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行为障碍呈明显增长趋势.据报道,发达国家中的3~15岁儿童少年发生持久、且影响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者约5%~15%[1],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多,但对3~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及报道的很少.为了进一步了解儿童心理发育及行为问题,我们开展了幼儿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及干预方法研究,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探讨合肥地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为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合肥市农村和城市地区共抽取8所幼儿园2 40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采用自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采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收集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情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9.40%(467/2 407).心理行为问题各子项目均有检出,其中学习问题和心身问题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0.51%,9.31%,品行异常检出率为3.49%,多动异常检出率为2.83%.农村地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城市地区(x2=44.35,P<0.01),男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x2=155.18,P<0.01).结论 合肥地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目前江苏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早期干预儿童行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南京、南通、镇江、宿迁、盐城5个城市的1 190名4~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4~16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3~6岁幼儿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81%,“躯体体诉、攻击”2个行为因子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不良家庭养育环境的检出率为13.11%,“环境气氛”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家庭养育环境下行为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养育环境因子主要为忽视干涉惩罚和环境气氛。结论 家庭养育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影响显著,建立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对促进学龄前儿童行为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父母问卷)及自编儿童行为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对镇江市城乡72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2%,男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28.4%和1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1,P< 0.01),男童A行为(违纪行为)明显多于女童(x2=9.45,P< 0.01),N行为(神经症性行为)及M行为(混合行为)未发现性别差异,农村儿童问题行为检出率高于城市(x2=10.87,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儿童行为障碍的相关因素为母孕期情绪、分娩方式、分娩时异常情况、儿童性别、儿童年龄及城乡区别6个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焦虑或抑郁、分娩时异常情况、男童、农村与儿童行为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农村儿童行为问题多于城市儿童.儿童行为问题与母孕期不良情绪及孕产期异常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芜湖市1县1区共2123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安徽省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制作的“学龄前儿童健康与行为记录表”对其进行心理行为问题相关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2123名学龄前儿童中,检出心理行为问题儿童201人,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47%。其中,男童检出130人,检出率为11.82%;女童检出71人,检出率为6.94%,男女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14,P<0.01)。2123名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冲动指数检出率分别为1.41%、4.95%、3.91%、0.28%、0.05%、0.9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797)比女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风险更高,3岁前主要代养人为非父母的儿童(OR=1.347)比主要代养人为父母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风险更高;每日学习时间≥1 h是学龄前儿童(OR=0.595)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男童比女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更高,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6.
分析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状况及家庭综合环境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安徽省池州市1 512名农村幼儿园3~5岁在园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学龄前儿童留守率为31.9%,留守和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8.7%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5,P>0.05);心身障碍(5.0%)和学习问题(3.7%)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较为落后县区、单亲照看、男童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较为多见.行为问题的干预要侧重经济落后家庭,并重点关注男童的行为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7.
黎、汉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黎、汉族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黎、汉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黎族929名,汉族79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填写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自拟调查表;【结果】①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黎族为7.00%.汉族为16.90%,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但无性别差异;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黎族为父母文化程度、早期喂养方式等;汉族为父母教育方式、母亲妊娠期用药等;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黎族为照顾者、母亲对妊娠态度等;汉族为父母亲责备打骂子女、父母教育方式等。【结论】黎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低于汉族学龄前儿童。  相似文献   

8.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玉霞  吴赛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142-1143
目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日益增多,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国外报道7%~20%的学龄前儿童有行为问题。国内报道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有学者报道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可作为预测成年人发生精神障碍危险性的1个指标,有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持续到青春期以至成年。为探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寻求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于2003年4月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5个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期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期,也是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等很多方面的关键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教育制度、价值观念等均在迅速变化,使儿童心理发育和行为形成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近年来有不少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就学龄前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探讨[1,2]。在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外有人报道15%~20%的学前儿童有行为问题;国内使用中文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调查,报道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3]。近期有人提出幼儿经常可能出现的17项情绪问题即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研究。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沈阳市5所幼儿园4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基础上,将儿童分成干预组(167名)和对照组(232名)。对于干预组进行1年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复测。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由干预前的17.37%下降为7.78%,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 早期干预对于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攻击性行为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的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和自制的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湖北省黄冈市487名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总检出率为8.83%,男女学前儿童攻击行为分别为10.32%和6.80%,不同性别、年龄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级攻击性行为检出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攻击行为的检出率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有玩具或图书数量多、睡前讲故事、单亲家庭,而喜欢玩仿制枪玩具、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母子感情差、母亲孕期精神状态差等是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攻击行为问题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需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现状,初步探讨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兰州市部分幼儿园大、中、小班3~6岁学龄前儿童1 292名;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63%,男童和女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1.71%和8.94%,男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组女童学习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男童学习问题、心神障碍、多动-冲动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多动-冲动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非母乳喂养儿童多动指数异常率高于母乳喂养儿童(P0.05)。结论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值得关注,不同人群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现实中,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是比较多见的.临床检出率一般都在20%左右。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最常见的表现为行为偏异[21,还有就是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种比较多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这种疾病好发于学龄前期。为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状况,本文对60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影响,为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大连市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问题调查,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指导早期干预,促进其健康发展。方法 随机选取大连市3所幼儿园63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结果 大连市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7.87%,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男童学习问题、心身障碍两项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男女童行为问题共患情况以一种和两种为主。结论 大连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与国内其它城市相近,男童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应加以重视和积极引导,其中学习问题和心身障碍尤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探讨合肥地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儿童营养门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城市及农村地区学龄前幼儿1 873名,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儿童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以及儿童抚养人的喂养行为问题.结果 72.77%的儿童有饮食行为问题.家庭环境因素及家长的喂养行为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月收入水平、家庭成员饮食行为问题情况、共同生活儿童数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影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合肥地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家庭人口学特征、家长喂养行为及家庭环境影响儿童饮食行为.应加强儿童营养门诊建设,提高家长喂养水平,建立有效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无锡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涉及面广,受环境影响大,如不及早干预,会影响到儿童心理的发育、人格的形成、学习效果、社会适应能力、家庭生活等方面,危害性较大。了解我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行为状况,及早发现幼儿行为异常,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2003年4月,对区中心幼儿园22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一次行为调查和评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家园结合的营养干预模式对改善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效果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城区10间幼儿园913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幼儿的体格测量、幼儿园的膳食调查和家长的问卷调查,针对有效影响因素进行家园结合的营养干预,半年后观察其对儿童肥胖的干预效果。[结果]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7.67%,利用家园结合方式的营养干预,半年后幼儿的肥胖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家园结合,对幼儿园的膳食干预和对家长喂养认知和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幼儿的肥胖情况。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罗湖区4~5岁儿童行为问题早期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主要行为问题,为早期实施适宜的心理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家长和幼师调查问卷,调查罗湖区2 641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发育和相关社会因素,将被调查儿童分完全干预和部分干预两组进行了心理干预,并调查干预1年后的效果。【结果】部分干预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83和5.74,P均0.05);完全干预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干预前、对照组和部分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59.95、58.13、32.41,P均0.01);干预后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4~5岁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心理干预对控制行为问题发生可以取得明确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嘉兴市城市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的现状及该行为与感觉统合失调之间的关系,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嘉兴市城区2所省一级幼儿园大班全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每位家长填写Conner’ s家长问卷和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结果 多动行为筛查结果,总的检出率为17.9%,其中品行障碍检出率为15.0%(31/206),学习问题检出率为17.0%(35/206),心身问题检出率为9.2%(19/206),冲动-多动检出率为16.0%(33/206),焦虑检出率为1.4%(3/206)。感觉统合失调患儿检出情况,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为26.4%(55/206)。其中本体感觉异常率为17.5%(36/206),触觉过分防御为8.7%(18/206),学习能力问题异常率为5.8%(12/206),前庭平衡问题异常率为13.6%(28/206)。男性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及多动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多动行为异常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为56.8%,正常儿童中仅为20.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0.82,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异常检出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从学龄前期开始进行筛查、诊断,对于合并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建议早期开始训练,结合对家长进行多动儿童行为问题管理的培训,减轻入学后学习问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措施干预对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 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分别对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会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给予社区综合措施干预的实验组和一般带养的对照组的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和社会生活能力水平,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儿童干预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63%,低于对照组的1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P〈0.0010);实验组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正常率76.58%好于对照组的61.25%(χ2=21.30,P〈0.001),结论:社区综合措施干预可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