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在成年人致死率和致残率中居首位,约8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给予脑卒中患者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从“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提出心脑共主神明;基于“心主血脉”“脑为髓海”提出精血髓互生互化,体现出心脑相关性。现代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脑卒中“脑心共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并在神经内分泌-血管、肠道菌群等方面均有体现。基于“脑心相关”“脑心同病”,形成“脑心同治”理论,并将该理论运用在针刺、中药等多种康复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也高的一类疾病,中医又称“中风”。近年来对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研究较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干预药物的应用对脑卒中的发生和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旦发生卒中,采取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可显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为降低这“三高” ,除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外 ,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1] ,现将对 4 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4 8例脑卒中患者均为 2 0 0 0年 3月—2 0 0 2年 2月的住院患者 ,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 ] ,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 (A组 ) 2 4例、常规治疗组 (B组 ) 2 4例。…  相似文献   

4.
我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就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谈以下几点体会。1.明确培养目标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培养 ,目前大体上分两种类型 ,一种是基础研究 ,另一种是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主要是采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技术 (当然也包括西医的基础理论和技术 ) ,研究中医基础理论 ,如中医“脾”本质的研究 ,中医“肾阳虚”的研究 ,等等。临床研究型主要是掌握中西医两种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 ,了解治疗一种病或是一类病在中西医结合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能 ,对所研究的某一类病或某一种病进行诊治。并在医疗实践中探…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中医脑卒中证型标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临床数据中整理采集脑卒中相关的病例,对脑卒中临床路径中数据标准进行定性、定量化分析后,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其中医临床信息和证候类别间关系建模,观察其预测准确性,为脑卒中临床决策提供合理可靠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为了探讨中医护理对脑卒中的研究,2005年,本院神经内科运用中医整体护理模式,对3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辨证,实施中医整体护理计划,配合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语言训练,达到了辨证施护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收治诊断为“脑卒中急性期”的住院患者60例,均由CT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60岁6例,60岁以上24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0岁10例,60岁以上20例。2护理2.1…  相似文献   

7.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辨证治疗。在中医诊断的整个过程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其辨别的内容除了辨病、辨证、辨症之外,还要考虑个体的差异、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病、证的动态变化。缺血性脑卒中(又名缺血性脑中风)是最常见的临床危重疾病之一,属中医"中风"范畴,不同时代的医家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不同的看法。经过梳理发现,大多数现代学者对脑卒中的致病因素概括为风、痰、虚、瘀、气、火,诊断标准也逐步趋于统一。基于缺血性脑卒中病,研究和理解中医诊断思维的规律性认识,对未来临床中诊断辨证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8.
养阴通督法治疗脑卒中偏瘫10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偏瘫是其主要证候之一 ,也是此病致残的主要原因 ,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状况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自 1 996年 8月~ 2 0 0 0年 6月间 ,我们采用养阴通督为主 ,辅以疏经通络治疗本病 1 0 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和纳入标准参照 1 995年中华全国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脑卒中部分的诊断要点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 )”[2 ] ,并经头颅 CT或 …  相似文献   

9.
疣状胃炎 ( verrucousgastritis,VG)是现代医学的诊断病名 ,又称痘疹样胃炎或慢性糜烂性胃炎 ,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改变的胃粘膜病变。中医无此病名 ,但根据其临床症状 ,一般可归属于“胃脘痛”范畴[1~ 3 ] 。近年来 ,国内中医学者对疣状胃炎的病因病机诊断及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疣状胃炎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粘膜隆起、肿胀、糜烂、渗出 ,与“痈疡”相似 ,有学者提出应该从“胃痈”论治[4] ;也有学者认为疣状胃炎的胃粘膜形态改变如同“瘰疬”、“瘿瘤”,可以看作是视之可见、触…  相似文献   

10.
就中医脾胃病研究的现状和未来采访了单兆伟教授,脾胃学说的研究居于整个中医理论研究的前列,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应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并不断总结发展和加以推广验证,临床如能将辨证与微观、辨证与病因治疗相结合并加大专病与专方的研究开发力度,定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并提出要遵照自身规律发展中医,中医现代化不能走“中医西化”、“中西药制”或“废医存药”的路子。要使科研成果尽  相似文献   

11.
"气"实质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实质的研究,首先应该明确思路与方法,继承和创新依然是最关键的问题。在继承性研究中,既要承认“气一元论”哲学思想对中医“气”理论构建的重大影响,又不能把中医“气”理论说成是古代哲学的衍生物。纠正偏颇或错误认识,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实质继承性研究的主要目标应是明确“气”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固有理论和概念的内涵。“气”理论的创新研究应在确立中医学自然科学属性的基础上,将中医“气”理论纳入现代科学的研究序列,同时也要强化中医“气”理论传统思维方法的革新研究,以便创立科学的假说,构建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1],在脑水肿、颅内高压的临床症状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占60%~80%.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至关重要,本人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理的文章,进行总结,希望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七情”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当代大学生心理疾患的重要病因,研究中医七情学说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疾患的相关性,倡导运用中医七情学说对大学生心理疾患进行预防及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且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危害。脑卒中后患者往往会遗留偏瘫、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居家康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举措,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疗法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质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建设项目(上海)”专家委员会及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专家,就脑卒中的居家康复流程、居家康复对象、居家康复质量控制、居家康复技术及居家康复健康宣教等达成了专家共识,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循环互动,教材起着桥梁作用。教材版本的更迭,是对一个时期临床(包括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总结与提高。因此探讨中医教材的改革,对深入研究和进一步阐述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是至关重要的。现以《中医内科学》教材为例,以《中医证治智能系统》[1](以下简称“系统”)的研究为背景,开展相关的讨论。1中医教材改革的必要性1·1临床需要实用型人才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一般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病人说:“宁可多花挂号费,也要找有经验的老中医看病”。老中医桌前就医者如云,青…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特点。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风、火、痰、虚、瘀”是该病的致病因素,并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该病起病急.证候复杂多变.传统的诊断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近年来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应用于脑卒中专科,对于指导脑卒中的辨证分型、治疗起了一定的作用。研究人员将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与现代的客观检查相结合.努力探索中医诊断的客观标准,相关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脑卒中证候的客观化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临床上对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以我科收治的50例患有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之后,临床恢复效果就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显著提升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 997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以下简称《标准》)是现今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卫生统计、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交流均必须遵循的国家标准。正如《标准》所言 :“坚持不懈地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可以使“中医学术不断完善”。《标准》自颁布以来 ,已经对中医学术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正如标准所言“中医学理论渊博 ,实践性很强” ,因而《标准》的制订不可能一次就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所以《标准》也明确提出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标准》颁布以后 ,中医学术界一些同志在刊物上或某些学术讨论的议论中 ,对《标准》的某些内容 ,提出了不同意见或质疑。这符合《标准》中有关“标准都会被修订”以及探讨使用标准新版本可能性的精神。我们认为 ,只有首先认真学习、研究和在实践中具体应用《标准》 ,才有可能对《标准》的修订提出正确而可行的意见和方案。正是因为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才坚持连续转载《标准》 ,以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学习、使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温病学》课程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有其独特的临床辨证思维方式和处方用药的特色,其中所探讨的高热、神昏、动风、出血、厥脱等危急重症,是中医急症研究的重要内容及突破口之一,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应用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防治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指导中医急重症的救治,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康复训练治疗与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结果经过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痉挛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痉挛现象,还能帮助患者的患肢尽快恢复运动功能,临床效果要显著优于单纯西医康复训练,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