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证实的肠套叠患者19例,8例行平扫加增强检查,11例行平扫检查,分析肠套叠类型、套叠原因及套叠表现。结果:19例中共24处肠套叠,其中,1例4处肠套叠,2例2处肠套叠。小肠-小肠套叠10处,回-结型套叠8处,结-结型套叠6处;19例均为继发性肠套叠,淋巴瘤1例,错构瘤2例,多发息肉3例,单发息肉1例,腺癌6例,间质瘤2例,腺瘤2例,纤维瘤2例;CT表现为靶征20处,彗星尾征12处,“8”字形征9处,继发性肠梗阻4例。结论:多排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是成人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劲 《西部医学》2008,20(4):771-771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13例,误诊15例,均经手术证实,属小肠-小肠型套叠7例,回肠-回肠型套叠17例,结肠-结肠型套叠4例;肿瘤性20例,其中恶性14例。28例均行手术治疗,26例治愈,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成人肠套叠以肠道肿瘤最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钡盐灌肠、B超、CT对诊断有一定价值,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老年人肠套叠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老年肠套叠患者,回顾其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老年人肠套叠的病因、套叠类型及超声影像特点。结果小肠型肠套叠6例(26.1%),小肠-结肠型肠套叠8例(34.8%),结-结肠型肠套叠9例(39.1%)。术前超声定位准确19例(82.6%),超声检出肠套叠21例,诊断正确率91.3%。超声表现直接征象有同心圆征、套筒征14例,间接征象有肠壁增厚假肾征3例,肠梗阻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人肠套叠定位准确、确诊率高,并可初步判断其病因,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人肠套叠的的MD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资料共48例。观察内容主要包括肠套叠部位、数目、套叠类型及CT征象、套叠处肠壁是否增厚或肿块形成、肠壁是否水肿与坏死等。结果本组48例50处肠套叠均为顺行套入,单处肠套叠46例(位于回盲部22例、回肠10例、空肠8例、升结肠4例、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降结肠型及直肠各2例),多处肠套叠2例。MDCT示肠套叠3层肠壁结构及肠管内脂肪48例50处、杯口征及靶形征42例44处,彗星尾征32例34处,漩涡征24例26处。肠壁均匀增厚并水肿12例,其中考虑合并肠壁坏死4例;肠壁不均匀增厚或和肿块形成、不均匀强化14例;肠壁均匀增厚并轻中度均匀强化6例。套叠处见多发囊状低密度灶并囊壁均匀强化4例;套入远端圆形脂肪瘤合并肠壁坏死2例;小肠冗长2例;肠壁正常8例;其中合并肠梗阻12例,合并腹壁疝2例。结论成人肠套叠MD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其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CT 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CT 检查资料。结果:16例患者存在腹部肿块影,12例表现为同心圆状变,4例平行结构样变,12例存在肠扩张并存在液平现象,4例存在腹腔积液;套叠部位分型为 6例(31.58%)小肠型,8例(42.11%)回结肠型和5例(26.32%)结肠型,套叠部位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 检查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吉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5):636-637,72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CT表现。结果25例患者按套入部类型分:小肠型肠套叠4例,回结肠型6例,结肠型15例。病因分别为:结肠癌13例,淋巴瘤2例,平滑肌瘤1例,结肠息肉1例,脂肪瘤3例,肠憩室4例,术后粘连1例。CT表现:靶征20例,肾形征或彗星尾征12例,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征7例,肠壁增厚19例,近端肠管扩张20例。结论成人肠套叠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成人肠套叠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 ,提高术前确诊率、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8~ 2 0 0 3年间该科收治的 5 6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 2 5例 ,误诊 31例均在术中证实。属小肠 -小肠型套叠 14例 ,回肠 -结肠型 34例 ,结肠 -结肠型 8例。 5 6例中肿瘤性 39例 ,其中恶性 2 6例。5 6例均行手术治疗 ,5 4例痊愈出院 ,2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因肠道肿瘤、肠憩室、术后等原因引起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容易误诊 ,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 ,钡灌肠、B超、CT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治疗主张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4年间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成人肠套4例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病灶属回盲型2例,结结型1例,小肠型1例。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腹部探及多重肠管套叠而成的“套筒”样肿块声像,短轴呈“同心圆”征,符合并肠梗阻可见到明显扩张的肠管回声。结论 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资料。结果:16例患者存在腹部肿块影,12例表现为同心圆状变,4例平行结构样变,12例存在肠扩张并存在液平现象,4例存在腹腔积液;套叠部位分型为6例(31.58%)小肠型,8例(42.11%)回结肠型和5例(26.32%)结肠型,套叠部位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检查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金美英  徐飞  章萍  徐牡丹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5):390-391,404
目的探讨近三年本院小儿肠套叠不同类型超声表现及肠套叠类型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430例肠套叠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测量结肠型肠套叠同心圆直径及肠套管征长度明显大于小肠型,以上两个指标比较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结肠型肠套叠的超声表现中结肠型肠套叠同心圆直径及肠套管征长度均大于小肠型肠套叠;从2007年到2010年小肠型肠套叠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肠型肠套叠逐年下降(P〈0.05及P〈0.01)。  相似文献   

11.
吴晓晴 《中国现代医生》2013,(9):106-106,108,F0003
目的探讨超声在成人肠套叠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及声像图特征。结果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肠套叠声像图具有典型的“同心圆征”、“套筒征”,合并肿瘤病变时,其二维和彩色血流有特征性表现。结论结合临床表现,超声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多排螺旋CT诊断成人肠套叠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成人肠套叠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主要重建方法为多平面重建法(MPR)。结果主要征象有“靶征”10例,典型“剑鞘征”8例。继发明显肠梗阻6例,肠穿孔2例。合并肠道原发性病变1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Ji JS  Zhang SZ  Shao CX  He J  Xie S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129-1132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并对肠套叠原发病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和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68例经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2例、女26例,年龄30-82岁(平均52.5岁),病程3d至13个月。结果68例肠套叠中,CT诊断出66例,达97.1%。主要直接征象有:(1)同心圆征或彗星尾征,66例;(2)血管卷入征,61例;(3)脂肪征,58例。主要间接征象有:(1)靶环征,19例;(2)肠梗阻,24例;(3)腹水,4例;(4)其他征象如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4例,腹膜后淋巴结增大8例。螺旋CT对肠套叠原发病诊断的准确率为72.1%。结论螺旋CT对诊断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具有重要价值,诊断肠套叠的特异性征象是同心圆征、血管卷入征和脂肪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成人肠套叠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有肠肿瘤根治性切除17例,肠部分切除术12例,单纯复位或复位固定术3例。结果术前误诊12例(37.5%),腹痛32例,呕吐20例,便血5例,全部手术治疗。引起肠套叠的原因主要是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17例,不明原因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成人肠套叠误诊率高,多继发于肠道良恶性肿瘤,治疗应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 8例成人慢性肠套叠的病人,全部均为继发性,2 7例良性病变,其中息肉15例,平滑肌瘤6例,腺瘤2例,4例脂肪瘤;1例为腺癌。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①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史长,可自行复位,肠壁血运障碍发生率较少;②成人慢性肠套叠CT表现为靶形肿块,肾形肿块或慧星尾征,CT发现原发病变7例。结论: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可以明确诊断,但对原发病变的发现及定性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小儿肠套叠的声像图表现、病史和临床表现,并总结出其声像图特征。结果85例小儿肠套叠中有77例为典型的特征性的肠套叠声像图,声像图表现为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另8例肠套叠声像图不典型,声像图表现为“假肾”征和不规则型肿块。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不典型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78例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及MSCT影像特征情况。结果 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其次为发热、乏力消瘦、胸闷或呼吸困难、咯血、胸痛、胸水,且有19例患者(24.36%)无临床症状。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体征以呼吸音减弱为主,其次为肺部湿罗音,且有47例患者(60.26%)无肺部体征。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MSCT影像特征主要有肺炎实变型(38例,48.72%),弥漫间质型(16例,20.51%),单发结节型(13例,16.67%),多发结节型(11例,14.10%);其中肺炎实变型MSCT表现主要为支气管充气征、边界模糊、树芽征、空洞、磨玻璃影等,弥漫间质型MSCT表现主要为树芽征、结节灶、间质性改变、磨玻璃影、空洞,单发结节型MSCT表现主要为结节灶、淋巴结肿大、空洞、条索灶、钙化灶等,多发结节型MSCT表现主要为结节灶、空洞、条索灶、树芽征、淋巴结肿大等。结论不典型性肺结核的MSCT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应综合实验室检查等多种特征完成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着重研究其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该研究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52例成人肠套叠患者;手术方法为传统开腹手术,术式为:单纯病变切除术,连同病变在内的部分肠切除术,包括相应的系膜及区域淋巴结在内的肿瘤根治术. 术前以多层螺旋CT轴位薄层扫描(平扫或平扫+增强)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分析肠套叠CT征象,查找其原发病灶.结果 手术结果显示,有49例属于顺行性肠套叠,3例属于逆行性肠套叠,其中回肠-结肠型肠套叠26例,结肠-结肠型肠套叠11例,小肠-小肠型肠套叠12例,结肠-直肠型肠套叠3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病变23例,恶性病变28例. 术前CT诊断肠套叠47例,准确率为90.38%,正确诊断出原发病变38例,准确率为73.08%. 结论 多层螺旋CT对于成人肠套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发现其原发病变,对于其后期诊治起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及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2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结果 52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结肠癌33(63.5%)例,淋巴瘤4(7.7%)例,转移瘤1(1.9%)例,平滑肌瘤5(9.6%)例,脂肪瘤4(7.7%)例,结肠息肉3(5.8%)例,术后粘连2(3.8%)例。CT直接征象:靶征44例、肾形征7例、彗星尾征4例。CT间接征象:肠管壁增厚46例,肠梗阻43例。结论肠套叠的CT表现比较典型,其原发病变CT检出率高,部分病变可做定性诊断。因此,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