAC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lpha-methylacyl-CoA racemase,AMACR)是新近发现的诊断前列腺癌较为特异的免疫组化标记物,近来发现其在膀胱癌、结肠癌等肿瘤中也有表达.Mayes等研究发现21例乳房外Paget病(EMPD)中AMACR的表达率高达71%[1],EMP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为进一步明确AMACR在EMPD中较高的表达率是否是因为继发前列腺癌、膀胱癌和结肠癌等肿瘤,AMACR是否有望成为新的用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EMPD的免疫组化标记物,我们观察30例原发性EMPD中AMAC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侵袭性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原位乳房外Paget病、18例侵袭性乳房外Paget病石蜡组织切片中AR的表达情况。结果 38例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为64岁。AR在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中明显表达,AR高表达率为58%(22/38);其中,AR在侵袭性及原位乳房外Paget病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8%(14/18)和40%(8/20),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01,P值为0.020)。结论 AR的异常表达与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有关乳房外Paget病(EMPD)的报道日趋增多,为了对该病有一较为全面的了解,综述如下。临床表现PMPD较常发生于大汗腺分布多的部位,例如肛周、外生殖器、腋及脐部和异形大汗腺分布部位如眼睑、外耳道。但也有报告发生在舌、食道和膝部等处。Chanda等复习从1962~1982年英国文献报告的197例EMPD表明,本病大多发生在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主要发生在女阴和肛周。临床上表现为一种进行性红斑湿疹样皮肤病变,边界清楚,伴剧烈瘙痒,常易误诊为湿疹,因此需根据组织活检和病理方面的改变作出疹断。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目的 研究探讨3种性激素受体在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中表达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30例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中的表达.结果 30例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中19例雄激素受体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3.3%,其中25例男性患者中阳性率为72%,5例女性患者中阳性率为20%.所有病例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均阴性表达.结论 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有性激素依赖性,雄激素及其受体可能参与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0)
目的观察PTEN和Ki67在乳房外Paget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分别检测30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TEN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在乳房外Paget病中阳性表达为66.67%,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的阳性表达(100.00%,P0.05)。Ki67在乳房外Paget病中阳性表达为83.33%,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50.00%,P0.05)。乳房外Paget病中PTEN表达和Ki67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PTEN的低表达和Ki67的过表达在乳房外Paget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E-钙黏蛋白及β-连环蛋白在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EMPD)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EMPD中侵袭及转移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确诊的EMPD患者皮损组织标本,对照标本为包皮环切术切除的正常包皮,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E-钙黏蛋白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以染色强度和染色百分率的评分之积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共收集33例EMPD皮损组织标本及25块对照标本。免疫组化结果示E-钙黏蛋白与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上。EMPD患者病理组织中E-钙黏蛋白和β-连环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3.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和54.5%,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5%和24.2%,阴性表达率分别为12.1%和18.2%,正常组织E-钙黏蛋白与β-连环蛋白表达全部为强阳性表达。两组标本间E-钙黏蛋白和β-连环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EMPD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与发生真皮浸润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1)
目的:分析腋窝乳房外Paget病(EMP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报告1例左腋窝EMPD患者,并回顾分析国内报道的11例类似病例。结果:12例腋窝EMPD患者中,男9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89~47岁,平均发病年龄68.7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右两侧各6例,左∶右=1∶1,病程2~30年,皮损初为界限清楚的红斑,病程长者可出现糜烂、溃疡。有2例分别并发大汗腺癌及肺癌。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内基底层及棘层可见明显增大的异形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透亮,胞核呈类圆形,空泡状,核仁增大、清晰,近表皮处可见异形细胞,基底层完整,真皮浅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癌胚抗原(CEA)强阳性,上皮膜抗原(EMA)和角蛋白(CK)-7,癌胚抗原增殖指数(Ki-67)85%阳性。CK-20不表达。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随访未发现复发。结论:腋窝EMPD是EMPD中的少见类型,首选手术切除,预后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14.
曹宁校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2)
乳房外Paget病(EMPD)的组织发生迄今不明,它可能来源于附件腺体组织或原发于表皮。疾病主要累及大汗腺丰富的部位,如外阴、会阴、阴囊、阴茎、腋窝等部位。Chanda复习英文文献中的196例EMPD患者,有24%的病人发现相关的潜在附件腺癌,且预后不良;12%的病人在其皮肤疾病紧密相关部位伴有内脏癌。对EMPD的治疗一般多用扩大范围的局部外科切除,以防止复发,但一份研究表明,在30例原发损害用手术切除的病人中5年的复发率为40%。另外由于EMPD常发生于老年病人,常不能耐受大范围的外科手术,且发生于生殖器官的损害由于外科治疗可能致畸,患者不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发生于左腋下部位的色素性乳房外Paget病。患者女,35岁。4年前发现左腋下棕黑色斑疹,缓慢增大,偶有痒感。皮肤科检查:左侧腋窝不规则棕黑色斑疹,局部皮肤轻度浸润感,表面稍粗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棘层内可见散在和成巢分布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透亮,部分细胞核深染,未突破基底膜。肿瘤细胞之间的角质形成细胞内含较多色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显示细胞角蛋白(CK)7(+)、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CK20(-)、S-100蛋白(-)、melan-A(-)及sox-10(-)。诊断:色素性乳房外Paget病。治疗:手术扩大切除皮损,随访至今无复发。 相似文献
16.
17.
18.
乳房外Paget病1例徐桂香①朱明鳌①患者男,75岁,5年前在阴茎根部左上方出现樱桃大小的暗红色斑块,无不适感。曾外用“肤轻松软膏”及“皮炎灵硬膏”后疗效不佳,皮损缓慢扩展。1年前再贴“皮炎灵硬膏”揭下后局部红斑上出现糜烂、渗液,以后皮损较快地向周围...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64岁。阴囊皮疹偶伴渗出、瘙痒 10年。病理检查示 :全层表皮均见Paget细胞 ,有的成巢状 ,个别真皮乳头可见基底突破。诊断为 :乳房外Paget病 ,突破基底膜。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阴茎根部红斑,反复糜烂、渗液及结痂1年。1年前患者阴茎根部起红斑,伴瘙痒,且逐渐增大,曾在多家医院以“湿疹”予以抗过敏治疗无效。平素体健,否认系统疾患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阴茎根部片状浸润性红斑,1 cm×3 cm大小,界清,表面轻度糜烂,渗液呈黄色或暗紫色,结痂(图1)。外阴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排列不齐,可见核大深染细胞,棘层可见成巢或单个分布的瘤细胞,胞体大,胞浆丰富淡染,真皮浅层见带状炎症细胞浸润(图2)。患者拒绝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乳房外Paget病。2讨论乳房外Paget病(EMP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