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糖尿病之友》2014,(5):8-8
江西吴光涛:我很喜欢“曝光台”这个栏目,通过揭露各种假药骗局,让读者深思,避免上当受骗。如今,虚假广告随处可见,让人防不胜防,如何把住关口,揭开虚假广告的真面目呢?在看到3期《假药帮凶大盘点》这篇文章时,答案尽收眼底。但有一点遗憾,  相似文献   

2.
广告里的动物,有些很“幸福”,有些很可悲。幸福的就让它们幸福好了,这里只说那些可悲的———不,是为那些可悲的动物鸣不平。譬如最近有一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里播出的一个广告,那里面的一条鱼就很让人看不过去:一个悠然自得的“成功人士”,很惬意地靠在老板桌后面,而他的老板桌上居然插着一根钓鱼杆,钓鱼杆上的一条红红的大鲤金鱼正被悬空钓在那里,痛苦地摆来摆去(是在那里垂死挣扎)。那个广告里的老板在那里很惬意,但在我的眼里他却是那么残忍。确切地说,是制作这个广告的制作人很残忍。我不知道某些广告制作人,为什么老是喜欢拿动物的痛苦与毁灭来做广告。早些年有个电视广告,为了宣传某种运动鞋有弹性,于是广告里的一个威猛男人穿着那种鞋轻轻往上一跳,他的手就伸到了一棵的树梢上,接着就是许许多多的鸟的羽毛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也许广告制作人宣传某种运动鞋的目的达到了,但我看了那个广告却忍不住要为那些落在那棵树上的鸟儿的命运而担忧。更让我愤怒的是某个宣传某种啤酒的广告。“想下手吗?拿惠泉来!”说这话的是一只螃蟹,“惠泉”呢,则是一种啤酒。螃蟹还是放在餐桌上的,自然也是熟透了的,但它却能面对从四面八方伸来的筷子说话……制作广告的人叫它说话它能不说话吗...  相似文献   

3.
广告里的动物,有些很“幸福”,有些很可悲。幸福的就让它们幸福好了,这里只说那些可悲的———不,是为那些可悲的动物鸣不平。譬如最近有一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里播出的一个广告,那里面的一条鱼就很让人看不过去:一个悠然自得的“成功人士”,很惬意地靠在老板桌后面,而他的老板桌上居然插着一根钓鱼杆,钓鱼杆上的一条红红的大鲤金鱼正被悬空钓在那里,痛苦地摆来摆去(是在那里垂死挣扎)。那个广告里的老板在那里很惬意,但在我的眼里他却是那么残忍。确切地说,是制作这个广告的制作人很残忍。我不知道某些广告制作人,为什么老是喜欢拿动物的痛苦与毁灭来做广告。早些年有个电视广告,为了宣传某种运动鞋有弹性,于是广告里的一个威猛男人穿着那种鞋轻轻往上一跳,他的手就伸到了一棵的树梢上,接着就是许许多多的鸟的羽毛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也许广告制作人宣传某种运动鞋的目的达到了,但我看了那个广告却忍不住要为那些落在那棵树上的鸟儿的命运而担忧。更让我愤怒的是某个宣传某种啤酒的广告。“想下手吗?拿惠泉来!”说这话的是一只螃蟹,“惠泉”呢,则是一种啤酒。螃蟹还是放在餐桌上的,自然也是熟透了的,但它却能面对从四面八方伸来的筷子说话……制作广告的人叫它说话它能不说话吗...  相似文献   

4.
广告里的动物,有些很“幸福”,有些很可悲。幸福的就让它们幸福好了,这里只说那些可悲的———不,是为那些可悲的动物鸣不平。譬如最近有一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里播出的一个广告,那里面的一条鱼就很让人看不过去:一个悠然自得的“成功人士”,很惬意地靠在老板桌后面,而他的老板桌上居然插着一根钓鱼杆,钓鱼杆上的一条红红的大鲤金鱼正被悬空钓在那里,痛苦地摆来摆去(是在那里垂死挣扎)。那个广告里的老板在那里很惬意,但在我的眼里他却是那么残忍。确切地说,是制作这个广告的制作人很残忍。我不知道某些广告制作人,为什么老是喜欢拿动物的痛苦与毁灭来做广告。早些年有个电视广告,为了宣传某种运动鞋有弹性,于是广告里的一个威猛男人穿着那种鞋轻轻往上一跳,他的手就伸到了一棵的树梢上,接着就是许许多多的鸟的羽毛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也许广告制作人宣传某种运动鞋的目的达到了,但我看了那个广告却忍不住要为那些落在那棵树上的鸟儿的命运而担忧。更让我愤怒的是某个宣传某种啤酒的广告。“想下手吗?拿惠泉来!”说这话的是一只螃蟹,“惠泉”呢,则是一种啤酒。螃蟹还是放在餐桌上的,自然也是熟透了的,但它却能面对从四面八方伸来的筷子说话……制作广告的人叫它说话它能不说话吗...  相似文献   

5.
广告里的动物,有些很“幸福”,有些很可悲。幸福的就让它们幸福好了,这里只说那些可悲的———不,是为那些可悲的动物鸣不平。譬如最近有一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里播出的一个广告,那里面的一条鱼就很让人看不过去:一个悠然自得的“成功人士”,很惬意地靠在老板桌后面,而他的老板桌上居然插着一根钓鱼杆,钓鱼杆上的一条红红的大鲤金鱼正被悬空钓在那里,痛苦地摆来摆去(是在那里垂死挣扎)。那个广告里的老板在那里很惬意,但在我的眼里他却是那么残忍。确切地说,是制作这个广告的制作人很残忍。我不知道某些广告制作人,为什么老是喜欢拿动物的痛苦与毁灭来做广告。早些年有个电视广告,为了宣传某种运动鞋有弹性,于是广告里的一个威猛男人穿着那种鞋轻轻往上一跳,他的手就伸到了一棵的树梢上,接着就是许许多多的鸟的羽毛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也许广告制作人宣传某种运动鞋的目的达到了,但我看了那个广告却忍不住要为那些落在那棵树上的鸟儿的命运而担忧。更让我愤怒的是某个宣传某种啤酒的广告。“想下手吗?拿惠泉来!”说这话的是一只螃蟹,“惠泉”呢,则是一种啤酒。螃蟹还是放在餐桌上的,自然也是熟透了的,但它却能面对从四面八方伸来的筷子说话……制作广告的人叫它说话它能不说话吗...  相似文献   

6.
读本杂志刊登的一则药品广告后的联想张乃峥国家建设中广告起着交流信息、沟通情报、活跃经济的巨大作用。广告需要一定技巧、甚至夸张,它包括艺术性和幽默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广告既其为广告,特别是在假冒伪劣产品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人们总会对广告加以思索,考虑...  相似文献   

7.
我患高血压20年之久,患糖尿病也有十余年,长年不间断地服药,控制尚好,但仍期望有朝一日出现一种能根治的良方。当下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层出不穷,有些假药鱼目混珠,让我们这些不懂医药的人真假难辨。近日在某报刊看到一篇“高血压终身服药,是科学结论,还是误人陷阱?”的广告宣传文章,说高血压患者服用了某种降压药后,可以远离降压药,这是真的D-57请问专家,得了高血压,为何需要终身服药?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不过如果这药不是苦,而是一股子异味,恐怕也是很难让人接受啊。二甲双胍就是这样一种具有特殊味道的降糖药。  相似文献   

9.
一提到补钙,很多人都会联想起那几句有名的宣传语:“腰酸、背痛、腿抽筋,这是怎么啦?缺钙了呗!”“1片顶过去5片,真实惠!”……这些广告家喻户晓,从侧面反映了时下人们对“缺钙”这一概念十分关注。那么,中老年人是否真的特别缺钙?应该如何补钙?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中国食品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理事长、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运动医学专家杨则宜教授。  相似文献   

10.
爱情带来的     
爱情是什么?也许是一种追求。正如我们不停地追求的那种美丽,不同的美丽总在我们的眼前摇摆不定,让人手足无措。而每个人的追求是不尽相同的,这和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一样,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有的人喜欢浪漫,有的人喜欢物欲,有的人喜欢才华,有的人则喜欢胴体。所谓见猎心喜,而每个人所猎却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几根针、一团线可以等于无尽的快乐和缤纷的生活,这听起来像是打广告,这样的心态确实让人羡慕佩服。不过这就是糖友需要的生活,简单而快乐。这也是糖友夏阿姨的娱乐方式。  相似文献   

12.
冷静看广告     
最近,越来越觉得,广告攻势太强悍了,很多广告刚开始带着万分不信的想法,用带有鄙视色彩的眼光看一眼,但几遍之后,心中或许会有一些相信。那充满诱惑力的疗效,让人感觉几乎说到自己心里去了,恨不能立刻买来尝试一下,还会在心里憧憬着用过之后的完美效果。但冷静下来就会发现,很多充满诱惑力的广告可以说是漏洞百出,几乎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13.
每一天,我们都会在电视、杂志、网络上被很多广告洗脑.这些广告告诉我们吃这种或者那种产品能够减肥、降低血糖、增强记忆力或者性能力、缓解更年期症状。越来越多的厂商愿意生产保健品.为什么?因为越来越多人愿意花钱买保健品了。这其实无伤大雅.如果在安全的前提下.你觉得吃了某种产品真的能帮你改善某些症状.为什么不能吃呢?  相似文献   

14.
“喂,是《糖尿病之友》编辑部吗?我老父亲订你们杂志好多年了,这几天他看电视上的广告要买一个药,我看着像假药,劝他别买,但是劝不住啊。他总看你们杂志,你们帮我劝劝吧。”前两天,有位河南的患者家属打来电话,让编辑们帮忙劝劝他执意要买假药的父亲。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用上就停不了了!”“千万别用,胰岛素会让人上瘾的!”“用了胰岛素,你这一辈子就完了!”……种种论调,让糖友对胰岛素望而却步。这些话听起来的确有一些威慑作用,毕竟对一种药物上瘾带来的后果太让人害怕了。但是,胰岛素真的能让人上瘾吗?这些来自前人的忠告真的对吗?想要辨别这些,就要糖友自己对上瘾有一定的认知了。  相似文献   

16.
陶蔚 《糖尿病之友》2011,(12):32-32
腿抽筋,特别是小腿抽筋着实让人难受。有人说,这是缺钙引起的,只要补补钙就会好;也有人说,这是腿受凉引起的,只要保暖就可避免。这些话听起来都有道理,但这是导致小腿抽筋的唯一原因吗?让我们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7.
医师如何从高质量医学期刊选择文献获取知识的命题必让人费解,这与我们缺乏逆向思维,相当的人是盲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新世界》2012,(3):80-80
题目很奇怪吧。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荒诞。不合常理逻辑,近乎于恶搞,但是反应出来的事却让人深思。文章只是列举了马变成骆驼的几种可能:  相似文献   

19.
看电影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很受欢迎,但是电影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却让人迷惑。研究者对2006~2010年的大片进行了分析,发现在生活方式上,它们传递的信息让人迷惑。这里面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还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两者之比大约为2:1。  相似文献   

20.
面对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的广告攻势,糖尿病患者有几人能理性面对?又有多少人已经被假药劣药的广告“忽悠”了?他们是如何“忽悠”糖尿病患者的?糖友们应该如何防止继续被“忽悠”下去呢?请看本期热点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