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指不伴有鼓室和乳突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分泌性中耳炎在婴儿中有很高的发病率,被认为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50%以上的婴儿会在生命的第1年内患分泌性中耳炎。其中大部分患者会在3个月内自愈,但有30%-40%的患者呈复发性病程,5%~10%的发作持续1年或1年以上。婴幼儿时期的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听力损失及后遗症,影响语言学习,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耳鼻喉科医生及听力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至今不明,一些组织学改变提示它可能为一种延缓型变态反应,有些作者报道变态反应患儿分泌性中耳炎较多见,另一些作者估计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20~90%属变态反应。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患变态  相似文献   

3.
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OME)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85%的儿童至少有一次中耳炎发作史,50%的2~5岁儿童曾患过OME。OME不仅对儿童听力有影响,而且增加了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CT扫描对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辅助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鼻咽癌(NPC)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观察127例NPC放疗前、后患者的鼻咽、乳突CT片。结果:发现在不分期的情况下,放疗前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为59%,T1 ̄4期,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渐次增高;且与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放疗前无分泌性中耳炎者,放疗后70%的耳可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3 ̄6个月是发生分泌性中耳为的高峰期。结论:CT扫描有助于NPC患者放疗前后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中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58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均常规进行病史采集、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对部分患儿进行鼻内镜检查录像,单盲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其与咽鼓管咽口的关系。统计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258病例中经声导抗检查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108例(41.9%),而病史中有明确听力减退主诉者仅27例(10.5%);对合并和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相关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发现,患儿性别、病程长短、腭扁桃体大小等因素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无明显影响,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者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性大,多元回归分析证明其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程度。结论有必要对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常规进行听力学检查,以确认或除外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或与咽鼓管园枕及咽口关系密切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入强的松龙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强的松龙鼓室内注射的155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结果1556例病例中(2155耳),治愈1681耳,占78%;好转323耳,占14.99%;无效151耳,占7.01%;有效率92.99%。结论强的松龙注射液鼓室内注射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并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并发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8例鼻咽癌放疗前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鼻腔鼻咽部清理及冲洗加鼓膜穿刺抽液;B组:鼓膜切开或鼓室置管引流。随访半年,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半年后,58例中存活51例。存活患者中,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A组为82.1%,B组为5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3.6%,B组为2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鼻腔鼻咽部清理及冲洗加鼓膜穿刺抽液优于鼓膜切开或鼓室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8.
儿童中耳炎患者中大约有10%在急性中耳炎后会有持续3个月以上的中耳渗出。而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的听力损失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言语及语言的发育。急性及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决定了该病的治疗,而急性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涉及多种宿主因素和感染因子。宿主因素包括解剖性或功能性咽鼓管功能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一2006年我院经治的27例鼻咽癌患者,将其放疗前、放疗后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21例(32耳)中耳炎患者被分为鼓膜穿刺组与鼓膜置管组。结果27例患者放疗前有14例(17耳)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增至21例(32耳),双耳发病11例,6例未发生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组12例(19耳),显效率为78.9%(15/19),1例患者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置管组9例(13耳),有5例(7耳)疗效显著,显效率为54%(7/13),有2例患者鼓膜穿孔。MRI检查显示,2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19例有明显咽鼓管挤压和腭帆张肌肿胀。结论MRI检查有助于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评估;鼓膜穿刺抽吸是治疗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和实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29例成人腺样体残留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腺样体残留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2003年问诊治的29例成人腺样体残留。结果10岁前93.1%患有慢性鼻炎及鼻窦炎,69%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28%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目前79.3%患有慢性鼻炎及鼻窦炎,72.4%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37.9%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结论慢性鼻炎及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是导致成人腺样体残留的主要原因,而腺样体残留又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58耳)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者行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逆行插管并注药治疗。结果45例(58耳)接受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治愈42耳(72.42%),好转13耳(22.41%),无效3耳(5.17%),总有效率94.83%。结论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滨州市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山东滨州地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及各种致病因素。方法在山东省滨州市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共随机抽取小学、幼儿园2~7岁儿童1536例,分2~3岁、4~5岁、6~7岁=三个年龄组,以鼓室导抗为诊断标准,结合耳镜检查,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山东省滨州市2—7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为6.25%。2~3岁发病率为19.65%,4~5岁发病率为5.85%,6~7岁发病率为2.68%。2~3岁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所降低,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山东省滨州市2。3岁、4~5岁、6~7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与西方文献报道差异无显著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包括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扁桃体炎及腺样体肥大等,鼻、咽部疾病所占比例大,尤其是腺样体肥大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声频共振加耳舒合剂综合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146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随机抽取102例为声频共振加耳舒合剂治疗组,44例为对照组。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8.04%,对照组88.6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声频共振配合口服耳舒合剂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较单纯服药疗效佳。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与乳突气房的发育程度有关,谁为因果,意见尚不一致。在总结200余耳分泌性中耳炎诊治经验的基础上,随机对44例(7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和40例(80耳)无耳病者进行观察,全部观察耳均摄乳突Schuler位片,用Diamant法测量并计算X线片上显示的乳突气房的几何学面积,将其分为两型:气化良好型(气化面积>6cm2)和气化不良型(气化面积<6cm2)。155耳中气化良好型69耳,5(6.7%)耳患分泌性中耳炎;气化不良型86耳,70(81.4%)耳发病。比较两种发育类型乳突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认为乳突气化不良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85耳)分泌性中耳炎门诊病例在鼻内镜直视下行鼓膜穿刺抽液并注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鼻内镜下鼓膜穿刺均一次成功。治愈70耳(82.4%),好转8耳(9.4%),无效7耳(8.2%),总有效率91.8%。结论鼻内镜下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容易,可同时行鼻腔及鼻咽部检查,鼻内镜下鼓膜穿刺成功率高,视野清楚,操作简单,精确。鼻内镜在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为深入了解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收集了相关研究文献。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之间存在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方面的联系,抗过敏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短期疗效并可有效防止分泌性中耳炎复发。采用鼻内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其治愈率明显增加。这些发现为人们深入研究变态反应性疾病与分泌性中耳炎形成机制间的联系、抗过敏治疗对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以及针对该病更广泛的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综合治疗36例作为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36例作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75.0%,对照组的治愈率55.5%.经x2检验显示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耳炎差异球菌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耳炎差异球菌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的方法,检测39例(42耳)成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中耳炎差异球菌以及三种常见细菌[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和卡他莫拉杆菌(M.catarrhalis)]的DNA,就细菌DNA存在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史、病程、积液性质和抗生素服用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的42份中耳积液标本中有5份(11.9%)检测到有耳炎差异球菌DNA存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者有1例(3.6%)测得耳炎差异球菌DNA存在,慢性者则有4例(28.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浆液性中耳积液有3例(13.0%)测得耳炎差异球菌DNA存在,粘液性中耳积液则有2例(10.5%)为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抗生素使用史对耳炎差异球菌DNA检出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参与部分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耳炎差异球菌可能是其致病菌之一;且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持续存在可能与耳炎差异球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鼓室导抗图和颞骨CT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260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发现鼓室积液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各种类型异常鼓室导抗图和颞骨CT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B、C、As型鼓室导抗图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52%(138/146耳)、86.49%(64/74耳)、80.0%(4/5耳),异常鼓室导抗图综合诊断符合率为91.56%(206/225耳),而颞骨C T的诊断符合率为99.15%(117/118耳),高于异常鼓室导抗图的综合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颞骨CT和鼓室导抗图检查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均很高,在出现非B型鼓室导抗图时,前者可作为后者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用鼓膜穿刺、鼓室正压注药、负压吸引的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246例(292耳)采取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鼓室正压注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病例。结果246例分泌性中耳炎经1~3次治疗治愈率95.5%,46例胶耳经本法一次治愈39例(84.8%)。结论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用鼓膜穿刺、鼓室正压注药、负压吸引的方法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