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顽固性鼻出血1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道林  朱锦洲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F0003-F0003
目的:分析顽固性鼻出血的特点、出血部位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09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顽固性鼻出血的特点是老年人患者居多,老年人总共76例(79.7%);另一个特点是顽固性鼻出血为间断性反复性出血,出血部位隐蔽,出血点主要位于鼻腔外侧壁,占全部病例的74%。临床治疗仍然以局部止血为主。兼顾病因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结论:充分了解顽固性鼻出血的特点、出血部位及临床治疗要点后,就能显著提高此类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老年重症鼻出血是耳鼻咽喉常见急症之一,患者多有心血管疾病史,一般状况较差,以高血压动脉硬化致鼻腔后部出血居多。自1988年1月至1994年12月我们收治鼻出血260例中27例鼻腔后部出血为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约占10.38%,在治疗中反复发作,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现将其原因进行分析浅谈其救治体会。 1 病因 1.1 病人血压较高,降压治疗欠佳,血管内压  相似文献   

3.
鼻出血是病理条件下人体最多见的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类,文献报道高血压所致的鼻出血占65%~75%。老年人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使鼻腔血管脆性增加,尤其是鼻腔后部血管弯曲度大,经常受血液冲击,在血压波动时鼻腔血管就易发生破裂出血,此外,长期高血压也使鼻腔静脉系统处于淤血及扩张状态,一旦血压波动则易破裂出血;另外,老年鼻出血患者常精神紧张,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加剧出血。由于发病急、出血量多,患者很快发生严重贫血、休克或窒息。因此,找准出血部位,迅速止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1997年~2002年收住我科34例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26例,女8例。出血部位在鼻腔前端32例,在鼻腔中后部2例。全部病例均行鼻中隔矫正术。治愈32例占94.2%,术后随访0.5~3年,未再出血。复发2例(占5.8%),经查明出血部位在鼻腔中后段及嗅裂前端,行患侧颈外动脉结扎及筛前动脉结扎术后治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于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顽固性严重鼻出血,行鼻中隔矫正术后94.2%可治愈。对于鼻中隔偏曲处大面积粘膜糜烂,手术操作时须尽量避免撕裂鼻中隔粘膜,防止出现鼻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5.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约占出血患者的40%,特别是高血压性鼻衄来势凶猛,出血量大,不易止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鼻腔血管脆性增加,尤其是鼻腔后部血管弯曲度较大,经常接受血液冲击,在血压波动时鼻腔血管就易发生破裂出血。此外,长期高血压也使鼻腔静脉系统处于淤血及扩张状态。一旦血压波动则易使鼻腔静脉破裂.高血压性鼻衄预示血压不稳定要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顽固性鼻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月~2004年12月16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出血原因,不同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医用止血胶喷雾剂、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及DSA。结果医用止血胶喷雾剂28/40,治愈率70%,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91/98,治愈率92.8%,DSA30/30,治愈率100%。结论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具有止血迅速、痛苦小、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周克文  杨华  汪静  孙张生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86-1987
目的 探讨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治疗中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鼻出血部位及全身情况分别采用颈外动脉和筛前动脉结扎术治疗中老年重症鼻出血36例。结果 34例患者手术后止血均成功,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有效率94.4%。结论 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对中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有确切治疗效果,且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刘卫平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84-1684
目的:探讨鼻腔后部隐蔽部位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12例鼻腔后部肉眼无法观察的鼻出血电凝止血。结果:112例全部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是鼻腔隐蔽部位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自1997年以来,我科共收治了鼻出血病人63例,其中50岁以上老年人13例,占21%,男12例,女1例。出血过多可引起贫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老年人,病因复杂,病情特殊,除了进行鼻出血的一般护理外,尚需根据老年人特点,进行全面护理。1 临床特点1.1 老年人出血部位多见于后鼻孔,不容易窥见,给鼻腔填塞带来困难。1.2 老年人出血原因多由心血管疾病引起,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硬化的血管破裂,不易收缩,止血困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35例鼻衄患者的病因和出血部位按发生月份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鼻衄以局部病因出血居多。局部病因以鼻中隔粘膜糜烂致左侧克氏区出血居多;全身病因则以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致中甲以下,部位不明,多部位出血居多。45岁以下鼻衄发生在克氏区以局部病因(尤其鼻中隔粘膜糜烂)为多,45岁以上鼻衄发生在鼻腔后部、多部位者以全身病因(尤其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为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84例鼻出血患者以微波对出血部位进行热凝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1年,鼻出血痊愈72例占85.7%;有效9例占10.7%,无效3例占3.6%,总有效率96.4%。其中65例经微波一次治疗痊愈,19例接受再次微波治疗。结论:本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小、疗效高。是对常见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治疗中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患者3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主要是鼻腔上部的中鼻甲前端对应的鼻中隔面与嗅裂区,其次是鼻腔后部的中鼻甲后端与中鼻道、下鼻甲后端与下鼻道,鼻腔前部的鼻中隔利特尔区出血较少。经鼻内镜下射频止血或膨胀海绵区域性填塞治疗后,治愈3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4%。随访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对于中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经鼻内镜下射频止血或膨胀海绵区域性填塞治疗,方法简单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47-2448
目的:探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治疗步骤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资料。结果:7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全部治愈,其中包括凡士林纱条和碘仿纱条填塞术、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结论:顽固性鼻出血治疗的关键是准确找到出血部位及明确出血原因,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鼻内镜下治疗鼻腔中后部出血的优越性。方法:利用鼻内镜检查5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发现有明确出血点47例(47侧),将47例患者施行鼻内镜粘膜下剥离划痕术。结果:47例患者均一次性止血成功。结论:该治疗及时、准确,不需过多设备,术式简单且费时较少,可作为鼻后部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于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鼻出血的频数也随之增加,为探索老年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现将我科自1975年~1986年间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鼻出血115例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年龄与性别:本组老年鼻出血115例占同期住院鼻出血351例的32.76%,60~70岁75例、71~80岁30例、81岁以上10例。男性75例、女性40例,男:女=1.9:1。二、鼻出血原因:高血压、动脉硬化61例,心脏病8例,上感3例,血液病1例,恶性肿瘤1例,特发性鼻出血16例,外伤3例,原因不明22例。其中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各类心脏病所致鼻出血69例,占60.00%。三、出血的侧别及部位:左鼻出血48例;右鼻55例、双鼻12例。出血发生在鼻腔前部64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老年性鼻出血治疗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鼻出血内镜下检查评估出血部位、程度和鼻腔畸形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06例鼻内镜评估治疗的老年鼻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首次治疗成功率84.9%,鼻腔填塞率27.9%,并发症发生率7.54%。结论内镜下检查评估出血部位、程度和鼻腔畸形对老年性鼻出血治疗成功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对于前鼻镜下检查难以窥及出血点的鼻后部出血,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大部分患者出血发生在中鼻道、下鼻道后部及鼻腔底,主要由下鼻道后部具有表浅、扩张及扭曲的静脉丛,即鼻后侧静脉曲张症所致。该病症的主要特点是出血量多,危险性大。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保守性的前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及对有关动脉的结扎术、栓塞术等[1],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大,且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多种并发症。从2006年以来,通过对81例鼻后部出血患者借助鼻内镜使用微波烧灼方式进行治疗,特别是在对中老年人最常见鼻腔后部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总体效果比较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鼻出血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2例老年鼻出血的出血部位、诱发因素、合并疾病、止血方法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32例中伴有多种全身或局部疾病和诱发因素。其中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67例。占50.8%,超过半数。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后端(80%,106/132)。110例鼻腔填塞48~72h后分次拔除填塞物,短期内未再出血。20例仍有出血。重新填塞1~2次后临床治愈,2例在鼻内镜下止血成功。结论老年鼻出血受多因素影响,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比较重要的原因。填塞止血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而鼻腔后部出血,由于部位隐蔽出血凶猛,可危及生命,在临床处治上比较棘手,传统的前后鼻孔填塞部分效果不佳,再出血率仍较高;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术治疗鼻腔后部出血4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时纳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127-12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腔后部出血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100例鼻出血患者,局麻,在鼻内镜引导下,利用微波的热效应,治疗鼻出血,对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100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经过一次鼻内镜微波治疗后,治愈9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8例有效和2例无效患者,经过再次微波治疗后,全部达到治愈标准,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鼻腔黏膜正常,没有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鼻腔后部出血患者,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稳定,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