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近期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5例成功实施PCI的患者,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并根据是否急性心肌梗死或2型糖尿病分组比较。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率降低。心肌梗死与非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均有改善,而舒张功能指标改善不明显。非糖尿病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糖尿病组患者心功能改善与术前相比不明显。结论PCI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近期内的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仅E峰指标改善。心肌梗死、非心肌梗死及非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均有改善。糖尿病患者的PCI获益尚有待更大样本的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TE—CDFI)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血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8例LAD病变且进行PCI的冠心病者,应用TTE-CDFI观察PCI手术前后LAD血流变化。观察方法与指标:在3个改良标准切面水平检测LAD中远段、穿隔支和心尖部血流频谱,测定各点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SPV)、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DPV),收缩期流速时间积分(VTIs)、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VTId),对比观察PCI手术前后冠状动脉血流频谱参数变化。结果PCI术后SPV、DPV、VTIs和VTId的测值高于PCI术前(P〈0.05或P〈0.01);以PCI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MI)血流〈1级与≥2级分组,后组的各项超声指标测值高于前组(P〈0.05或P〈0.01)。结论TTE-CDFI检测LAD各段PCI前后血流频谱变化可较好评价PCI的疗效,可用于PCI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冠状静脉窦(CS)的血流变化,以探讨超声测定冠状静脉窦血流用于评价冠脉介入治疗后冠脉灌注改善情况的可能性.方法:22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和内支架置入术 (ICS) 的冠心病患者(皆为左冠状动脉及其属支病变),包括单部位介入(11例)、双部位介入(9例)和三部位介入(2例).治疗前后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及计算冠状静脉窦的指标为:平均内径(Dmean)、平均流速(Vmean)、速度时间积分(VTI)、血流量(Q);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前向血流指标(E、A及E/A)等心功能指标.结果:在冠脉介入术后,左室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冠状静脉窦的Vmean、VTI和Q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TTE测定冠状静脉窦血流可以反映PTCA及ICS术后冠脉灌注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延迟PCI对心电图表现包含缺血性J波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影响。方法80例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合并J波综合征)患者分为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各40例。观察发病后24h至3周各种疗法对J波的持续时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心室功能及射血分数、心率变异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直接PCI组J波持续时间与延迟PCI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直接PCI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迟PCI组,左心功能下降及射血分数下降低于延迟组,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延迟PCI组较直接PCI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电图表现包含缺血性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直接PCI治疗各参数改善均优于延迟组,提高对缺血性J波的认识水平,建议把缺血性J波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警信号,为直接PCI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和经验。方法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8支血管行PTCA及支架治疗。结果104支血管获得成功(104/108,成功率为96.3%)。置入支架101个(101/104,成功率为97.1%),术中死亡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和经验。方法 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8支血管行PTCA及支架治疗。结果 104支血管获得成功(104/108,成功率为96.3%)。置入支架101个(101/104,成功率为97.1%),术中死亡1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利用球囊导管系统扩张冠状动脉内径或同时植入支架,解除其狭窄,改善其对心肌供血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现已常规作为冠脉再通的一种治疗方法而应用于临床,并已部分取代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使用负荷超声心动图(stress echocardiography,SE)评价PTCA术后疗效、检测再狭窄及使用SE预测存活心肌的功能恢复有广泛的研究.现对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局部室壁运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为“罪犯血管”的患者为冠心病组(30例),对照组为30例正常人。应用RT-3DE测量左室心肌局部容积曲线和局部射血分数(rEF),比较两组的9个节段的rEF及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手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局部射血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PCI术前缺血区域相应节段的rEF明显降低(P<0.05)。与PCI术前相比,冠心病组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部分节段rEF增大(P<0.05),6个月增加最明显(P<0.05),术后3天rEF无明显变化。结论 RT-3DE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动态观察PCI术前、术后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判断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9.
Zhang J  Qiao SB  Zhu J  Chen J  Yang WX  Liang Y  Shao SL  Zhang WJ  Liu R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0):2094-2098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性别差异.方法 为多中心随机研究,在全国24家医院,根据入选标准将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至早期介入组(24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延迟介入组(36 h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分别观察介入治疗后不同性别的主要终点事件(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事件(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难治性缺血、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结果 共有815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545例,女性270例.男性和女性患者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早介入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迟介入组(分别为7.1%、14.8%,P=0.00);两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即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或难治性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为12.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另一个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即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难治性心肌缺血或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分别为26.8%、3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早期介入组和延迟介入组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6%、14.3%,P>0.05)和两个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5%、23.5%,P>0.05;28.5%、27.7%,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和女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男性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女性患者早期和延迟介入治疗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CTO)介入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 方法 对 32例介入治疗成功的 CTO患者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其左室整体和节段性收缩功能变化 ,分别测量术前、术后 1个月和术后 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 (EF)和左室室壁运动计分 (WMS)。 结果 术前、术后 1个月、术后 6个月 EF分别为 (44± 13) % ,(48± 12 ) %和 (49± 10 ) % ,WMS分别为 35± 10 ,2 8± 8和 2 5± 7。 结论 成功的介入治疗显著改善 CTO患者的左室整体及节段性收缩功能 ;在缺血性心脏病中 ,室壁运动计分法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变化优于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5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平均年龄(72.5±7.5)岁的老年ACS患者,男58例,女2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根据造影结果对“病变血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结果82例中,79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3%;138处靶病变,133处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4%。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扩张满意,血管腔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达到率96%。病变直径狭窄由89.5%±8.6%减轻至3.2%±8.6%(P<001)。结论老年ACS患者及早、充分、持续地开通“病变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防止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老年ACS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冠脉造影正常者的冠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损伤小的冠状动脉(冠脉)内皮功能检查方法。方法:10例无冠心病易患因素与11例有易患因素的受试,冠脉造影检查均显示正常,用多平面食管探头探测冠脉左前降支,分别测量基础,冷加压,复温阶段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时左前降支舒张期血流速度(V)和速度时间积分(VTI),并计算基础至冷加压阶段和复温至舌下含服硝靶甘油阶段的V和VTI增加率,结果:冷加压后,无冠心病易患因素组V和VTI上升率均明显大于有易患因素组,含服硝甘甘油后,两组的V和VT上升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表明在冠脉造影正常时,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就已存在内皮功能损伤,食管超声心动图结合干预试验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评价内皮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2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照影检查,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43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36例。结果 冠脉造影检查心肌梗死82例,造影阳性率为100%;心绞痛80例。造影阳性率为80%;可疑冠心病48例,造影阳性率为19%。左主干及主支病变血管共169支,4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随访545.5年。38枚支架置入36支冠脉病变血管内。随访647年,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1l%。结论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肯定。但是有一定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DES)加替罗非班与Cypher支架加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323例ACS病人,其中接受Firebird支架(Firebird组)161例,接受Cypher支架(Cypher组)162例.两组同时加用替罗非班.首先给予负荷量10μg·kg-1,3 min内静注完毕,之后以0.15 μg·kg-1·min-1的速度微量泵持续静点36 h.比较两组支架植入后即刻到近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于30 d内进行随访,比较有效性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Firebird组与Cypher组比较,术前左室射血分数、靶病变的部位、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2例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1.2% vs 1.2%,P>0.05).均无亚急性血栓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各2例(1.3% vs 1.3%)、靶血管再次重建分别为1例(0.6%),2例(1.3%)、再住院分别为2例(1.3%)1例(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0 d随访均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加用冠替罗非班治疗ACS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与Cypher支架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8年12月96例住院的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负荷剂量组(600mg)和常规剂量组(300mg),PCI术前给药,其他常规治疗不变。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术后24h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血小板计数(PTL);术后6、12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以及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高负荷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罪犯血管术后即刻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5&#177;6.1)%和(38.7&#1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A(%)分别为(17.5&#177;7.6)%和(18.3&#17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TL(&#215;106/mm3)分别为(159.0&#177;48.3)和(186.2&#177;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及12hCK-MB(mmol/L)分别为:(16.2&#177;3.9)、(13.4&#177;3.9)和(18.4&#177;4.8)、(15.5&#17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MAC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且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组(n=52)和介入组(n=37)。介入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2~5天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血管重建术。随访患者的心源性病死率和(或)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主要终点)、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次要终点)。结果介入组心源性病死率和(或)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5.41%)与药物组(13.46%)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心绞痛复发率(16.22%)和再次血管重建率(13.51%),明显低于药物组(分别为48.08%、40.38%,P均<0.01)。结论介入治疗可减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功能动态变化及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其影响。方法急性下壁心梗患者42例,27例于起病12h内接受PCI治疗(急诊PCI组),余者接受择期PCI治疗(择期PCI组)。分别于心梗后1、3、7、15、30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组织多普勒测量右房室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房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Em/Am)比值评估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右室收缩功能心梗后1d最差,舒张功能心梗后3d最差,之后逐渐恢复,观察期结束时(第30天)最佳。急诊PCI组Sm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Em/Am比值最大值皆高于择期PCI组(P0.01,P0.05)。Sm值急诊PCI组在第7天即显著增高,择期PCI组第15天显著增高(P0.05);Em/Am值急诊PCI组在第15天显著增高,择期PCI组第30天方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梗损害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心梗3d内最为严重,急诊PCI较择期PCI治疗更利于其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非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龄>7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呈多支病变200例(双支病变128例,三支病变72例),对其中146例仅进行"罪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罪犯血管病变"根据心电图改变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判断。结果:介入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8.0%(144/146),术中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1.4%(2/146);术后住院期间症状及并发症:手术成功的144例中,1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消失率84.8%(106/125),明显减轻率15.2%(19/125),支架内血栓形成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1.6%(2/125);19例急性心肌梗死中病死率5.3%(1/19);术后随访1~24月,心绞痛症状复发率12.5%(18/143),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1.3%(2/143),病死率0.7%(1/143),原"罪犯血管"重建率10.4%(15/143),原非"罪犯血管"介入治疗率13.8%(20/143)。结论: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变常见,但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罪犯血管"多为其中一支,仅处理"罪犯血管"的非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疗效,只要能正确的判断"罪犯血管",不但能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PCI)后心血管剩余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外院行PCI术在本院随访的ACS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90例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4 000 IU/次,皮下注射,2次/周;血府逐瘀汤加减煎服300 ml,1次/d。观察两组9个月后心血管剩余风险(包括再发心绞痛、因再发心绞痛入院、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心绞痛再入院率、心肌梗死再发率均低(均<0.05)。结论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降低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剩余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心电图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中早期识别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 入选86例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值正常、接受择期PCI治疗单支血管的冠心病患者,通过冠脉内导丝记录患者PCI术中冠脉远端心电图,依据其是否发现有意义的心电图ST段改变分为变化组和对照组.测定患者术后8 h、24 h的cTnT、CK-MB.比较两组患者问cTnT、CK-MB水平及患者术中、术后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86例患者PCI治疗术中30例(35%)出现有意义的冠脉内心电图改变(变化组),其余56例(65%)未见有意义的冠脉内心电图变化及体表心电图改变(对照组).变化组患者术后cTnT和CK-MB明显较对照组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意义的冠脉内心电图改变对预测心肌损伤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94%,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6%.术后4周内变化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 冠脉内心电图ST段的改变有助于即刻识别PCI术中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