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蚌埠市1991—2007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等9种主要疫苗针对性疾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防控)针对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脊灰等9种主要疫苗针对性疾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1—1995年共报告脊灰16例,1995年以后无脊灰病例发生;1991—2007年无白喉病例报告,2007年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率分别为:0.15/10万、0.04‰、0.12/10万;乙型肝炎(乙肝)年均发病率为75.56/10万,2002年后5岁以下儿童发病明显减少,占0.34%;结核病年均发病率41.75/10万;2000年以后麻疹发病率波动在1.07/10万~23.10/10万,2000年前发病高峰年龄组为5~9岁,2000年后高峰年龄组为0~4岁;1991—1998年流脑病例主要为15岁以下人群,占72.53%,1998年后,大年龄组(10~19岁)发病增加112.70%,30岁以上成人发病增加62.49%;乙肝、麻疹、流脑城市和农村发病率分别为:105.2/10万和67.01/10万(1991—2007年)、8.80/10万和5.73/10万(2001—2007年)、0.79/10万和0.16/10万(1999—2007年)。结论目前乙肝、麻疹、流脑等疫苗针对性疾病出现发病年龄变化、农村发病较高等新的流行特征,应在加强常规接种工作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疫苗免疫接种等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90年代上海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在人群中建立疾病监测风,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多国心血管病趋势和决定因素监测”方案,监测1991-1999年35-74岁每年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于1992年1998年在监测人群中整群随机抽取35-39岁男女各类,约1000人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监测社区1991-1999年间35-74岁年龄组脑卒中平均年发病率为168.2/10万,其中男性为194.5/10万,明显高于女性(144。9/10万)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男性的每年增长速度也高于妇性。脑卒中年平均死亡率为79.2/10万,其中男性87.2/10万 ,明显高于妇性(71.4/10万)脑卒中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无论男女,脑卒中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女发病年龄差异不大,但1996-1999年平均发病年龄为66.1岁,比1991-1995年提前了3.5岁(69.6岁)。无论男女、血中总胆固醇均值,血压均,体重指数,高血压患病率、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腰臂比值,高胆固醇现患率、低高0密度脂蛋白现患率等因素皆有升高趋势,另外男性甘油三酯也有升高趋势仅吸烟率和饮酒率有下降趋势,尤其在男性中,结论:90年代上海社区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大部分脑卒中危险因素也呈上升趋势,而脑卒中死亡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1996—2000年麻疹流行特征和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近几年麻疹流物特征和分析控制麻疹策略与措施。方法 对1996-2000年的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发病率已降至5.00/10万以下,1996-2000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3.06/10万,比1991-1995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67.72%。麻疹发病以学龄儿童为主,10-14a儿童麻疹所占比例逐年上升,3-6月为发病高峰。结论 保证2次以上麻疹疫苗的接种和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预防麻疹爆发和控制麻疹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镇宁自治县急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镇宁自治县1951—2000年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51—2000年共报告病例186228例,死亡2894例、发病率为1592.85/10万、死亡率为24.75/10万。1991—2000年的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比1951—1960年分别下降92.62%和96.18%。1991—2000年,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44.15/10万,占总发病率的78.74%;在3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在前6位的依次为: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麻疹、病毒性肝炎、霍乱、疟疾。结论 在当前仍应把肠道传染病的防制作为重点,继续搞好计划免疫工作,以进一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麻疹防控策略。方法对2000~2012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12年石嘴山市麻疹发病呈周期性变化,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呈周期性特征;麻疹发病率下降,发病率由2000年的6.50/10万,下降到2011年的0.96/10万,2012年为0.00/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地区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年前后麻疹病例年龄构成分布发生变化,发病年龄前移和后移,〈8月龄组病例构成比由2005年前的8.55%上升到14.14%,≥20岁组病例构成比由13.10%上升到59.72%;发病月份后移。结论稳固2剂次含麻疹疫苗的高接种率水平以及提高含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同时考虑对大年龄组高危人群接种麻疹疫苗以及继续加强麻疹监测工作是控制麻疹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1999~2001年监测人群脑卒中发病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上海市1999-2001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点社区监测人群中脑卒中发病现状及变化趋势,探索降低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利用上海市1999-2001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监测网络系统收集的脑卒中新发病例登记报告及汇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监测人群脑卒中发病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上海市1999-2001年120万监测人群,脑卒中3年平均发病率为154.84/10万(标化发病率为77.00/10万),市区和郊区脑卒中3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74.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75.88/10万)和133.77/10万(标化发病率为84.71/10万),3年来全市监测人群脑卒中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市区下降较明显,而郊区略有上升,无论市区和郊区均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脑卒中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35岁以上各年龄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几何级数啬 ,60岁以上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8.79%。结论 3年来上海市监测人群脑卒中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可能与上海市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点社殴开展以控制高血压为主的社区人群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关。建议以点带面加强全市社区人群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尤其要加强郊区人群的脑卒中防治工作,并以60岁以上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华路街道人群中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对该街道1997 年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1997 年该街道脑卒中粗发病率为179 .44/10 万( 标化发病率为115 .83/10 万),粗死亡率为120.66/10 万( 标化死亡率为76 .34/10 万) 。缺血型脑卒中分别占该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64.65 % 和56.41% 。在78 例死亡病例中,83.33% 伴有高血压史,其中不规律服药占48 .72% ,规律服药占34 .61% 。结论 1997 年新华路街道人群中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低于上海市的平均水平,可能与新华路街道从1996 年起开展以控制高血压为主的社区人群综合性防治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1990—1996年乙型肝炎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郑州市1990-1996年乙型肝炎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乙型肝炎发病率及其在法定报告染病中的构成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为48.43/10万上升至57.47/10万,构成比由9.58%上升到27.90%;城市居民发病减少,农病例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以农村发病为主的流行状态,5岁以上儿童发病率呈波动下降;大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则有不同程度上升;发病性别比向着1:1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东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对1991-200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广东地区1991-2000年平均发病率为53.06/10万。2000年发病率为47.38/10万,比1991年的71.93/10万下降了34.13%;乙型肝炎病毒例占2000年肝炎总病例的74.4%。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年龄高峰为20-35岁人群。3-5月为发病高峰季节。自1991年以来甲肝病例数逐年下降而乙肝病例数逐年上升,从1991至2000年乙肝构成比上升2.33倍,发病率上升53.35%。结论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降低了儿童肝炎发病率;但青壮年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建议在成人和青少年中尤其从事社会性和服务性职业人群中开展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梅州市1991~2002年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流行规律,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1~2002年梅州市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02年乙肝平均总发病率为26.94/10万,年平均总发病率从1991年的20.98/10万上升到2002年的30.59/,10万,上升了45.81%。乙肝年平均总病死率为0.01/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16~4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40.49%;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干部职工发病为主。结论 应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做好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和其他年龄组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三城市社区人群开展干预9年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社区人群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在脑卒中高发城市北京、上海、长沙三个市区约 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综合性干预研究 ,其中约半数设为对照人群。结果开展加强干预 9年 ,干预社区男性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 49.5% ,女性下降了 1 6.0 % ;男女合计年龄调整死亡率下降了 53.6%。同期对照社区男女死亡率也分别下降了 1 7.6%和 34.4%。干预社区 9年平均死亡率为 99.3/ 1 0万 ,对照社区为 1 1 6.1 / 1 0万 ,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在干预社区 50岁以上高龄组死亡专率逐年下降的同时 ,35~ 45岁组死亡率却显示出上升趋势。结论在人群中开展经常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同时采用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庆市心肌梗死发病死亡特征,为开展心肌梗死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分析2017年重庆市心肌梗死发病死亡数据(ICD-10:I21、I22),采用SPSS19.0分析心肌梗死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等指标。结果 2017年重庆市心肌梗死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57.30/10万和45.58/10万,男性发病率(63.07/10万)高于女性(51.39/10万)、农村(61.54/10万)高于城市(46.06/10万)、非示范区(64.93/10万)高于示范区(50.39/10万)。心肌梗死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6.84/10万和28.99/10万,农村死亡率(41.66/10万)高于城市(24.03/10万)、非示范区(41.10/10万)高于示范区(32.97/10万)。心肌梗死DALYs率为7.42人年/1000,其中YLLs率6.28人年/1000,占84.64%,YLDs率1.14人年/1000,占15.36%。结论 重庆市心肌梗死发病率与疾病负担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男性、农村地区和非示范区地区是心肌梗死的防治重点人群与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福州市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因分布,为制定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对该市2005—2008年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结果 2005—2008年福州市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平均死亡率为85.3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9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4.71,P0.001)。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全死因的20.82%,居各种死亡原因第2位。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死亡病例集中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96.28%。市区居民减寿率为0.180%,脑血管疾病对男性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较女性大,分别为0.240%,0.117%。结论脑血管疾病是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且对男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队列人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队列人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前后变化及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评价干预效果。方法:1987年在长沙市区选取1个干预社区和1个对照社区,选择具有可比性的两组人群,对35岁以上居民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作为基线指标,并将其作为随访对象(已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除外)。对干预组进行14年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同时监测脑卒中发病情况,2000年进行复查。结果:14年后,干预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和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均增加,其变化分别为33.8%-35.7%,30/万-129/万,128.41-134.49mmHg(1mmHg=0.133kPa),77.78-78.54mmHg,54.80-57.78kg,对照组上述值的变化分别是从35.9%-56.8%,30/万-228/万,127.70-141.80mmHg,78.27-82.89mmHg,54.92-59.69kg,除干预组的高血压患病人数和舒张压增加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指标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但均以对照组增加明显;两组人群的饮酒率均有显著性下降,吸烟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进行比较,无论吸烟率还是饮酒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组累积脑卒中发病率(3.4%)明显低于对照组(4.7%)。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递增,但进行积极干预可明显控制危险因素的增长,进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四川省心脑血管病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四川省部分死因监测点2002年心脑血管病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四川省心脑血管病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分类按ICD—10编码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监测点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1.56/10万,其中脑血管病死亡率(80.66/10万)最高。标化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无论男女、城市、农村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35岁以后增加更明显。结论:四川省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应以脑血管病为主,同时在加强城市慢性病防治的同时,农村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也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高血压分级管理,社区干预措施对脑血管病预防效果。方法2002年至2006年,在上海斜土社区随机抽取部分居委为干预组,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另随机抽取部分居委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结果干预终点,干预组的高血压管理率达89.2%,控制率达91.4%;脑卒中发病率105.7/10万,死亡率26.4/10万。对照组脑卒中发病率为462.5/10万,死亡率72.5/10万。两组标化后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实施高血压分级管理的干预模式,对脑血管病的预防控制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河南省居民的死亡原因以及主要死亡原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河南省36个疾病监测县(区)的死亡数据资料,计算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6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51.03/10万,标化死亡率495.08/10万,男性死亡率(631.93/10万)高于女性(464.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094.63,P<0.001)。死亡原因主要以慢性病为主,占全部死亡的88.11%。居民前五位死因顺位分别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91.09%。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8.19岁,男性75.18岁,女性81.64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种类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影响河南省居民健康和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是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提示在以后的疾病防控中应针对性的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国1990—2019年0~14岁儿童溺水死亡情况, 并探讨其发展变化趋势, 为中国儿童溺水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0~14岁儿童溺水死亡数据, 以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其标准化率, 并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别拟合发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  中国1990—2019年0~14岁儿童溺水总体发生率从37.17/10万减少到12.54/10万, 相对下降了66.26%;标化发生率从21.78/10万减少到14.98/10万, 相对下降了31.22%。儿童溺水发生率、标化发生率呈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 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Joinpoint回归显示, 儿童溺水标化发生率年平均变化百分率总体为-1.3, 男童为-2.5, 女童为0;儿童溺水标化死亡率年平均变化百分率总体为-3.9, 男童为-3.6, 女童为-4.5;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男童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女童, 男童与女童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儿童溺水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 但是近年来发生率有所回升。儿童溺水危险因素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预, 同时在儿童溺水重点人群上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发生率与死亡率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分析2012年江苏省昆山市恶性肿瘤登记质量和发病情况。方法 基于2012年恶性肿瘤登记,计算分性别、年龄及主要部位恶性肿瘤发病率。质量评价指标为病理学诊断比例(MV%)、死亡发病比(M/I)和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比例(DCO%)。按照全国2000年普查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为标准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ASR)。结果 病理学诊断比例(MV%)为69.98%,死亡发病比(M/I)为0.55,DCO%为3.06%。江苏省昆山市2012年肿瘤粗发病率为338.07/10万,中标率为201.14/10万,世标率为195.75/10万;男性粗发病率372.76/10万,中标率为211.69/10万,世标率220.41/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303.57/10万,中标率189.33/10万,世标率为176.39/10万。男性前10位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肾癌、淋巴瘤和膀胱癌,占男性恶性肿瘤的82.69%。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部位为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甲状腺癌、肝脏癌、子宫颈癌、胰腺癌、食管癌和胆囊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80.40%。结论 江苏省昆山市恶性肿瘤登记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肺癌和甲状腺癌发病率较高,是当前肿瘤防控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性社区干预对社区人群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 1991年~ 2 0 0 0年的人群平均标化死亡率、平均标化死因别死亡率 ,并比较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结果 长沙市社区人群 10年标化死亡率 5 5 7 2 7/ 10万。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 ,分别占总死因的 2 4 5 6 %、16 83%、15 6 6 %、13 71%和 6 33%。干预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干预组标化死亡率为 5 49 2 1/ 10万 ,对照组为 5 78 75 / 10万。其中干预组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干预组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为 115 72 / 10万 ,心脏病为 90 77/ 10万 ,对照组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为15 2 5 5 / 10万 ,心脏病为 10 4 0 4 / 10万。结论 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是长沙市社区居民的主要死因 ,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性社区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 ,从而降低人群总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