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5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0 T MRI对肾脏进行DWI扫描,b值选取0、50、100、300、500、800 s/mm~2,定量测量各组肾脏皮质及髓质值。结果:当b值为50、1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与DN早期组皮质、髓质分别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与DN早期组髓质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其余各b值下,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及DN中晚期组的肾脏皮质、髓质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b值下,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和DN中晚期组的皮质及髓质ADC值均依次减低。结论:3.0 T MRI多b值DWI可以用于DN的早期诊断和DN分期的鉴别诊断,亦可作为临床治疗DN疗效评价和疾病发展进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3.0T磁共振扩散加成像(DWI)的影像表现,为合理选择扩散敏感系数(b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每名志愿者行3次前列腺DWI扫描,b值分别取600、800、1000 s/mm2,其他参数均一样。测量3种b值DWI图像中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的信号强度、背景信号强度标准差、表观扩散系数(ADC),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b值为600、800、1000 s/mm2时,SNR分别为(18.36±1.75)、(14.63±2.32)、(11.83±1.65),CNR分别为(0.55±0.14)、(0.47±0.11)、(0.39±0.90),3组间比较SNR和CN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600 s/mm2时,前列腺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为(2.07±0.26)×10-3 mm2/s和(2.01±0.15)×10-3 mm2/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800 s/mm2时,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为(1.80±0.22)×10-3 mm2/s和(1.65±0.24)×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0 s/mm2时,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1.54±0.14)×10-3mm2/s和(1.31±0.19)×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b值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0.68)、(3.05±0.69)和(2.75±0.9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3.0T磁共振对前列腺进行DWI扫描时,选择b值为800 s/mm2较为适当,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先期研究确定相对合理的两个b值组合(0、300)s/mm2和(0、800)s/mm2,对经病理或临床随访及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112例共145个肝脏占位性病灶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值=(0、300、800)s/mm2 DWI扫描,分别比较各种病变的ADC值.结果 恶性、良性组的平均ADC值,b=300 s/mm2时分别为(1.15±0.20)×10-3 mm2/s、(2.13±0.53)×10-3 mm2/s;b=800 s/mm2时分别为(0.98±0.19)×10-3 mm2/s、(1.81±0.42)×10-3 mm2/s;两者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300 s/mm2,以ADC值≤1.40×10-3 mm2/s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0.0%;b=800 s/mm2时,以ADC值≤1.14×10-3 mm2/s为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5.0%.结论 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7例共38个乳腺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WI,取2个扩散敏感因子(b)值(500 s/mm2、1000 s/mm2)行横断面扫描,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①导管原位癌[(1.483±0.257)×10-3mm2/s、(1.296±0.239)×10-3mm2/s]与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组[(1.718±0.190)×10-3 mm2/s、(1.462±0.159)×10-3 mm2/s]、正常组织间[(2.347±0.339)×10-3mm2/s、(1.902±0.164)×10-3mm2/s]2种b值(b=500、1000)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组[(1.577±0.276)×10-3 mm2/s、(1.308±0.223)×10-3 mm2/s]与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正常组织组之间2种b值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与正常组织组间2种b值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34.21%病灶在DWI图像上表现出异常高信号或稍高信号。结论①MR弥散加权成像中b值越高,ADC值越低;ADC值越小,病灶越趋于恶性;②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在DWI图像上表现出异常高信号或稍高信号比率较低,认为仅依靠DWI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确立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在不同b值下的DWI成像特点及其ADC值改变、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MRI DWI检查,其b值分别取为500s/mm2、800s/mm2、1000s/mm2,分别测定癌灶在不同b值下扫描后的ADC均值,分析其DWI信号特点,比较其ADC值的差异性,并与术后病理Ki-67表达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为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瘤灶在D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b值500s/mm2组(b-500组)与b值800s/mm2组(b-800组)、b-500组与b值1000s/mm2组(b-1000组)间ADC值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值0.05);而b-800组与b-1000组的ADC均值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值0.05)。b-500组、b-800组、b-1000组ADC均值分别为1.1416×10-3mm2/s、0.9258×10-3mm2/s、0.8668×10-3mm2/s。不同b值扫描后所测得瘤灶的三组ADC均值与Ki-67表达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不同b值下扫描所测得的ADC值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选择b值为800s/mm2时扫描较为合理。当ADC值低于0.9258×10-3mm2/s时提示早期乳腺癌的可能。早期乳腺癌的ADC值与Ki-67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优化最佳b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随访及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72例肝脏良性肿瘤和73例恶性肿瘤(共312个病灶)在1.5TMR成像系统上行不同b值DWI(300s/mm2、800s/mm2、1000s/mm2)扫描,获得各组b值的DWI图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分别测量各b值下病变的DWI信号强度、ADC值,比较各b值组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ADC值,并绘制各b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得出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化DWI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最佳b值。结果不同b值组间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良性和恶性病变组ADC值均随b值增加而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不同b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70、0.955、0.957(AUC>0.5),且b=300s/mm2时获得的ADC值的诊断效能最大,以ADC值=1.43×10-3mm2/s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3%和89.3%。结论 1.5TMRDWI联合多通道相控阵线圈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b=300s/mm2时获得的ADC值诊断效能较高,易于发现更多病灶,高b值时鉴别肝脏肿瘤良恶性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别进行b值=300 s/mm2,800 s/mm2,1000 s/mm2 DWI扫描,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S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前列腺癌患者在b=300 s/mm2时,25例患者DWI呈等低信号,7例稍高信号,8例高信号;b值=800 s/mm2时,11例呈稍高信号,29例高信号;b=1000 s/mm2时均呈高信号。随着b值增加,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及ADC值逐渐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信号强度及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b值增加,DWI对前列腺癌越敏感,信号对比越明显,但图像信噪比降低,在b值=1000 s/mm2时,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高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I对直肠癌进行常规直肠扫描及DWI扫描,DWl采用平面回波(echo planar imaging,EPI)序列,选用2个不同的b值(1000s/mm~2、2500s/mm~2),测量肿瘤及同侧臀大肌在不同b值下DWI图像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值等于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923±0.15)×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1.57±0.091×10~(-3)mm~2/s,b值等于25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642±0.07)×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0.925±0.12)×10~(-3)mm~2/s。所得肿瘤与臀大肌的ADC比值两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b值等于1000s/mm~2组的DWI图像的ADC比值高于2500s/mm2组,更加有利于显示病变,ADC值可作为直肠癌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不同b值条件下ADC值的差异,探讨最佳b值选择及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ADC值阈值。方法采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设备,对96例肝脏占位病变行DWI扫描,b值设定为200,500,800s/mm2,分别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病灶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随b值增加,各种病变的ADC值均逐渐下降;各种病变b200组与b500、800组之间的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500与b800组之间,除肝细胞癌外无明显差异;b值取500、800s/mm2时,可获得相对稳定的ADC值。2、不同b值下,肝血管瘤与其他各组病变间的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脏恶性肿瘤间、FNH与转移瘤间无统计学差异;当b值为500、800s/mm2时,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与FN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ROC曲线分析获得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最佳b值为500s/mm2,以ADC值1.27×10-3mm2/s为最佳阈值,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1.4%、85.2%。结论通过不同b值条件下ADC值的定量分析,有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是对常规MR检查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b值对MR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信号强度和表观弥散系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1000、2000及3000s/mm2不同b值对32例健康志愿者在1.5 TMR上进行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扫描,选择多个灰白质感兴趣区和背景等部位进行信号强度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b值的增加,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额叶皮质信号强度和ADC值下降,各兴趣区在不同b值条件下,其信号强度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值对扩散加权成像有影响,不同b值时正常成人脑组织信号强度和ADC值不同.  相似文献   

11.
LI Ya-lin  李爱银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64-3065
目的:研究严格的检查前准备工作对改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志愿者归入本次实验研究工作,均于第1次空腹2h直接行MRCP检查,于第2次经严格的准备工作后行MRCP检查,两组检查均采用相同的成像序列及参数获得图像。经资深影像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进行评级后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非参数检查Raddit分析,未准备组Raddit值的均数为0.225,准备组Raddit值的均数为0.775,P<0.0001。结论:严格的检查前准备工作可使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的CT、MRI影像学特征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经临床和手术确诊为T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脑内病灶所处的位置以及合并脑内或其他脏器病变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 Ⅰ型10例分布在室管膜下,Ⅱ型21例,除分布在室管膜下外,还分布在皮层、白质等部位,Ⅲ型8例合并其它脏器肿瘤.结论 CT、MRI表现是脑内TS确诊的主要依据,二者相互结合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对TS进行影像学分型发现结节位置及合并症是TS预后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成像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通过神经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特性,定量反映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及各种病变,从而在微观水平对脊髓损伤进行更精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脊髓损伤(SCI)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急慢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不同序列间组合提高自动图像分割技术对MS病变容积测量。材料和方法以手动分割的病灶容积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序列(M,MPRAGE;F,FLAIR;D,DIR;T2,T2WI)间所组合的不同通道(二、三和四通道)的自动分割技术测量MS病灶容积特点。结果二通道(M+T2\M+D\M+F)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性分别为:41.8%\33.3%\63.4%、8 2.2%\9 3.9%\9 3.6%和82.1%\99.0%\98.9%;三通道(M+T2+D/M+D+F/M+F+T2)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性分别为:40.4%\64.8%\62.5%、8 7.1%/9 9.1%/9 8.6%和86.9%/98.9%/98.5%;四通道(M+T2+D/M+D+F/M+F+T2)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性分别为:74.4%、97.0%和96.9%。结论采用四通道图像自动分割技术对MS病灶容积测量较佳。  相似文献   

15.
影像医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像医学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影像设备发展及人才培养。本文针对这两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如何把影像技术与人才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代影像医学在临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外周叶前列腺癌包膜外扩散敏感性和分级。方法 51例患者在前列腺切除术前行3.0T磁共振检查。由2名放射医师应用T2WI评估外周叶包膜外扩散情况,应用ADC图显示及ADC值测量肿瘤和包膜外扩散情况。病理学专家测量包膜外扩散的程度。结果 28/102叶发现包膜外扩散,12例测量≦1mm,11例测量1mm和≦2mm,5例测量2mm。2名放射医师在T2WI图上检测每叶具体包膜外扩散准确性分别为68.6%、74.5%,ADC图分别显示肿瘤为66.7%、60.8%,ADC值测量分别为75.5%、69.6%。对于包膜外扩散2mm,2名放射医师利用ADC图或测量ADC值的敏感性为100%,T2WI为80%;对于包膜外扩散≦2mm,除经验不足放射医师应用T2WI检出包膜外扩散敏感性为17.4%,2名放射医师用3种方法检出包膜外扩散敏感性为58.3%-81.8%。2名放射医师应用3种方法检出结果一致性分别为0.18、0.37、0.60。结论 DWI对于评估每个外周叶前列腺癌包膜外扩散术明显准确于T2WI,尤其对于经验不足放射医师评估包膜外扩散2mm,并且放射医师间评估结果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T2WI结合DWI预测评估前列腺癌患者包膜外扩散,同时比较有或无包膜外扩散前列腺癌ADC值。方法76例前列腺癌患者在前列腺切除术前执行3.0T磁共振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放射医师分析T2WI和T2WI结合DWI图像,评估外周叶包膜外扩散情况,对有或无包膜外扩散进行ADC值,比较2患者结果。结果共研究456区,其中74个区有包膜外扩散情况,T2WI和T2WI结合DWI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4.5%、91.7%,优于T2EWI单独检查(分别为87.2%、81.2%),p<0.001。采用ROC分析显示T2WI结合DWI曲线下面积(Az=0.900)明显大于T2WI曲线下面积(Az=0.828),p<0.001。包膜外扩散ADC值明显低于无包膜外扩散ADC值(p<0.001)。结论 T2WI结合DWI图像能够提高预测前列腺癌患者包膜外扩散情况,同时ADC值在评估有或无包膜外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囊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胆囊病变患者资料,其中胆囊癌21例,胆囊良性病变25例。手术前均行磁共振DWI检查,b值为0、800s/mm~2。测量病变的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胆囊良恶性病变ADC值之间的差异,并运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效能。结果胆囊癌的ADC值为(1.23±0.19)×10~(-3) mm~2/s,胆囊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93±0.33)×10~(-3)mm~2/s,胆囊癌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t=-8.57,P0.05)。ADC值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ADC值≤1.42×10~(-3)mm~2/s为阈值时,诊断胆囊癌的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92.0%,准确度为91.3%。与病理结果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25。结论 DWI在胆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诊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 2例临床确诊为HIE患儿的MRI图像,采用常规磁共振图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值(ADC)、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评估不同扫描序列在HIE诊断中的应用。结果常规MRI+SWI+DWI诊断HIE的阳性率为90.63%显著高于常规MRI+SWI(65.63%)、常规MRI+DWI(59.38%)、常规MRI(43.75%)(P0.05)。常规MRI共检出12例为HIE,其中5例T1高信号;8例T2高信号,灰白质无清晰界限;常规MRI+DWI检出19例为HIE,其中10例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在DWI图上为高信号,呈片状分布,ADC图像上表现为信号减低。常规MRI+DWI+SWI共检出21例HIE,其中16例在SWI图像呈扇形、斑点状及斑片状分布的低信号。结论MRI+SWI+DWI序列联合扫描可提高HIE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在胶质瘤的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7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方法分为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动脉自旋成像(ASL)检查。结果病理分级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瘤周水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灌注明显升高,肿瘤实性部分CBF、患侧/健侧CBF比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健侧CBF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和低级别患者Cho/NAA、Cho/Cr、NAA/Cr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和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ADC、ADC比值、FA、FA比值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MRS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正确率为82.98%(39/47);仅以DTI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68.09%(32/47);仅以ASL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76.60%(36/47);综合3种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7.87%(46/47),显著高于3种功能成像单独应用(χ2=6.021、14.763、9.553,P均<0.05)。结论联合三种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可优势互补,提高脑胶质瘤分级准确性,有助于手术方式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