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由补肾益气、活血解毒中药组成的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基因造成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月龄A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大、小剂量组(2.8,1.4 g·kg-1)和盐酸多奈哌齐组(0.65×10-3g·kg-1),每组15只;同月龄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J小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所试药物稀释相同体积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6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彩色图像分析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APP、Aβ、β位点剪切酶(BACE)和早老蛋白1(PS-1)的表达;采用刚果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淀粉样沉积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APP、Aβ、BACE和PS-1表达显著增多(P<0.01),刚果红染色示橘红色染色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还脑益聪方组小鼠海马CA1区APP、Aβ、BACE和PS-1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橘红色染色较少.结论 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可通过减少脑组织的APP含量及抑制β-和γ-分泌酶,从而减少AD模型小鼠脑组织Aβ的生成及淀粉样沉积的形成,这也是其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海马CA1区(hippocampal-CA1 area,CA1)APP、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分解酶1(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BACE1)、早老素蛋白1(presenilin-1,PS-1)和β淀粉样蛋白(beta amyloid protein,Aβ)的影响,初步探讨还脑益聪方提取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月龄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模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另设立正常对照组(C57BL/6J小鼠),每组15只。连续灌胃4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Morris水迷宫观测APP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PP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APP、BACE1、PS-1和A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7月龄APP转基因模型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原平台所在第四象限游泳时间和游泳路程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7月龄盐酸多奈哌齐组、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大、小剂量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第四象限游泳时间和路程均显著增多(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7月龄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APP、BACE1、PS-1和Aβ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7月龄各药物干预组小鼠APP、BACE1、PS-1和Aβ阳性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还脑益聪方提取物早期应用可明显改善APP转基因小鼠已下降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APP、BACE1、PS-1和Aβ的表达,减少Aβ生成,延缓APP转基因小鼠大脑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3.
脑尔康对AD模型小鼠脑内APP,A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脑尔康对慢性铝中毒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及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抗痴呆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模型、西药吡啦西坦、脑尔康高、中、低剂量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氯化铝(AlCl3)溶液以100 mg.kg-1ip造模,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ip,3个剂量脑尔康组给予脑尔康(34,17,8.5 g.kg-1.d-1)连续ig 50 d,吡啦西坦组给予吡啦西坦(10 g.L-1)ig,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ig。采用跳台法检测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尔康对AD模型小鼠脑皮层及海马结构区域APP,Aβ表达的影响,对APP,Aβ阳性反应物质采用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进行灰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记忆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学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学习与记忆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用药各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记忆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学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学习与记忆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各用药组模型小鼠脑内APP,Aβ的表达均不同程度减少(P<0.05或P<0.01);脑尔康3个剂量组比较存在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脑尔康对慢性铝中毒AD模型具有显著的抗痴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PP,Aβ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贯叶金丝桃素(HF)对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及β位点剪切酶1(BACE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12 mg·kg-1·d-1)及HF高、中、低剂量组(600,300,150 mg·kg~(-1)·d~(-1)),每组15只;另选15只同周龄同背景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药物使用前均稀释相同体积,采用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7个月。Morris水迷宫法检测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Aβ1-42,βAPP及BACE1的蛋白表达水平。Morris水迷宫结果提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HF各组及罗格列酮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提高(P0.01或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Aβ_(1-42),βAPP及BACE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HF各组及罗格列酮组小鼠海马CA1区Aβ_(1-42),βAPP及BACE1蛋白表达均有减少(P0.01或P0.05)。HF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脑内βAPP及BACE1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AD模型小鼠脑内Aβ_(1-42)蛋白的生成及淀粉样斑块沉积。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9)
目的探讨壮药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正丁醇提取物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淀粉样蛋白(Aβ蛋白)的影响。方法 50只快速老化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石杉碱甲组[0.15 mg/(kg·d)]和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500、250、125 mg/(kg·d)],10只正常老化SAMR1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8周后,取小鼠血清和脑匀浆,以ELISA法检测其Aβ蛋白的水平,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pp基因和AP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给药组小鼠脑组织中的APP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血清和脑组织中的Aβ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可通过抑制APP蛋白的生成,使Aβ蛋白的表达减少,从而起到防治阿尔茨海默症(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AST)对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对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mRNA,α-分泌酶和β-分泌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ST(10,20,40 mg·kg~(-1))组和阳性药(人参皂苷Rg_1,6.5 mg·kg~(-1))组.用DEX(5 mg·kg~(-1),ig,21 d)建立小鼠学习记忆损伤模型,各用药组于造模同时ig给予相应药物,模型组和对照组ig等容积蒸馏水.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用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中APP、α-分泌酶和β-分泌酶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皮质,海马CA1,CA3区APP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ST(20,40 mg·kg~(-1))能明显改善小鼠记忆功能(P<0.05,P<0.01);降低脑组织内APP,β-分泌酶mRNA的表达(P<0.05),升高脑组织内α-分泌酶mRNA的表达(P<0.05);减少APP在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的表达(P<0.05).结论:AST能改善DEX诱导的小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APP及其mRNA、β-分泌酶mRNA表达,促进α-分泌酶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电针法对APP/PS 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区老年斑(SP)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AD的机制。方法:APP/PS 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两疗程组和电针三疗程组,每组6只;6只雄性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给予各电针组小鼠"百会"和双侧"肾俞"电针治疗,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分别进行2个或3个疗程。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小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SP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1(BACE 1)和胰岛素降解酶(IDE)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路径均明显增加(P0.01,P0.05),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小鼠的第5天逃避潜伏期和第4天、第5天搜索路径均明显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1);与电针两疗程组相比,电针三疗程组的第5天逃避潜伏期和第4天、第5天搜索路径也明显缩短(P0.05,P0.01),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小鼠海马区无SP阳性斑块;模型组SP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海马区的SP数目均明显减少(P0.01);与电针两疗程组相比,电针三疗程组SP数目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区APP、BACE 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DE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治疗组海马区APP、BACE 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ID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三疗程组海马区APP、BACE 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电针两疗程组(P0.01,P0.05),ID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电针两疗程组(P0.05)。结论:"益肾调督"电针法可降低AD小鼠海马区APP、BACE 1表达,提高IDE的表达,从而减少海马区SP的沉积,改善其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能量代谢障碍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基因1(PS1)转基因小鼠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探讨地黄饮子通过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eI F2α)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导致的β-淀粉样蛋白(Aβ)累积的作用机制。方法:4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安理申)组、地黄饮子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100 mg·kg-1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 1次。小鼠造模后,立即给药。灌胃给药1周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脑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并计算脑能荷(energy charge,EC)。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内PERK,eI F2α磷酸化水平,β-淀粉样前体蛋白水解酶1(BACE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BACE1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脑内A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定位巡航实验中,地黄饮子可以明显缩短模型小鼠的逃避潜伏期(P 0. 05,P 0. 01);空间探索实验中,地黄饮子可以增加模型小鼠穿越目标区域的次数(P 0. 05,P 0. 01)和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P 0. 01),减少相对象限的停留时间(P 0. 05,P 0. 01)。地黄饮子可以显著降低AMP水平,明显升高ATP,ADP水平,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脑内EC水平(P 0. 05,P 0. 01),抑制PERK,eI F2α的磷酸化(P 0. 01)和BACE1的蛋白水平(P 0. 01),但对BACE1 mRNA转录没有显著影响。地黄饮子能够减少模型小鼠脑内Aβ的含量(P 0. 01)。结论:地黄饮子可以通过阻止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的内质网应激通路PERK/eI F2α激活,抑制BACE1的翻译,从而减少能量代谢障碍APP/PS1小鼠脑内Aβ的累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涌泉"两穴对5月龄和10月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1,APP/PS1)双转基因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将4月龄和9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随机分配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以相同月龄同窝阴性小鼠作为对照组,4月龄每组12只,9月龄每组11只。电针组取"百会"、"涌泉"两穴,每次留针时间为15分钟,隔日1次,治疗5周;药物组予多奈哌嗪片0.92 m L/g灌胃,取脑透射电镜片并观察。结果 5月龄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在微血管、神经元突触及神经元超微结构上对照组优于模型组。10月龄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出现Aβ淀粉样沉淀——老年斑。结论 5月龄小鼠行为学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样改变;10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出现老年斑;电针治疗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可能对海马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方中风药、补虚药、风药补虚药联用对脑缺血大鼠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侯氏黑散方中风药、补虚药、风药补虚药联用对APP及Aβ42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24h、48h,模型组大鼠皮层APP、Aβ42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P〈0.01)。缺血24h,补虚药、风药补虚药联用可明显下调APP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48h,风药组大鼠皮层APP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缺血48h,风药补虚药联用可明显降低Aβ42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风药补虚药联用可明显下调APP表达,抑制Aβ42的异常积聚,降低Aβ42的毒性,从而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黙病模型小鼠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MC组)、西药安理申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黄连解毒汤大剂量组(大HLJDT组)、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中HLJDT组)、黄连解毒汤小剂量组(小HLJDT组),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各组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内β-APP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MC组小鼠β-APPmRNA表达量较西药安理申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解毒汤各剂量组小鼠β-APPmRNA表达量较CMC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中剂量组小鼠β-APPmRNA表达量与西药安理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剂量黄连解毒汤均能降低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表达,其中中剂量组降低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安理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灌胃给二苯乙烯苷(TSG)后SAMP8小鼠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mRNA和早老蛋白-1(PS1)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6月龄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 50只,随机均分为SAMP8空白组,阳性药石杉碱甲对照组,高、中、低剂量TSG组(0.3,0.1,0.033 g·kg-1·d-1)共6组;6月龄正常老化小鼠SAMR1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60 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APP和早老蛋白-1(PS1)mRNA的表达。结果:与SAMP8空白组比较,TSG组APP mRNA 2-△△CT值明显降低,PS1 mRNA 2-△△CT值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TSG组APP mRNA和PS1 mRNA表达下调。结论:二苯乙烯苷对痴呆小鼠SAMP8有显著地抗痴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PP,PS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清心开窍方多糖对Aβ25-35杏仁核注射诱导AD大鼠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安理申组、清心开窍方组(简称清开方组)和多糖组.观察各组大鼠水迷宫空间记忆能力,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海马区GFAP及βAPP的表达.结果:清心开窍方组和多糖组能明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大鼠海马区GFAP及βAPP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清心开窍方能明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降低海马区GFAP、βAPP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5,(5):626-628
目的:探究电针足三里对老年痴呆小鼠大脑皮层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及β-淀粉样肽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快速老化小鼠SAMP8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并设同源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电针组给予足三里电针干预,非穴组针刺双侧固定非穴位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各组小鼠大脑皮层APP及Aβ的表达情况。结果:SAMP8大脑皮层内APP和Aβ蛋白呈较高表达的状态,电针治疗后明显下调,与模型组、非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穴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能有效改善AD,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D小鼠大脑皮层APP及Aβ蛋白水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马鞭草水煎液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i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及作用机制。方法:用D-半乳糖制备AD小鼠模型,采用避暗实验观察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内β淀粉样蛋白含量。结果:马鞭草明显延长了避暗潜伏期,降低了错误次数,血清及脑组织内β淀粉样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马鞭草水煎液能提高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β淀粉样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影响。方法: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吡拉西坦0.62 g·kg-1)、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37.06 g·kg-1)、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18.53 g·kg-1)、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9.26 g·kg-1)。给予补阳还五汤ig,连续治疗28 d后取材。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行为学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海马组织APP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游泳距离增加(P<0.05),APP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P<0.05),并且降低海马APP水平(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能够通过抑制APP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黑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小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beta precursorprotein,APP)、β淀粉样多肽1-42(β-amyloid1-42 Peptide,Aβ1-42)、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胰岛素抵抗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称重后,按随机原则分为模型组(10只)、阳性对照组(10只)、黑逍遥散高剂量组(11只)、黑逍遥散低剂量组(11只)。10只同月龄、同种系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为空白组。连续灌胃3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ing分别检测小鼠海马区APP(Aβ1-42)、GSK-3β、NEP、IDE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干预3个月后,小鼠逃避潜伏期: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延长,用药各组较模型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跨原平台次数: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减少,用药各组较模型组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区APP基因和Aβ1-42蛋白,以及GSK-3β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NEP与IDE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海马区APP基因和Aβ1-42蛋白以及GSK-3β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NEP与IDE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黑逍遥可通过调节Aβ在海马区的异常代谢等作用,减缓AD小鼠认知能力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β1-42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大鼠认知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β1-42模型组、阳性药(石杉碱甲0.05 mg/kg)对照组、红车轴草素10 mg/kg和20 mg/kg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Aβ1-42建立大鼠认知障碍模型,治疗3周后,应用Morris水迷宫行为试验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中Aβ1-42蛋白、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PSD-95、p-NMDAR1、p-Ca MKII、p-PKACβ、PKCγ、p-CREB)和BDNF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分析Aβ相关基因APP、BACE1、Cat B、NEP和IDE mRNA的表达。采用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大鼠脑乙酰胆碱酯酶(ACh E)含量。结果:红车轴草素(10 mg/kg、20 mg/kg)可明显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神经元退化和凋亡,提示对Aβ1-42诱导的大鼠认知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红车轴草素可增强PSD-95、p-NMDAR1、p-Ca MKII、p-PKACβ、PKCγ、pCREB和BDNF蛋白的表达;抑制APP、BACE1和Cat B mRNA的表达,但提高NEP和IDE mRNA的水平;降低β淀粉样多肽的含量和沉积;同时,能明显降低脑内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乙酰胆碱的含量。结论:红车轴草素能改善Aβ1-42诱导的大鼠认知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Aβ蛋白、增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和降低胆碱酯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含药脑脊液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mRNA的表达及地黄饮子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运用中药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把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地黄饮子脑脊液低,中,高剂量组6组,分别加入正常培养液,正常脑脊液及含药脑脊液,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受损PC12细胞β-淀粉样前体蛋白mRNA表达(用2-ΔΔC t表示,Ct为阈循环值,ΔΔCt=ΔCt各干预组-ΔCt空白组,ΔCt=CtAPP-CtGAPDH)。结果:地黄饮子能明显降低PC12细胞受β-淀粉样蛋白刺激时APP的过度反应,降低APP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黄饮子脑脊液可以抑制β-淀粉样蛋白损伤对PC12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