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葡萄糖代谢与神经心理学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PET)、简易智能状态测定 (MMSE)、韦克斯勒记忆量表测定 (WMS)和总体衰退量表 (GDS)测定 1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和 10名健康志愿者 (HC)。结果 (1)MCI组MMSE[(2 4.6± 2 2 )分 ]、WMS[(6 9.4± 10 .4)分 ]分值低于HC组 [分别为 (2 8.9± 1.1)分和 (93.1± 9.0 )分 ;P〈0 .0 1];(2 )MCI组左侧眶回、右侧颞叶中回和右侧壳核的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 (rCMRglc)较HC组低 (P〈0 .0 5~ 0 .0 1) ;(3)将年龄、受教育年限、MMSE、WMS与不同脑区用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放射性比值进行相关分析显示 ,与年龄呈负相关 (P〈0 .0 5或P〈0 .0 1)的脑区有 :眶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颞叶中回、颞叶下回、左侧顶叶、左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左颞叶内侧皮质、左侧海马回、左侧海马旁回、右侧前扣带回、后扣带回、左侧杏仁核等。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P〈0 .0 5或P〈0 .0 1)的脑区有 :左侧颞叶下回、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等 ;而右侧壳核则呈负相关。与MMSE呈正相关 (P〈0 .0 5或P〈0 .0 1)的脑区有 :额下回、左侧颞叶上回、颞叶中回、颞叶下回、左侧顶叶、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颞叶内侧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经盐酸氟西汀治疗后脑葡萄糖代谢率的变化。方法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经盐酸氟西汀 治疗前、后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r,PET),并采用统计参数地图(SPM,P值设为0.001)方法分析。 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中国修订韦 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RC)、中国修订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价临床症状改善及神 经心理变化。结果SPM分析显示,首发抑郁症经盐酸氟西洒治疗有效者的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右侧脑岛、左侧顶上小叶、右侧 顶下小叶及右侧小脑后叶的局部葡萄糖代谢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左侧丘脑、左侧豆状核的局部葡萄糖代谢率显著低于治 疗前(P<0.001)。结论盐酸氟西汀可使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质、丘脑的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特点。方法对14例首发并且符合DSM-Ⅳ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及18F-FDGPET检查;对11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均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18F-FDGPET检查。18F-FDGPET显像后,用统计参数地图(SPM,P值设为0.001)方法分析抑郁症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分布差别。结果SPM分析显示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叶内侧,右侧脑岛葡萄糖代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左侧丘脑,左侧前扣带回,双侧小脑前叶山顶、右侧小脑后叶山坡,左侧枕中回,左侧颞中、下回葡萄糖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皮质-丘脑-边缘回路代谢异常;小脑的代谢异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区域;从神经影像学角度为抑郁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脑葡萄糖代谢、神经心理学特点及AD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photography,PET)诊断。方法 对13例AD患者和11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进行PET检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韦克斯勒记忆量表测定(wechsler memory scale,WM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测定。结果 ①AD组MMSE、WMS分值明显低于HC组(P<0.01)。②肉眼读片,AD组存在脑萎缩,尤其是颞叶萎缩;大脑皮层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健康老人可出现顶叶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regional cerebral metabolism rate of glucose,rCMRglc)的减低,但程度较轻;AD组全脑rGMRglc减低,以顶叶为最明显,其次为颞叶,再次为额叶。③AD组在双侧额叶上、中、下回、眶回、直回、颞叶中下回、顶上小叶、缘上回、前扣带回、尾状核、岛叶、丘脑,左侧角回、左侧杏仁核等脑区rCMRglc半定量指标降低较明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P<0.05-P<0.001);AD组病人额叶上中下回葡萄糖代谢半定量指标降低最为明显,其次为丘脑和尾状核。④相关分析表明,MMSE评分与性别呈负相关(P=0.025);右侧顶上小叶和右侧丘脑的rCMR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观察特发性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改变和iRBD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与病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iRBD患者20例(iRBD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9例(对照组)。两组均行~(18)F-FDG PET脑显像。基于自动解剖标记模板将大脑划分为90个左右对称的脑区,计算各脑区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对iRBD组和对照组各脑区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iRBD组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与病程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iRBD组的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中回、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杏仁核、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岛叶、左侧内侧与旁扣带脑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苍白球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均增高(P0.05);双侧距状裂周围皮质、双侧楔叶、双侧舌回、双侧枕上回、双侧枕中回、双侧枕下回、双侧角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右侧颞横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iRBD组双侧杏仁核、双侧颞上回、右侧楔叶、右侧枕上回、右侧颞横回、左侧海马、左侧颞中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而双侧眶部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中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海马旁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 iRBD患者脑内存在疾病相关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改变,有助于客观评估iRBD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fMRI(rs-fMRI)特点,并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的rs-f MRI对24例重性抑郁症患者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2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各脑区mALFF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重性抑郁症患者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右侧眶部额上回、右侧颞下回、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直回mALFF值升高(均P0.05,AlphaSim校正),双侧补充运动区、右侧后扣带回、右侧楔前叶、左侧舌回mALFF值降低(均P0.05,AlphaSim校正)。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重性抑郁症患者各脑区mALFF值与HAMD-17评分无关联性(均P0.05)。结论重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神经功能损害主要集中于脑默认网络和边缘系统等多个脑区,提示其可能存在特征性神经功能改变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自杀未遂的女性抑郁症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的改变。方法:纳入50例伴自杀未遂(自杀组)和50例不伴自杀未遂(非自杀组)的女性抑郁症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3.0 T静息态磁共振扫描。以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计算所有被试的杏仁核与全脑的FC值,寻找3组脑FC特征差异,将有差异的脑区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HAMD-17)、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以右侧杏仁核为种子点,3组间差异的脑区为右侧后扣带回、左侧额上回内侧、左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GRF校正后P<0.05)。与非自杀组相比,自杀组在右侧杏仁核与右侧后扣带回FC值升高,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顶下小叶FC值降低(Bonferroni校正后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自杀组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顶下小叶的FC值与HAMD-17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女性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右侧杏仁核与右侧后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活动的协同性异常,可能参与自杀行为的神经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成年早发抑郁症(EOD)和成年晚发抑郁症(LOD)患者默认网络(DMN)内部功能连接的差异,探究不同发病年龄的抑郁症患者是否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或住院的EOD患者(n=58)和LOD患者(n=62)为研究对象,同期招募年轻健康对照组(n=60)和年老健康对照组(n=52)。对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选择左侧楔前叶为种子点,计算该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并比较各组间该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差异。结果四组之间功能连接具有差异的脑区涉及双侧额叶、颞叶、基底节、枕叶、顶叶及小脑等脑区。EOD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小脑Crus1区、左侧小脑IX区、左侧颞中回、右侧楔前叶、右侧前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角回、右侧脑岛、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颞中回的功能连接均高于年轻健康对照组(Z=3. 752 4~5. 867 8,P均0. 05);而左侧楔前叶与左侧额中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上回、右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枕上回的功能连接均低于年轻健康对照组(Z=-5. 007 6~-3. 797 7,P均0. 05)。LOD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小脑Crus2区、左侧尾状核、左侧颞下回、左侧小脑Crus1区、左侧角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角回、右侧眶额部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均高于年老健康对照组(Z=4. 122 8~6. 579 4,P均0. 05);与左侧海马旁回、左侧额上回、右侧枕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锯状回、右侧颞下回、右侧中央旁小叶、右侧梭状回、右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均低于年老健康对照组(Z=-5. 884 0~-3. 617 2,P均0. 05)。EOD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锯状回、左侧小脑IV-VI区、左侧小脑Crus2区的功能连接比LOD组高(Z=4. 087 7、3. 937 4、3. 672 1,P均0. 05);EOD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中回、右侧眶额部额下回、右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比LOD组低(Z=-4. 274 8、-3. 956 8、-4. 724 3、-3. 663 2,P均0. 05)。结论 DMN内部功能连接增高及额顶网络功能连接降低可能与EOD的发病机制相关,而DMN前部功能连接增高和后部功能连接降低可能与LOD的发病机制相关,不同发病年龄的成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静息态下脑神经元自发活动情况。方法纳入强迫症患者48例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50名,使用3.0 T功能磁共振采集静息态脑影像,分析患者与对照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以差异脑区为种子点分析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对ALFF和FC分析中的差异脑区与强迫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的ALFF值增高(t=4.305,P0.01)。以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为兴趣区全脑FC分析(基于MNI模板)示,与对照相比,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右侧眶部额下回(t=3.897,P0.001)、左侧扣带回前部(t=3.37,P0.001)、右侧扣带回前部(t=4.299,P0.001)、左侧扣带回中部(t=3.220,P0.001)、右侧扣带回中部(t=4.607,P0.001)FC强度增强;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岛盖部额下回(t=-4.630,P0.001)FC强度减弱。强迫症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岛盖部额下回的FC强度与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强迫思维因子分(r=-0.369,P=0.014)、强迫行为因子分(r=-0.392,P=0.009)以及量表总分(r=-0.393,P=0.008)呈负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左侧背外侧额上回自发神经元活动增强,与多个脑区间的FC异常;并且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岛盖部额下回的FC强度与强迫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方法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病例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8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测取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病例组眶额皮质、前后扣带回皮质、胼胝体压部、右侧内囊前肢F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右侧眶额皮质、左侧额下回皮质及前扣带回皮质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双侧眶额部皮质以及右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负相关;左侧内囊后肢FA值与头痛频率呈负相关;(4)病例组左侧眶额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正相关;右侧眶额皮质以及前扣带回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呈正相关;后扣带回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呈正相关。结论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双侧额叶皮质及扣带回皮质存在白质微观结构异常变化,FA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负相关,ADC值则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