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及维生素C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心肌损害的有效性.方法 将4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均予以常规治疗(高压氧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及维生素C,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6二磷酸果糖联用维生素C可改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儿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新生儿窒息并血清心肌酶谱变化8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二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予1,6-二磷酸果糖0.10~0.25g/(kg.次),2次/d,快速静脉滴注(10min内滴完),疗程7~10d,入院12h内及治疗后查血清心肌酶谱。结果治疗与对照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a<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有一定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后心肌损害30例,收到较好效果。总有效率为90%,其中显效15例(50%),有效12例(40%),无效3例(10%),用药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1.6-FDP可作为治疗新生儿缺氧后心肌损害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科于2000年8月~2002年8月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996230501)辅治肺炎并心力衰竭,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一般多采用综合治疗.本文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院从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用 1,6 -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2 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 5 8例窒息伴缺氧缺血性脑病且有缺氧性心肌损害的足月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Apgar评分≤ 3分 11例 ,≤ 7分 9例 ,>7分 10例 ;观察组 2 8例 ,男 16例 ,女 12例 ,Apgar评分≤ 3分 9例 ,≤ 7分 11例 ,>7分 8例。两组体重、胎龄、Apgar评分等相比差异无显著性。1.2 临床表现对照组 30例 ,面色苍白或发绀 14例 ,呼吸急促5例 ,吃奶减少或拒食 10例 ,精神萎糜 2 …  相似文献   

8.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36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目前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心肌代谢赋活药的应用逐步引起临床医生的视法。我科自94年2月以来在治疗36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时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esafosfina),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标准:①有重度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分,5分钟≤5分。②有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及体征:面色苍白或青紫,心音低钝,心动过速(>200次/分)或过缓(<100次/分),肝肿大。③心电国有缺血性改变,多导联ST-T波改变,早博、异常Q波、Q-T间期延长。④心肌特异性同功酶…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已越来越受到新生儿科医师的重视。我科从1995年11月起应用心先安(环磷酸腺苷葡甲胺,MCAMP)或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本症,两药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性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并且每次发作有诱因可循,稳定期没有症状,因此常常被误诊.代谢紊乱期行血尿遗传代谢检查有助于诊断.果糖-1,6-二磷酸酶是糖异生途径中的关键酶,该酶缺陷导致糖异生障碍,致使上游底物堆积和低血糖.该病为FBP1基因突变所致,至今已报道30余种突变类型.该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治疗目的是预防反复发生代谢紊乱,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若早期诊断、恰当的生活方式干预,患儿可以带病正常生活.该病大多数预后良好,患者甚至可以孕育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1.
参附液、1,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新生儿心肌损害3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参附液联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心肌损害的新生儿89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予参附液2mL/(kg·d),静脉滴注,FDP250mg/(kg·d)静脉滴注,10d为1个疗程;B组单用FDP;C组单用参附液,剂量和疗程同A组。结果A组心电图(Jedeikin评分)恢复正常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24±1.16)d和(10.36±1.24)d,与B组(11.46±1.52)d、(15.24±1.68)d,C组(12.04±1.84)d、(4.68±1.46)d比较均明显缩短(P均<0.01)。A组总有效率93.7%,明显高于B组(82.6%)、C组(85.6%)(P均<0.01);死亡率3.3%,显著低于B组(10.3%)、C组(7.1%)(P<0.01)。结论参附液联用FDP治疗新生儿缺血性心肌损害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重度窒息新生儿68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FDP。结果两组中、重度率HIE发病率有显著差异(χ2=8.84P<0.005)。两组头颅CT平扫中、重度表现发生率有显著差异(χ2=9.68P<0.005)。两组血清LDH、AST、CK-BB含量有显著差异(t=6.218,6.991,7.531P均<0.001)。结论FDP对新生儿HIB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M)、1,6-二磷酸果糖(FDP)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酶谱(cTnI、CK-MB)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9g.L-1盐水对照组(NS组,n=8),腹腔注射9g.L-1盐水1mL;内毒素组(LPS组,n=24),腹腔注射LPS5mg·kg-1;DXM组(n=24),LPS注射后1h,腹腔注射DXM5mg·kg-1;FDP组(n=24),LPS注射后1h,腹腔注射FDP1g.kg-1。分别于注射后6、12、24、72h,经腹主动脉采血3mL,同时取其心肌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CK-MB和cTnI,心肌标本HE染色及制作电镜切片,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心肌结构改变。结果与NS组比较,LPS组6h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明显升高(P<0.01,0.05),24h达峰值,光镜及电镜下心肌细胞出现病理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病理改变逐渐加重。各时间点DXM组、FDP组血清cTnI和CK-MB值较LPS组均显著降低(Pa<0.01),光镜及电镜下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较LPS组同时间点减轻,72hDXM组和FDP组心肌细胞形态基本正常,FDP组较DXM组恢复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并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4-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ICU住院治疗的HFMD重症及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了解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对其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心肌酶学异常组和心肌酶学正常组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明确HFMD并心肌损伤患儿的预后。结果共369例患儿纳入分析,血清CK-MB和(或)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者247例(66.9%)。心肌酶学异常组(包括cTnI升高组、CK-MB升高组及cTnI、CK-MB均升高组)平均热程,抽搐、肢体瘫痪、意识改变和脑神经受累的发生率,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异常、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3 s、心力衰竭、呼吸节律改变的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CRP及血乳酸升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心肌酶学正常组。心肌酶学异常组危重症、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心肌酶学正常组。结论 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高,心肌酶谱、cTnI、CRP及血清乳酸水平的升高提示心肌损伤的发生;心肌酶学异常的HFMD患儿更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1,6 二磷酸果糖 (FDP)对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新生儿预后的改善及保护作用。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12 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FDP组和对照组各 62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 ,FD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生后 48h内加用FDP 2 5 0mg/(kg·d) ,3 0min内静脉滴注完 ,连用 7d。所有患儿日龄 12~ 14d和 2 6~ 2 8d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NBNA) ;6个月龄时行智测检查。结果 中、重度HIE ,FDP组两次NBNA评分和智能发育评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早期给予FDP能明显改善中重度HIE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脓毒症并循环障碍称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常见危重症,国内外诊断标准不尽相同。为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国内将感染性休克分为代偿期(早期)和失代偿期(晚期)。感染性休克治疗包括快速液体复苏;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多巴胺);尽快使用抗生素;选择性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主张小剂量、中疗程;纠正血凝障碍、机械通气、支持疗法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联合免疫抑制(CIS)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 本院2004年6月-2008年9月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对11例SAA患儿进行CIS治疗(CIS组),随访观察疗效,并将以往接受单一药物免疫抑制(SIS)治疗的19例SAA患儿作为对照(SIS组).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CIS组总有效率为81.8%(9/11例),明显高于SIS组.且经过积极预防及对症处理,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 CIS为治疗儿童SAA有效、安全的疗法,疗效明显高于SIS治疗.  相似文献   

19.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14例应用ATG联合环孢素治疗的儿童SA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14例患儿均采用ATG联合环孢素治疗,ATG用量为5 mg·kg-1·d-1,静脉滴注,共5 d,应用ATG前清除感染灶;同时静脉滴注甲泼尼龙2~3 mg·kg-1·d-1,以减轻变态反应;环孢素的起始用量为3~5 mg·kg-1·d-1,根据血药质量浓度调整环孢素用量,维持环孢素血药谷质量浓度为100~200 μg·L-1;辅以成分输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抗感染治疗.结果 14例患儿中有效10例(71.43%),无效4例(28.57%);14例患儿中骨髓增生活跃者8例,其中有效7例(87.5%),无效1例(12.5%);骨髓增生低下者6例,有效3例(50.0%),无效3例(50.0%);在14例应用ATG治疗的患儿中,1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变态反应,2例在应用ATG 2周左右出现血清病;1例患儿治疗过程中因PLT过低、颅内出血死亡.结论 ATG联合环孢素治疗儿童SAA有效,且相对安全,尤其是骨髓增生尚活跃者,有可能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