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高频探头对46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直肠盲端距皮肤的距离,观察耻骨直肠肌与直肠盲端的关系,并与X线影像结果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6例经超声检查诊断高、中、低位先天性直肠畸形,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达95.2%.[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肛门直肠畸形简单易行,诊断符合率高,费用低廉,是诊断肛门直肠畸形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肛门发育畸形约占消化道畸形首位。1970年在墨尔本国际学会上Stephens与Smith提出以胚胎发生学和病理解剖学为基础,强调直肠盲端与耻骨直肠肌的关系及术后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中位肛门直肠畸形一期肛门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28例新生儿高,中位肛门直肠畸形一次肛门成形术及其临床资料,讨论了新生儿期行肛门成形的可行性,方法:本组28例新生儿高,中位肛门直肠闭锁不做肠造口,入院一次行pena氏肛门成形术,结果: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治愈出院26例,术后随访了22例,随访时间6个月-7年,结果优良13例,占59%,中8例,占36%;差1例,占5%,结论:新生儿肛门直肠畸形,在条件许可睛,由有一定经验的专科医师进行一期Pena氏肛门成形术,同样可获良好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抱立位、仰卧位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RM)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诊断为CARM患儿122例,根据Wingspread分型标准分为低位组71例和中高位组51例,术前均行抱立位超声、仰卧位超声及倒立位X线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患儿直肠盲端至肛门隐窝皮肤距离(P-Pe间距)。以手术测量结果为标准,绘制抱立位超声、仰卧位超声、倒立位X线检查诊断CAR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分析超声、X线测得的P-Pe间距与手术测值的一致性。结果 低位组患儿仰卧位超声、倒立位X线测得的P-Pe间距均高于手术测值(均P<0.05),抱立位超声与手术测得的P-Pe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位组患儿倒立位X线测得的P-Pe间距高于手术测值(均P<0.05),抱立位超声、仰卧位超声与手术测得的P-Pe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抱立位超声诊断CARM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18%、96.72%,均高于倒立位X线(77.64%、8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仰卧位超声的敏感性、诊断符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凸阵探头对儿童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凸阵探头对78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并于术前行X-线检查.结果 78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直肠盲端距肛穴皮肤>20 mm(高位畸形)者30例,15~20 mm(中间位畸形)者13例,<15 mm(低位畸形)者35例.高频凸阵探头判定失误2例,X-线检查判定失误9例,直肠盲端与肛穴皮肤间距的超声测量与外科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本类疾病的临床分型中,高频凸阵探头检查明显优于X-线.结论 应用高频凸阵探头对患有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儿童进行检查,图像清晰,解剖层次分明,对本类疾病的临床分型有极为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期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型术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新生儿中高位肛门闭锁行Ⅰ期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总结术后疗效并随访其排便功能.结果:无手术死亡,1例切口裂开,余恢复良好,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5例污粪,4例便秘,2例直肠黏膜脱垂,3例肛门狭窄(未坚持扩肛),10例肛门收缩功能良好,无完全大便失禁出现.结论:Ⅰ期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可缩短治疗时间、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诊断中磁共振(MRI)的应用及其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ARM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倒立位X线片检查与MRI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最终的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诊断的高位肛门闭锁型ARM 24例、中位肛门闭锁型ARM 33例,直肠盲端均位于PC线以上,其距肛门窝的距离均≥2.1cm。倒立位X线片诊断的高位肛门闭锁型ARM 20例、中位肛门闭锁型ARM 30例,直肠盲端均于PC线基本水平,其距肛门窝的距离约为1.8cm。MRI诊断的高位肛门闭锁型ARM、中位肛门闭锁型ARM例数多于倒立位X线片检查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诊断中,MRI的诊断结果准确、可靠,适宜在临床上多加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在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50例,术前均行MRI检查。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阅读MRI资料。结果:50例患儿中包括高位型闭锁34例、中间位型闭锁7例、低位型闭锁9例。结论:MRI可以准确、全面地显示肛门直肠畸形的类型、瘘管存在与否、肛周肌肉发育状态以及伴发的其他畸形情况,为手术方式的选择、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其病因至今未被完全阐明,多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遗传因素方面,国内外研究均表明,Shh(Sonic Hedgehog)基因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与ARM的发生密切相关。了解Shh基因信号通路以及该通路与ARM的相关性为明确ARM病因及更好地进行诊疗提供方向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行盆腔螺旋CT扫描的新生儿24例,用腹窗(窗宽300HU、窗位40HU)在横轴位观察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与5例正常新生儿盆腔CT图像比较,其发育主观评为良好、一般、差。结果:CT扫描所有病例均显示耻骨直肠肌,发育良好22例,高位畸形中2例发育一般。低位畸形中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均发育良好;中位畸形中8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2例括约肌发育一般;高位畸形中2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括约肌发育一般及发育差各2例。结论:螺旋CT可显示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位置及发育状况,从而指导临床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并能较为准确地推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产前超声在筛查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二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Acuson128XP/10c、PV-6000型彩超诊断仪,对13 583例孕12~40周胎儿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13 583例胎儿中共发现胎儿畸形108例,其中无脑儿45例,脑积水26例,内脏膨出8例,脑脊膜膨出、脊柱裂各5例,唇腭裂畸形、肛门闭锁各4例,长骨发育不良3例,头颈部淋巴管瘤2例,露脑畸形、多囊肾、小脑蚓部缺失、一手指缺如、十二指肠闭锁、致死性侏儒各1例,诊断符合率92.59%(100/108),漏诊率占7.41%(8/108).结论 产前超声筛查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在降低缺陷发生率上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尾骨直肠综合症患者的骶尾骨损伤情况进行排粪功能造影观察分析,讨论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8例尾骨直肠综合症的患者,归纳总结骶尾骨X光片、排粪造影的影像表现,对骶尾损伤检出率进行列表比较分析,并做卡方检验。结果:68例尾骨直肠综合症患者中,骶尾骨单纯脱位30例,骨折合并脱位38例。普通X光片检出31例,其中单纯脱位7例,骨折合并脱位24例。排粪功能造影检出61例,其中单纯脱位27例,骨折合并脱位34例。两种检查方法对骶尾骨损伤的检出有显著差异(X^2=30.237,P<0.001),对单纯脱位的检出有显著差异(X^2=24.502,P<0.001)。对骨折合并脱位检出差异性相对稍小(X^2=5.897,P<0.05)。结论:排粪功能造影对骶尾损伤有明显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尾骨直肠综合症检查的准确率,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阴道超声结合肠灌注液体诊断女性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开辟女性直肠癌检查的新途径,探索阴道超声结合直肠灌注液体诊断女性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直肠癌者21例,卵巢癌侵犯直肠前壁7例患者,先向直肠内灌注无菌生理盐水150ml左右,再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 经阴道超声结合直肠灌注液体能清晰显示直肠解剖及毗邻,检查成功率、病灶显示率和定位正确率为100%,贫苦诊断准确率为85.71%。结论 经阴道超声结合小剂量直肠灌注诊断女性直肠癌的检查成功率、定位准确率、病灶显示率、分期诊断准确率可以与直肠超声媲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直肠高频彩超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双平面探头,对57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肛周脓肿的声像特征。结果肛周脓肿的声像图与周围正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脓肿表现为无回声区或低回声与混合回声区;脓腔内无血流信号,周边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合并瘘管则表现为条索状无回声或低回声区。57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肛周脓肿。结论经直肠高频彩超对肛周脓肿进行诊断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三维超声容积成像诊断胎儿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容积成像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Voluson 730 Expert RAB2-5L 3D容积探头,对72例高危妊娠胎儿头颅、颜面、四肢、脊柱等部位进行三维容积成像.结果 超声检出胎儿畸形27例共59处,三维超声容积图像可直观显示感兴趣区的表面特征、立体形态及空间关系,使唇裂、脊柱裂、足内翻等多种畸形的诊断更加准确和容易.结论 三维超声容积图像立体生动,形态逼真,能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有助于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肛门内括约肌肌间神经节细胞及神经丛的数目和形态。方法用乙烯硫脲诱导健康妊娠Wistar-Imammichi大白鼠产生有内括约肌的肛门直肠畸形胎鼠,取胎仔行正中矢状面连续切片,经染色后观察直肠肛管发育情况及肛门内括约肌肌间神经节细胞和神经丛数的数目。结果实验组肛门直肠畸形胎鼠每个视野的肛门内括约肌肌间神经节细胞数为(1.206±0.012),神经丛数仅为(0.308±0.051),对照组正常胎鼠分别为(3.710±0.043)和(1.227±0.07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实验组正常胎鼠两项数值分别为(3.012±0.032)和(1.187±0.00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肛门内括约肌肌间神经节细胞数和神经丛数的减少是肛门直肠畸形的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TAPVC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以及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引产后尸检的结果.结果 11例TAPVC胎儿(心上型7例,心内型3例,心下型1例),3例属于单发畸形,8例并发其他心内外畸形.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9例,准确度约为81.82% (9/11),漏诊2例.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四腔心切面左心稍小于右心,左房顶壁光滑,无肺静脉开口,4条肺静脉在左房后方汇入共同肺静脉干,并经引流血管汇入右房,相应引流血管扩张.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产前诊断TAPVC的可靠方法,有利于孕妇作出优生优育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径1~2 cm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1例直径在1~2 cm之间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 女14例; 年龄24~77岁, 中位年龄46岁。  结果  31例患者中, 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增多18例(58.1%), 便血2例(6.5%); 余11例患者无症状。本组患者行局部切除术26例, 包括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19例(61.3%), 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直肠肿物切除术(Mason术)4例(12.9%), 经肛门肿物切除术3例(9.7%); 行根治性切除手术5例(16.1%)。术后病理回报所有病例均为直肠类癌,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25例; 浸润肌层6例, 其中淋巴结转移1例。29例患者得到随访,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者(n=23)5年生存率为95.7%, 浸润肌层者(n=6)5年生存率为50%(P < 0.001)。  结论  直径1~2 cm直肠类癌,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者可行局部切除, 病变侵及肌层者行根治性切除为妥。  相似文献   

19.
胎儿心室发育不良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室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6 4 8例行中孕超声筛查和高度怀疑胎儿心脏畸形的晚孕孕妇。首先确定胎儿心脏的位置及心轴 ,然后心脏三节段分析法进行分析。二维超声显示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心底短轴、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及三血管切面 ,重点观察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启闭情况 ,再用多普勒超声和 M-型超声观察胎儿心脏各瓣膜的血流情况。结果  2 6 4 8例行常规超声筛查孕妇中检出先天性心脏畸形 2 1例 ,其中心室发育不良 6例 (3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和 3例右心发育不良 )。 6例心室发育不良均已引产并有 3例尸检 ,尸检结论与超声完全一致。结论 产前超声心动图对检出胎儿心室发育不良及其分型具有极重要的价值。二维超声心动图是根本 ,而多普勒超声和 M-型超声心动图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0.
王雷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641-264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在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多种后处理同步显示技术对可疑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患者进行诊断,并与最终临床、手术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清楚的显示40例患者的畸形部位、形态、特征和分类,诊断准确率达到100%。其中18例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2例为肾旋转不良,4例为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为输尿管开口异位,4例为马蹄肾。结论 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能够全方位、多平面并立体的成像,大大提高了诊断正确率和临床检出率,可作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