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管理和检测,研究无菌物品灭菌的性能和效果。方法将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消毒状况按照时间分为2组,研究组为2013年1月-2013年7月,加强清洁、消毒、灭菌等物品检测中抽取300件;对照组采用2012年1月-2012年7月,常规性检测和消毒,检测物品300件。通过检测后,观察其消毒和感染状况。结果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合理的布局和完整的消毒流程进行检测的研究组中,物品合格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采用的综合性消毒法效果较好。结论在供应室无菌物品的检测和管理中必须要加大消毒和检测力度,防止出现院内感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各临床科室提供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必须做好无菌物品的质量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使用安全。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06年起对无菌物品质量进行了系统监测,并对监测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用1000mg/L的消佳净溶液擦和用0.05%的过氧乙酸擦拭物表及地板后使用三氧机消毒两种方法对消毒供应室无茵间空气的消毒效果,探讨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无菌间的空气消毒方法。方法 用平皿自然沉降法于消毒供应室无菌间擦拭后使用三氧消毒前及消毒后不同时段采样检测,观察两种方法对消毒供应室无菌间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在无人员进入无菌间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均能使无菌间空气消毒后符合《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Ⅱ类环境卫生标准(≤200CFU/m^3)。但是用0.05%过氧乙酸擦拭物表及地板后使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比用1000mg/L的消佳净溶液擦拭后使用三氧机消毒进行空气消毒的无菌室空气中的平均菌落数显著降低。结论 基层医院在无层流装置及其它先进的消毒设施的情况下,运用0.05%过氧乙酸擦拭物表及地板后使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是解决消毒供应室无菌间空气消毒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供应室担负着医院的医疗、护理、科研、教学等项工作的消毒物品供应任务。灭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院内感染。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院内感染已引起了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做好供应室灭菌用品的供应,杜绝或减少院内感染,我们开展了灭菌用品的质量监测。现将我室的质量监测做一简要介绍如下:1消毒前的监测:1.1光洁度检查:主要是感官检查器具可见性污物的洗涤及外现质量,用蒸馏水冲洗器具,根据是否挂水珠确定其清洁度。对玻璃器具用0.1%洗衣粉碳酸钠清洗处理,使器具达到清洁度。1.2酸碱度的检查:对已完成全部洗涤程序的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对无菌物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监测、储存、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管理,监测制度化,管理科学化。结果有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做好无菌物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工作认真负责、扎扎实实,确保了无菌物品管理工作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对无菌物品质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标准及严格的管理措施,使无菌物品的管理科学、实用,提高了质量管理及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担着为全院提供充足、完好、规格齐全、品质保障的消毒灭菌物品的任务。由于所提供的医疗器械种类多、数量大、周转快、无菌要求严格等特点,我院消毒供应室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紧密配合临床的检查、治疗、抢救工作的进行.特别是在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改变常规供应方式.采取了应急供应措施,做到了保质保量,满足供应,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法的紫外线在供应室无菌间空气消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3年 5月开始对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法 ,用两种方法进行试验与监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消毒方法 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实验观察。A法 :紫外线照射消毒 [1 ] 。每天 1次用 30 W紫外线灯管 ,安装照射有效距离均在 2米以内 ,灯亮后 5分钟开始计时 ,持续消毒 2小时。B法 :紫外线照射消毒在 A法的基础上 ,室内加用去湿器(或电暖器 ) ,把室内湿度维持在 5 0 %~ 6 0 % ,室内温度保持在 2 0℃~ 2 5℃。另外每天应用 A法或 B法之后 ,每周再用 1次甲醛加高锰酸钾消毒 ,以每立方米空间用 40 %甲醛 2 ml加… 相似文献
8.
何丽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6,18(2):247-247
供应室无菌物品保管体会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供应室何丽萍(百色533000)供应室是医院无菌医疗器械和各种无菌敷料的供应中心,是医疗物资的直接保障系统。随着医疗的发展,对供应室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保持物品的无菌是供应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 相似文献
9.
10.
浅述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其质量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莲先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5):616-617
加强消毒供应室各类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及无菌物品的监测,严格把好各类无菌物品的生产和临床使用前的质量关,确保高质量的无菌物品供应。满足临床科室的需要和安全使用,从而达到预防院内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无菌间两种空气消毒方法效果及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供应室无菌间是储存和提供无菌物品的场所,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1999年以来我院供应室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与三氧消毒杀菌机对无菌间空气消毒,并逐日对无菌间进行一次消毒前、后空气采样监测,现将两种消毒法的使用及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无菌物品存放间空气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两种不同消毒方法的对比观察,分析评估无菌物品存放间的消毒灭菌效果。结果表明方法一消毒合格率为73.91%,方法二合格率为96.8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空气细菌计数,方法一为217.45±38.74CFU/m3,方法二为114.36±36.42CFU/m3,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后者较前者为优,同时探讨影响消毒效果的有关因素,以指导医院供应室的无菌消毒实践。 相似文献
14.
15.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保障医院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部门,它担负着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供应等工作,关系到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的质量,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消毒供应室下收下送的无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是一所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其中消毒供应室的下收下送过程是造成交叉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有效杜绝院内交叉污染,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我们具体做法如下。 1.无菌物品及下收下送车辆的管理 供应室每日必须下收下送,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各类无菌物品,并收回已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所以,在下收下送过程中无菌物品及车辆的管理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17.
加强供应室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是供应室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医院感染的基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一次性无菌物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一次性无菌物品统一由供应室请领、发放,对一次性无菌物品规范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无菌物品在保障临床诊治、医疗护理操作、医护科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科注重加强护理人员及消毒员的责任感,做好无菌物品的化学监测,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加强无菌物品的储存管理,确保灭菌物品不被污染,认真做好供应室无菌间卫生学指标监测,以保证供应室面向全院发放无菌物品的安全及可靠性,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加强护理人员和消毒员的责任感工作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执行供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否则会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隐患,造成院内感染和患者的生命危机。1.2做好无菌物品的化学监测,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被灭菌的物品及标准包内放置3M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3M化学指示胶带。经过1个灭菌周期后,打开标准包,化学指示卡和化学指示胶带均变黑,则证明已... 相似文献
18.
供应室洗涤消毒物品质量检验1280例分析报告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刘霞,吴永霞输液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轻者给患者带来痛苦,重者会使患者病情变化,甚至引发生命危险,而输液反应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输液器具的不清洁,从1989年起,我院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需要,供应室已从以往的辅助科室逐步转变为掌握无菌物品质量关的重要科室。它不仅要保证各类无菌物品的供应,更重要的环节是要做好清洁、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的监测,以保证质量和临床安全使用,从而达到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目的。在医院创优过程中,医院对我科基础设施进行了解完善和改良,在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工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20.
根据百佳医院择期手术72小时完成的规定,我院为了充分利用无菌手术台,实行无菌手术连台。但关于无菌手术连台(连续做两台),手术间的空气怎样快速消毒还未见报道。我们将术前手术间常规紫外线消毒1小时,进行第一台无菌手术,手术结束后,使用1∶5 000洗必泰,0.5%“84”消毒液,1%“84”消毒液进行空气喷雾消毒和未经任何消毒的对照组,分别进行了空气细菌培养,现报告如下:1 方法1.1 采样选择手术种类一样(都属一类的无菌手术),同等大小的手术间做为监测对象。严格控制进入人员,非手术人员不得入内,以免人数多造成空气相对的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