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mii Harms)的干燥根。本品为常用中药,以栝楼根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天花粉之名始见于《图经本草》。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名天花粉。其异名栝楼根(《本草》),萎根(《雷公炮炙论》),白药(《本草图经》),瑞雪(《纲目》),天瓜粉(《重庆堂随笔》),花粉(《增订伪药条辩》),屎瓜根(《四川中药志》),栝萎粉、萎粉(《药材学》)。  相似文献   

2.
金陵版《本草纲目》引《日华子本草》误注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纲目》是以《政和本草》为蓝本编撰的,所引《日华子本草》资料均来源于《政和本草》。用《大观》、《政和》同《纲目》核对,发现《纲目》所引《日华子本草》很多资料出处均与《大观》、《政和》不相同。表现为《纲目》误注“日华子”文为其他文;《纲目》误注其他文为“日华子”文;《纲目》引“日华子”文脱漏标记;《纲目》所引“日华子”文不见于《证类本草》。这是由于当时李时珍所参考《政和本草》版本不同所致,或因抄录或因刻版所误。这些讹误容易以讹传讹,造成文献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本草纲目拾遗》一是清代医家赵学敏经多年编写而成的一部集本草大成之作。全书分十卷,载药900余种。此书收载药物以《本草纲目》中未收入的药物为主,有的纲目已收载,但主治及药物性状等记述不详的则加以补充说明,对其记载有讹误的,加以修正。此书是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丁、紫花地丁本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纲目》紫花地丁《本经逢原》后被长期称为地丁,药材来源亦颇混乱。目前,经过清理,紫花地丁已恢复原名。“地丁”不同历史时期所指各异。宋、明为蒲公英别名;《本草原始》用指植物米口袋及列当;张璐于《本经逢原》首先以其取代《纲目》紫花地丁之名。然最早将地丁与紫花地丁名称混用的,乃李时珍;清代后期,地丁一名  相似文献   

5.
<正> 《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祖国本草学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经》分总论(序文)与各论(药物具体内容)两部分。总论以十三条文字概括了药性总论。各论记述365味药物的性味、主治、  相似文献   

6.
返博为约的《增补本草备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返博为约的《增补本草备要》《本草备要》大约成书并刊刻于1684年,后作者又经十年补充修订,于康熙甲戍年(1694)刻印其增补本,即《增补本草备要》。为了编写此书,汪昂阅读参考了大量历代医著,从中选出较常用的药物500余种,用简要文字记述于《增补本草备...  相似文献   

7.
木通为降火利尿、宣通湿滞、通经下乳的常用中药。通草有利尿、清热通乳等功效。这两味中药在古代本草中名实混淆,记述不一。除在历史上有瓜葛之外。其品种古今变化甚大,古代正品木通和今销售及临床用的木通不同,现今木通品种复杂,临床疗效与古代本草记载不同。为了澄清木通的古今品种、沿用历史等问题,笔者对木通品种加以考证,现概述如下。1 木通和通草混淆的历史木通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采用“通草”之名。因此,从《本经》开始,通草和木通以同名异物出现于各本草著作之中。  相似文献   

8.
《证类木草》是《大观本草》、《大全本草》、《政和本草》的统称。它们的版本极多,因版本不同,其黑字白字分书则难免互有出入。本文选用以下几种《证类本草》版本研究之。 《大观本草》用日本安永四年(1775)望草玄据元大德六年宗文书院刊本翻刻,简  相似文献   

9.
一、两药基原不同,名称各异,汇总内容新述如下: 1.王不留行一名,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随着年代的递增,成数地耕作者、侠义鉴行者、关注留言者记载了有关王不留行的一些素描,譬如《吴普本草》的不留行、王不留行,《日华子本草》的禁宫花、剪金花,《稗史》的金剪刀草,《纲目》的金盏银台,《甘泉县志》的麦蓝子等等。究其基原,此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其原植物属在《救荒本草》中被定为麦蓝菜,外文命写为Vaccaria segetalis(Neck)Gareke,又名曰道灌草、大麦牛、兔儿草、麦加菜、王牡牛。  相似文献   

10.
贝母在《本草 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中,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淅贝两个品种,统称贝母。至明代《本草汇言》始有“川者为妙”之说,《本草正》予贝母条后,别立“土贝母”(指浙贝母),清代《本草逢源》“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象山者味苦次之”。《百草镜》“淅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11.
中药木香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通过考察多种本草文献,发现《神农本草经》中的木香可能不是现代菊科木香类植物,而是沉香,因为从形态、气味、功效等方面综合判断,沉香与《本神农草经》中的木香相吻合。《神农本草经》中只有“木香”,而无“沉香”,陶弘景将“木香”与“沉香”一并记载于《名医别录》中,为后人的误识埋下了伏笔。自《唐本草》始认为“木香”主要为菊科的木香类草本植物,这种认识一直影响至今。马兜铃科藤本青木香在《唐本草》和《本草图经》等本草著作的“木香”条中均有记载,但不做“木香”药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对《政和本草》中“唐本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政和本草》中“唐本余”的探讨刘大培,尚志钧(安徽芜湖市弋矶山医院241001)关键词政和本草,唐本余,本草纲目,新修本草,证类本草关于“唐本余”的问题,1962年芜湖市医专刊出的《新修本草论文集》中,尚志钧先生曾作过详细的论述,兹再讨论如下。早在...  相似文献   

13.
对《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的研究。始于宋代王炎。明代卢复的《本草正经》则为现存诸辑本中最早的。入清后,研究《本经》之风日盛,成为清代本草学的特色之一。宏观地看,这种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辑录,即从前代本草中录出《本经》原文,或加考证而成书;一类是注解,即对《本经》药物酌加损益,参以注解;再一类是杂著。兹列表于下(见下页)。 至于吴世铠《本草经疏辑要》,乃系将明代缪希雍《本草经疏》删繁节要再加增补而成。《本草经疏》是“从《证类本草》中录出二百六十余种而为之疏”,并非《本经》的注解本,所以《本草经疏辑要》也不是《本经》注本。  相似文献   

14.
五毒草载于《本草拾遗》,后诸多本草学虽有记载,但皆存混乱之象,《本草纲目》在赤地利项下李时珍曰:“五毒草即赤地利。”这一结论对明以后的本草学影响较大,以此延误至今,莫衷一是,现考证如下。1五毒草与金荞麦的本草记载五毒草载于《本草拾遗》,藏器曰:“五毒...  相似文献   

15.
考历代综合本草,不难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即:我国古代本草学基本上采取累积方式,形同滚雪球一样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的本草著作往往保存了旧本草的内容,並比原有的更加丰富完善,从而取代旧的本草。比如《本草经集注》出现后,《神农本草经》就失传了,《新修本草》出现后,《本草经集注》也就失传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出现后,宋以前的本草,甚至宋初期的《开宝本草》、《嘉祐本草》也都失传了。然而不同的是,《证类  相似文献   

16.
贾春华  范洪亮 《河北医学》1996,2(6):651-653
《本草图经》本经外药的效用分类与启示(067000)承德医学院贾春华,范洪亮指导金永德《本草图经》本经外类药,见于胡乃长、王致谱所辑《图经本草》(原名《本草图经》,宋后文献亦多称为《图经本草》,以昭示本书药图之地位)卷十九、二十。之所以将此两卷所载药...  相似文献   

17.
酒花又名蛇麻(Hunulus,lupulsl),别名拉拉秧,为桑科(艹律)草属.《图经本草》中描述蛇麻“治伤寒后虚热久痢、痛经”等.  相似文献   

18.
中药作为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药材之真伪、优劣,关系到临床用药之安全、有效,因此,中药鉴别是一切中药生产、应用、研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司马迁《史记·补三皇本纪》云:“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可见辨药为本草之原始,为古代医药之起源。中国第一部本草著作《本经》序论中述及:“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有毒、无毒,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药之不同,性味功能自然各异,不可不察也。”说明辨药之重要性。从史前的口头流传到《本经》,从《纲目》到今天的《…  相似文献   

19.
《本草纲目拾遗》(以下简称《纲目拾遗》)是清·赵学敏为补《本草纲目》之遗而作。作者搜集经史百家、方志、笔记等各种书籍中有关医药的资料以及民间用药经验,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新增约物716种,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昭参”就是赵学敏新增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敦煌吐鲁番出土古本五脏论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种古本《五脏论》作了详细考察,证明《张仲景五脏论》甲本、丙本后部、《医方类聚·医人》是《张仲景五脏论》三种古传本,均同源于一个祖本,且推论《张仲景五脏论》、《耆婆五脏论》其内容大同,殆仅托名作者之异;归纳总结出三种《五脏论》所记述的“天人合一”、脏腑解剖、三焦人体三段说、经穴、本草等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