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Holter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6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的小儿的Holter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平均心率及总搏数的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病毒性心肌炎的心律失常以室性异位搏动多见,Holter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优于常规心电图,能检出各种心律失常,并能争生的时间,频度与活动及睡眠的关系,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分析,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及疗效观察,以及病儿能承受的运动量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6例有心律失常症状的老年患者,除常规检查外,均作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诊断老年患者的心律失常时应用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常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了急性农药中毒的心电图特征及时处理,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心电图资料100例,行观察分析.结果 异常心电图占农药中毒总数的75%,其中二项以上者占中毒总数48%,死亡4例心电图均有一次以上异常.结论 有机磷农药对心脏毒性作用较显著,与中毒程度呈正比,常规描记心电图,积极处理心律失常,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分析心电图的特点.结果:乌头碱中毒主要表现为心脏及神经系统损害症状.32例患者心电图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异常,室性心律失常为主,经及时彻底地洗胃和抗心律失常治疗,心律失常迅速消失,心电图转为正常.结论:乌头碱中毒的心电图表现多样化,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其严重性直接反映临床急性中毒的严重程度,及时应用利多卡因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方法 对15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DCG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检出中的意义.结果 152例患儿中动态心电图结果异常139例,常规心电图异常86例,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8.041,P<0.001).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并可监测到普通心电图难以观察到的心电变化,可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20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心肌炎的儿童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窦性心律失常为高,其次为房性,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异常在各年龄组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95%以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可出现各种心电图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了急性农药中毒的心电图特征及时处理,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心电图资料100例,行观察分析.结果 异常心电图占农药中毒总数的75%,其中二项以上者占中毒总数48%,死亡4例心电图均有一次以上异常.结论 有机磷农药对心脏毒性作用较显著,与中毒程度呈正比,常规描记心电图,积极处理心律失常,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可出现多种形式的异常心电图表现,其中以肺型P波、窦性心动过速、肢体导联低电压、ST—T改变、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最为常见。结论:心律失常是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急性发作期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了解其心电图特点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晓彤 《医学信息》2018,(20):163-165
目的 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术后监测的效率,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对不同起搏器术后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2016年5月~2017年12月100例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术后功能异常检测效率,并分析动态心电图对不同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异常以及起搏相关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搏器功能异常为44例,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的1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对不同类型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异常、自身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起搏功能异常的检测效能较12导心电图高,并且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手段较好的了解不同类型起搏器工作状态,检测起搏功能异常和心律失常情况。  相似文献   

10.
ECGLAB-H-A型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十二导联体系,与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标准完全一致,24h不间断记录心电图。本文就我院应用ECGLAB-H-A型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检查40例病人,与检测前的常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严重心律失常检出率比常规心电图检出率增加30%,根据动态心电图中ST-T改变不同来鉴别心肌缺血还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138例老年患者进行检测,观察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 动态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且对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更为突出.结论 老年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动态心电图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收集我院传染科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41例心电图资料。41例心电图中,异常31例,达75.6%。异常心电图以心律失常最为多见(窦性心律失常18例,房性早搏2例,房颤2例,窦房结—心房交界区游走1例,室性早搏3例,各种传导阻滞3例);其次是T—U融合,符合低钾改变5例,高钾改变1例,低电压3例,其它3例。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造成广泛性、全身性血管受损,多种免疫反应参与,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组织水肿和出血,微循环障碍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心电图检查主要用于显示心肌损伤和血钾紊乱情况,可指导临床治疗工作。文中讨论了病理解剖与心电图改变、电解质紊乱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心电图低电压可能性因素,提出应注意心室损害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动态心电图关键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动态心电图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内容涉及动态心电图的硬件技术、抗干扰技术、心律失常的自动分析、实时报警、心率变异分析和心室晚电位分析、动态心电图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心血管科室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以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常规心电图检查完成后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12导动态心电记录仪对病人进行24h心电变化连续监测。将所有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记录在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阳性率为66.67%,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3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种心电图中,房性心律失常(二、三联律及成对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12导联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早发及二、三联律)、房性心律失常(早发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诊断中检出率更高,临床使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于常规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常规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对于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动态心电图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内容涉及动态心电图的硬件技术、抗干扰技术、心律失常的自动分析、实时报警、心率变异分析和心室晚电位分析、动态心电图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7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的检出情况。结果:动态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90.55%)显著高于常规组(3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各类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动态组检出变异性心绞痛16例,常规心电图未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人动态心电图连续检测24小时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变化.方法分析了200例动态心电图,分为冠心病组112例和非冠心病组88例,对两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表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房性心动过速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冠组高于非冠组p<0.01,且冠心病患者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结论冠心病人应定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观察心肌缺血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玉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4,11(3):145-145,14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导致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和机理。方法:对3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用日本铃谦302型12导联心电图机连续监测半小时以上。结果:32例中发生律失常者27例,检出率84.44%。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的心律失常可能与植物神经张力变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0.
132例普通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普通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已久,且可对各类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等改变提供一定有价值的诊断依据,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描记时间受限,记录心搏一般仅数十次,对于一过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常不易发现,加之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往往容易造成临床诊断上的遗漏;二是由于部分患者即使有明显心悸或心绞痛等症状,但是发作时间一般短暂,普通心电图难以及时检查、记录、往往错过时机,以致不能给临床提供及时、可靠、全面的诊断治疗依据。所以动态心电应用于临床后,由于患者可不受条件限制,随身携带,且观察记录时间长,从某些方面弥补了以上不足,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