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发现,根据HBV DNA—S区的碱基不同,HBV的基因型可分为A~H8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各地区的感染率各异,感染后临床表现及对药物治疗反应有区别,为深化研究乙型肝炎的流行、预防和治疗特点,对我院收治的北方地区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HBV DNA基因型检测,结合被检测者的临床情况作简要分析,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隐性HBV感染指存在HBV感染但不能检测到HBsAg。在这些患血清中,HBV水平通常低于10^4拷贝/毫升。隐性HBV感染的诊断需要敏感的HBV—DNAPCR检测法。关于隐性HBV感染的机制有几种假说,分别是:(1)HBV—DNA序列突变;(2)HBV—DNA整合到宿主的染  相似文献   

3.
胎盘滋养层细胞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宫内感染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HBV对胎盘、胎肝和滋养层细胞的感染情况,探讨HBV的宫内感染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0例孕妇胎盘组织、6例引产胎儿胎肝组织及体外培养的胎盘滋养层细胞。ELISA法检测孕妇外周血、胎儿脐血和6个月婴儿外周血HBV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和滋养层细胞中的HBV DNA;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胎盘、胎肝组织及滋养层细胞中HBV标志物的表达;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胎盘和滋养层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与胎儿脐血HBV DNA水平相关,脐血HBV DNA阳性者其母血HBV DNA〉1.0×10^7拷贝/mL;6例胎盘组织和3例引产胎儿胎肝组织中可见HBs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其中1例胎肝组织中发现HBcAg阳性细胞;体外培养滋养层细胞与HBV DNA阳性血清共孵育后,可检测到HBsAg的表达,亦可检测到HBV DNA。体内和体外实验均检测到HBV感染后滋养层细胞凋亡呈增加趋势,且胎盘细胞的凋亡与脐血HBV DNA水平相关。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随感染时间的延长,滋养层细胞凋亡呈增加趋势。6个月后,12例新生儿有1例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6例抗-HBs阳性。结论:HBV宫内感染的机制可能是通过HBV感染胎盘屏障而使胎儿发生HBV宫内感染。HBV在胎儿组织器官内的定位和复制可能是新生儿发生慢性HBV感染的重要因素。滋养层细胞凋亡可能是胎盘屏障阻断HBV宫内传播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凌青霞  陈明泉  施光峰 《肝脏》2014,(5):362-36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为双链 DNA 嗜肝病毒,其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目前全球约有近4亿 HBV慢性感染者,其中我国约占一亿。而每年更有近100万人死于HBV 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1]。但迄今为止,HBV 感染慢性化、其持续感染所致的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具体机制尚未明了,这也是改善 HBV 慢性感染相关疾病高死亡率的主要难点。  相似文献   

5.
HBV感染在我国高度流行,长期HBV DNA高载量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进而导致肝癌的发生。目前,手术仍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主要方法。大量研究表明,HBV DNA载量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肝癌复发及肝移植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与高HBV DNA载量和HBV再激活相关。通过抗病毒治疗使HBV DNA载量保持一定的低水平状态可改善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的预后。综述了术前、术后不同HBV DNA载量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旨在为研究治疗肝癌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与e系统的关系及病情发展趋势。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结果73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中e系统阳性68例,HBV DNA阳性61例,29例乙型肝炎患儿中e抗原阳性28例,HBV DNA阳性28例,两组数据都远远高于成人感染组。结论儿童HBV感染中,ASC与肝炎患儿的HBV DNA与e系统阳性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PBMC包括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HBV相关肝病肝移植术后,受体PBMC内仍有HBV DNA存在,是HBV再感染的主要病毒来源。在肝移植术后持续规范的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治疗及细胞半衰期作用下,PBMC应逐渐呈HBV DNA阴性,但临床情况并非如此,推测造血干细胞已有HBV感染,其内的HBV随细胞分裂而复制并进入子代细胞,导致HBV持续存在及耐受。为证实此推测,我们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磁珠分选,分离PBMC中的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和骨髓CD34^+细胞并提取DNA,进行总HBV DNA和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陆晖  江建宁 《内科》2008,3(2):213-216
自1965年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HBsAg)以来,病毒性乙型肝炎(viral hepatitis B)有了划时代的研究进展。病毒性乙型肝炎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南部欧洲和拉丁美洲。全世界约20亿人有既往或持续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达3~3.5亿,其中15%~25%最终死于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年病死人数约100万;男女性病人的病死率分别约50%和15%。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有10%即1700万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fly closed cirular DNA,cccDNA)可长期存在于细胞核中,且抗病毒药物难以将其清除,成为HBV慢性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因此,检测HBVcccDNA对进一步认识HBV生活周期及指导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母亲血清HBV DNA载量及新生儿外周血中游离母亲DNA与新生儿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半套式PCR技术检测慢性HBV感染母亲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中游离母亲DNA.荧光定量PCR对母亲外周血血清中HBV DNA定量检测.数据采用阳性率、X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筛选出36对母儿信息病例对,有26个新生儿外周血中检测到游离母亲DNA,占72.2%.母-胎DNA转移与新生儿HBsAg、HBV DNA阳性均无关(Fisher精确概率分别为0.278、1.000,均P>0.05),而与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BV感染有关(Fisher精确概率=0.026,P<0.05).母-胎DNA转移与母亲血清HBV DNA载量无关(X2=2.097,P>0.05),随着母亲血清HBV DNA载量的增加,其发生新生儿血清HBV DNA阳性的危险性呈增高趋势(总X2=62.21,P<0.05;趋势X2=58.46,P<0.05),而母亲血清HBV DNA载量与新生儿PBMC HBV DNA阳性无关(总X2=4.82,P>0.05).结论 母胎DNA转移与新生儿PBMC HBV感染有关,可能是新生儿HBV感染的一个因素.随着母亲HBV DNA载量增高,新生儿血清HBV DNA阳性的危险性越高.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与HBV感染协同致肝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和非流行地区常住居民1175人为对象,用ELISA法检测HBV、HCV血清学标志,用快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抗体判断血吸虫感染。结果,流行地区感染率分别为:HBV(63.8%)、抗-HCV(2.2%),血吸虫(70.2%);非流行地区感染率分别为HBV(49.7%),抗-HCV(0.9%),血吸虫(5.2%)。共检测490人血吸虫抗体,阳性176人(35.9%),阳性者HBV、HCV、肝硬变率显著高于阴性者。HBV、HCV,血吸中两种以上合并感染,均较单独感染对肝功能及肝硬变影响大,合并感染比上述感染阴性者的肝硬变患病率增长3.7-7.1倍,并发现HBV与血吸虫感染有相加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D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差异≥8%,现已将HBV分为A~G8个基因型。HBV DNA的基因型别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不同的基因型与HBV感染途经、致病性亦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我国约有90%原发性肝癌(HCC)合并HBV感染,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迄今为止对HBV感染后的确切致癌机制还不甚清楚,有关HBV基因型与HCC关系的研究甚少。应用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3例HBV DNA阳性HCC患者进行了基因分型,旨在探讨HBV基因型与HCC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新基因的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部分双链DNA病毒,不仅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全世界约有3.5亿人受到HBV感染,危害严重但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我们对HBV基因组准种特点进行长期而广泛研究^[2-5]。最近我们对于中国HBV流行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了前-前-S和前-X基因序列,并利用分子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了验证,从而改写了HBV DNA编码基因序列研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人类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呈世界性流行,目前全球大约有4亿HBV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HBV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我国属于HBV高流行区。研究发现,HBV比其他DNA病毒更易出现变异,在HBV感染者体内常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HBV基因突变给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带来许多临床问题。现将HBV前C区和BCP突变对肝脏疾病进程度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民孔丽  张盛茹 《肝脏》1997,2(4):238-239
为研究乙肝病毒(HBV)感染后乙肝病毒5项指标(HBVM)各模式中HBV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对443例未做转阴治疗的HBV感染者进行HBVM及乙肝病毒DNA(HBV DNA)检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谭少明 《内科》2013,8(3):307-30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属于嗜肝DNA病毒科的原型病毒,病毒颗粒中含有DNA聚合酶(DNAP)活性。嗜肝DNA病毒科有独特的复制方式,病毒合成以RNA中间体为模板,经反转录合成DNA链,在某些方面,HBV与逆转录病毒有许多相似性。我国50%~70%的人受过感染,据专家介绍,由于乙型肝炎疫苗被广泛应用,HBV携带者下降到8%以下,属于中度流行区。  相似文献   

16.
肝组织HBV DNA定量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由于对HBV感染的研究不断深入,抗病毒治疗亟待寻找判定效果的可靠方法,HBV DNA检测,特别是血液和肝组织定量检测显得极其重要。方法 不加选择在HBV感染者作肝活检时留取小粒肝组织,同时采血作HBVDNA定量检查。结果 急慢性HBV感染病例均示肝组织内HBV DNA检查明显高于血内检出率,同时肝组织HBV含量明显高于血液内含量。结论 肝组织检测HBV DNA可以明显提高HBV感染诊断率,血内HBV DNA阴转时不能说明肝组织内亦已阴转,血内HBV DNA阴转不宜随即停止治疗。  相似文献   

17.
HBV宫内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BV宫内感染是乙肝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HBV宫内传播的途径主要有胎盘途径、PBMCS途径及经生殖细胞的传播. 其中胎盘的渗漏或胎盘细胞的感染是主要的途径. 母亲血清HBV DNA含量、HBV基因型、遗传因素是影响宫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孕期使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或拉米夫定可以阻断大部分宫内感染, 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探索宫内感染的机制和可行的阻断措施是我国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CV重叠感染对HBV感染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HBV 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血清标志物阳性的MHD患者178名,将其分为HBV合并HCV感染组(HBV+HCV+组,n=86)和单纯HBV感染组(HBV+HCV-组,n=92),同时检测两组HBV DNA水平及主要血生化指标。结果两组ALT、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HBV+HCV+组HBVDNA水平较HBV+HCV-组明显降低[(0.42±0.10)log scale/ml vs(1.25±0.28)log scale/ml,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V感染与低HBV DNA水平独立相关(OR=0.316,95%CI:0.124~0.703,P〈0.01)。结论在HBV感染的MHD患者中,合并HCV感染能显著降低患者的HBV DNA水平,而不引起明显的肝功能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感染情况及复制状态,以及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特异性,选择地检测慢乙肝患者PBMC中HBV RNA、HBV DNA,并与血清HBV DNA进行比较.结果:在慢乙肝患者PBMC中能检测出HBV RNA及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38.78%及77.55%,且两者的检出率有一致性.当PBMC中HBV RNA阳性时,HBV DNA均为阳性(100%),而当HBV DNA阳性时,部分病例可表现为HBV RNA阴性,两者阳性符合率为50%.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71.42%.PBMC中HBV RNA的阳性率与血清中HBV DNA的阳性符合率为63.33%,血清中HBV DNA与PBMC中HBV DNA阳性符合率为76.32%.结果提示:HBV能感染PBMC,在部分患者存在着活动性复制,这种复制表现为不同于肝细胞内的低水平复制.此外,HBV感染PBMC后也存在着非复制状态,表现为PBMC中HBV DNA阳性,但HBV RNA阴性.另外,当血中HBV DNA阴性时,少数病例PBMC仍可表现为HBV RNA及HBV DNA阳性.结论:HBV能够感染PBMC并存在活动性复制,可能是造成患者免疫功能紊乱、肝脏损害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HBV M)表现模式,肝功能状态,肝内炎症的关系。方法:对219例排除甲,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的混合与重叠感染患者中的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HBV 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HBV M采用ELISA法。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 DNA水平变化。在HBsAg阳性患者中,HBV DNA水平与Scheuer分级无明显相关。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HBeAg和HBV DNA有明显的相关,抗-HBe阳性者病毒未完全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降低。单抗HBe阳性,单抗HBc阳性,抗HBs阳性和抗HBc阳性未检出HBV DNA,肝内炎症活动程度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